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蓝田日暖

[成人阅读] 谈谈阅读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1 16:04:5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1 17:10 编辑

再度翻看《欧洲史》,才发现其实自己与土耳其是有缘的。

不知道该说自己认真呢,还是什么,总之虽然这本书不好看,当时我还是做了些注释。之所以要注释,不好意思地说一句,实在是因为知识太少,不注释连理解都困难。

我是怎么注释的呢?举个例子,我会在“小亚细亚半岛”下面划条线,然后写上“土耳其”,意思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比起土耳其来,小亚细亚半岛更陌生,所以有必要这么注一笔)。可见,除了历史课本外,土耳其也在课外书本里出现过嘛,可我就是没有印象。

接下来,还有更搞笑的。我不止一次地看过特洛伊城考古的相关资料,而特洛伊城遗址就在土耳其,特洛伊城被人发现的故事我倒是印象深刻,可“土耳其”这三个字还是没在脑袋瓜里留下痕迹。

思考过后我也理解了这种情况,原因是我通常只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基本不记人名、地名。考试的时候没办法必须记,看课外书我就不讲究了,一篇文章看下来,人名、地名通通忘个干净。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1 16:18: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1 16:21 编辑

为什么我对特洛伊城的故事印象深刻呢?

因为这个发现特洛伊城的人,当大众认为《荷马史诗》属于神话传说时,他却如此相信存在着《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特洛伊城。当他赚得一笔钱后,他便开始了寻找和发现特洛伊城之旅。不知有多少人认为他疯狂,但事实是,在疯狂不懈的努力下,他真的发现了特洛伊城。

他的名字是亨利希·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1 17:41:02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特洛伊,传说史实太多,真假难辨,在此就不具体介绍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

当然比较重要的关键词是:特洛伊、木马攻城、海伦、阿喀琉斯、帕里斯、阿伽门农、帕特罗克洛斯、赫克托尔。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2 17:17:4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2 17:20 编辑

土耳其:世俗化还是宗教化?

很久以前,我就看过一个介绍伊斯兰国家的视频。我一如既往,没记住这个国家的名字。现在想来,那个国家应该就是土耳其。

当时看完视频的感受是,还好自己生在中国,一天要做五次礼拜,我可吃不消。

节目中,还有阿訇走上高高的宣礼塔,用喇叭开始诵经,一天至少要诵好几次。这还只是一座宣礼塔,土耳其的宣礼塔多得不得了,因此这诵经之声即使无法遍布全国,传遍伊斯坦布尔,那绝对是没问题的。

宗教教义频繁地通过高音喇叭传递,人们一天还要做五次礼拜,宗教仿佛渗入了人们的整个儿生活。

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3 16:48:09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介绍土耳其的纪录片中,在土耳其的电视剧中,我没有看到用黑头巾把自己包裹得只剩两只眼睛的妇女。事实上,我在相关的纪录片和电视剧里看到了大量打扮时髦的女人。吊带背心、无袖连衣裙比比皆是,单从外观和穿着来看,这是一个很西化的国家,显然与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大不一样,尽管信奉的宗教都是伊斯兰教。

这是由某土耳其生活剧中截的两张婚礼图,非常西化。新娘白婚纱,新郎燕尾服(?),女宾客多半晚礼服,男宾客基本西装。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3 17:07: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3 17:09 编辑

再感受下沙特阿拉伯妇女的着装【在第二张图中,仍然可以从袖口、手镯、指甲、妆容、太阳眼镜上面看出这些女人的爱美之心】



感受下沙特阿拉伯男士的着装
【爱美丽?哎,在沙特阿拉伯,不管男女,要追赶服饰潮流难度太大了,色彩、样式就这么几款,别无选择】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木兰  邪教太不人道了。  发表于 2014-8-6 12:55:08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4 17:59:3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4 18:07 编辑

在伊斯兰国家里,有像沙特阿拉伯那样限制重重的,也有像土耳其、黎巴嫩这样相对自由的。

然而,伊斯兰国家之间纷争不断,你很难判断,那些相对自由的国家是否能一如既往地过着比较世俗的生活。

土耳其的世俗化是由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大力倡导的,这位领导人在土耳其深受人民爱戴,他的塑像随处可见。

土耳其的世俗化对于女性来说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因为它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其中自然有凯末尔的功劳,因为他推动了一系列提高土耳其妇女地位的改革。包括在法律中明文强制不准妇女戴面纱、废除一夫多妻、确立离婚制度、保障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及财产继承的平等权利。1934年修改宪法,妇女21岁拥有选举权,30岁则拥有被选举权,这项举措甚至比许多欧洲国家更早,如法国和瑞士。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4 18:17:2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4 18:18 编辑

然而,根深蒂固的物化女性思维并没在这个国家消失,当领导人改变,当政策改变时,女人的地位便岌岌可危了。

如今,受家暴威胁的土耳其妇女很多,每年因暴力而死的土耳其女人很多,还有许多土耳其妇女沦落到夜总会里。女性地位其实是在退步。

在我下载的两部电视剧中,其中有一部就是讲夜总会的,虽然听不懂土耳其话,但通过那些画面,我已经能感觉到那些在夜总会谋生的女性生活得很悲惨。看了新闻才知道,这也许就是一大批土耳其女人的写照。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4 18:39: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4 18:40 编辑

也许和我生活在江南有关,这里的男人脾气相对温和,所以家暴不常见。

实际上,在我家,在我姑家,在我大伯、叔叔家,强势的都是女性,通常是女性唠唠叨叨,有时候甚至是语气很不好地责骂,男的多半沉默,忍不住了才回嘴,但绝不会动手。

当然,这不是说男女地位平等,因为重男轻女思想一直存在。只是与土耳其相比,这里的男人基本不会动手打妻子。

仔细想想,我父亲这边的男亲戚们大多既赚钱又干家务。在我小姑家,做饭的总是姑父;在我家,这几年,做饭的是我父亲;在我大姑家,吃完饭后,大姑父就开始默默洗碗……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5 07:10:0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25 07:13 编辑

土耳其烤肉

土耳其烤肉也叫旋转烤肉,为什么叫旋转烤肉,看下图就知道了。



这类烤肉中国各个城市也都有,我挺喜欢吃的。

穆斯林不吃猪肉,故土耳其烤肉的食材多为牛肉、鸡肉和羊肉。串在烤具上的肉团已经过多道程序,包括碎肉、摔打增加韧性、加料等。

说到加料,和印度一样,土耳其也是香料王国,香料在土耳其饮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烤肉中是不可缺少的调味料。土耳其烤肉中到底加了什么香料,这些香料如何搭配,诸如此类的细节,一般属于烤肉店不外传的秘方。

“香料”这个词一出现,我立刻联想到了某次看的纪录片,说的是印度饮食。印度家庭的厨房中有几件东西,中国家庭很少有。单看视频,我无法确定它们的正确名称,勉强描述的话,它们是糙石板、圆柱状石碾子(用来碾磨香料)。用来处理香料的还有杵和臼这对搭档。由于印度人的主食之一是烤饼(比如印度飞饼),许多家庭还备有用来做饼的铁板。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4-7-25 11:45:33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的贴子。

点评

蓝田日暖  谢谢。  发表于 2014-7-30 17:13:43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25 15:51:32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
各大位多写点哈,
花花~~~请想像一下

点评

蓝田日暖  接下了你的花,最近表情不好发啊。  发表于 2014-7-30 17:14:02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30 18:41:3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30 18:59 编辑

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再客观也不可能完全客观,所以在看书时,最好不要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不要因为对方说得很有道理,就把自己的观点和直觉感受轻易给丢弃了。孟子有一句话说得还挺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在当今这个世界,尽信书其实也很难,因为相互对立的观念如此之多,你到底信哪个?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

说到“作者的观点”这一话题,不妨拿游记来略作说明。

在我还小的时候,每逢旅游,我都要经受一番折磨。起初,我会非常兴奋,一刻不停地想象目的地是多么多么好玩,这种兴奋常常让我在出发前一天失眠,第二天只好顶着熊猫眼坐车。可是,真到了景点时,现实总是与我的想象相差万里,于是我失望到了极点。等车子开回老家,呕吐过后(那时晕车),我又累又不高兴,别人问起,我通常会告诉他们,去的地方一点都不好玩。那时候,除非老师要求,我是不可能写游记的。假设那时候我真的写了游记,可以想见那会是一篇怎样的游记,读者看了估计也无法感受到景点的美好。

事实上,期待和现实的差距一直让我无法很好地享受旅游。不过几年前,我的旅游体验有了很大的正向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事前我不再做许多无根据的想象;二,我对大自然很有感情,所以如果景点里自然景观丰富的话,我就会玩得比较快乐;三,我开始热爱生活,愿意尝试新事物,愿意发掘陌生领域的美好。这个时候来读我的游记,你可能会认为我笔下的景点很美好。但是,我认为的美好,也许根本就不是你认为的美好。一小片尚未盛放的熏衣草能让我逗留一两个小时,可如果你对这类“小家子气”的景致不感兴趣的话,那么我用来描述这个景点的所有美好词汇,对你而言就不适用。

这么一解释,大家就应该就有点明白,为什么同一个地方,有些人会强烈推荐,有些人则给了差评。

再简单举个例子说明个人经历、个人观点和客观对象(在此例中指的是某个国家)的关系。假如一个人去某个国家,被小偷偷了两次,事前已经有人告诉过他那里小偷很多,经此惨痛遭遇,他/她更确信对方说得不差——这个国家治安不好,街上小偷很多。假设另有一人,也去了这个国家,而且在那里呆了好多天,但是他一次都没被偷,全程顺利愉悦。现在让这两个人来写游记,描述那个国家。由于只是假设,没有实际文章,我们不妨自问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推断三者关系的可能表现:

这两个人对那个国家的主要看法会相近吗?
在治安问题上,他们会得出一致的结论吗?
他们的描述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对于作者亲身经历的事件,我怎么看?
如果我去那里,也会遭遇同样的事件吗?
……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7-31 20:30:5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7-31 20:39 编辑


近几年,我的许多书都是通过亚马逊买的,但也有一些书是在小书店里买的,包括克里希那穆提、弗洛姆、法布尔、车耳等人的书。这些书通常是在前提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买的。四五年前,我根本不认识克里希那穆提,买他的书是因为他的书放在哲学心理版块。那本书的名字是《单纯的品质——生命的注释3》。第一次看时,我真的看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但除了每章开头克对某个情景的细致描述外,我还是把这本书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浏览时最深的感觉是,太哲学,太深奥了。没想到,几年后这本书竟成了我的床头书——每天我都看它,不仅看还会仔细研究和验证里面的说法。可以说,这是一本对我影响极深的书。

同样是在小书店里,我买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早知道这本书很有名,购买它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心——它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出名?不过,《昆虫记》和《如此西欧》命运相仿,都被我归为不好看的书籍类别。

这次,我重新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感受颇多。法布尔身上实在有太多让人敬佩的特质。太多,太多了!非常明显的一个品质是他拥有不随大流的实证精神,他不会轻易采信主流观念,他会通过各种渠道,设计各类实验,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来观察、了解和解密昆虫世界。事实就是事实,个人推断就是个人推断,未知就是未知,这是法布尔坚守的工作理念,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

在信息满天飞的年代,人们容易忘了现实,不假思索地将书本、网络信息或传言视为真相,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提倡实证精神很有必要,在这方面,法布尔堪称良师。

P.S. 说到网络信息,我想起了百度地图里常会出现的一些错误,如果不加思索,不考虑网络信息和实际情况的差异,用户是很难发现这些错误的。这些错误可以是:
你搜索公交路线,目的地设定为海南省某岛屿,在百度地图上,会有一辆公交车直接带你跨越海峡直达终点,但实际上那里没有大桥,你必须乘轮渡过去;
你在百度地图上搜索自驾路线,那条路线在地图上看起来一路畅通,但实际上中间某段是步行街,汽车无法通行;
……

在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国家,尤其要谨慎考虑网络信息尤其是某些信息(如道路、食店等)的精确性,因为保不准,昨天还正常的一条路今天可能就维修限行了,而网上信息未变;或者这家饭店前两天已关门,但网上却仍显示正常营业。

点评

蓝田日暖  的确如此,资讯发达好处多,危险也多。  发表于 2014-8-3 16:16:19
蒲公英  确实是的。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不被各种纷乱的表象蒙蔽真是不容易的事。  发表于 2014-8-1 10:41:40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8-5 20:42:0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8-5 20:52 编辑

前一阵,我对某些陌生的国家很感兴趣,想大体地了解这些国家。

有时候我们在说话写作时,经常会用到“西方”这个词,但西方实在是个太大的概念了,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不一般。对我们来说,欧洲应该都可算是西方。但东欧和西欧差别很大。而在公认发达的西欧,也仍然有葡萄牙这样生活条件较差的国家。

除了经济水平外,我还关心人口密度。有一些国家面积不大,人口却多得不行(比如孟加拉国);有些国家面积很大,人口却很少,我很想看看不同国家人口密度的对比。

也许网上有这样的人口密度统计表,不过我没打算去搜索,而是立刻自己做了一份非常简单的excel表。反正我的目的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

“恐怖”的孟加拉国,表中标红的除了孟加拉是一个国家外,其他都是某个国家的超级大城市。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居然上了1000人/平方公里,那该有多挤啊。这么说来,巴勒斯坦也挺挤。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8-17 11:51:2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8-17 12:07 编辑

阅读的意外之趣


可能是搞笑片看多了,发觉自己有了一定的笑点吸引力。即使是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去阅读,我也能不经意地在书中发现可笑之处,继而哈哈大笑起来。被以前认为枯燥的书如《如此西欧》戳中笑点,还不算惊奇的话,那么看《追风筝的人》看得嘴角忍不住上翘,就实在让我震惊了。

最近我被故事结构深深吸引,想着好好研究一下小说这种故事形式。往书架上一瞧,显眼之处摆着《追风筝的人》。本打算不再看《追风筝的人》,毕竟该书主题过于沉重,好些地方看了叫人愤怒、难过。但考虑到这是一本情节曲折,虚构和现实并重,生动感人的小说,我还是决定把它视为研究范本,抽时间好好阅读一番。

具研究性质的阅读和全心沉浸在故事中的阅读有所不同,前者更趋理性,不那么容易受书中内容影响。我打算理性阅读《追风筝的人》。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展开故事的,是怎么安排人物出场的,还有,他是怎么让故事变得生动感人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阅读。

离第一次看这本书已有些日子,具体情节忘得差不多了,因此第二次阅读其实和初看并无太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第二次阅读前,我预先提醒自己,这是一本很沉重的书。

我从前言开始看起,按顺序过渡到第一章,第二章,然后是第三章。第三章还未看完,我就开始在心里狂笑。一边笑,一边奇怪:这叫什么事,看《追风筝的人》都觉得好笑?

“爸爸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是引人注目的。我常在耳朵里面塞上棉花球,用毯子盖住头,但爸爸的鼾声宛如轰轰作响的汽车引擎,依然穿墙越壁而来,而我们的房间中央还隔着客厅呢。妈妈如何能跟他睡在同一个房间?我不得而知。要是能见到我的妈妈,我还有一长串问题要她解答呢。”

看完13页这段让我发笑的文字后,我继续看,跟随着阿米尔和他父亲一起外出郊游。阿米尔,多愁善感、一心想赢得父爱的小男孩,在这与父亲独处的难得时刻,话却总是说不到点上,只能得到父亲一声又一声的“哼”。

风和日丽,父子相聚在郊外,父亲忙着翻阅稿件,准备明后天的演讲,儿子吃着东西,观察着周围风景,没话找话,想获得父亲的只言片语……

突然之间,儿子又说话了。“我想我得了癌症。”他说。

哈哈哈哈哈,我的笑神经被彻底引爆了。小子,逻辑呢?这句话是怎么冒出来的,没有前因,没有铺垫,突然平地里冒出了一句“我想我得了癌症。”然而,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出自多愁善感的阿米尔之口,却又显得那么自然。我仿佛感觉到了父亲的无语和抓狂,崇尚男子气概的父亲得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忍住不发飙,而是平静地叫阿米尔去喝些苏打水。

随着故事的展开,更多沉重的因素开始弥漫在字里行间,我以为能够让我开怀的笑点不会再出现了,但很快我发现,自己实在错得离谱……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8-17 12:04:2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4-8-17 12:13 编辑

阿米尔在哈桑的鼓励下,开始写小说。

“当天夜里,我写了自己第一篇短篇小说,花了我半个小时。那是个悲伤的小故事,讲的是有个男人发现了一个魔法杯,得知如果他对着杯子哭泣,掉进杯子里的眼泪会变成珍珠。可尽管一贫如洗,他却是个快乐的家伙,罕得流泪。于是他想方设法,让自己悲伤,以便那些眼泪会变成他的财富。珍珠越积越多,他越来越贪婪。小说的结尾是,那男人坐在一座珠宝山上,手里提着刀,怀中抱着他深爱着的妻子死于非命的尸体,无助地将眼泪滴进魔法杯。”

阿米尔把这个故事读给小伙伴哈桑听。

“我念完最后一句话,他鼓起掌来,不过没发出声音。

‘我的天啦!阿米尔少爷,太棒了!’哈桑笑逐颜开。

‘你喜欢它吗?’我说。得到第二次称赞,真是太甜蜜了。

‘阿拉保佑,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哈桑说,‘全世界的人都读你的故事。’

‘你太夸张了,哈桑。’我说,不过很高兴他这么认为。

‘我没有。你会很伟大,很出名。’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接着他停了一下,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他想了想,清清喉咙,‘可是,你能允许我问个关于这故事的问题吗?’他羞涩地说。

‘当然可以。’

’那好……‘他欲言又止。

’告诉我,哈桑。‘我说。我脸带微笑,虽然刹那间我这个作家心中惴惴,不知道是否想听下去。

’那好吧,‘他说,’如果让我来问,那男人干吗杀了自己的老婆呢?实际上,为什么他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呢?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3-28 09:39 , Processed in 0.02708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