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容宝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忧娃] 容小猪的家----容容,女孩儿,2007-10-27出生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1#
发表于 2010-7-14 15:08:11 |显示全部楼层
却原来,大家围着道德热闹半天,说的是各自有各自的定义。

谈论要有基础,牛妈搜索什么时候断奶,是否鼓励孩子分享观点不一致,但是关于“断奶”“分享”的认知总得基本接近公认概念才能讨论啊。
绿袖 发表于 2010-7-14 15:00

抱歉哈,浪费你的时间了;P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2#
发表于 2010-7-14 15:20:12 |显示全部楼层
被打的孩子应该是受害者,但受害的程度我觉得根据孩子情况具体判断吧,是否有大人想的那么严重。比如被打了,哭过后依然会和他在一起玩,我觉得就不严重,如果说他因为被打,不和别人一起玩了,我觉得应该就受害比较严重了。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14 15:04

我认同你这一点,但这和用不用武力自卫没啥关联吧。

我的意思是,很多孩子打过了以后,也依然会在一起玩。
事实上,我觉得,倒是很多被打了只会哭的孩子,会比较退缩,后来就不和那个打人的孩子玩了。

那只能说这个孩子内心已经被植入了道德观念了。

如果说没有道德观念的话,我想把他理解成这也是孩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孩子没有别的解决方式,所以求助老师。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14 15:04

我认为,当“不能打人”被过分强调的时候(即在孩子自卫反击的时候,也始终只强调“不能打人”、甚至批判他的自卫反击的行为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将道德观念植入孩子的内心。

后面那句我认同,所以我并不反对将求助老师作为一个策略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句话说得太绕了,我想表达的是,有些孩子天生属于温和型的,不喜欢打人的,在家长帮助下她也没有学会非武力的解决方式,那我觉得要让她学会武力的解决方式就更不可能了。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14 15:04

亲爱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孩子的话,我觉得他真是太可怜了,因为他是一个面对入侵没有反抗能力的人。

我个人并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3#
发表于 2010-7-14 15:28:26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我没明白,什么是受害者角度?
牛妈妈 发表于 2010-7-14 15:20

我理解之前京妈的意识是:

如果总是鼓励孩子在挨打的时候自卫反击的话,会不会使得孩子容易陷入受害者情结?

对这一疑问,我的回答是:
我认为是否容易陷入受害者情结和是否让他自卫反击没有直接关联。
有些孩子他不自卫反击,就知道哭,他也照样有可能陷入了受害者情结。

其实这个问题我没有仔细想过,事实上,我现在倾向于认为,倒是被道德绑架得不准自己还手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受害者情结。就比如之前书香说的宝宝的情况,我觉得有点符合(希望没得罪二姐哈{zuoyi} )

我没研究过这个受害者情结,但我感觉大部分有受害者情结的人,都是有道德上的清白感的,而且他们非常在意这个道德上的清白感,对于这个道德优越性,其实是很在意的,即便他自己意识不到。

我之前就是这种情况,但我长久以来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被海灵格点醒。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4#
发表于 2010-7-14 15:38:07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上面提到的非武力的方式里不包括逃跑

我想逃跑也是一种反抗方式吧;P

我就此打住

再这样下去,我都忘了讨论的主题了;P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0-7-14 15:24

嗯,逃跑也是一种解决方式,能不能叫做“反抗方式”我觉得还有待商榷;P

其实我个人虽然理解泡妈文章里的意思,但我现在已经明白,泡妈想得是非常理想化的一种方式(我指的是完全不阻止孩子之间的打人和还手、直到他们自己体会到还是不打人有话好好说比较好),我估计,国外的话,这种方式还是有可能实施的。

但国内的话太难实施。原因容我略过了哈,否则又要一大篇了;P

说回来,我觉得,单纯的口头阻止、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口头阻止、通过和对方讲道理来阻止、寻求他人的帮助(包括要好的小朋友、也包括父母老师这样的大人)、逃跑或者说躲避、口头还击(通过大吼之类地镇住对方)、武力还击、通过哭闹来赢得大人同情来阻止对方,这些方式,都是可以考虑的。

我个人强调一点,就是,绝不能很简单地基于道德教条就把“武力还击”这一解决方式排除在外。

再强调一次,我认为,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在真正遭到欺负的时候,保护自己、捍卫自己,这是首位的,哪怕不惜动用武力。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5#
发表于 2010-7-14 15:40:59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要看孩子年龄吧。 我感觉小些的孩子需要更多经验才去反抗的,尤其是那些谨慎的孩子。
牛妈妈 发表于 2010-7-14 15:27

是的是的,这个我完全认同,其实刚才去你家看的时候,我有点想留言提醒你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欺负或者自己的权益受损了呢(当然,对方那些孩子也不见得是有意地在欺负你家孩子或者侵犯你家孩子的权益),这种时候没必要让他反抗,完全没必要,甚至没必要提醒他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了——咱不鼓励受害者情结也不鼓励斤斤计较哈;P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6#
发表于 2010-7-14 15:44:00 |显示全部楼层
哎,闹得我都忘了这个话题是怎么来得。不过,我非常希望颀妈能够舌战群儒一下,因为每次看你的我都有收获。嘻嘻。

我之前是说,我不赞同泡泡妈说的: ‘这是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是苍白无力的。
牛妈妈 发表于 2010-7-14 15:01

是的,我同意你的观点。

有些时候,光这句话就够了,那么何须动武呢?

不过确实有些时候,光这句话是无力的,确实有这样的时候,能碰到这样的孩子的。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7#
发表于 2010-7-14 15:48:17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真热闹啊,我是看热闹的:lol

你们继续舌战啊。最近我也因此有点迷惑,你们的讨论正适时;P
爱元一生 发表于 2010-7-14 15:45

呵呵,你来晚了,刚刚收尾了;P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8#
发表于 2010-7-14 16:02:06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很过瘾的时候看到了这个,亲爱的,你扔的不是大石头,是超级美钻,鲜花补送给你。:F: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7-14 15:51

排~:F: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49#
发表于 2010-7-14 17:00:55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的演习

我决定加大力度来帮助容,昨晚和容爸演习了一幕给她看。鉴于容身弱力小,目前不适宜教授武力,所以我先教策略。;P

晚上大家都在床上玩,爸爸睡了我的枕头,我先是口头要他还给我,爸爸不肯,于是我 ...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7-14 16:15

期待后续报道。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0#
发表于 2010-7-15 13:03:09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丹丹来家玩,丹丹骑上了自行车,容马上去骑上扭扭车,骑到丹丹面前来了个急刹车,说,“换换好吗?”丹丹马上下来了,好玩的是丹丹骑上扭扭车之前,彬彬有礼的问了句:“同意吗?”

我被丹丹逗乐了,都没想到 ...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7-15 12:48

真好!:F:

事后你用语言称赞她一下,并在称赞的同时帮她点明这个因果关系吧。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1#
发表于 2010-7-15 17:45:20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奉每个人能把自己照顾好,天下就太平了,当然前提是不妨碍别人。对那种牺牲自己幸福以谋求别人幸福的人,不理解也不赞成。

颀颀妈印象里是个善良温柔的女人,一定是因为谦让和体贴让自己委屈,:hug: 能感觉到你小小的身体内火山一样积蓄的力量。
小和和妈 发表于 2010-7-15 16:44

完全赞成你说的。

我以前就是你所说的这种“牺牲自己幸福以谋求别人幸福的人”,这两年才学习着如何不再牺牲自己,这种学习这种蜕变是多么地艰难多么地痛苦。

所以非常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将来再要走我这条路。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2#
发表于 2010-7-16 13:50:09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还有个小问题是,教孩子保护自己,捍卫自己尊严,要不要包括教他还以武力。小和和妈 发表于 2010-7-16 11:25


和小和和妈来探讨。

我觉得,有些情况是可以教孩子打回去的,比如书香家宝宝那样的,已经被“不能打人、哪怕是还手也不能”这种错误的思想桎梏了的孩子,我觉得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直接教她打回去。

但是,但凡没被破坏的孩子,不打回去的有不打回去的理由,打回去的有打回去的需求,是可以充分信任孩子自己的反应的。

但是,话又要说回来了。真正完全没有被破坏过的孩子,还是不多的。

因为,虽然有些孩子没有直接遭受过“不能打人、哪怕是还手也不能”这种错误教导,但是,如果在家庭中,家长会打骂孩子、凌驾于孩子之上的话,那么那个孩子的内在疆界发展同样有问题。因为,打他骂他吓唬他的必然是比他强大很多的成人,在那种情况下,他无力反抗,成人也不允许他反抗,因此,他的内心就会积压很多情绪,他就有可能在外面去侵犯别的孩子。

同时,还有另一个发展可能就是,他丧失了他的疆界,他无法识别他在外界遭遇别的孩子欺压的时候他是有能力反抗的,他在家庭里的不能反抗形成了桎梏他外界行动的缰绳。

对于后者这样的孩子,也要教他反抗,反抗的方式前面说了有很多种,打回去是其中之一,应该视情况灵活运用,不应该完全被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教导他打回去的。(当然,这种情况更重要的是解决家庭中的问题,这个这里就略过不谈了。)

最后,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对他人行为的感兴趣程度、对他人行为意图的判断能力、对体验自己意志的需求度,等等,都各不相同。的确是需要区分的。

比如:太小的时候,即便真的有人侵犯他了,他可能完全意识不到,这个就不用太过担心,觉得他是不是无法识别他人的侵犯呀什么的,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哪里,他现在对他人的行为还完全不感兴趣,完全没到识别他人行为的阶段呢。这个阶段,即便他人打他打得很重,他哭了起来,也只需要安慰他的情绪就好了,不需要引导他太多,他还完全没有能力识别他的疼是由他人的打产生的呢,这个因果关系他还搞不懂。

再比如:某个阶段,孩子能够识别自己的疼是由于他人行为产生的(是因为被他人打了他才疼的),他就很有可能会自发地打回去,这个阶段,他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识别他人的行为意图(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喜欢他想和他打招呼,但是太小了不会别的招呼方式,就直接往头往脸招呼过来了),这个时候不应否定他打回去的行为,但是,的确应该引导他去慢慢识别对方小朋友的真正意图,尤其是如果大人看出来对方不是恶意的情况下。

再比如:某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志感很强,他就表现得比较强势,也比较有攻击性,尤其是男孩,那么可能无论什么情况,被人招呼一下他一定要打还回去,即便你跟他说对方小朋友只是不小心什么什么的,他还是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也是既需要理解(理解因为不批判)又需要引导(你的意志其实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打)的。

如果这个孩子根本就是心软原本打不回去,家长如果说“怎么不会打回去啊?”,那么孩子是不是觉得父母不接纳自己的“软弱”,从而更强化了这种弱?小和和妈 发表于 2010-7-16 11:25

按照我上面写的想法,如果是那种疆界意识被道德感或者被家庭暴力破坏了的孩子的话,我觉得是应该在他心软不做反应的时候教他反抗的,但是,不一定是教他打回去,反正,要教会他抵抗,不承诺放弃武力。

但即便是真的要教他用打回去的方法来反抗,我也不同意“怎么不会打回去啊?”这种说法,这哪里是在教他反抗啊,这分明就是在嫌弃他不会反抗嘛,这么说的话,孩子觉得不被父母接纳也很正常啊,说这种话的父母本来就没接纳孩子的行为嘛——如果他/她真的接纳的话,他就应该知道,孩子之所以“软弱”,是有原因的,是被之前自己或者其他家长的错误教导(不可以打人,哪怕被人打了也绝对不能打回去)给引导得软弱了,或者是被爸爸/妈妈平时打得给打怕了,所以才不敢还手的。如果理解了孩子“软弱”的原因,是决定不会说“怎么不会打回去啊?”这种话的,为孩子深深痛心和难过都来不及,哪里还会责怪孩子呢?

或者另一方面,他依照父母的话,打了回去,其实和他内心是违背的,因为这种内外的矛盾更加痛苦;再或者到后来这种矛盾都没有了,自己内心的呼声被抹杀了,变得冷酷和无情,只为了所谓的公平?
小和和妈 发表于 2010-7-16 11:25

如果不是上面这两种被破坏了的孩子,原本内心相对和谐的,只是因为孩子的本性善良淳厚,就如同“窗边的小豆豆”家的豆豆那样的,那么当然可以尊重他的选择,人家不愿意打回去当然不需要硬让他打回去,要充分信任孩子,在爱和自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忍一定是因为他能忍愿意忍,如果他不能忍的话他一定会也一定有能力保护自己的。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3#
发表于 2010-7-19 13:38:34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并不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小区一个小男孩,惯于见了别人的东西就直接上手。
我从来都是维护瑶瑶的物权的,瑶瑶也属于瘦小的,所以我要出面帮忙的。
一边按住,一边强调,绝不难为情。
于是,在我的坚持下, ...
瑶瑶妈 发表于 2010-7-17 23:32

我觉得这跟你的出面帮忙还是有关系的,如果仅仅是瑶瑶自己一边按住一边强调,就不见得会有这个效果,因为,她力气小,按不住的。

其实你做的,就是我所提倡的和孩子站在一起,支持孩子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F: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4#
发表于 2010-7-19 13:39:19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般是直接上手阻止,然后往好处说,你是不是想和妹妹打招呼?你可以轻轻的,也可以握握手,然后怂恿两个孩子握手什么的。
瑶瑶妈 发表于 2010-7-17 23:40

:handshake
我一般也这么干。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5#
发表于 2010-7-19 13:40:50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容妈和颀妈所说的不排除武力的方式捍卫自己,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才会用到。其实,我们谁也不是打架狂人培养学校校长,也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卫道士,如果是早已不会在这说这些了,我们的种种担忧,都是担心孩子没有能力用动手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我们说来说去,也并不是说决不能让孩子动手打人。

想到这点我就释然了。我在这个问题上说了很多其实也是自己没想清楚,现在好了。祝愿容在妈妈帮助下找到适合的方法增强内心的力量,希望颀不排除使用武力,但是没什么机会用。;P
小和和妈 发表于 2010-7-19 13:11

哈哈,MS终于同了,这下不用担心君子小人的问题了吧;P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6#
发表于 2010-7-19 15:57:04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贴完了两包卫生巾,今天终于对这个东西视而不见了,兴趣转移至在浴缸里洗碗,浪费了很多水和洗涤剂,突然想起容爸说,孩子就是碎钞机,点头如捣蒜ing ......:D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7-19 15:55

;P ;P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7#
发表于 2010-7-19 16:20:39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真养眼啊!:F: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8#
发表于 2010-7-23 16:41:44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我心里满不是滋味,自从他们提出这个“易于生存”的理论之后。

所谓的传统家长自然会着急让孩子学这学那,因为他们相信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是巴园也提出培养易于生存的孩子这一口号,怎么都让人觉得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啊。

这样的话,家长怎么都会焦虑,孩子学不会读书认字,是传统家长的焦虑,孩子不能认真工作啦,神游啦,什么被提前唤醒啦,大概会成为新教育家长的焦虑。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7-23 15:48

容妈,关于这个“易于生存”的口号,我一开始也颇有些反感,但是,后来发现,似乎我对这个口号有些误解。

我再去李网学习一遍哈,回头我们再讨论。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59#
发表于 2010-7-23 16:53:56 |显示全部楼层
没思考过这么深奥的问题,等答案:F:。

不过可以提供个案例,我只上过三天幼儿园,也没耽误了我自己个儿;P
敬听 发表于 2010-7-23 16:44

看到老大的名字赶忙进来看,原来老大提供了个个案啊,那我也说下我的个案,我上过1年零1个月,也比一般人少些,MS也没耽误哈;P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0#
发表于 2010-7-23 17:01:59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似乎是4岁上的幼儿园。
牛妈妈 发表于 2010-7-23 16:56

这么算算的话,我是77年9月份生的,84年9月份上的小学一年纪,上小学前上了一个月的小班(因为一直和爸妈在外地生活,差点没赶上小班)和一年的大班(当时我们那儿没中班),所以,倒推的话,我应该是83年6月份开始上幼儿园的,这么算来,我应该是5周岁零8个月大开始上幼儿园的。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11 19:03 , Processed in 0.03431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