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607|回复: 187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3:12 |显示全部楼层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关于获取知识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7、教给学生观察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淡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动手和智慧 

41、智育的真谛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要思考,不要死记!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教学方法问题 

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 

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84、我们的“家长学校”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86、致未来的教师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3:37 |显示全部楼层
代前言

  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青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这本书。

  我了解干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比教师更富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想的人——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来自遥远的卡巴尔达山村的一个年青女教师。她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的第一年教英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个姑娘本来迫不及待地盼望着迈出自己创造性劳动的第一步,向往着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欢乐,但是,她发觉自己似乎没有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做的是自己不会做的事。好几封忧虑的信贯穿着一个问题:什么是才能?怎样确定自己的才能?如何树立、形成自己对事业的热爱?我的回答不能使她满意,她就来找我了,以便在生动的交谈中说清楚使她焦急不安的事情。年青的女教师说:“我将到上百所学校去,会遇到成千上万名教师,但是,我想知道,我有没有做孩子工作的才能。”

  每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生活上的充实。如何揭示自己在教育年轻一代这一崇高事业中的才能如何在这样一种最有趣、最复杂、最人道的事业中发现自己的才能,这是一深为令人不安的问题。它在无数封信和无数次谈话中都被提出。不论是刚刚念完中学的十七学的姑娘,还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或是已经体验到初次成功的喜悦和初次失败的苦恼的教师,都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现在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对教师提出一百条实际建议。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4:09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
        
  正如任何一种有专长、有目标、有计划的经常性工作一样,教育人是一种职业,一种专长。但这是一种特殊的、和其他任何工作都无法相比的职业,它具有一系列特点:

  (1)我们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决定于我们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

  (2)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接受的一切,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

  (3)许多人和生活现象影响着儿童,对他起作用的有母亲、父亲、同学、所谓“街头伙伴”、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而关于这些你是不知道的)、以及和能有力地影响年青心灵的人进行的完全料想不到的会见等等。对儿童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的家庭里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对人们的一生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亲爱的同行,学校的使命,咱们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为人而斗争,克服消极的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为此,必须做到使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施加最鲜明、有效和有益的影响。皮萨列夫写道:“人的本性是如此丰富、有力而富有弹性,它能处在最坏的环境中而保持自己的鲜艳和美丽。”这时,只有当儿童有一个聪明、能干、有智慧的教育者,人的本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显示。

  (4)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修改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却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语言、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以及创造最能鲜明地表现感情的环境,也就是人类关系中的整个情绪领域。

  (5)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

  以上这些就是教育工作的特点,这方面的才能是什么?需要哪些客观条件?如何培养、确定、发展和磨练这种才能?

  任何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要与人们交往,在交往中,他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充实自己的生活。但是,在有些人身上,由于各种原因,这种需要发展得很差,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它却似乎成了性格中压倒其他特点的特征。有些人,如俗话所说,“本性”孤僻、不爱交际、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当然,“本性”在这里毫无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特别是幼年时期的教育)。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使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三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发现新的东西,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中的人——这种出色的特点就是滋养着教育工作才能的一个根子。我深信,这个根子在人身上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的,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的。它形成于父母和教师这些长者的关怀,他们用热爱人、尊敬人的精神教育儿童。你既然产生了想当教师的愿望,那就请你检查和考验自己一下。你在九年级或十年级学习时,请求共青团委员会任命你当少先队辅导员或十月儿童小组的教导员。于是,你面前就来了四十个小家伙。你一眼看去,他们甚至从外部特征上似乎都是彼此很想象的。但是在第三、第四、第五天,到森林、田野去过几次以后,你就会深信,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因为我们工作中的创造性(我以后还要谈到它),首先就是要认识人、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

  如果这四十个孩子使你感到一模一样、单调乏味,如果你要很费力才能记住他们的面貌和名字,如果儿童的每一双小眼睛对你不意味着某种深具个性的东西,如果从花园深处某个要方传来儿童响亮的声音,你不知道是谁在喊叫,这喊声说明了什么(而且过一星期,一个月你也不知道),那么,俗话说,“三思而行”,你就得再三考虑,然后再决定是否当一名教师。因为,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切儿童绝对同样适用的。因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艺术高度的知识和能力。因为,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伟大的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如果我手中有权,谁要说人是改不了的,我就割下他的舌头。”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每当我思考教育的才能,或是和年青教师谈到他的喜悦和苦恼、成就和失败时,这些火焰般的字句就在我面前发光。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崇高的教师工作,那么,我们心中就应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本质具有无限的信心。这不是对某个抽象的人的信心(这种人在自然界是没有的),而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发育成长着的我们苏联儿童的信心。

  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当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不要理解成我在宣传全面的容忍、抽象的容忍;号召教师忍耐地“背着十字架”。这里说的完全是另一回事,说的是母亲、父亲和教师这类长者要有一种英明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感觉到儿童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要理解和感觉到的正是这样一点,即这是儿童的过错,不要把儿童和自己混为一谈,不要对他提出那些对成人提的要求,但是自己也不要孩子气,不要降到孩子的水平,同时还要理解儿童行为的复杂性和儿童集体关系的复杂性。

  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这些孩子已经闹到了极点,应当采取一些特别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该再三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会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成教师。要有能力熄灭冲突,首先就要懂得,你是在和儿童打交道。这种能力来自滋养着教育才能的一条深根,即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

  还有一个特征,没有它,依我看就不可能有教育才能。我想把这个特征称为心灵与理智的和谐。除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以外,未必有其他的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你的学生可能不止四十个。如果你在高年级教课,那你将会有一百、一百五十个学生。应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同教育才能是血肉相连的。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如果抱冷淡的重理智态度,对发生的一切都进行非常仔细的斟酌,遵行各种各样规定时生怕不准确,就会引起儿童对教师的戒备和不信任态度。过于重理智的教师,儿童不仅不喜欢,而且在他面前绝不会吐露自己的心思。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内心冲动所要求的去做——这种冲动总是最崇高的。但同时,教师还应当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在对你的学生的错误、冒失,一句话,不正确的行为需要作处理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师的艺术和水平正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有时需要采取暂缓我解决办法,使感情“稳定”。每当我有必要和学生谈反映他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的行为时,我经常把这种谈话推迟几天。我敬爱的同行,请相信我,这样做就会使你语言的情感、你对待学生的理智的心灵的情感更加充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感情似乎由于你的英明见解而高尚起来。而你的见解、你的话也就进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因为它们热情洋溢,似乎是充满了你内心的焦急不安。善于激起自己和学生、特别是和少年进行知心交谈的情绪,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当为自己建立的教育方法宝库中特别重要的一种能力。要在自己身上培养、形成这种能力,使它完善、“精炼”,变得更加敏锐、有效。

  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深入儿童的心灵,仔细研究他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是怎样看世界的,他周围的人对他有什么影响。

  我亲爱的同行,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要经受这种热忱的锻炼,也就是说,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点评

华妈  母亲、父亲和教师这类长者要有一种英明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感觉到儿童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要理解和感觉到的正是这样一点,即这是儿童的过错,不要把儿童和自己混为一谈,不要对他提出那些对成人提的要求  发表于 2014-3-3 12:47:00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4:30 |显示全部楼层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作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孩子进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系?”只有14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当教师呢?”486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题往往是不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5:16 |显示全部楼层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这条建议主要是向小学教师提出的。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中学第二阶段(四至八年级)和第三阶段(九、十年级)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里,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教学过程要被这项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工作(克服许多学生的落后状况)而拖住后腿呢?这里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的工作。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他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如果学生并不知道他究竟在哪一点上落后,以及需要何种程度的帮助,那么教师就应当主动地找他个别谈话。

  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处于何种状态,决定着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教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达到了这一目的,我敢向你保证:你的学生永远也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及格的学生,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这也就节约了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保护了他们的健康。

点评

华妈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发表于 2014-3-3 12:51:04
华妈  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发表于 2014-3-3 12:50:23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7:40 |显示全部楼层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性: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000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  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我在教小学儿童的时候,始终注意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我把2500个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

  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这里说的是一般的练习本,它好比是词汇本的副本。)如果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戏着迷的。

  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儿童已经记住的词经常复习,反复使用。我还认为,让学生记住400个修辞性的成语是很重要的练习之一,我相信,400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我让儿童记住400条修辞性的成语,因为由于日常言语实践的各种影响,对这些成语的运用经常容易犯带有典型性的错误。

    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有600个“童话用的”词,也就是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在小学的四年时间里,我和孩子们画出几十幅童话式的图画,让他们给这些画题词,这600个词就包含在这些题词里。这是巩固最低限度词汇量的很成功的一种形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些运算由于经常重复出现,好像已经变成习惯使用的数学公式,如果每一次用到它们的时候都得花费脑力,那是很不上算的。这里不仅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变化。我的出发点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

点评

华妈  牢记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  发表于 2014-3-3 12:59:31
华妈  最重要词汇表  发表于 2014-3-3 12:57:41
华妈  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发表于 2014-3-3 12:54:06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8:02 |显示全部楼层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我多年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是这个问题的继续。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使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极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所提的全部问题中,约有80%的问题是用“为什么”这个词开头的。他们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孩子们对我所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学生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方就行了。

    我在高年级教过3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保持的理论概念。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点评

华妈  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发表于 2014-3-3 13:04:12
华妈  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发表于 2014-3-3 13:03:11
华妈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发表于 2014-3-3 13:02:51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49:25 |显示全部楼层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至四年级和五至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有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是我永远难忘的。我教过他5年——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我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下面从我编的《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里举出两道习题为例。

    1.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牧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炭灰,把睡熟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是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起初,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就像读关于鸟兽、昆虫、植物的有趣的故事一样。过了不久,费佳就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孩子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思考起来,并且在我的帮助下解答出来了。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这一点使费佳感到惊奇。“这么说,这些习题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答出来的?”——费佳问道。于是,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他把解出的习题抄在一个专门的练习本里,而且在文字题的旁边他还用了画习题的办法——画的有小鸟、动物、植物等。   我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书和小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200本)。这一套书,在两年内,除费佳以外,还有另外三个孩子利用过。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这种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学生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

    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点评

华妈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发表于 2014-3-3 13:10:54
华妈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发表于 2014-3-3 13:10:34
华妈  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  发表于 2014-3-3 13:05:43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0:25 |显示全部楼层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常常是适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学生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从这些道理中能引出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怎样才能实际地做到这一点呢?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如果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是初秋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照耀着披着各色盛装的苹果树、梨树、樱桃树的纹丝不动的枝叶。我给孩子们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解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当我深信孩子们已经体会和感觉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情色彩时,我就建议他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亲眼看到,儿童当场就产生了关于周围自然界的惊人地细腻而鲜明的思想。他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在蔚蓝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晒太阳……”孩子们没有重复我的话,他们说的都是自己的话。思想在活动,在丰富,儿童正在养成思考能力,于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他们感到自己变成了思想家。

  你们是否观察到(或者从别的教师那里听说过),儿童有时候对教师的话抱着一种爱听不听的、无动于衷的态度?譬如,您给儿童讲述一件很有趣的事,可是他目光黯淡,木然地坐着,您的话并没有触动他的心。您完全有根据为此而感到不安:这种对于词的冷淡和不易接受性,是学习上的一大缺点,如果这个缺点扎根很深,一个人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疏远。

    这种缺点是从何产生的,它的根源何在呢?

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点评

华妈  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发表于 2014-3-3 13:14:56
华妈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  发表于 2014-3-3 13:14:31
华妈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发表于 2014-3-3 13:13:16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1:22 |显示全部楼层
8、关于获取知识

  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积极性。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在听课和分析课的时候,正是根据学生脑力劳动的这一特征,来给教师的教育技巧下结论的。

  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在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譬如,我面前摆着“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材。应当给学生讲清楚植物的绿叶里所发生的变化。这一切都可以讲得合乎科学的可靠性、理论的彻底性和教学论的循序性,但是却有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智力积极性。我深入地思考教材:那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呢?啊,就在这儿,最主要的交接点就在于:无机质怎样变成了有机质。这是一幅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图画:植物从土壤和空气里吸取无机质,而在自己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了有机质。这个制成有机质的过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植物机体这个复杂得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我在讲述的时候,尽量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疑问,使他们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思考过它呢?”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现在,譬如说,学生的思想里产生了疑问。

    于是我就进一步努力做到,从学生以前在生物课上、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把解决面临的疑问所需要的那些知识都抽取出来。这种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在这里,不一定要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喊起来回答问题,听他们说些什么,然后从他们的零散的回答里凑成一个总的答案。这样的做法只能造成表面上的积极性,而不一定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思维积极性;有些学生在回想和回答问题,而另一些只是在旁听。而我需要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因此我常常用这样的做法;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我就自己来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凡是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空白和脱节的地方,我就只加以简短的讲解。这里没有那种表面上的积极性,学生们虽然没有开口,没有回答问题,没有相互补充,但这是真正的获取知识。我想,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

点评

华妈  从学生以前在生物课上、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把解决面临的疑问所需要的那些知识都抽取出来。这种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  发表于 2014-3-3 13:19:08
华妈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发表于 2014-3-3 13:18:15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1:42 |显示全部楼层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点评

华妈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发表于 2014-3-3 13:21:43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2:03 |显示全部楼层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我这里说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术语是否能够成立呢?我想,这个术语是可以成立的。大家知道,知识是在不停地发展的,对某段教材的学习将持续一个长时间,对知识的每一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入。而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例如,学生在许多课上都要用到简便乘法的公式。经验证明,许多事情都取决于在学习该教材的第一次课上,学生对某一公式的理解是否深刻。首先就是,这一公式是否能够经常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可以随时用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以后再轮到每一次学习新的、后面的定理时,顺利与否也取决于此。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应当有些特点,——这就是说,这里需要特别的明确性,学生的独立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你要尽量设法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你就能看出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极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里指的是自然学科的课和语法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思考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这里也应当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一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即当堂能否正常地、有系统地工作;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我在教语法的时候,总要设法做到,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直接在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可能,这话听起来有些荒谬,但这是真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而教师的缺点正在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

    然而实际上怎样达到使学生书写无错误,从而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呢?这一点取决于许多因素。也许,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是否流利。要做到正确无误地书写,学生先要学会流利地阅读。也有其他方面的条件——即还取决于课的结构、课堂上的工作方法和方式等。我在备语法课的时候,尽量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在哪一个词上,学生可能犯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具体地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我都预先加以详细地解说。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点评

华妈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发表于 2014-3-3 13:26:17
华妈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发表于 2014-3-3 13:25:39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2:24 |显示全部楼层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大概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这种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几何课上,学生第一次获得了关于三角函数的表象。教师讲了两种函数关系——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教材并没有多大困难,好像学生们马上就理解了。但是理解并不意味着已经牢固掌握。在讲解以后,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新讲的材料。学生们打开草稿本,画一些直角三角形,把教师所讲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复习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并且自己想出例子来表明函数关系。在这里,好像把知识的复习跟知识的初步运用结合起来了。原来,经过这样的自我检查,许多学生发现自己不能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不能把它重复一遍。学生在深信自己忘记了讲解中的某一个环节时,就去翻看教科书,但是在这样做以前,他还是竭力自己把一切都回想一下。

    对学习最“差”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对新教材的这个专门思考的阶段尤其必需。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重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上就是因果联系,即知识的基础。多年的经验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知识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正是在这些“点”上产生了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他的联系的。正是对这些“点”,应当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加以注意。

    例如,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俄语的副动词短语。这里的难以捉摸的“点”,就在于副动词在有了谓语(动词)的情况下,好像又充当着第二个次要的谓语。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并提醒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在造带有副动词短语的句子时,应当设想有同一个主体在完成两种动作,其中一个动作是主导的、主要的,而另一个动作是从属的、次要的。学生一边思考着现实的动作一边造句。

    不管课堂上所学的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总还是有可能提出一些实际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对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让学生寻找刚刚讲过的教材中的因果联系和意义联系。例如,教师讲解了1861年俄国农民摆脱农奴制束缚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思考(5至7分钟),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假如沙皇政府不解放农民,俄国的农业发展会走什么道路?在1861年以前,俄国农业和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互联系如何?农民解放后这种相互关系的表现如何?1861年以后,是什么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业中封建主义残余(甚至在1861年改革以后)依然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写在一大张纸上,讲完新课后立即挂在黑板上。我深信,课的一个最紧张、最有兴趣的阶段从这时开始了。学生们回想以前学过的各章节的材料,在教科书里“翻阅”资料(顺便指出,在人文学科的课上,教科书首先是为了思考新教材而使用的)。在我看来,这时候进行的是学习过程中最必要、最有益的事——不用通读全文而复习以前学过的教材。这种复习是最有效的,因为就实质而言,这种复习就是思考。

  这么说来,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如果你弄懂了这种依存关系的实质,你就能解开那个“连环套”:学习新教材的时间不够用,是因为时间花在检查家庭功课上了,而检查家庭功课占用很多时间,又是因为教材没有充分学透。

点评

华妈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发表于 2014-3-3 13:29:21
华妈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发表于 2014-3-3 13:28:01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2:45 |显示全部楼层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检查家庭课业的那种很不顺利的状况,使我苦恼了不止一年:在这一部分工作上,经常是把时间白白浪费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一个疑问使我长期得不到安宁: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

    使用草稿本是一个挽救的办法。譬如上几何课。全班都准备好让老师检查家庭课业。教师向全班提出两道作业题:求出圆面积的公式,自编一道求圆面积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扼要说明三角形相等的特征。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在这里,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教师并不喊任何人到黑板上来做题。教师注意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如果他想了解,某一个学生对求出的公式是否深刻理解,就让学生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等。这时候没有必要把学生叫起来回答。每一个学生都在工作,就像他被叫到黑板跟前做题一样。教师随时(在完成作业的某一个阶段上)可以让全班或一部分学生停止作业。

    这种工作形式的优点,首先在于检查知识时用不着把学生都懂得的知识高声地重复一遍。教师有可能好像以简便的形式取得关于学生知识情况的信息。同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完全独立地工作。这里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运用;第二,教师有可能密切注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现在,我们学校在检查家庭课业时,三至十年级的所有学生都使用草稿本。我们感到不这样做就没法检查学生的功课。经验证明,这种检查法能训练学生压缩地、经济地表达思想,防止他们死记硬背。那种拼命死记硬背的学生,永远也不能学会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我们的检查方法则能训练学生在阅读和记诵的同时进行思想。

    如果用新的事实对各种概括进行新的思考,借这个办法来检查学生的知识(规则、公式、定理、结论),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检查知识时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小学各年级,我们一般地不在上课开始时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来检查知识。我们把检查知识跟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例如,教师想要检查学生掌握下列定义的情况: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之间的语法联系等。教师让学生把草稿本打开,给他们布置一道实际性的作业题:造六个句子,句子里要用上“道路”(~opora)这个词的第四格和其他各间接格,并确定句子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之间的语法联系。有的学生很快完成了这道作业,教师就给他再出一道作业:造3个句子,这些句子里各包含1个、2个、3个同等的谓语。学生通过完成这种作业,既运用了知识,又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千万不要把打个分数作为检查知识的唯一目的。应当尽量把知识的评定跟其他目的(首先是知识的重新思考、扩充和加深)结合起来。也不要走极端——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份书面作业都评定分数,这样做会引起不良后果。至于其中的道理,有待加以专门解释。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3:16 |显示全部楼层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可以说,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根据学生对教师所给的评分所抱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作出结论,断定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如何,是否相信和尊重教师。我想就知识评定的问题向教师提几点建议。

    第一,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在我的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教过中学教学计划里几乎所有的学科(制图除外),可是我从来没有凭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回答(甚至所提的问题达2、3个甚至更多)就给学生打分数。我给的评分总要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好几次回答)、对同学的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不太长的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我用一段时间来研究学生的知识,学生也感到这一点。到了一定的时间,我就对他说:“现在我要给你评分了。”于是又开始了研究他的知识的下一个阶段。这样学生也很明白:他的任何情况都逃不出我的注意。也许读者中会有人提出疑问:难道教师能把这一切都记在头脑里吗?也许,有些人会感到,要把有关学生脑力劳动的一切情况都记住有困难,但是我总觉得记住这些是一件最重要的事。难道把值得注意的事也忘记了,还能够对学生在教育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教育吗?

    第二,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心情苦闷和精神抑郁,这种情绪会对学生的全部脑力劳动打下烙印,使他的大脑好像变得麻木起来。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郁郁不乐、情绪苦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掌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去从事劳动,而且还会束缚智慧的活动。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认识的欢乐)的源泉。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第三,如果你看出,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那你就根本不要给予任何评分。在我所教的第一个班里,都有一个学生,我对他的精神生活进行过精细的研究,我从他的眼光里就能看出,他对于我所提问的东西是否理解。如果这个学生的眼光表明他还没有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那么我就不评定他的知识——应当首先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

  第四,应当避免提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在教育过程中有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我想把它称之为“知识的转化现象”。这里指的是思维逐步地深入到知识中去的情况,即当学生每一次回头来看已经学过的东西时,都能在各种事实、现象、规律性中看到某种新的东西,研究和分析这些事实、现象、规律性的某些新的方面和新的属性及特点。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复习的基础。关于这一点,拟另外提出单独的建议。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3:33 |显示全部楼层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民间教育学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当学生被迫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做完曾经在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所做的事情,譬如说,一下子要复习完10节、20节甚至更多节课所教过的教材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大量的事实和结论一下子压到学生肩上,在他的头脑里把一切都搅和在一起了。何况,要复习的不只是一门学科的教材,还有其他许多学科哪!正常的脑力劳动无法进行,学生的力量被使用得过了头。     

  怎样从教育学的观点来正确地组织复习呢?首先,我建议考虑到学科和具体材料的特点。譬如说,在九年级,复习几节物理教材跟复习几节历史教材,就远不是一码事。在布置学生复习诸如物理、化学、代数、几何这一类学科的规则、定律、公式和结论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主要地让学生完成实际作业——练习、应用题、画图、制表等等。同时,教师特别注意:学生要想完成一道实际作业,他就得熟悉两条或更多的原理。在完成这种性质的作业时,就在进行着一种对智力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知识迁移的过程——即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对概括性的真理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学生应当从新的、以前对他来说是未知的角度来看各种事物和现象。例如,数学教师为了复习而给学生布置一些应用题,学生要解答这些应用题,就得在头脑中既复习几何形的体积,又复习三角函数。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如果一条理论概括能跟另一条理论概括相接触、相联系、“挂起钩来”,那么就好像在知识的迁移上发生了飞跃:两条真理都被更深刻地理解了,学生在这些理论概括中看出了他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条,也使另一条变得更加明白了。

    就代数、几何、物理这一类学科来说,我建议采用我校优秀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一种所谓综合复习。这种复习有许多变式。例如,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几何图形的模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复习一系列重要的公式。或者教师指定学生们做出一些几何图形的示意教具,用它们可以直观地说明好几种定理。

    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复习具有另一种性质。要把7、8节课所讲的教材复习一遍,那就等于要读40到50页书。在这里,当然不能用讲解新教材过程中所用的办法来进行复习。要复习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须好像站得远一点来看它,以便使主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如果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从头至尾地反复地读,那就不仅会出现负担过重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会被学生忽略过去,从而削弱了它们的教育作用。

    应当教给儿童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你可以花几节课的时间来复习历史、文学的某些章节,具体地做给学生看,怎样不用从头到尾地读材料而进行复习。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其中能跟课堂上(以及课外)所要复习的材料“挂上钩”的知识越多,对于教材的领会就越深刻。你要教给自己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从次要的东西中抽象出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这种技能是形成世界观的基本功之一。

  还有一种复习方式。我在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时候,始终遵循一种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要求:让学生在每门学科的听课笔记里画一条竖线,在页边上留下一条空白地方,把那些必须永远牢记的东西用红铅笔写下来。学生应当在翻阅听课笔记的时候,着重复习这些规则、公式、定理及其结论(数学和物理——每周复习一次,化学——每两周复习一次,生物——每三周复习一次)。

点评

华妈  复习的方法  发表于 2014-3-3 13:38:15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4:17 |显示全部楼层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这是一位女教师在来信里所说的话。在这封信的下面,大概有成千上万的教师都会签名同意的。只要把那一叠一叠的待批改的练习本看上一眼,没有一个教师不为之寒心的。这倒不单是因为要付出好多个小时的劳动,而令人烦恼的是这种劳动是那么单调乏味,没有创造性。

    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迫切希望最大限度地压缩批改练习本的时间,但是,“毫无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练习本里有大量的错误。检查练习本的问题是学校的待解决的许多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则取决于几百条条件和前提。这里不可能提出某种单一的建议:“如此这般就行了。”但是,如果在整个学校、全体教师的工作中能遵循几条固定的要求,那么毕竟还可以把花在批改练习本上的时间减少2/3左右。

    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谐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应当向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提个建议: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你可以把孩子们带领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朵、声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色调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展示在他们面前,并且让这一切都通过词、通过色彩细腻的言语反映出来。   

    我们上一些专门的课来教这些词,如朝霞,傍晚,草原,田野,河流,潺潺,闪烁,隆隆……我们就每一个词跟儿童一起编写作文。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他学习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感情,用词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这是学校里很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门科学。

    你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活动应当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思想则应当通过词表达出来。这在实践上可以归结为如下的做法:尽可能经常地把学生自己的活动变成他思考和判断的对象。应当让你的学生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往往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应当布置这样一些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一定要讲述、汇报和报告,要求他把现有的知识“投入周转”,也就是说,使词成为进行创作的手段。

    为什么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写得文理不通呢?我认为,毛病的根源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在绝大多数的学科(特别是像语法、文学阅读、数学这类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但是在某几项前提下,还是能有所减轻的。第一,在每一节语法课上,都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那些容易犯语法错误的词抄录下来,并加以识记。第二,让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第三,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点评

华妈  在绝大多数的学科(特别是像语法、文学阅读、数学这类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发表于 2014-3-3 13:40:21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4:48 |显示全部楼层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教学工作以前,就把本门学科整个教学阶段(在小学,则是把整个小学阶段)中让学生从事的积极活动的内容做好安排。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生活和劳动中必需的实际技能,而且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体系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首先为了进行智育,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我们已经说过,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词在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活动的性质。

    怎样组织学生的积极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他的思维和言语发展,提高他的读写水平呢?

    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我在准备小学的教学工作时,就预先规划好全体学生所要参加的积极活动,这些活动要能鲜明的反映出并且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换句话说,我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在劳动中产生思想,而不仅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学生从事的活动,不仅应当是对知识的说明(这一点也是必要的),而且应当是新的真理、发现和规律性的源泉。例如,每个学生在几年学习期间栽培一棵果树。在这个栽培过程中他不断地做出新的“发现”,一些新的思想激动着他,他把这些思想说出来;词成为他把自己在劳动中发觉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手段和工具,词进入他的积极词汇的储备,使他的情感和思维得到磨练。

    我通过几百个事例而深信,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每过一年,我都更加坚定地深信,有着鲜明的思想表现的积极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言语,提高学生的一般素养。应当指出,劳动只有从学生入手后的最初几天就开始,并且经过周密思考的组织,它才能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学校的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每一位教师,在准备一门学科的教学时,都把学生应当参加的积极活动加以规划,并使这种活动能给学生以智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概念和规律性。我毫不动摇地深信:没有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的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犹如没有旋律就没有音乐、没有词就没有言语、没有书就没有科学一样。在像生物学、物理、化学、数学这些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劳动与思考的统一、活动与词的统一,——这是学校作为思想的策源地而建筑于其上的基石之一。有经验的教师们在准备这些学科的教学时,都要周密地考虑:以什么方式,通过何种劳动,才能揭示出本门学科中学生的思维建筑在上面的那些关系和相互联系。例如,物理教学体系中的基本关系和相互联系,大多包含在这样的一些现象的概念中,如:物质、能、运动、能的转化、状态的变化、现象的相互作用等。物理教师寻找各种可能性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以便所有这些概念都能在具体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例如,布置一个学生做一件仪器原理的模型,通过它可以演示机械能转变为电能,而电能又转变为热能。另一个学生则制作一种模型,演示机械作用怎样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这种劳动不单纯是为了说明知识,而且可以说是知识的活用。

    我向教师们建议: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5:24 |显示全部楼层
17、教给学生观察

  应当指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

    我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二月,正是深冬严寒的季节。可是恰巧遇到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来到寂静的、还有积雪的果园里。“孩子们,你们仔细地看看周围的事物。你们能看到春天已经快要来临的最初的标志吗?即使你们中间最不留心的人,也能看出两、三种标志。而不仅会看并且会想的人,就能看出几十种标志来。谁会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他就能听出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大家看吧,听吧,想吧!”——我对学生们说。我看到,孩子们仔细观察看雪层覆盖的树枝,察看树木的外皮,倾听着各种声音。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使他们感到欣喜。每一个人都想找到某种新的东西。以后,我们过了一星期又来到果园里,接着每星期都来一次。而每一次,都有某些新的东西展示在儿童的好奇的目光面前。学生在低年级受过了这种观察力的训练,就学会了区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东西,而尤其宝贵的是,他们能够对词抱积极的态度。教师教给学生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地、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这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点评

华妈  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这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发表于 2014-3-3 13:49:09
华华,男,2007-4-26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4-2-28 16:55:55 |显示全部楼层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已经出版和正在出版的这类图书很多。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最难的章节,理解了这些章节才能学懂其他章节。让学生就这些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还没有学过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可是已经在读有关这一问题的书,这一点倒是没有任何可怕的。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这倒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点评

华妈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发表于 2014-3-3 13:47:48
华妈  在绝大多数的学科(特别是像语法、文学阅读、数学这类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发表于 2014-3-3 13:46:52
华华,男,2007-4-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3-28 08:47 , Processed in 0.0312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