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17|回复: 24

[教育专版] 阅读理解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4-30 11:16:5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2 18:12 编辑

零散想法,可能一帖终结,也可能会有后续补充。

撇去课文内容的具体选择,语文课程设置的意图中,显然有好些是值得欣赏的。其中一个就是想让学生get到文章的重点。而把握重点,把握核心,是人生很重要的能力。你可以不用这种能力,但在许多场合里,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小学生,给的当然是比较直白的文章,结构清晰,中心相对明显,写作手法也不会太复杂,不会安排大量悬疑或伏笔来让你猜。当然,还是会有一些需要动脑、转换思路的部分,但不会是高难度的。

绝大部分人写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有特定主题的,能抓住关键,对所读文章或材料有某种条理感,不仅实际益处多多,仅在学习心理层面,也很有意义。没有条理感,脑子里一团浆糊,不知道文章在说啥,觉得阅读理解中的「大」问题各个很难,挫败感别提了,要再燃起后续的兴趣也难,等看到一个个红叉叉,就更觉得语文又难又无趣。

不像数学有正确答案,有具体不变的公式可以依循,语文似乎太灵活了一点,即使书上的课文老师给了许多标准答案,但一遇到全新的阅读材料,就感觉无规律可循,难!烦!不知从何下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确不像数学物理,但它们依然是可以大致把握的,依然是有大的条理的。答案基本可以在文章中找,需要稍微动动脑,但不会是很复杂的思路转换。

阅读材料的主题、段落联系也通常是清晰的,不会一段写抗日战争,下一段写外星人,再下一段写如何做红烧肉。阅读时,如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主题/关键/要点,条理感就出来了,挫败感也会减少。不说兴趣,至少做题的效率和心态会提升。

这是小学语文中难度较大,相对灵活,学得好挺有用的内容。

至于其他侧重重复记忆的内容,以及如何考高分,不在我的关注之列,就不说了。

关于条理感,我还不能很好地解释,这是一种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感觉,暂时以“条理感”表达,这里面有种清晰、有序、重点突出的感觉,与模糊、头绪杂乱相对。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2 13:34:0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2 19:34 编辑

主题


也许这个标题已经不合适,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属于阅读理解范畴,与小学语文中的阅读理解有一定关系,但对于人生经历尚浅的小学生而言,这类想法估计是疏远而无趣的。

有上述想法后,我在阅读时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阅读的材料,不管是精心设计过的,还是一气呵成式的写作——灵感式或宣泄式写作,大部分都是围绕主题而来的。流水账例外,尽管流水账也能一气呵成,但它常常是个体各种活动的记录,主题未必明显。

一气呵成式的写作,作者本人可能没有仔细考虑过结构、修辞、段落安排等细节,但写的如果是某个主题,那么材料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内容,就是与这个主题有关的。如果读者想要的是深入了解这篇阅读材料,理清脉络,难度不会太大。

应用类的文章,这样阅读很有好处。一气呵成式的写作,可能不会按照总分、分总、理念+实例等简单顺序,但在阅读时你可以自己分析、归类、整合。

你可以说:

原来这个重要理念的定义在第二段。

这第三段是两个类比,用来说明这个抽象的理念的。嗯……说实话,第一个类比对我来说还是陌生,还好作者用了两个类比,第二个类比,我就完全看懂了,明白了。

哦,这作者是个话痨吧,换了一种说法来解释那个理念,不过现在读这个定义,理解的确又深了一层。

嗯,这一段说的是,如果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实践,会有哪些结果。还谈到了实践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盲点。

不是按常规顺序组织的,但要点我已经掌握了。为了让更多读者更好地理解他在说什么,他还用了两种方式来定义理念,用了两个类比尽量化抽象为具象,还不忘提醒我们注意事项。

定义清楚了,条件和步骤清楚了,可衡量的结果清楚了,注意事项清楚了,不就可以开始条理分明地实践与评估了吗?弄清楚了这些,文章结构与内容顺序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整合它们。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2 19:05:5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2 19:14 编辑

一字一字专注而反复的阅读与探究


(此阅读方法特别适合具体知识理念的学习与掌握)

对于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我会一字字阅读,而且常常连续读上两三遍。如果是要探索的文字,那么探索会细致到某个字某个词在作者笔下的确切含义,以及某些要点是否前后矛盾,无法理解——如果是确定无疑的前后矛盾、不一致,那么这样的理念显然无法实践,在弄清楚之前,最好先搁置,或索性弃用。

我的阅读时间不少,但我的阅读量不大,因为我习惯于针对特定材料反复深入地阅读——对于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我可以读上n遍不厌烦,并且让它发挥多种功能。

目前来看,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因为一字一字的专注阅读,且多次阅读,所阅读的文字在我的头脑里就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很容易脱稿记起其中的关键点。

背诵能力提升:其中一些文章,如果我选择记住,我也能较快并完整地背出。这与我强调理解的专注而反复的精读大有关系。

理解力提升,错误率下降。因为前述的探究外加实践习惯,我知道了许多与阅读理解有关的现象:比如有些信息容易忽略却往往关键,有些信息看似重要实则无关,有些题目看似简单却不能直接套用公式或定律……
明白了这些,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后,我的头脑就不容易犯理所当然的毛病,而是学会了迅速分析和评估信息。比如,在数学题目要求我计算表面积时,我不会忘记“无盖”两个字。当应用题中要求计算屋中柱子所需油漆面积时,我不会把两个底面算上。我会很快发现,题目中出现的长度单位各不相同,需要转换,否则会整个错误……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2 19:28: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2 19:31 编辑

代入式阅读


或者说身临其境式阅读。身临其境: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当你阅读时,你可以代入,也可以不代入。一般在读小说时,人们很容易代入,在阅读某些类型的材料时则不容易代入。

本帖说的代入或者身临其境式阅读,强调的是主动性,在阅读时主动选择这种方式,因为你觉得这对自己有益——也许是好玩,也许是其他意图。

你不需要代入某个具体的角色,你可以只是让自己身处书中所描绘的某个场景,作旁观者。当你有意识地置身其中时,你会有许多新发现。也许你会说:作者乱来,男主坐在车里面,隔着十几米距离,居然能听清车外人的对话?真是个大bug!也许你会跟随作者的思路,把书中的房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真看了一遍,然后在心中感叹:作者肯定常常观察周围的事物。而这房子的布置陈设和整体氛围,也借此在你心中生动了许多。你甚至勾勒出了它的大致样貌,图像思维能力强的,还主动加上了色彩、质地等细节。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这类代入式阅读/身临其境式阅读很管用。即使你没有这打算,也不妨试试这种阅读方式,也许它能让无趣的阅读材料好玩一点。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4 10:44:12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我挺有兴趣的,之前,我想着,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是一定的大题,这个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顺利拿下这个分,想老师那样肢解文章,或者强迫式一定要孩子往哪个方向去套,显然,我是不认同的,但是,这也不等于说孩子无厘头的想法就是对的,或者象有些人鼓吹的,孩子不管怎么想的,都是应该认可的,我一开始就是坚持亲子阅读,现在,在鼓励她自主阅读,想着先把她这个阅读量提高,量大了,自然阅读水平就会跟着提升,现在,我也发现有个问题,固然量大是前提,但是这样,就始终提留在泛读这个层次,这样有可能让孩子仅仅是读而没有思考,所谓精读,实质上可能是更多的带动了自己大脑的运转,所以,怎么带动孩子精读,提高阅读水平,不知道LZ有没什么好办法

点评

huanximm  期待,  发表于 2016-5-17 15:16:17
蓝田日暖  感觉你阅读量大,讲故事的能力很强。我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刚有一点点思路。如果有想法会写在这里。  发表于 2016-5-5 14:49:52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5 15:08:0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5 15:11 编辑

开始了解与熟悉语文中的修辞与写作手法。不是系统地学习,而是兴趣式地了解一点是一点。

在众多的修辞与写作方法中,当然有我比较喜欢和比较擅长的。比较喜欢的是伏笔与照应,虽然还不擅长。伏笔与照应有好些作用,我最喜欢它所提供的探索之乐,细究解谜之乐。因为伏笔是不易察觉的提示或暗示,它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为后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前情或线索,当读者动一番脑筋将伏笔与照应联系上时,往往会有一种解谜或理解作者意图的阅读快感--也许是一种成就感,也许是对作者用心态度的欣赏,当然也可以是多种感受并存。这是我心中的伏笔之妙。

百度百科中对伏笔的一些说法,我很喜欢,已经把其中一些内容摘抄在了本子上。

与伏笔一样,具有隐微、含蓄、耐人寻味的修辞与写作手法还有一些,比如侧面、间接的写法。当然,侧面间接写法是否能创造含蓄之美,是否能激发读者的思潮,与许多其他因素关联着,不好简单地下结论。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5 21:46: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5 22:41 编辑

阅读与记忆

大学时期看过不少网络小说,但属于囫囵吞枣式的阅读,重点关注发生了什么,景物等各种细节能跳则跳。最后的结果是:隐约记得故事梗概,记得某些反复出现的信息。至于主角的名字,不记得的可能性很大,配角就更别说了。

后来开始精读并常常写作后,开始意识到确切信息与细节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对某些阅读材料很熟悉,最好能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我喜欢这种无需材料、直接就能记起它们的感觉。对于实践类的材料,我会尽量一字不差地背出。对于小说之类,我会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场景,身临其境,在新视角下熟悉它们,直到能够流利地用语言具体地介绍或描述那些场景,一些关键句则会照搬。会很具体,人名地名,人物的神态动作,都包含在内,有时还会增加额外信息或个人想法。

像这样的特殊记忆--带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特色、不属于纯粹的记忆,犹如在脑中播放着电影片段,也许清晰,也许朦胧,因为只源于文字,对视听信息没有过多限制,所以有很大的联想空间。

这种阅读记忆方式有许多作用,提高记忆力,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使文字有影像质感。。。。。。

当然也能让你在提及自己喜欢的书籍文章时侃侃而谈,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欢。如果有心想让它们被更多人认识并接受,显然对它们了如指掌也是重要的。这往往需要我们精读,了解阅读对象的种种细节。泛读很难实现上述功能。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2: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的语文成绩差强人意,大概能够得到 80%的分数。

主要得分点是议论文。我几乎不失分。
中文语文的议论文,并非论文,
并不需要良好的实验设计、统计数据、逻辑自足的证据链,
只需要自圆其说、条理清楚、逻辑自足、不犯低级的逻辑错误就行。
再加上几句口号、语录,抒发一下强烈深厚的情感,就行了。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2:12:05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主要失分处,在于记忆部分。
但是,我乐于克服这部分弱点。
因为,记诵一些名言名句,有助于提高我的文学修养。
这部分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提高。我有把握。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2: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最令我痛苦的就是阅读理解方面的主观题。
这类题目几乎没有客观标准,只能揣度出题者的主观价值观。
我没有任何提升这方面能力的心得与手段。
每次只能碰运气,被迫写一些自己都无法说服的违心之眼,尽量往一些假大空、高大上的价值观上去靠。
尽管大部分时候,运气还不错,但我仍然最痛恨这类题目。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2:12:30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时候帮忙辅导一下外甥(六年级)的奥数。
姐姐问我能不能在语文(尤其在阅读理解方面)辅导一下。

我吓了一跳,立刻退缩。
我只有一个主意:
这类题目没有客观标准,我自己都搞不明爱。
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教参,看“标准”答案,揣摩出题者的价值观,揣摩出一些规律。
这里面还是有一些规律的。比如,出题者的价值观基本上遵照社会主流价值观。
当然,尽管有规律,但是,也有不少例外。

另外,尽管外甥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主要是阅读理解失分),
但我丝毫不认为外甥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
他阅读金庸小说和哈利波特(译成中文)的速度,比我还快。
谈起其中的复杂情节,头头是道,条理清楚。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4:26:1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7 14:28 编辑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6-5-7 12:12
最令我痛苦的就是阅读理解方面的主观题。
这类题目几乎没有客观标准,只能揣度出题者的主观价值观。
我没 ...


据我观察以及实际的阅读理解包括做题,你说的情况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首先,课文分组,宣扬某些价值观的文章当然有,但也不是每个单元都是。有好些单元的文章侧重点根本不是这些。

阅读理解中,会出现让你去归纳,让你谈感想的题目,但有些题目实际是客观的,属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比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如伏笔如果是这个那么照应是什么。这么说吧,如果真对这些基础知识点搞清楚了,这些分还是比较好得的。

说到主观题,大部分题目从文章本身便可看出苗头,有些可直接从文章中摘抄,或者缩减内容加以概括——但这方面也有难度,因为这涉及学生的整合概括能力等。用自己的话表达其实是许多学生的一个弱点。当然,做完题看了答案后,内心里可能会出现“狗屁”、“胡说八道”这类的想法,既然是主观题,这类情况总会存在,但阅读材料是既定的,出题人的思路再怎么与我们不同,依然不是脱离阅读材料的,只能说对相同的对象,大家观念差异大了点,不能简单地说他们错我们对,即使那答案很让我们吐槽。

我目前已经在试题上看到许多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包括有些类似心灵鸡汤的文章,作为一个有偏好的读者,有些文章我看了内心很“卧槽”——要不要这么动情啊?这感情也太细腻夸张了。但当我阅读时,首先就要承认对方的情感是真的,对方就是从那种心态出发的,否则题目无法做,否则就变成了去判断对方写作的真诚与否。而且,极有可能人家就是真情实感,毕竟这世界上的人是如此多样,有些人情感特别特别细腻,有些人粗神经一些,这些都会体现在文字上。在这种心态下去感受文章的主题,效果会好很多。

……

点评

huanximm  偶也觉得所谓批判性思维,现在已经鼓吹的太过。说实在的,如果在看一篇文章,首先想的是批判,估计阅读的乐趣和意义都会折扣不少  发表于 2016-5-17 15:18:43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4:33:45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6-5-7 14:26
据我观察以及实际的阅读理解包括做题,你说的情况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首先,课文分组,宣扬某些价值 ...


一般来讲,能选作课文或者考题的文章,无论从文采还是立意上来说,都是相当不错的。
我也很乐意揣摩作者本身的立场、出发点、考虑。

问题在于这里。

出题者,通常不是作者。

每个读者对于作者立意的理解角度、深度都有不同。

出题者通常也是读者之一。
因为某种原因,出题者喜欢这篇文章。

当我们做考题的时候,需要揣摩的是,为什么出题者会喜欢这篇文章?
出题者这个特殊的“读者”,是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
(有具体答案的客观题,当然不成为问题。)
尤其是那些泛泛而论的主观题,比如,寓意,感受,精神,思想等等。
那么多分支,那么多可能,我怎么才能猜中出题者的偏好?

这是最令人痛苦的部分。


点评

蓝田日暖  有很多主观题,答案依然是在文章中的。小学生课文,不会太复杂,不会拐太多弯。  发表于 2016-5-7 14:45:44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4:38:43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文章属于说明介绍类的。整个架构非常清晰。内容也很好懂,且做了易于理解的顺序安排。但学生依然会觉得难,这种难感觉是受了“阅读理解就是难”的整体影响,以至于每篇文章不等仔细看,就觉得难。比如篇幅长了点,就觉得难。

这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其实很有价值。它其实把答案都告诉你了,没有什么主观性。但可能会有一些间接的表达,比如不直接说“特点”,而是“与其他xx相比,它……”。省略号部分说的就是它的特点,有些学生可能就答不上来。

它可能会要你撇开实例或数据,把几个核心拎出来,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答案。这种概括归纳能力也很有现实意义。

……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4:42:24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对这个话题有了兴趣,我就尽量发掘其中的用处与意义。

为了在阅读理解题上拿高分而努力揣摩出题人思路,我觉得这挺不值的。好在阅读理解题还可以细分,细分后,可以发现有好些类型的题目并不需要去揣摩出题人思路。那就先掌握这部分呗。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6:08:14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个实例吧。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6:08:25 |显示全部楼层
《丑小鸭》阅读理解题
课内语段阅读理解  

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大地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

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

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没有什么关系!

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

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

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

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丽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

孩子喊道: “你们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

面包和饼糕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丽!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了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

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

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

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1.第①段写丑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2.丑小鸭为什么拼死拼活也要飞向美丽的天鹅?
3.第①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找出第②段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6.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处境有怎样的变化?
7.面对赞誉,丑小鸭表现如何?
8.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6:08:47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1.它认为自己是粗笨的,丑陋的,不配接近美丽的天鹅。   
2.作为一只天鹅,渴望与同类接近,那是他的本性,同时,“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是丑小鸭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为了实现梦想,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丑小鸭拼死

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这儿苹果??春天的气息”,一方面,美丽的自然界与美丽而高贵的天鹅相映成趣,使故事充满诗情画意。另一方面,用自然环境的美丽来烘托丑小鸭美好的心灵,衬托人物的

命运:丑小鸭变天鹅了。   
5.只要你不懈地追求,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小孩子给他面包和麦粒称赞他是最美的。
7.感到难为情,太幸福了,一点也不骄傲。
8. 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6:09:37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套《丑小鸭》阅读理解题和参考答案,
我  #!%@%$^#$^#$^#$&^#&


第1题、第6题、第7题,有明确的客观答案,我能准确无误地答对,几乎照抄原文即可。
第3题,我还仍然记得“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句套话,我也能答对。

这些题比较客观,没有太大难度。

第4题,这种自然景象的象征意义,属于写作手法之一,我大概能答出一些,但是,没有办法完全揣摩到出题者的答案。

其余的题,就是我最痛恨的主观题了。
参考答案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5-7 16:09:53 |显示全部楼层
第2题,
“作为一只天鹅,渴望与同类接近,那是他的本性”。。。。
这话从何说来?
文中并未有明确体现。难道说,初一学生就应该拥有这个所谓的“生物学常识”?
(真的有这个本性吗?为什么很多飞禽会把第一个看见的移动物体看做母亲?)

参考答案中的这句话我是肯定想不到的。

至于“为了实现梦想,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句话,
牺牲精神?我  #!%@%$^#$^#$^#$&^#&

我得呕到什么程度,才能想到这种“牺牲精神”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3-29 00:21 , Processed in 0.0276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