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容宝妈妈

[育儿心得] 单开一帖来说说学校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2-4-9 14:40:47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学校教育,进来才知道,这个可不是一般的学校。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2-4-9 14:47:34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2-4-9 15:35:37 |显示全部楼层
是在北京么?北京的孩儿有福了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1:51:32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大的转贴,鞠躬,果然白羊座是行动派。

点评

高雅高歌  容宝妈妈,终于等到你了.  发表于 2012-4-9 22:00:37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1:54:10 |显示全部楼层
日日新我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3月初和巴园玉米班的妈妈们一起去的。那次的经历我也在博客里写了,

摘抄一些贴过来:

我们先去了日日新的新校区,据说他们今年9月份就会搬到新校区来了,新校区离原来的校区也不远,都在七里渠那一带,是一个大概150亩的苗圃园,如果校区规划建设好了,这里可真是不错,地方够大,而且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这里有小山坡,果园,还有湖,我万分期待这个校园的未来面目。哈图妈妈提出了离高压线太近的问题,这个我也觉得值得注意,还要再考察考察。

后来回到老校区,大致参观了一下,就和大车老师夫妇俩进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他们介绍了日日新的教学情况,家长们提出了很多关心的问题,他们也一一解答。

我没记笔记,不过对大车老师的感受倒是亲切了很多,他是个很理想主义的人,也很有勇气,而且有孩子般的倔强劲头,从日日新的环境和他的谈吐来看,日日新是个人文底蕴很丰厚的小学,尽管他成立才几年,规模也不大,可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大车老师的夫人平和温柔,感觉更理性务实,与大车老师那意气风发的模样倒是相得益彰!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可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应试教育已经存在了这么多年,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不好,可是也已经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打破旧世界,重建新世界,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也提到了日日新的第一个班级,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曾经几度调整,大车老师的夫人带着抱歉说,这个班级的孩子为学校承担了很多,不过我却想,即使这样在常人眼里看来是“被耽误”的经历,对于孩子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些孩子前后体验了几种教材和教学,这也是财富啊!

日日新的朝气是最让我心折的地方,他是个处于成长期的学校,尽管有着许多不足,会犯一些错误,可是他有着非常宝贵的一点----强烈的成长愿望,以及视错误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的坦荡心胸,他就像个孩子,尽管还有些稚弱,却是轻装前进,前途无量。

点评

高雅高歌  你的博客贴一个给我行不?  发表于 2012-4-9 22:01:21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1:58: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容宝妈妈 于 2012-4-9 21:59 编辑

顺便提一下,我和费思相遇在去年夏天,那时她在豆瓣创立了“理想教育实验田”,我和泡妈其时也正在商量办小学的事情,没想到的是,费思的姐姐和泡妈是同学,呵呵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世界太小,于是第一次豆瓣小组聚会我们也很幸运的参加了,因此结缘。

费思也是行动派,去年就参观了日日新,写了很详细的一篇文章,也贴过来给大家看看。

题目是----日日新:没有上课铃的学校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2:00:41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第三次来日日新了,有幸得到大车老师的许可,可以进教室听一天课。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老师和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再就是课堂管理的方式,以及对经典诵读的重新认识。

自由、自在、自然

日日新孩子们的状态,真不是简单一句“给孩子自由”就可以达成的。第一次见面,大车老师谈论起孩子们就光彩四溢地说,希望孩子们尽享生命的自由、自然、自在。我当时不太理解,日日新的孩子上课要起立喊老师好,而读经教育在我印象里更是灌输式学习,为什么倡导“自由、自在、自然”的学堂要有这些形式和内容呢?(读经的问题留到后面再讨论。)

先说自由自在的方面吧。这里没有上课铃,每个班有自己的上下课时间,任课老师来了就上课,下了课就各行其是。多数孩子都到院外草坪或小山坡玩,也常常看到三五个孩子留在教室里看书或是下棋。我上次来的时候是周三,一年级孩子全天都是选修课,不想选课的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即便不是周三,课程之间也会留出一些空档,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课程内容或者提前一点下课,孩子们似乎总有一些空堂时间,不必被安排着完成一项又一项规定的学习任务。

在明德班(一年级),我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他坐在教室里,行为举止却游离在课堂之外。尽管他看上去像是“星星的孩子”,可我从他身上感觉不到孤独,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也没有表现出特殊的关照或排斥,仿佛很自然地接纳了他的存在。比如曹老师上文字汇解课的时候,他一上来嚷嚷了一句:“我要画画!”然后就安静地画了老半天,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课间他要喝水,走到饮水机前努力地去接水。我蹲在他身边,看他需不需要帮助。他把水杯举得高高的,高过了我的头顶,那一瞬间,我真担心他要把水往我头上倾倒下来,不料他说:“你是不是想看我的名字?”原来他把水杯递过来,是想让我看看杯子上面他的名字。我很惊讶他怎么就留意到我在观察他,并猜出了我想认识他的心思?(我一直有心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大方和平静。在此之前,我见到的,常常是对这类儿童的盯防,生怕他们扰乱秩序或是做出伤害他人的暴力举动。真心希望学堂的自在和包容,能够给他打开一片飞扬的天空。

明德班另一个孩子路沣,则是一位早早获得智力开发的孩子。或许是家庭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方面的储备,小学一年级的他,认得不少汉字和英文。在课堂上,他颇有点迫不及待要展示的劲儿。早上诵读课刚开始,曹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杜牧的诗《山行》,正要领孩子们读呢,路沣嚷嚷说:“这首诗我会!”于是曹老师请他到讲台上去领读,他很爽快地就上去了,拿着教鞭,却不知道要怎么开始。读了一小句,他停下来,嘟囔说:“怎么不读呀!”他大概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可又不知道怎么说,呆立在那里,半晌才说:“你们是不是要我先从头到尾读一遍啊?”于是曹老师建议他:“你领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他读得飞快,仿佛表示“我早就会念了”或是“我能飞快地背下来”。然而知识的储备还在其次,能不能真的感受到所学的内容,又如何把这首诗的意境表达出来,传递给其他同学?“小老师”把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读作“远山寒上石径斜”,孩子们跟读的时候,节奏有些混乱。曹老师见状,把教鞭接了回来,请他回座位去了。

在日日新,老师可以做她/他自己,因此面对孩子的时候也是自在放松的(或许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知所措吧,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遵从某种模式”多过“做自己”)。同样是面对路沣的知识超前和表现欲,曹老师会顺应孩子的愿望,请他来当小老师,而邵蕊老师的英语课上,更多时候是平衡每个孩子的表达机会。

这里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所属的班级,把办公桌设置在教室里,自己没有课的时候,就在教室里,观察孩子们日常的状态。主班老师除开去其它班上课,几乎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看到武术课上课前,曹老师也在协助孩子们站队列,再把明德班的孩子交给武术老师。因为彼此熟悉和了解,维持秩序的时候,不会显得粗暴而生硬。当然,主班老师的意义,可能远远超出了维持秩序。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2:01:20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管理的艺术
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开放教育,要把课堂还给孩子,这行得通吗?这想法固然好,只是当我们在实践中碰了几次钉子,似乎觉得,课堂组织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权威。

记得我曾经参加过阳光志愿者在社区图书馆开设的科普课,课上老师们准备了各种有趣的光电热力学现象的物理小实验,还结合了诸如机器人和火箭之类的高新科技话题。尽管课程内容极尽丰富和趣味,孩子们回答问题也还比较积极踊跃,可时间一长,有些孩子还是免不了走神、讲小话或是偷偷看“杂书”。于是图书馆的馆长老师设立了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孩子们周末来签到上课,并且整堂课坐在后面维持秩序。公益课程还要借助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实在有点汗。

学习应该是那些引人入胜的事儿,能够激发起儿童的学习愿望,并自主地去探索。不论是多么好的东西,如果要通过逼迫或哄骗让孩子接受,教育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我们做老师的时候,容易界限不明,使尽解数去表演或去要求,希望每个孩子都悦纳我们提供的内容,结果就像父母苦苦哄骗小孩子吃饭,反而造就了孩子控制要挟大人的手段。

日日新是怎样鼓励和帮助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呢?

首先是营造起来的班级氛围——积极正向的“气场”,再就是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一年级班,曹老师说,孩子们需要幼小衔接的适应,所以尽量宽松,很少强调纪律问题。我们看到,诵读课的时候,有个孩子中途要去上厕所,不慌不忙地到教室后面的架子上取了卫生纸出去;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兴奋地站在桌前,有的甚至跑到讲台上,也有的在课桌下面画漫画,曹老师都不急不躁。明德班有七名老生是从日日新的学前班升上来的,所以他们相当熟悉学堂的日常活动准则,与老师的配合也十分默契。老师能够有效地调动起这些孩子的学习热情,其他孩子也会被吸引进来,即便有一两个不在其中的孩子,也不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还有一点我感觉非常有智慧的是,日日新的老师对于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捣乱”,多数时候并不批评,忽略就好了;诵读课的时候,有些孩子游离出去,不知道读到哪里的时候,曹老师会轻轻地帮他们扶正课本,把手指放到目前在诵读的内容上。这些无声的纠正,比集中火力的炮轰更有效。设想一下,假如老师情绪发作,花力气去维持秩序,反而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捣乱”事件身上,倒不如维持一个正向的场,允许个别孩子在其中进进出出,但整体的学习氛围并不受影响。

除开明德班的主班曹老师,我特别留心听了邵蕊老师的英语课。这两位老师的课堂风格,可谓一动一静。在一年级班上,邵老师会通过唱歌、手指谣、戏剧表演、设置悬念……丰富的活动转换来吸引孩子,充分地浸润在英语环境中。邵老师比想象中还要年轻漂亮,表情十分生动,充满活力,课下总被孩子们包围着,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位老师。

尽管风格不同,两位老师在课上,都十分耐心聆听孩子们的发言,也尽量满足孩子们表达(和学习)的欲望。文字汇解课上,曹老师以“人面桃花相映红”引出话题,几乎每个孩子都冲到黑板上,写下自己会写的“人”字。英语课上,有些孩子跑到讲台上,请老师教她们有些词怎么说,邵老师也总是耐心听完,再请她们先下去,课后再个别辅导。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2:01:48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诵读为哪般?

尽管孩子们有很多自由,几乎很少被斥责和约束,可我们都感受到学堂里有一股“正气”,孩子们朴实天真,看不到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浮躁和以自我为中心。这或许体现了学堂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蒙以养正”的思想?

在和大车老师交流学堂如何在自由的气氛下井然有序时,我们提到了学堂的两项特色教育:经典诵读和武术课。

我们在大课间看到孩子们打拳操的景象,那个场面确实振奋人心,很能够体现学堂老生的精气神。有趣的是,传统幼儿园里老师带操,通常是站在最前排,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而学堂的课间操,并没有预先花好一阵功夫来整理队形,老师们也往往站在队列末尾跟着做,对于新来的孩子,动作不到位,也不会受指责。这么一来,课间操少了表演的意味,更多是孩子发于内心的动作。我被队伍前排中央一位四五年级的女学生吸引了,她举手投足间格外飒爽,一看就是老生风范,一问之下,居然是大车老师的小女儿,学堂的第一拨学生之一。到了课间操最后一幕,老师和本班的孩子们要聚集到一起,摆一个自创的pose,好玩极了,真是严肃不失活泼。

至于儿童读经,我的看法一直是比较负面的。前两年专门翻阅了几本探讨儿童读经的书,其中就包括刘晓东的《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姑且不论儒学经典中的封建糟粕,就是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说,实在觉得儿童读经属于食古不化,无从理解,如何有兴趣?更谈不上知识和思维的建构了。

我对读经的看法停留在思辨的层面上,在日日新,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儿童经典诵读。在这次听课之前,大车老师对经典诵读课做了一系列的阐释,他提到的教学原则有“不说、不做”,也就是说,对于经典诵读的内容,老师不解释、不说教,也不会拿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作为行为准则去要求孩子。

那么,为什么要引领孩子们诵读经典呢?大车老师的解释大致是这样的:诵读课能够帮助孩子沉静下来,在诵读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以及文字中的语感、节奏和韵律。另一方面,这些经典既然是代代流传下来的,说明其精髓总有与人生体验共鸣的部分,只是年岁尚浅的时候体会不到,孩子们通过诵读来吸收这些内容,将来的人生中将不断去回顾、印证。大车老师把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比作是施底肥,尽管小苗初长的时候够不到,但随着根系深入以后,以后会慢慢得到经典的滋养。

我只听了一年级孩子的诵读课,对前一点有所体会,集体诵读确实可以营造一个朗朗书声的气氛,帮助孩子沉静下来,而古文的断句和节奏,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至于经典流传的是不是就能够滋养心灵的,我还是比较疑虑。尤其是在文化传播打破信息垄断的今日,孩子们可以阅读的材料实在太丰富了,无论是儿童文学、还是自然笔记、人物传记、风土人情、科学故事……为什么不更多地选择这些柔软的、亲近童心和自然的文本材料呢?

在听课过程中,我倒是意外地发现经典诵读课承担了一项额外的教学内容:指读认字。孩子们一边用手指着,一边跟读段落,几遍下来,就自然地将字形和读音联系起来,可以独立地诵读出来了。因为孩子们多半并不理解文本的含义,或许会更集中注意力在跟读和认字上。假如换了儿歌或童谣来朗读,很容易就记诵下来,孩子们碰到熟悉的内容,可能语速飞快,静不下来,也不能很好地贯彻指读认字。话虽如此,可汉字毕竟是“形音义”的整体,古籍中又有不少生僻字,光是认识字形和读音,不能够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去把握汉字的含义,会不会是读经识字的一个损失呢?这个问题我还要再思考。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2:02:22 |显示全部楼层
几点小建议

大车老师虚怀若谷,总是热情地欢迎我们来听课,并一再谦虚地请我们提建议。我就勉为其难地交份作业吧。

我觉得,教室环境还可以更美,体现独特的风格,比如教室后面空间很大,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孩子们一起来布置一两个活动区。教师的办公桌可以更多展现每个老师的个性、喜好和个人风格。既体现对环境的关照,又真正树立起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英语课堂围坐一圈效果会更好,中间留出空地,方便孩子们的身体活动,戏剧表演的时候,也更方便孩子们观察和模仿。邵蕊老师唱歌很好听,英文发音也很纯正,似乎不用录音效果更好。润德班孩子们造句的时候,有好几个孩子提到“桌上放着电脑”,说明孩子们对环境中的“技术”元素还是很敏感的。而邵老师站在角落里操作电脑的时候,也是孩子们心思最容易分散的时候,不如面对面交流得好。

一年级的阅读课,似乎仅仅是自主阅读?我觉得低年级识字量少,应该增加师生共读、聆听阅读,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产生心灵的共鸣,真正爱上阅读。(据说冬青老师开了儿童文学课,不知道是不是选修课?有机会很想一听。)

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建设似乎比较随意,尽管有一批学堂订购的书,更多还是请孩子们每学期从家里带来相互借阅的十本书,中间难免良莠不齐,也很难有效地指导和推荐阅读。如果学堂能够专门设置一间屋,作为图书馆,鼓励孩子们来阅读和交流,就更好了。

短短一天时间,我没能听数学课和博物通识课,但从学堂的课程设置来说,我觉得科学教育可能还是相对薄弱。大车老师说,人文课程是打基础的,能够奠定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理科的内容,晚一点学,完全能跟得上。要想达到小学课标要求(比如四则运算等)确实不难,也不必像奥数训练那样上赶着来,但我们真正想要培养孩子的是什么?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欲。这一点其实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毫无功利心的探究热情、反反复复的尝试、锲而不舍的专注,可能体现在成人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上(比如水为什么会从手指缝间流走)。在科学教育上,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提供探索的环境和必要的指引呢?

点评

豆奶  在科学教育上,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提供探索的环境和必要的指引呢?...  发表于 2012-4-14 12:18:33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2:27:19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贴完了。

嗯,我接着说我招生说明会那天的感受。其实这个感受依然是我第一次去日日新就体会到的一点----也是大车和冬青老师自己也意识到的一点----他们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

事实上我觉得蒙和华都有相当多的可以借鉴之处,可是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时,日日新居然表示他们不想借鉴,因为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

日日新目前来说,只是适当的比传统学校放慢了脚步,给予了孩子更多积累感觉的时间,而他们的教材,教学,以及最后想要达到的要求,都来源于传统学校。

当然,这可以理解,这样做可以减轻很多家长的焦虑----你看,我们的孩子不会“落后”,他们在毕业时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语数外三位老师的发言我都听了,我想说邵蕊的确是非常出色的老师,近乎完美。她是日日新最让人心动的老师,她的状态很放松,舒展自然,对自己的专业有着很深的造诣,同时,她爱孩子,了解孩子,集合了这些特点的老师,足够完美了!

而另外两位,我还是觉得他们太年轻,人生历练太少,对于孩子,他们的确是怀着爱和感情,但是他们仍然是很传统的老师,他们在极力的“教给”孩子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而不是帮助孩子整理和提升自己的感觉,形成孩子自己的东西。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2:45:45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感受,在当天还不是很明显,不过到第二天参加了乐知的招生说明会之后,就明显了。

首先,乐知给家长准备了制作精美的手册,里面不仅详细介绍了一个有意愿让孩子来这里上学的家长想要了解的详细信息,而且,让人震撼的是那个一到八年级的教学大纲。

我知道糕糕有这个大纲的电子版,感兴趣的人找她要吧。

乐知的底子是华德福,所以这个大纲是基于华德福体系的,但难能可贵的是,乐知非常开放,比较起很他华德福人来说,这是最大不同,他们没有拘泥于华德福局限于华德福!

乐知两位主班老师的发言,都在强调在每一个当下和孩子真实相遇,而不以预先设想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来局限孩子,陈卓老师是即将入学的这班孩子的新主班,她还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她的成长和蜕变,说到动情处,几度哽咽,让人感动!

这个招生说明会,不仅是理性的一板一眼的介绍情况,更多的是一种感情和心灵的碰撞和交汇,这种感觉,比起前一天来,自然是要动人心魄的多!

点评

红楼情深  亲爱的,跟着你学习了!  发表于 2012-4-9 23:02:46
高雅高歌  看得我都心动了.  发表于 2012-4-9 23:00:51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2-4-9 22:53:5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雅高歌 于 2012-4-14 12:30 编辑

语数外教研组三位组长的发言给我感觉还可以,

新一年级两个班的主班配班老师就有些显嫩了,就像容宝妈妈说的"太年轻,人生历练太少,".

前面明月也提到,教育者不等于教育,

我在想,教育者的理念如何渗透到一线小老师这里呢???  一线小老师本来就是年轻,人生历练少啊!


据说芭园有一套成体系的培训小老师的方法?

那是不是华德福学校它本身的体系就能弥补这一点?

点评

豆奶  教育的理念...到完美的实施,确实有很长的距离  发表于 2012-4-14 12:20:26
老大如花似玉,老二似玉如花,我是雅歌妈妈。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2:59:56 |显示全部楼层
高雅高歌 发表于 2012-4-9 22:53
语数外教研组三位组长的发言给我感觉还算可以,

新一年级两个班的主班配班老师就更显嫩了,就像容宝妈妈说 ...

我用泡妈的话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呵呵,我觉得她说的蛮有道理。

她说,传统教育如果能打50分,那么大车那样优秀的人,能把它提升到80分。而蒙和华的体系,本身就有80分,就算老师不算太好,在实际执行中扣点分,也差不到哪儿去。

不过她紧接着又说,后来遭遇到日日新老师对待孩子的一些做法,她觉得传统教育打不到50分,可能只有30分,所以,呵呵,就这样了。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3:05: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容宝妈妈 于 2012-4-9 23:12 编辑

传统教育会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正确的东西即可。

高明一些的老师,不过是以不太令孩子难受的方式去写。

不过我们这群人,恰恰是认为孩子是我们没法“教给”他们什么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积累很多感觉,成人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梳理这些感觉,在 恰当的时机给予提炼,引导,帮助孩子形成他自己的东西。

我看到日日新给了孩子积累感觉的时间,这是他们做的很好的一点,可是他们让孩子积累感觉之后,仍然是以设定好的东西去教,这让我感觉那之前的铺垫,不过是为了更方便的给孩子灌入成人认为正确和有价值的东西。

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来尊重,这恰是蒙和华的体系一再强调的重点,也是他们和传统教育体系不同的根本之处。

点评

拂晓  柳林亲爱的,这句太可乐了。  发表于 2012-4-13 13:12:06
柳林风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发表于 2012-4-10 13:56:27
高雅高歌  冬青老师倒是说了孩子不是白纸,是种子是胚胎. 这个需要教育的大智慧啊,我不敢奢求,难道乐知那里有答案?  发表于 2012-4-9 23:24:58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9 23:15:26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想要说日日新的经典诵读。

明天说吧,睡觉去了。

点评

高雅高歌  see you tomorrow. 请记得我在这里等你.  发表于 2012-4-9 23:20:57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2-4-9 23: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想已经在日日新就读的家长来说说啊,

有没有?有没有?
老大如花似玉,老二似玉如花,我是雅歌妈妈。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2-4-9 23:41:10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也不能把传统小学教育一棒子打死。如果我说各有利弊,会不会有人觉得我在和稀泥?

传统,新教育,国际学校(含双语)真的是各有千秋,关键在于你的孩子适合什么?你看中什么?未来的规划到底是什么?
新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2-4-9 23:43:07 |显示全部楼层
高雅高歌 发表于 2012-4-9 23:21
我好想已经在日日新就读的家长来说说啊,

有没有?有没有?

第一批巴园家长有上的,你去咩咩羊翻翻去
新生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2-4-10 06:46:28 |显示全部楼层
敬听 发表于 2012-4-9 23:41
个人觉得也不能把传统小学教育一棒子打死。如果我说各有利弊,会不会有人觉得我在和稀泥?

传统,新教育 ...

你这么说有道理啊,所以我一开始就问大家自己对孩子,对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期望孩子在学校里得到什么,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选择。

我说的是我个人的感觉,我以前也说过的,虽然我接纳传统教育存在,而且还会长期存在这个事实,但是我自己,不太可能会为孩子选择传统教育的学校了。{:1_113:}

一花独放不是春,教育也是如此。

所以我还很看重教育者的心胸,乐知底子是华德福,可是它不排斥其他教育,比如我第一次看到华德福学校的博客里谈论蒙氏,认为蒙和华其实是反向对称的格局,这些都让人很惊喜。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3-29 10:49 , Processed in 0.0282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