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汐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4

181#
发表于 2014-11-22 17:10:26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自己那时候还是挺痴迷蒙和华的。
泡泡从1数到100的能力,我觉得她可能是操作蒙氏的一百板起了一些作用,发现了数彼此的规律。现在这些教具我都不是太赞成了。

Rank: 4

182#
发表于 2014-11-22 17:13:44 |只看该作者
泡的数学(之二)(2012-03-21 08:10:28)

泡现在6岁2个月了,这几天很巧有好几个妈妈提到以前写的那个《泡的数学》,我就又回去看了下,看完才发现泡的数学又进展了,就是进展得好像有点慢,呵呵。。。

泡现在的水平呢,10以内的加法都问题不大了,比如3+4现在已经很容易了,但是超过10的还是搞不太清楚;而减法呢则基本不会,玩卖东西游戏时,我买6元的东西,给她10元,她问“妈妈我应该找给你多少呢?是3块吗?”我说:“不是”,泡说“那是4块?”我说“嗯,是的。”呵呵,继续发扬了“瞎蒙”的良好传统。

不过说起来,我觉得按加减的体系评价泡的数学能力好像不太合适,因为她对数学的理解好像跟我们并不一样。

另外泡终于明白10个100才是1000了。。。

前一阵有个小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记下来。是1月份的时候,泡过生日,送给泡泡的礼物里有那个韩式的海苔,后来只剩下最后一包了,我说你和兜兜分开每人一半吧,泡说好,就开始数海苔的片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数完泡泡就愣了说:“这怎么分啊?。。。。。要不。。你吃一片吧?”我觉得意外的是泡怎么会数完立刻就知道没法分呢,这是个除法问题,但泡连减法都还不会呢,所以我感觉按照她目前的数学水平,即使能得出来,也应该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比如“一共七片,三加三是六,四加四是八,呃,那这七片怎么分呢?”但是泡没有这些中间过程,数完立刻就难住了,而且还得出了一个“你吃一片吧”这个在数学上完全正确的解决方式。。。

后来我想,她应该是通过对7这个数字的理解来得到的,比如她在操作教具的时候,发现有的数字可以分成一样的两堆,有的数字却怎么也分不成,7就是分不成一样的两堆的数字;或者,她是通过2倍数的概念,因为泡泡最近还是总说2倍数的问题,“妈妈,4加4等于8是吗?。。。5+5等于10是吗?。。。。6加6等于12对吗?”我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我就是觉得是这样。我说那5加4等于几?她说“5加4。。。。我不知道。。。。”知道泡的数学水平了吧?所以我才觉得泡分海苔的那个反应很出乎意外,我不理解为什么连5加4都不会算的泡泡却会立刻得出“7除以2得不到整数”——也就是7是奇数呢。我也从中明白她并不是按照我们所用的数学模式来思考的,在她那里,加减乘除都是相通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都在对某一个数量本质的理解上得到统一。也就是说如果对这个数字完全理解了,那么有关它的加减乘除奇数偶数余数就会全都清楚了。。。。

还有个小后续,当时我听了泡的为难之后,说,“要不我把这一片给你们掰开吧”,结果泡立刻说“奥对”,泡说这个“奥对”的时候,表情很可爱,有点恍然大悟又有点不好意思,可能觉得刚才只能让我吃一片才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点笨吧。。。然后我掰开一片以后,泡就数“一,二,三”,然后放在一堆,再放上半片,又“四、五、六”,放在另一堆,放上半片。从这里我因此知道她不但知道7是奇数,而且还清楚地知道7是由两个3和一个1组成的,这个已经成为自然的感觉,并不需要一片一片来分了。。。

这就是蒙氏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个理解才是对数字真正本质的理解,这个感觉才是真正的数学感觉。华德福可能觉得这种本质太庸俗了,但是华德福的那些对数字的本质理解却解决不了真正数学的问题,还是必须借助加法表、乘法表才能得到答案。

真正的感觉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一边哼着歌一边还能听懂英语新闻里说的什么事,就是不需要借助记忆或者公式或者歌谣而本能地知道答案是什么。知道一个数字带来什么感觉,那个是艺术感,而不是数学感。

泡快要上小学了,我在纠结让不让泡去华德福的小学,因为我对蒙和华痴迷这么多年了,上华德福小学当然是n久的梦想,可是临近选择了,我又开始焦虑了,除了担心华无处不在的“红歌”,另外的一个担心就是华德福的数学,我不想泡的这种数学感觉受到干扰,因为破坏永远都比建立要容易得多。其实如果我们不去干扰孩子,她们就会慢慢迎来自己的敏感期,然后在成人恰当而谨慎的共鸣与回应的协助下,饱满地完成这一方面的感觉积累,拥有自己完整的建构曲线——不管是道德感,还是数学感——但是如果旁边有个吵人的钟声总是不断地在干扰孩子,那孩子真正内在的建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

前几天去春之谷,听到老师讲怎么教给孩子数字“真正的本质”:1代表整体,2代表天地,3代表天、地、海洋。。。当时我就觉得太受打击了;但是去日日新呢,又要放弃华德福那么诱人的教学体系而且还要每天读《大学》和《中庸》。。。要做出一个合适的选择真是太考验人的承受能力了。。。

另外再记一下泡(目前我感觉到的)数学水平:泡对数字的理解,非常清晰的好像暂时只到7或者8,对加法的感觉胜于减法,给10元买6元的东西该找多少搞不太清,不过给10元买8元的东西泡知道应该找2元。。。另外泡最近超级喜欢玩卖东西的游戏,加上泡从春节前开始每天赚“5元加小费不定”的工资,所以目前有一个热点是钱的换算找零,泡对各个币种从1毛到100间的换算都基本明白了,经常会用各种形式跟我们换钱。不过,如果她需要数出25元钱来还给我,还是数不清楚,泡知道5元加5元是10元,两个10元是20,但是当给我数25元的时候,她就把这些忘了,会先数两个1元的“一,二”,然后再拿一个5元的自己空数“三,四,五,六。。七”,然后再拿个5元的继续空数“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结果就数乱了。。。不过最后的结果误差也就2、3元,所以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泡的老师向我推荐大富翁的游戏,说,到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对钱和交易感兴趣,因此开始疯狂地迷恋大富翁。。看来这也是孙园孩子的一个传统了。。。我打算去找找。。。另外昨天拿到泡去年下半年的工作观察记录,看到泡除了原来熟悉的二倍体之外,开始比较多地操作二项式、三项式、纺锤棒箱。。。我问泡纺锤棒箱是什么,泡说不知道。。。如果泡和兜入华德福,那我就要开始补教具的课了。。。

另外,我看到上次有妈妈问我蒙氏教具的问题,今天想起来这个帖子,可以看一下,关于数学教具的
http://bbs.liyueer.com/viewthrea ... 1&authorid=4366

点评

学父五迁  数字的本质.....这个华校确实有些原教旨主义。  发表于 2014-11-22 20:47:26

Rank: 4

183#
发表于 2014-11-22 17:16: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23 10:59 编辑

大富翁那个,后来也找过,感觉太难了,泡在水学苑跟同学玩过,没有太大兴趣,所以至今也还没买。
“华德福诱人的学科体系”,也体验过了

Rank: 4

184#
发表于 2014-11-22 18:14: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22 18:41 编辑

再说除以3的问题,非常感谢学父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我又发现了惊喜。

泡泡之前算的是12/4,但是我文章里写错了,写成12/3。学父很好奇泡泡怎么解决这种问题。之前我还给泡泡出过两道题,发现跟200/5那种题比较起来,乘法表内的除法她反而会算得更慢些。

周三,兜兜上幼儿园了,只有我和泡享受二人世界,泡让我给她出题算,我就出了12/3。当时我自己认为,这个题目可能看不出泡泡的思维模式,因为对她有些简单了,她可能一下就想出来了。果然,泡泡拿到题目后,就画了12条线,然后数,过了1、2分钟,告诉我是4对吗?我说对的。

然后我又出了一题:27/3。泡泡拿到题目之后,又画了27条线,我心想,这次你就数一阵吧。泡数了一遍,问我:“妈妈,你给我出的题目里面有点吗?”她是说小数点,我说没有,泡说:“你先不要给我出带点的,那样太复杂了,我还算不了。”我同意。于是泡继续数了:“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过了一两分钟,泡泡问我:是9对吗?这次我觉得很意外,因为把27条线分成3份还是没有那么容易分开的,我问她怎么算的,泡说:

“我用8数,数完刚好剩下3条线,所以答案就是9了。”

我说,你怎么知道要用8来数呢?

“我先试了5,发现太小了,然后。。。又试了7,发现还是太小,又试了8,用8 数完之后,刚好就剩3条线了,所以我就知道答案是9。”

我又问:你怎么知道那些数都太小了呢?

泡说:“因为要刚好分成3组才行,如果组数比3大,就说明这个数太小了,要换成更大的数。如果数完发现分成的组数比3还小,就说明这个数太大了,要换成小点的数再数。”

我觉得这个思路很高级,原来泡泡并不是机械地数,她是一边数一边不断推理确定答案的范围的,所以试了三次就得到答案了。

听完泡泡的阐述,我立刻做出一个决定,收藏泡泡的草稿纸

我又回头看了12/3,问她也是这么算的吗?她说也是的,而且那个她试了很多次,很费事。我问她的思路顺序,但是她已经不记得了,我们分辨了半天上面的记号,还是没法确定到底都依次试了哪些商。于是,这问题就不幸成了一个迷了

点评

学父五迁  哈哈。厉害。自己发明了试商法。  发表于 2014-11-22 20:49:51

Rank: 4

185#
发表于 2014-11-22 18:36: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23 11:19 编辑

我们又继续算了几道题,她对数字的感觉好像更加准确了,因此速度也更快


35/5
试8,6,推出答案为7


32/4
试9,7,推出答案为8


18/3
试5,推出答案为6

Rank: 4

186#
发表于 2014-11-22 20:02:33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又给她出了一个大数的:56/8

泡泡拿到了就开始画线,“1,2.。。不行,这个不能画线,太多了。。。只能用脑筋想了。。。。。。嗯。。。不行,想不出来,画线试一下吧。。。12345678。。。”过了3分钟,泡得到答案,是7。我问她怎么算的,她说先用9,再用7,但是9数错了一次,7也数错了一次,我说你怎么能够知道数错了呢?她跟我解释了半天,我还是没听懂,大体就说因为她非常想得到这个答案,但是9不对,8也不对,不会那么巧的,那就是7,可是7数完了还多出2个,然后她就觉得,不对啊,7应该很像了啊,所以又数了一遍,发现答案确实就是7。

我听得发晕,为什么能知道不对呢,为什么觉得很像了呢?于是我自己画线做了一次,还是没能体会到他说的应该很像了的感觉,而且我发现这个方法很考验脑筋,要看分出来有几组,这个组数是多了还是少了,而且还可能数错了,像泡泡数错了两次的话,就是做了4次分组,有4组分割线,这4组分割线把我彻底搞晕菜了,所以我只画了正确的7和9两组线,还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一下才能看明白



但是泡泡这个乱糟糟一堆,4组分割线完全分不清楚哪个哪个了,我觉得她能从这么乱一堆里面得出正确答案真是太奇怪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汐岩  同感,我都被搞晕了:D  发表于 2014-11-23 09:04:08
容易吗  妈呀,天书一样的草稿纸。  发表于 2014-11-23 08:52:14
学父五迁  看来,泡泡还不知道 56 / 8 = 56 / 2 / 2 /2 。可以从 28 / 4 和 56 / 4 开始试一下。  发表于 2014-11-22 20:52:09

Rank: 4

187#
发表于 2014-11-22 20:32:36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个,当时算完了我想把这些纸整理起来,刚拿起来,泡泡发现这个答案的位置还空着,说:这个我做了吗?然后就用笔在立着的纸上画线分组,肯定画不出清楚的线了,只是象征性有点痕迹,我觉得她是在做无用功,可是发现她的思路是清晰的,先试了6,发现太小了,又试了8,于是得到答案9,就把纸放在桌上把9写在上面。她在上面画了6组分割线,然后还能分辨出第六次画的是哪一组,啊,我简直觉得小孩有特异功能了。我问她怎么能分辨出哪一组是刚刚画的线呢?她说她每次的轻重都不一样,所以能看出来,可是我看着她画的线感觉都是一样的虚弱,我怎么分辨不出来呢,真是神奇,或许她们对图像的敏感度是我们很难体会到的吧。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8Rank: 8

188#
发表于 2014-11-22 21:02: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4-11-22 21:16 编辑

我有一个想法。提供如下教具。
几张卡片,用作隔板。
棋子、或立方格,充当基本单位"1"。(或以后的"10", "100"等)

27 / 9

纸上画法,同泡泡的方法差不多。
1,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泡妈觉得这种教具利弊如何?

还有一个想法,是根据插板的位置折行。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这样,更能体现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这算不算过度启发?

Rank: 4

189#
发表于 2014-11-22 21:40: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23 11:11 编辑
汐岩 发表于 2014-11-22 20:02
后来我又给她出了一个大数的:56/8

泡泡拿到了就开始画线,“1,2.。。不行,这个不能画线,太多了。。。 ...

学父五迁  看来,泡泡还不知道 56 / 8 = 56 / 2 / 2 /2 。可以从 28 / 4 和 56 / 4 开始试一下。


之前给泡泡出过一道36/4,泡泡是这样算:

把36分成30+ 6

先把36  “劈成两半” :30/2=15,    6/2=3,   所以15+3 是18,

然后再把18  ”劈成两半”:10/2=5,    8/2=4,     所以5+4=9.

当时是要睡觉了,已经在床上了,她没有纸笔,凭脑袋想,错了好几次,才算对。所以我感觉她是会这些方法的,只是没有画线顺手,她还需要积累一些对数的感觉,然后再用这些会更加顺畅。


还出过一个120/5,

类似,把120分成100+20

先把100/5,等于20,   
再把 20/5,等于4   
所以20+4=24

也是没有纸笔,算错了几次,第一次得到的是122.5,我说不对,她说,可是需要把5分开呀。。。后来又得到6,我说我知道你为什么会得到6,但是不对,后来她又仔细想了想,说,“哦,我明白了,我知道错在哪儿了。。。”然后得到24。

对100,她是按10为单位来算,对20,就要降到1为单位来算,这个转换她还不熟练,感觉100以上的还是会吃力些。

周五我们也算了题,同样有惊喜,其中也包括上面说的这个单位转换的问题,下回详解

点评

汐岩  她没有提过,应该是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她是先知道乘法的概念的,但是除法其实也早知道了,只是不知道这种就是除法。感觉应该是同时的,至少她和兜兜经常需要把什么东西分成两份,就是除法了。  发表于 2014-11-22 22:38:30
学父五迁  重叠数,重叠两次,就是平方,4。泡泡明显已经掌握了。泡泡做过吗?再重叠一次,就是立方,8。泡泡思索过这一步吗?这也是一个知识结构的关键。我想知道,除法先,还是乘法先。  发表于 2014-11-22 21:47:58

Rank: 4

190#
发表于 2014-11-22 22:05: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23 22:58 编辑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22 21:02
我有一个想法。提供如下教具。
几张卡片,用作隔板。
棋子、或立方格,充当基本单位"1"。(或以后的"10", ...


以前我也想过一些如何引入数学的方案,包括,比如,不提供任何工具,让两个组的孩子去把一块矩形菜地平均分成两半,每组一块,以此来引入测量单位、测量方法,面积,乘法等等,然后做单位方块模具,用单位方块去排各种矩形,来引入乘法,那时候觉得一个学期能够把这些透彻搞明白就很好了。。。但是后来对泡泡的观察,我的感受是:成人和孩子的思维差别太大了,成人觉得做不到的事情孩子却很容易,成人觉得容易的孩子可能觉得很难,包括泡泡数线的方向,我在56/8那张纸上右上角标了一个“起点”,因为我当时想看看泡泡试商的顺序,问她从哪边开始数的,泡泡说是从右边数到左边,然后下来再从左边数到右边。。所以对于方案,我现在会觉得没有思路了,觉得成人的思维系统跟孩子的一比往往显得笨重刻板,其实她们理解这些概念是没有任何障碍的,需要的只是按照她们的思路去不断突破思维模式界限,然后解决越来越广泛普遍的问题,也就是只需要去按顺序给出题目或者问题,让她们去思考解决办法,在这种计算中加深理解。不过,这个顺序应该怎么给,我觉得其实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因为确实觉得孩子的思维跟我们差别好大。如果我教她,会让她把线画得更清晰规整些或者用圆球代替线,以免和分组线混淆,但是我发现她这样乱糟糟弄一堆,同样可以思路清晰地计算,而且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她用线表示1,用圆球表示10。我就觉得没有建议她把线改成球是很对的,我发现其实她的数学感觉比我好很多,解决问题也从不局限任何固定模式,我现在真的觉得我没有资格教她了,给她出题都觉得有些不确定里面有多少固定模式在影响这个方向

点评

汐岩  嗯,我完全赞同  发表于 2014-11-22 22:42:45
学父五迁  对。有道理。就由孩子自行设计纸面上的形线画的形式吧。至于辅助教具,提供即可。由孩子自行选择形线画还是模型操作。  发表于 2014-11-22 22:39:51

Rank: 4

191#
发表于 2014-11-22 22:16:44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4-11-22 21:02
我有一个想法。提供如下教具。
几张卡片,用作隔板。
棋子、或立方格,充当基本单位"1"。(或以后的"10", ...
还有一个想法,是根据插板的位置折行。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这样,更能体现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这算不算过度启发?

第二种方法,有点像蒙氏教具的除法板,就是拿27个小球,然后分成三组,就是一行放3个,直到放完,然后数数有多少列。我以前也认为泡泡肯定是那样算除法的,但现在发现泡泡是这样算的,我还想,是不是在纸上不好那样操作,但是,用这样的方法,对她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也会觉得更有意思,她觉得除法比乘法有意思得多。而且,这样试商其实还包含了公约数的概念,也就是有的数,试的那个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同样可以刚好分完,还有试一次商,可以数数剩下的或者不足的线数,有的就直接能得到答案了,有的还得不到,我感觉这个方法里面包含的信息远远超过了蒙氏除法板的那个方法。但是如果成人给孩子引入,肯定会选择那个,因为觉得那个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这个难度很大,但是,孩子更习惯的其实反而是这个。

Rank: 4

192#
发表于 2014-11-22 22:32: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23 23:01 编辑

泡泡对这种做除法的方法是这样阐述的:

"就是要多试几次,有时候试完了发现答案就在眼前了,有时候试完了还不行,你就要看看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就要换个小点的,如果少了就要换大的数,也有时候只要看看剩下的是几个只要再加一下就可以了。"

我用这个方法试了,觉得还是挺晕的,因为经常把试的商和组数弄混,我觉得这也是这个方法的一个弊端把,泡泡做36/6,做完了以后说,“妈妈我不喜欢这种题目,答案和组数一样的”,估计就是太晕了。但是到现在算了15道题,都是一次就算对了,感觉她用起来还挺顺手的。等到发现这个方法不能用的情况,她肯定又会想出别的方法,我现在对这点比较确定。

所以我暂时对教材是没有思路了,打算先观察下她的轨迹再说

点评

汐岩  我发现我确实是不启发学派的:D  发表于 2014-11-22 23:05:58
汐岩  我是觉得她已经挺喜欢数学了,不喜欢的东西是因为还没有用到,等用到的时候自然会喜欢了,或者现在她的心智发展还没到。记得一年前做26+18的时候,她觉得太晕了,说不想再算了,但是现在她特别喜欢这种两位数加减法  发表于 2014-11-22 23:05:27
学父五迁  如果辅助我所说的立方格模型折行法,泡泡就会发现,分出来的几行,恰好合成一个正方形(平方数)。说不定,泡泡就喜欢这种题目了。:D  发表于 2014-11-22 22:58:50
汐岩  我负责观察,五爷负责思考教材问题:D  发表于 2014-11-22 22:40:50

Rank: 8Rank: 8

193#
发表于 2014-11-22 22:38:16 |只看该作者
汐岩 发表于 2014-11-22 22:16
第二种方法,有点像蒙氏教具的除法板,就是拿27个小球,然后分成三组,就是一行放3个,直到放完,然后数 ...


每次去除3个的思路,实际上是连减法。
我之前也是这么设计模型操作的。

看到泡泡的思路之后,我就放弃了“连减法”的思路,而是换成了隔板法。
我的意思是,画线分组完成之后,即,除法完成之后,已经出结果了。
再进行折行,对齐每一行。

另外,泡妈说的划线试商法(我称之为隔板法),能够试出其他"因数",非常有意义。
这个方法值得深入探究。

注:数学课本中,约数确实有"公"约数的意思,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的相同因数。这个名词可能是来自于分子和分母之间的约分操作。
这种名词,真的是没啥意思。若不是想到孩子可能要参加考试,因数,约数都可以随便用的。

点评

汐岩  刚又看了一遍帖子,才看明白学父更正了“因数”的概念,很赞你这么严谨的人还能这么包容:)我写东西都是顺手乱用词的,还好你看得懂,而且不纠结,换别人这词儿又能争论一整页了:D  发表于 2014-11-23 23:06:18
汐岩  哈哈,压力好大啊,兜兜现在5岁10个月了,数数只能数到60呢:D  发表于 2014-11-22 23:11:18
学父五迁  这个地方,我的想法是,除法也许可以先于乘法。不用语言做任何解释,就是一个附带操作。也许孩子能够自行推导出乘法概念和算法。不过,这个就要在兜兜身上验证了。:D  发表于 2014-11-22 23:02:16
汐岩  希望她去慢慢发现二者的关系,不要给她刻意展示。感觉她在一道道做题的过程里,对数的感觉把握得会越来越好,就是她自己也没有刻意,但是试商越来越精准了,经常一击而中,这只是做了不到20道题而已。  发表于 2014-11-22 22:55:18
汐岩  连减法,确实,你一说我也意识到了。 乘除法的关系,泡泡是理解的,但是还没有太多感觉。我给她算了56/8,又让她做7*8,不是刻意的,而是以前出的题和新出的题碰巧在一起了,发现她还是按部就班算的。我反而  发表于 2014-11-22 22:52:33
汐岩  学父总是能发现关键问题:) 很享受你的认可:p  发表于 2014-11-22 22:48:16
汐岩  记得以前孙园一个孩子,是泡泡的好朋友,她是通过看钟表来做加减法的,问她3+4等于几,她就马上去看墙上挂的表,然后就知道是7.孩子们的脑袋,一个个都是外星球思路:D  发表于 2014-11-22 22:47:18

Rank: 8Rank: 8

194#
发表于 2014-11-22 22:55:01 |只看该作者

汐岩:  记得以前孙园一个孩子,是泡泡的好朋友,她是通过看钟表来做加减法的,问她3+4等于几,她就马上去看墙上挂的表,然后就知道是7.孩子们的脑袋,一个个都是外星球思路:D  发表于 2 分钟前

哈哈。
这个钟表模型好。

涉及了很多有用概念。

圆。
直角。
十二进制。
六十进制。
圆排列。
复数乘法。

我一直在设想,如何设计一个圆排列的故事和相应操作模型。
四个小朋友,围着圆桌,排排坐。
相对位置的排法有几种。
想以此巩固乘法原理思想,暗示排列组合,暗示圆周角,暗示复数乘法,等等。

点评

汐岩  感觉好高大上:)  发表于 2014-11-22 23:12:15
学父五迁  我的意思是,动作单纯表示形线画的线条,并不赋予数字其他意义。就像手指画一个道理。  发表于 2014-11-22 23:09:49
学父五迁  是啊。我非常喜欢华德福的动作数学方法。我设计了很多太极圈(表示数字“零”),猫洗脸&云手(表示单位"1")的身体动作。这个地方的异议,暂时搁置。:D  发表于 2014-11-22 23:04:36
汐岩  感觉你这个是华德福数学的思路,不过我是不认可这个身体教学方法:)  发表于 2014-11-22 22:58:01

Rank: 8Rank: 8

195#
发表于 2014-11-25 17:13:17 |只看该作者
这贴子泡妈的观察日记很好看,谢谢泡妈的分享。

Rank: 4

196#
发表于 2014-11-26 07:16: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25 17:13
这贴子泡妈的观察日记很好看,谢谢泡妈的分享。

以后这帖子里就全都是观察日记了,希望保持住宁静和纯洁:)

点评

学父五迁  汗。再一次"相互吹捧"。  发表于 2014-11-27 21:33:29
学父五迁  咳。那我也不是客套。泡妈的"境界"超过我不知多少段位。我只知道一些雕虫小技。  发表于 2014-11-27 21:33:01
汐岩  我的长期是因为我家的“宝藏”已经开始被我挖掘了:)虽然我也挺惶恐总是问她思路是不是会打扰她,这是纯粹满足我自己的需求:p。在泡泡这么小的时候,我跟您比差得不是一个层次,我这人没有寒暄,一切都是如实表达  发表于 2014-11-26 21:08:25
汐岩  我是真的很受不了别人强加的误解,根本不想听你说什么就是反正你不对那种,我很佩服您的淡定,或许是因为我还没到您看的那么清晰。还有我身体也不好,想写点观察都没有精力,就不想再乱成一锅粥了,呵呵。  发表于 2014-11-26 21:03:38
学父五迁  我没有长期计划和营造长贴的能力。抛出一个观点之后,就等反馈,自身没有后续了。所以,我不怕"干扰",欢迎"干扰"。泡妈就不同了。泡妈的可持续发展力很强。话说,这正是华德福提倡的长期项目的能力啊。   发表于 2014-11-26 08:18:30
学父五迁  全力为泡妈提供支持。若是有什么战火、杂质的,请随意往"竖式"贴中引。:D  发表于 2014-11-26 08:14:51

Rank: 8Rank: 8

197#
发表于 2014-11-27 21:04:22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们最终学会了多少东西,并不取决了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取决于我们实际用了多少。为什么到初中阶段的知识我们就用得很少了呢?因为我们的时间都被用来学习了,根本没有机会去做真实的事情,去独自探索世界,所以也根本没有机会去用到初中的知识。所以,我希望把时间留给孩子,因为她们自己探索、自己尝试、自己做的真实的事情越多,最终学到的东西才会越多。


赞!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8Rank: 8

198#
发表于 2014-11-27 21:09:23 |只看该作者
关于教育的选择。。。

我真的觉得都是缘分

就像娃跟父母的缘分一样。。。

投胎。。。。投谁家呢。。。。

所以,没有正好的教育,只有缘分的父母

点评

汐岩  谢谢点赞:) 感觉到您貌似很复杂的心情,哈哈。。确实,教育对父母是缘分,父母对孩子是缘分。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只要接纳,都是财富,共勉:)  发表于 2014-11-29 23:18:12
路遥知马力,挣分要人气

Rank: 6Rank: 6

199#
发表于 2014-11-29 21:47:58 |只看该作者
来泡妈贴中学习!

虽然观点和泡妈不同,但对泡妈的科学记录精神和执行力非常敬佩,献花

点评

汐岩  谢谢,收到,馨香甜棉:D 同道中人,欢迎多多交流:)  发表于 2014-11-29 23:20:35

Rank: 6Rank: 6

200#
发表于 2015-2-4 16:12:47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4-20 05:10 , Processed in 0.03246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