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018|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单开一帖来说说学校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1#
发表于 2012-4-10 10:16:45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敬听和容妈提到我了,我等下有时间来写点我的感受。
本来在“小学”那个帖子也没提具体学校的,就是想记录一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事情。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2-4-10 11:53:44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了。

点评

莫兰  快来说吧!等着你呢:)  发表于 2012-4-10 12:04:16
高雅高歌  我是这样的,可以说啊说啊一直说.但是要下笔的时候就"忽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  发表于 2012-4-10 11:57:34
高雅高歌  还带你这样的,戚!  发表于 2012-4-10 11:56:10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12-4-10 12:00:19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说我眼里的乐知吧,因为对其他学校都没有了解,也没有发言权。
但我知道的、认识的人对日日新评价都是很好的。

点评

21cake  容宝妈,我明白的。:))  发表于 2012-4-10 21:57:15
容宝妈妈  我对日日新评价也很好,他们非常了不起!但现在不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嘛!:))  发表于 2012-4-10 12:22:55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12-4-10 12:32:07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是因为我身在其中。呵呵。
肯定是因为喜欢才会身在其中,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客观性。大家看看就好了。

我很喜欢乐知的团队,每一个人。有些是我原本就很熟悉的,有些是刚刚开始接触的。
喜欢这个团队,最大的原因是大家心态的开放性。
前面莫兰提到的一个,也是我自己的感受:华德福圈子和华德福人的封闭性,我对这个不是没有微词的。
当时,乐知希望我过来当德语老师的时候,我不是没有犹豫的。(“小学”那个帖子里面有提到)

点评

21cake  哦,乱了套了。:))  发表于 2012-4-10 21:58:08
容宝妈妈  糕,华德福封闭是我提的。  发表于 2012-4-10 13:18:44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2-4-10 13:49:39 |显示全部楼层
华德福的理念本身就是开放性的。
我这么说,是不是有人会反对?因为,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华德福有很多清规戒律等等。我觉得正是因为华德福如此开放,才使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很多时候会把某种观点放大。呵呵!不是文字游戏,真实的感受。
就我现在的理解,史代纳最强调的是看到真实的孩子,帮助他们移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使他们自由地成长。
华德福非常强调教师成长,除了大家知道的教师培训,史代纳是很看重成人能不能放下自己来面对孩子。
乐知选拔老师的第一条标准是:老师当前的生命状态,对孩子、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

点评

小滕宝宝  希望从糕糕这边了解到更多更全面有关华德福的东东,尽管偶们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小豆包了  发表于 2012-4-11 14:11:06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2-4-10 14:10:4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1cake 于 2012-4-10 14:13 编辑

上面说的好像很空泛、很抽象。
华德福的很多理论是用来帮助成人了解孩子的,而且这些东西随着时代的改变是会有修整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很悬的东西。这些,乐知会让老师会去学习、去了解,但是不强求。有一些在实践中,会反证正确性;有一些,不好说。
华德福的教学大纲是为这个理念来服务的。
教学肯定也是为了获得知识的,但是其实各门学科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入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知识性的东西是会被遗忘的,但是由此和这个世界产生的共鸣,这个是相伴终身的。
老师是希望在各科帮助孩子找到进入这个世界的方式(特别是低年级),带领孩子开启一扇扇了解这个世界的窗户。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不同的状态。
所以,老师在大纲的大框架下,是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和当时当下的孩子有链接。

点评

小滕宝宝  排楼下  发表于 2012-4-11 14:12:14
莫兰  知识性的东西是会被遗忘的,但是由此和这个世界产生的共鸣,这个是相伴终身的。 这句话说的真好!  发表于 2012-4-10 14:21:01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2-4-10 14:16:04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大纲,华德福的课程设置真的是非常丰富的,深度和广度都够。
只能说,如果大纲要求的老师都能够努力实践或者贯彻的话,会远远比传统小学的孩子学到更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2-4-10 14:24:07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乐知对于其他教育的心态是开放的。

我刚接触振飞(一期主班老师)的时候,有一次聊天。
她说,有人问她,是不是只招收“比较华德福”的孩子。
她回答,我不知道什么是“比较华德福”的孩子。我只知道在我眼前的孩子,就是他现在这个样子。他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我要面对的孩子。
一期有10多个孩子是蒙氏来的。
振飞为此很好地去了解了蒙氏,只为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他们班的孩子。
不同教育都有他很好的方式方法,对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式,乐知不排斥任何方式方法,只要对这个孩子是真正有益的。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2-4-10 14:30:18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大纲上,乐知也是比对和借鉴传统大纲的。
大孟说的一句话,不可能让孩子掉不了头,把孩子教育进死胡同。(这里的死胡同是说,只能出国了,只能非传统了)
其实,按照华德福的大纲,孩子们是更加“辛苦”的。
澳大利亚的资深华德福老师Ben就说,华德福的孩子实际上是更努力,承担更多的工作才对。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2-4-10 14:49:09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乐知的老师,除了心态开放,不敢上升到生命状态,生活状态还是不错的——最世俗的评价:家庭幸福、事业不算有成,不错的。(王婆卖瓜了!
有一次家长见面会小麦感慨,我们算是人到中年来做教育,在原先各自的行业里面都是可以的。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再有一次,小麦说,可能有的人赚钱会让他快乐幸福,我们这群人和孩子在一起很快乐幸福。
和孩子们在一起,更加了解到教育最重要的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愿意带着真实、坦诚的心态去完善自己。
写下这一贴,也提醒自己:不要说得比唱的好。

点评

lily  为言语中的真诚鼓掌!  发表于 2012-4-10 22:23:03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2-4-10 15:00:50 |显示全部楼层
牛妈妈 发表于 2012-4-10 14:58
你认为乐知是真心做教育的人,而不是那些扣着新教育而赚钱的人,是么

不是,不是。
完全没这个意思。
小麦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来做教育,因为和孩子在一起很快乐幸福,也愿意带着开放的心态通过和孩子们的相处来提升自己。有一点解释为什么会放弃原来不错的工作。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12-4-10 15:14:4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1cake 于 2012-4-10 15:16 编辑

我觉得乐知的老师单个来看,都不错;但是乐知更加强调的是团队。
乐知的文化是“和而不同”。在尊重儿童、尊重学科的大前提下,每个老师的特质会被尊重。大家会有交流、有讨论、有碰撞……
像史代纳说的——我们没有提供下一代任何信念的义务,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去运用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基于此,孩子们应该相信的不是我们的“真理”,而是我们的人格,应该让成长中的孩子了解我们还在探索之中。
尊重个体差异,既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激发教师个体创造性的前提。

点评

星月晨曦  谢谢糕糕让我了解更深层次的乐知!  发表于 2012-4-12 11:55:46
小滕宝宝  字字珠玑  发表于 2012-4-11 14:17:58
小颀妈妈  真喜欢这些理念。  发表于 2012-4-10 15:16:54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2-4-10 15:17:11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书香的问题,我姑娘上什么小学都行的。我考虑的是现实的便利性(比如,远近呀什么的)。

点评

上海悄悄  这也是我首要考虑的方面:远近  发表于 2012-4-13 09:50:32
奥莉薇  偶也是!  发表于 2012-4-10 15:25:43

Rank: 7Rank: 7Rank: 7

14#
发表于 2012-4-10 15:24:47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个,从现实、功利的层面来说,乐知的老师来自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高学历的也不少的——物理、生化、脑神经博士有的。所以,高年级的专业老师也不愁的哈。
家属中,北大的数学教授也有的,中科院搞物理研究的有的,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可能可以平衡华德福的一些艺术化倾向。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12-4-10 15:31:03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真的很喜欢我们这个团队,很喜欢我们的每一个老师。
虽然,我尽量客观地说了我看到的和我感受到的。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了。
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多来参加学校的活动,自己有直观的认识;可以从现在的学生家长这边了解他们的感受。

Rank: 7Rank: 7Rank: 7

16#
发表于 2012-4-10 15:39:37 |显示全部楼层
乐知才刚刚开始,尽量不犯大的方向性错误,但是不可能一点弯路不走,一点错误不犯。
大孟讲:人与生俱来拥有从生活中学习的能力;从错误中获得新动力的能力;克服偏见带来的阻碍的能力。学校也是一样。我们的教育要保证在给到孩子知识的同时,保护好他们这些能力。学校的建设也要展现出这种能力。
小麦说:创建初期的这些环境以及去克服困难的努力,也会成为孩子们的基因。这是劣势,也是优势,会带给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创造力。可能等学校发展得四平八稳的时候,正是需要新的激情的时候。
我喜欢他们的坦白和乐观,呵呵。

点评

蓝田日暖  热泪。 会带给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创造力。 从小培养这种意识和能力太重要了,真的。  发表于 2012-4-10 15:52:10

Rank: 7Rank: 7Rank: 7

17#
发表于 2012-4-10 15:48:14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说的差不多了。
开会去了。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12-4-10 19:16:40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2-4-10 15:37
潜水员上来冒个泡。
先和容妈握个手,再和久仰的糕握个手。抛两个问题给你们俩哈:
1.在日日新大车提到去 ...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除了这么大的孩子注意力呀、控制力呀还不是那么好以及一些孩子的状态之外,有几个原因:
一是,孩子的自我在发展,反而不是像幼儿园那样容易跟随老师。我姑娘幼儿园的孩子拉圈可快了,老师一哼歌儿,拉圈的气氛一来,大家就跟随了。{:1_129:}
二是,孩子其实是在和这个老师建立链接。要去信任一个老师,先前会有很多的试探,会相互去触碰彼此的边界,会有一些挑战的行为在里面。
三是,孩子们之间也是在相互融合,慢慢去意识到这么多的孩子成为一个大的家庭一样的班级,建立对一个对新的整体的感觉。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12-4-10 19:22:57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社交过度”我还真不知道是哪方面。
我是这个学期才接触孩子们,开始德语课程的。所以,接触还不够多;而且,孩子们上学期的状态我不太知道的。
我可以问下振飞。

Rank: 7Rank: 7Rank: 7

20#
发表于 2012-4-10 19:28:17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关于“经典诵读”。
就我所知,乐知没有专门的读经诵典的课程。
但主班老师在选择自己教学内容的时候是不排斥这些经典的。振飞自己讲,她对“三字经”(是这个吧,我记不真切了)个人是很有心得和感觉的,有时候会带着孩子当成有韵律的歌谣念一念,有时候会用来认字的。
所以,在教学大纲里面“文学/历史”这个版块是有这些经典列在里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6-2 08:59 , Processed in 0.02725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