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62|回复: 21

当罗大伦遇见许叔微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1 16:30:29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月,杨梅季节,太湖边和罗大伦兄同行。

无锡市的马迹山,简称马山,古称夫椒山,是太湖里的第二大岛屿,雄踞太湖的西北部,全岛面积月34平方公里,现在已久与大陆相连呈半岛形状,称为马山镇。马迹山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状如骏马。

马山的杨梅是当地一绝,有卖杨梅丁老汉赋诗为证:
    “水果之王数杨梅,杨梅之最数马山。集体所有我管理,买多赠多价便宜。
    若问何时来适宜,六月中旬最佳期。望君切莫再迟疑,马山杨梅在等你。”


“你们知道这里以前住着一个叫许叔微的人吗?他是一个医生。”
    “不知道,他是哪个医院的啊?”
    “他是宋朝的一个非常好的医生,他看病从来不收钱。”
    “哪有这么好的人啊?你不是姓许的吧?”卖杨梅的汉子不耐烦地说:“杨梅一斤十五块,你到底买不买啊?”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星星相惜  好玩  发表于 2013-12-17 11:30:11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1 16:31:55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我自己整理收集的一些中医资料,翻看到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此文作者是福建的油麻地。

点评

漩子妈  很喜欢罗大伦。  发表于 2013-12-16 19:39:09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1 16:38:42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伦兄此行无锡,专门为寻访南宋时期的一位大医许叔微而来。许叔微是伤寒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一个真正心怀医道济世活人的中医。
    在无锡马山小墅村,罗兄听说村里的人大都姓许,是许叔微的传人时,又惊又喜。他问每一个经过的村民说:“你真的姓许?你们都是许叔微的后人?太不可思议了,我第一次碰到和一个医家亲缘关进如此接近的一个群体。”


“许叔微故居”石碑,1985年立的。许叔微的坟地已经找不到了,保护得实在太迟了一点。

当年许叔微门前的一口井还在泉水依旧清洌,传说他亲手植下的三棵树只剩两棵树桩。


“这是太湖石砌成的井沿啊!许叔微当年在这打过水。”我看见那双写字的手在井沿上细细摩挲,脸上表情绝对是一个合格的粉丝。


在罗大伦写过的十几位中医中,最让他神往的就是梅梁小筑的主人许叔微,“在他医生中给人看病从不收钱。”一辈子坚持一个信念,还有比这更值得尊敬的人吗?

推开梅梁小隐尘封的大门,数百年已经慢慢沉静的时光忽然之间随着眼前纷飞的乱叶游走起来。
    “我的天哪我的天哪!”在这个被绿色环抱的小屋前罗大伦一脸震惊,一连说了三遍了不起了不起了不起!!!


传说中韩世忠为许叔微题的“名医进士”匾额在“文革”中已经被毁,只有后裔重立的墓碑静默地躺在凋零的时光中。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星星相惜  梅梁小筑---- 好听的名字  发表于 2013-12-17 11:31:40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1 16:46:42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三十多座楼舍的许家小墅村现在还有16户人家。
    站在荒园里,罗大伦依旧能看见许叔微曾经在这写书,种过地,为人看病......

罗兄说住在太湖另一边归隐的韩世忠经常乘着小船来马山做客,“你说梁红玉也会来吧?”
    嘿,这有文化的人考虑的还真不少。


带我门参观许叔微故居的许老汉是许叔微长子的后裔,他说许叔微当年有三个孩子,长子一支留在马迹山脚下,守护祖宗。


许家的一支说是苏州方向迁走了,他们曾经重修过族谱。
    可惜的后人之间几乎不再联系了,老许说:采杨梅的时候他们会回来的。


数百年来,还有多少人会记得马迹山下的小墅12号,来轻轻叩响这扇小门?

许叔微,宇知可,号近泉,生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 ,真州(今江苏仪征)白沙人。元按五年(1090年),因父母双亡,再加屡试不举,遂弃儒习医。南宋建炎元年(l127年),真州疾疫大作,许叔微上门为百姓诊治,十活八九。后南渡居常州,又迁太湖马迹山......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1 16:51:02 |显示全部楼层


11岁时,许叔微在百日之内失去双亲的惨痛经历,当年“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的煎熬使得他日后学成医术,不问贫富一视同仁无偿为世人治病。“医道之大矣,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与来世。”晚年时候,许叔微来到马山脚下,隐于孤岛,把一生收集和创制的药方写录书中,公诸于世。“余既以救物为心,予而不求其报。则是方也,焉得不与众共之?”
    罗兄说在历代中医中,把孙思邈的“大医精神”体现得最好就数许叔微了,以至于他在写许叔微的故事得时候会写得泪流满面。


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宇,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在其学术思想中较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脾“常须暖补肾气”。这一见解对后世进一步研究脾肾关系和临床座用,很有启发。他一生著述颇丰,辑有《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10卷、《续本事方》10卷(均收入《四库全书》)。著有《伤寒百证歌》5卷、《伤寒发微论》2卷、《伤寒九十论》(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治法》、《辨证》、《翼伤寒论》、《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
    作为一个经方研究治病的后来学子,罗大伦也深受许叔微的医书影响。在他读研期间,曾经有整整一年时间闭门苦读伤寒,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感悟医道,因病学医的罗大伦说许叔微是他的引路人。


做医史研究的罗大伦酝酿多年之后,在2008年开始撰写古代大医家的故事,每天五千字的速度水银泻地一气呵成。
    “我当初是想写给医生们看的”,罗大伦没想到他的书在平民百姓中更受欢迎。


不管将来是谁在看他的书,罗大伦说自己一定要把许叔微的故事推广开,让更多的人知道。




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到更多关于许叔微生活过的痕迹可能永远不知道许叔微的长相。可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睿智的先人,早已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精魂封藏在他的书中,静静等待多年以后的那一声叩门轻响。
    那一刻山花烂漫,杨梅飘香。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1 16:52:17 |显示全部楼层
马山的杨梅有机会还是要去吃吃的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1 16:57:10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1-21 17:13:08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这篇。
当年罗大伦的文章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啊。很有收获。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1-22 09:47:15 |显示全部楼层
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1-22 10:24:47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伦的书我娃都爱看,而且看了好几遍。
可惜他最近没有写什么。

点评

星星相惜  第一次听说,没文化真可怕,马上搜下, 是故事吗?  发表于 2013-12-17 11:34:01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1-22 13:28:12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罗大伦,有机会要去扬州看一看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5 14:09:45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未完的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5 14:14:02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我想跟踪纪录他在江浙一带的寻访名医过程时,罗大伦兄在电话那一头一再诚恳地说:“兄弟,我的工作真的很无趣,就是不停地在各个图书馆、文史馆、博物馆查资料。你别来了,肯定会让你失望。”


一个心里揣着那么多故事的书生,走在梅子时节的烟雨江南会没有故事?我不相信。

果然,在无锡才待了一天,罗兄就在自己的博客感慨起来了:“现在,东林书院成为了一个孤岛,周围都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马路上车水马龙的,一个东林书院,在现代化建筑的包围里,显得那么的弱小和孤独。
    但是,一位朋友说的好:它的存在,就是在为我们坚守着心灵的一块家园,在纷繁变化的世界里面,让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宁静的地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就在离开无锡的那个上午,罗兄揣着文件袋决定最后再去东林书院边上的市文史办收罗点资料,在他心里许叔微的故事还存有不少存疑。

在文史办的俞老师耐心帮助下,调查工作有进展:《马山志》里记载许叔微的儿子曾经在绍兴十五年殿试第三名!
    罗兄说这个资料不得了,事先都不知道的,在北京他怎么查都没有查到关于许家后代的消息。当年他写许叔微传记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个资料一定会多写几笔的。

当地研究宋史的一位老教授听说罗大伦兄是来访许叔微的非常激动,说太应该做做许叔微的研究了,应该把许叔微作为城市的代表人物宣传出去。他对许家祠堂里以前挂的那个“名医进士”存疑,认为早先的那个不是韩世忠写的,因为他研究过韩世忠的书法。
    老先生还很奇怪:为什么许叔微会迁到太湖边呢?


继续寻访,我们来到仪征。仪征古称真州,是许叔微的出生地。
    在仪征县中医院的广场上,立着就是许叔微的雕像,可惜十有八九的路人都认为雕像的主人是李时珍。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5 14:17:51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仪征县中医院的帮助下,罗兄查阅了真州县志。
    “收获不小!”他说查阅到了特别详细的许叔微传记,但是传记里提到许叔微只有两个儿子,和我们在太湖边马山了解的有出入。

零零星星的古迹夹杂着真真假假的传说,好在读史的人自有慧眼,抽丝拨茧顺藤摸瓜峰回路转......罗兄点点滴滴拼出许叔微的脚步......书香门第从小看古文长大的罗兄看起古文来飞快,他说要学中医没有古文的好功底很难,那么多的经典那么多的医案......真的很难。


这个嗜书如命的书生戴着饕餮客吃羊排的手套(呵呵棉布手套忘带)捧起古籍时,总是先来一句:“对不起,要花点时间。”
    之后一脸庄严,老僧入定般沉入书中。

透过镜头,我仔细等待那个戴着一双塑料手套潜入数百年时光里的人跃出书本的那一霎,惊喜、失望还是伤感?

透过镜头,我急切地想知道在那扇时光之门后面还隐藏着什么故事,

南去的古道边的又是谁人留下达达马蹄声?

许叔微,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
    许叔微,字知可。他出生在一个国破家亡的环境里,少年时期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但是,他把这种悲痛化为了拯救众生的志愿,他以一己之力,向命运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贫困的环境中努力研究医学,最终成为推广《伤寒论》的一代大师,他一生以救人为愿,不收老百姓任何费用,此种愿力,古今少见!
    我总觉得,许叔微在用他的一生来给我们上课,一堂关于医道的课,一堂关于做人的课,他并没有使用太多的语言,只是用自己一生的行为,来给我们演示着,用每一个医案、用每一个方药、用每一处心得体会,来给我们演示着。
    只是不知道,后人是否听见、看见?
    将近一千年过去了,太湖的水还在生生不息地拍打着岸边,屋子后面的马山依旧是青葱翠绿。
    门楣上的匾额还静静地挂在那里。
    这几间瓦房,很古朴,似乎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很久了。
    周围静悄悄的,房门上满是灰尘,显示世人早已经将这里遗忘了。
    让我们退出院落,慢慢地把大门关上吧。
    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是的,许叔微早已不在了。
    但是,他的医道却留了下来。
    希望各位把它放到心里。
    珍藏起来。
    永远不要遗失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11-25 14:19:02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再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收集的一些中医趣事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2-11 10:10:54 |显示全部楼层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2-16 19:40:55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12-16 21:10:4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4

发表于 2013-12-17 15:29:35 |显示全部楼层
http://450496181.qzone.qq.com/是不是这个油麻菜?

Rank: 4

发表于 2013-12-18 22:40:34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伦关于儿童的几个方子都挺有效。喜欢这位医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3-28 10:24 , Processed in 0.0304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