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蒲公英

[育儿心得] 推荐一个好贴: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学习的差异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3:27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不思考”,但是我们怎么和孩子说这件事情?有的老师会说:你难道没有注意到XXX么?这种批评是毫无作用的,事实上,孩子就是没有注意到。这种“没有注意”,不是他不懂两个人合作工作会快一点,而是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他的思维核心点不是在解题,而是在回忆——回忆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还是和昨天说的一样,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然后开始检索。这道题的所有情境和条件,其实都没有能够刺激到他的思维。有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简单题中会“看漏条件”,也可能是类似的原因造成。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3:55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问题如何解决?不仅仅要从学习上解决。我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每次孩子做完题目给我答案,我都会问一个问题:“这科学吗?”一开始,所有孩子都不明白这个问题的含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几乎都会“找个理由”来说明这个答案或许是科学的。注意,这种提问不是对答案的检查,也不是要求孩子证明这个答案正确,而是让孩子学会分析一个题目的解答是否有明显矛盾。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在这个时候,我和孩子一起,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其实很多时候,一些“不靠谱”的答案就是通过这样的思考就可以排除掉,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思考,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思维的乐趣。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4:16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一上来数学学的就是有理数和代数式,很多孩子思维没转变过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比如正负号。很多计算问题,不用算都知道正负号,但是真的很多孩子做答案的时候,做出啥就写上去,检查也查不出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问问他们:你的答案科学吗?可以引导孩子在定量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先做一个定性分析。对思维这是一种启发,即使对考试,这也是一种方法。再比如说,有的孩子津津乐道于所谓的“特殊值法”,比如说,问对于任意的a,某条直线是否过定点。很多孩子就令a=0,a=1,然后就算出了定点。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们:你觉得你算出来的点和我们要算的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从逻辑上说,既然这个定点对于任意a都成立,那么如果我令a=0,a=1算出了一个点,那么说明要么定点就是这个点,要么根本不存在定点。也就是说,我们求出的这个定点,要么是答案,要么这道题没答案。对于选择填空且没出错题,这样做肯定没错。如果一定要严格证明,我们可以把这个点代回直线,发现果然恒成立。这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问:老师,这样对么?我会非常坚定的告诉他们,这是对的方法,因为我们先说明了如果有答案,必然是这个,再说明了这个就是答案。在数学上,这叫充分必要——没那么神秘,这是符合逻辑的,是科学的。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4:35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这种“科学”的思考习惯。比如从家到学校大概多远?有很多方法可以估算,比如说地铁的站数,公交车开的时间,走路的时间,路口个数,或者是周围的地标性建筑。我曾经拿着一个房地产广告“开车30分钟直达国贸”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楼盘离国贸多远?我会问学生:你觉得开发商会尽可能把距离说的近还是远?如果假设没说谎,他少说了什么?车速。在不堵车的时候,高速的限速是120公里,所以夸张点,这个楼盘可能离国贸60公里,而就算保守一点,估计40公里也是最近了。再结合这个广告的价格,大概不到15000一平,所以我们的猜想是科学的。这种思维,不一定在学习中培养,在生活中也可以的。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5:21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上课和考试的不同逻辑

在群里和各种论坛上,遇到一个频率相当高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孩子上课都听懂了,作业也会做了,但是考试就不行了?这个问题,是由于上课和考试逻辑根本不同造成的。

先来看看上课的逻辑,老师的逻辑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凑整法”(此处省略1000字),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例1,例2,例3,来我们来看几个练习,练习1,练习2,练习3。好相信大家都理解了,今天的作业,是作业1作业2作业3。熟悉吧?大部分的课都是这样的。就像我之前说的,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就会分类。第一类,例1练习1作业1,第二类,例2练习2作业2……有问题么?没有问题啊,很正常的。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5:45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的逻辑呢?哦,例1是这样做的——开始自我总结例1的“成功秘诀”,然后出现练习1的时候,发现和例1几乎一样,于是把成功秘诀一用,就做出来了,再看作业1,也是如此,和例1比,就是照葫芦画葫芦。所以,上课听懂,是非常容易的,做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是非常容易的。

这个逻辑在高中的一个章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上课讲的就是归纳法的证明流程,用的题目都不难,基本是照着流程写,注意从n=k到n=k+1的变化即可。可以说,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于是“数学归纳法”被认为是高中数学为数不多的简单知识点之一。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理解本质——他们没有这个需求,例题和作业一样,只需要一个葫芦就行了,没必要分析葫芦的形状可以做成瓢。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6:04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看考试的逻辑,考试中的题目相对灵活,比如突然出现一道题,这时候学生看到就晕了——没有例题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平时在上课的逻辑,都是知识点-例题-习题,学生建立起来的,是看到例题知道方法,然后根据例题的方法去做习题。学校里每天最多1个半小时的数学课,大部分学校每天一节数学课45分钟,所以每天学生做的作业,全称都是“请你用今天上课45分钟讲的内容来做这些题目”,确实是对45分钟的巩固,可以强化对上课讲的内容的熟悉程度。但是由于已经默认了作业所用的全部知识都是45分钟之内的,于是知识与知识的逻辑被切断了,所有的理解和练习的结果,都是基于这45分钟。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6:27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考试,已经有了很多个45分钟——要记住所有的45分钟,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时候,如果所有45分钟都是孤立存在的,孩子在考试之前会非常紧张——生怕自己忘记了某个45分钟,而考试就正好考到了。考试卷上,没有“请用xx知识解决问题”的提示,难度一下子就增大了。有的孩子只会做和例题差不多的题目,变化一点就不会了。也是因为我们平时上课和考试的逻辑不同所导致。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6:49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两个方案,大家可以作为参考。第一,在复习的时候,不能把知识点做的太细。这和我之前写的文章是一样的,分类太细,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后续的思考能力。应该从大的逻辑上复习。比如我经常问毕业班学生一个非常搞笑的问题:数学都讲啥了?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1-2小时……),都是从大块开始往下分解,一定不会上来就讲一个很小的知识点(往往这个知识点就是组昨天复习到的)。再比如说,几何证明题怎么做?有没有自己有什么心得?这种问题看起来很抽象,但是是一个考试的逻辑。再说的细一些,很多孩子说几何不好,总是想不到辅助线——这就是典型的上课逻辑而非考试逻辑。上课逻辑是,今天讲的辅助线是做垂直,所以所有的题目都是做垂线;明天会讲倍长中线,所以所有的应该都是倍长中线——根本不看题目。还有老师总结,说中考看到中线就倍长——确实是考试的逻辑了,不过有点无语。正确的逻辑是什么?这道题要证两条线段相等,那么立即问自己: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什么方法?再比如说一道含有绝对值很难的题目,很多学生就是不会做。这个时候我会问:你觉得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学生说有绝对值。去掉绝对值有几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孩子会把平时学的知识逐步融入到考试的逻辑中。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07:06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我们大力表扬一种行为:不用上课讲的知识点做出上课的题。今天我们讲数学归纳法,有一个孩子上课的每道题,都没有用数学归纳法,而是用其他方法——我觉得简直太棒了!可能有道题用了数列求和,有道题用了放缩,有道题用了图象,能在讲数学归纳法的课上,仍然用考试的逻辑去想问题,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有的家长说,今天学的知识你怎么不用,相信我,他会在后面某个时候用上。我在上课的时候,凡是用非本节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都给奖励——我从来不奖励最简单的方法或者最快做出来的方法,而是奖励通过独立思考想出来的方法。不是每道题都可以这样做,就算一周有一次这样的体验,也是非常赞的。

平时作业写的很好,到考试就不会了,这个问题往往会被认为是“不擅长考试”,或者是“紧张导致发挥失常”,事实上,往往不是如此。上课的逻辑和考试的逻辑不同才可能是真正的原因。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16:26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学习中第一次的重要性

小学里第一次上历史课,老师是从村里的三皇庙开始讲起的。老师的问题是“庙里的三皇都是神仙吗,还是曾经真有其人? 他们都是谁,人们为什么把他们供奉起来?”

我当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庙里的神仙呀,我妈妈整天敬畏得不得了的,他们竟然也是真有其人?

我们这个老师是穷山沟里的一个民办教师,但是,他的教学方法其实非常的棒!

点评

huanximm  赞,懂得多的人不定教得好,真是如此。  发表于 2014-4-11 17:28:12
姗姗妈  这种教学方法真是棒!  发表于 2014-4-11 13:50:00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3:55:28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例子,初中第一次上物理课,物理老师是个美女,她是这么开头 分子和原子  这一章节的。

大家坐在教室里,为什么会闻到食堂里的馒头香味呢?

老农挑大粪从你面前走过,你为啥觉得很臭呢?

她问完,有同学就说,大粪分子跑到鼻子里啦,大家哈哈大笑。

这些有趣的课堂,一直记忆深刻。

点评

山丹丹  这个美女老师还拿跟橡胶棒在她的漂亮羊毛衫上摩擦起电,我当时好心疼她的羊毛衫,大红的开衫,很漂亮!  发表于 2014-4-11 13:56:50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5:29:46 |显示全部楼层
人和人,好像还是不同的哈?

一样是在这种不讲究思考的背景下学出来的

有的,就像写这贴子的人一样,懂了思考

有的,太多太多老师,就这样模式化的教下去了

到底是教育的因素还是天性的因素呢?

点评

姗姗妈  有些人在那种教育模式下发展的都很好。所以,判断一种模式,得靠大数据统计:)  发表于 2014-4-14 15:15:44
蒲公英  我也同意人跟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而且各开一窍.  发表于 2014-4-14 11:25:07
一起成长  天性的成分我觉得也有吧  发表于 2014-4-13 23:07:31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1 15:30:54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说有这样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作到这样独立思考?都非常优秀的经过高考〈〉?

呵。这样优秀的人多了?

那是增加大学呢?还是增加高考的难度呢?

还是增加就业的难度呢?

还是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生活方式又进一个全新的层面呢?

点评

姗姗妈  这个思考很有意思,达到这个程度后, 就像美国一样吧,放眼全世界的工作机会和财富:)  发表于 2014-4-14 15:17:40
蒲公英  这样的人多了,会有更多的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吧.不一定就高考一条路了.  发表于 2014-4-14 11:33:51
huanximm  偶觉得应该是社会更有活力,更有创造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对于中国这种本身缺乏自主性思考的国家,另外,国家也才真正强大,老美的强大本质上就有赖于此吧。  发表于 2014-4-11 17:26:55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4 11:49:08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说驾校考移库的例子很形象地区别了“学会”和“学懂”的区别,而且这样形象的比方让人不容易忘记
不是亲眼所见不要轻信那是真相;即使亲眼所见不要轻言那是全貌。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4-4-16 14:10:42 |显示全部楼层
爱无言 发表于 2014-4-10 11:54
看前面两章了,很喜欢!

哈,我也是看了想拍大腿,就转了让大家一起拍。

谢谢蒲公英也喜欢。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4-16 14:45:10 |显示全部楼层
绿袖 发表于 2014-4-16 14:10
哈,我也是看了想拍大腿,就转了让大家一起拍。

谢谢蒲公英也喜欢。

好几篇都很喜欢,可以启发我们对一件事情深入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能用到一些就更好了.需要不断实践.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缩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也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曼德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3-28 11:16 , Processed in 0.0307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