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颀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2010年8月话题:0-6岁究竟该构建些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1#
发表于 2010-8-10 16:28:30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向认为即时满足够了,孩子就能够接受等待。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8-10 13:16

:handshake :handshake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2#
发表于 2010-8-10 16:42:30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没想让你对那个号,如果让你觉得我是在扣屎盆子的话,我很抱歉。我只是觉得,通过几次和容面对面的接触和观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就明白了,当然也许是我理解错了,毕竟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所以,我希望你看看。当然事实是我多嘴了,因为看你的发言你觉得没必要,那么我为我这个建议向你道歉,虽然你用了很多的笑脸,但我可能伤害到你的感情了,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看来太熟了说话就容易出差错。

我只是建议下而已,你是她的妈妈,她当然应该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养育。衷心祝福容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F:
敬听 发表于 2010-8-10 13:44
没有,没有,你想多了。

那个屎盆子是以前李网很经典的一句话呀,大佬们讨论的时候经常说,我以为你知道呢,厄,人熟了确实容易说错话。:L

我当然理解你是好意的,真的。:loveliness: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8-10 13:49

看了你们俩的这段对答挺感动的。

特别是敬听大姐的上面那段话,让我挺感动的。:F:

我一直都觉得,其实我们的观点可以有差异,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然后在彼此愿意的时候可以就彼此的观点进行沟通、交流、切磋,然后彼此可能修正/完善了一点或者仍然坚持原本的观点,这都没关系,但我始终相信这样的交流和切磋是有益的。

为敬听和容妈的这种交流姿态而献花!:F: :F: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3#
发表于 2010-8-11 11:34:33 |显示全部楼层
颀妈,你知道尼尔最让我信服的是哪一点吗?呵呵,就是这个,他关于道德养成的独特见解。

在这一点上我和你无需讨论,我本来就认为道德是自发的,因此,完全没有异议。

继续等待尼尔关于“权威”的见解。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8-11 10:07

其实我对“权威”这一说法的不认可,主要是不认可“权威”这个词里所折射出的“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以及“正因为我是对的,所以,你必须按我说的去做”的这种强加,即便,没有惩罚、没有其他的隐性强迫,但,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我觉得就是强加。

这是我不使用“权威”这个词、以及、认为我们父母必须对“父母应该甚至必须成为孩子的权威”这一类的说法非常警惕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引导者”,说句实话,我最初,极端跟随尼尔的时候,也是不认可的(估计这一点是我最大的另类之处),但现在,我以及有所修正我的观点,尼尔说“我绝不会故意影响孩子”,我已经不再完全和他一样,我会影响我的孩子,但是,我依然不愿意把我的观点强加给我的孩子,哪怕我的观点是绝对的真理,而孩子的观点错得离谱,我希望,自己会以良师益友的方式、以闺蜜以哥们的立场来影响我的孩子,而且,最终的结果,我也并不强求,只要孩子是真正重视了我的意见,真正倾听并思考了我的观点,就可以了。即便,他思考后,未接纳我的观点,也无所谓。

重要的有2点:
一是他愿意倾听和思考我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影响力,类似好友的影响力;
二是他真正地去经历了(当然这种经历很有可能是失败是挫折)、去思考了,把我的观点纳入他的体系了——虽然体现出来可能他最终的观点依然与我的不同,但重要的是他自己得出、得出那个最适合他的、他自己的、正确的观点,这就可以了。

尼尔关于“权威”的观点我还没有找到。
这个月我非常忙,今天下午还需要去拜访客户,我会尽量争取把“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那一小节摘录上来。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4#
发表于 2010-8-11 12:07:14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家长和教师都喜欢影响孩子,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知道孩子应该有什么,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对此,我并不同意。我从不试着让孩子采纳我的信念和偏见。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对孩子从没有说过反对宗教、反对酷法、反对歧视犹太人或者反对帝国主义的话,我绝不会故意影响孩子,使他变成和平主义者、素食主义者或者任何其他的主义者。我知道向孩子说教是行不通的,我对自由的力量有信心,想念它可以使年轻人强壮,使他们能抵抗虚伪和盲从。

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意见都是罪过。孩子不是大人,他们根本就不能了解大人的想法。

让我举个例子。有天晚上,我对五个七到十一岁的男孩说:“Y小姐伤风了,她很不舒服,你们上床睡觉不要太闹。”他们答应不闹,但是五分钟以后,他们却闹哄哄地大打枕头站,我知道他们并不是要使别人痛苦,我想大概是年龄的关系。一顿打和骂,当然会给Y小姐带来安静,但是这便要付出把恐惧带到孩子心中的代价。整个世界都在教孩子适应我们的需要,这是不对的。

很少有家长和老师知道向孩子训话是白费力气,天下没有一个孩子真正从父母的教训里得到任何益处。“你要人家拉你的耳朵是不是?”还有,小孩根本不了解父母所说的:“好啊!你拿大头针戳小弟弟,我要让你知道大头针戳人是怎么个疼法,让你尝尝(尖叫),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做?”这可以使他不做,但是最终后果呢?我们的精神病院里又多了一个病人,你等着瞧好了。

我要告诉家长:孩子对“因”和“果”的关系是无知的。告诉一个小孩:“你这么讨厌,星期六休想得到零用钱!”星期六到了,大人提醒他的不乖和应得的惩罚,他实在很生气、很失望。因为星期一发生的事老早就过去了,他不觉得那个和星期六的零用钱有关系,他一点也不觉得他不对,却觉得那个不给钱的权威非常可恨。

家长一定要经常检讨是不是因为想满足自己的权威,而驱使别人做某件事。每个人都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好感。除非某些因素让他离群索居,否则孩子当然愿意做别人赞同的事,但这种取悦别人的愿望,要到相当年龄之后才会发展起来。任何家长或教师想要揠苗助长,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损失。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所学校,里面有一百个男女学生聚会听牧师布道,他很热心地劝他们皈依主。后来校长问我对牧师演讲的感想如何。我回答说,我觉得那是罪恶。那些孩子对性或别的东西已经惴惴不安了,牧师的说教只会加强孩子的罪恶感。

另外一所学校强迫所有的学生每天吃早饭前听半小时巴赫的音乐。这在心理学上的效果就和老派卡尔文教派以地狱威胁孩子一样,是在压抑孩子的兴趣。

如果一所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他的学生喜欢贝多芬而不喜欢爵士乐,我相信他一定运用了影响力,因为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爵士乐。我个人却讨厌那种吵闹的吹法螺一样的声音。但我坚信,虽然那个校长可能是一个诚实的好人,他仍是错的。

当一个母亲教小孩向善的时候,她就是在压抑小孩天然的本性,她就是在对小孩说:“你想做的是错的。”这等于是在教孩子恨自己。爱别人同时却恨自己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爱自己,就会爱别人。

看见孩子一点微小的性行为,母亲就责罚他,这位母亲对性的态度一定是肮脏的。剥削者以法官的身份高坐法庭之上,对被控偷钱包的男人毫不掩藏内心的愤怒。因为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赤裸的心灵,所以我们就变成道德家。我们引导孩子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引导自己,我们不自觉地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我们最不喜欢的孩子总是最像我们自己。我们恨人家,因为我们恨自己,结果孩子便受罚、挨打或挨训。我们为什么恨自己?这就是恶性循环,因为我们的父母曾想改正我们的天性。

在处理有罪之人时,家长、老师或法官都要正视自己的情感因素。他是不是一个道德家?仇恨者?虐待狂?严格纪律者?他是在压抑年轻人的性吗?他有没有心理学的知识?他是不是以偏见依惯例行事?归根结底,他是不是自由?

没有一个人感情上是自由的,因为我们在摇篮里已经被制约了,也许该问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足够自由,不会去干涉别人的生命,而且不论老幼?我们是不是自由得足够客观呢?

摘自《夏山学校》(A.S.尼尔 著)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5#
发表于 2012-6-29 16:52:37 |显示全部楼层
牛妈妈 发表于 2012-6-29 15:40
隔了这么久在看才能认真看下去。没有惑就不关心。 现在关心了,可感觉你没说完。

隔太久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当初想说些什么了。

大概就是对大李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某些东西(比如:对某些错误的家长的做法的鄙视;比如:父母就应该是权威的,不权威就等于是做孩子的奴隶;再比如:我很清楚孩子该构建些什么,但是这一时半会儿跟你们说不清楚)不舒服吧。{:1_129:}

当然,这些都是我那会儿的解读,很有可能,是当时的我心中有刺、眼中有梁木,才会如此误读大李。

那天看到玉冰专栏里大李这样给孩子做规矩的帖子,还是很感叹的,觉得大李很早以前就做到的事情,我到现在还不一定能够做到,实在值得尊敬。

现在回头来看,当初发这个帖子,的确是自己比较困惑的时期。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我的很多观点也在慢慢变化,部分困惑也得到了解答——虽然不见得是正确答案标准答案,更不用说什么不是最好的答案,但至少是我自己的一些结论。

当然,很多基本的观点还是没有变化的。一些重要的东西还是没有变的。

那些重要的东西就是:相信孩子不会无理取闹、相信孩子的行为背后总有一个合适的原因(只不过有些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努力去理解孩子、去找到那些密码,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当我们真正理解孩子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
再也不需要忍受、再也不需要压抑自己。

然后,把自己向孩子敞开,有些时候孩子的确会有不合适不合理的言行——虽然他的每个言行都有他的理由,但不一定是合适的、合理的。

当我们能够看到背后的理由(也就是理解他)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觉得他是无理取闹、蛮不讲理、恃宠而骄。
当我们相信孩子的力量的时候,我们就会愿意在接受到他的信息的同时、把一些他所不知道的背景情况告诉他——孩子的大脑还很简单、他的人生经验还很贫乏,所以他做出判断的时候,他的背景信息常常比我们大人要少很多。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去向他们解释那些背景情况、那些缘由,你会发现,孩子会很通情达理的。他会理解我们的。

——当然,又得加一个破折号,即便他理解了,但如果他原本满心满眼以为他的要求他的愿望可以实现的话,一下子理解了你的解说之后发现愿望落空之后,这种巨大的落差,孩子往往不见得能够承受。这个时候他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的这种反应的缘由(其实他突然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恰恰反应了他听懂了你的话,他理解了他的要求是不可行的)、甚至预料到孩子会有这种反应的话,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处理他的情绪了。

然后,就是缓冲期、给孩子适应期。

站在孩子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给孩子讲解、介绍那些新的情况——要知道,很多东西,对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我们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可能碰到一件甚至几件他人生中的第一次。

所以,真的不要怪孩子不懂事。

要知道,他是真的不懂事的。

这是他人生中所没有过的、或者只有过有限几次经验的事情,所以他真的不懂。

他的不懂事是合情合理的,倒是我们,没有预估到他的这种不懂事,是我们疏忽了。

哈哈,又啰嗦长了。
而且还尽是空泛的道理,没有任何实例,不知道能不能对你有用。{:1_140:}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2 04:07 , Processed in 0.0227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