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儿子上幼儿园3周年了,纪念一下!(附我对育儿理念的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2-22 15:34:59     标题: 儿子上幼儿园3周年了,纪念一下!(附我对育儿理念的反思。)

本帖最后由 贝贝他妈 于 2011-2-23 08:23 编辑

       儿子上幼儿园整整三周年了,纪念一下。{:1_148:}
       从裹着纸尿裤、不会说话的小人儿,到48个月、快12的大小伙子,实在是可喜可贺,每天都有成长,每天都有喜悦,我和他都在享受着这种成长,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这些年也被各种育儿理论洗过脑,有些许心得与大家分享,并留待时间的检验:


作者: 朵云妈妈    时间: 2011-2-23 08:57:32


作者: 六木    时间: 2011-2-23 09:38:20

写的真好···
能有如此的简单而又深刻的认识
应该是一种缘分,而不单纯是辛苦和智力问题
为有您这样的理解和认识而开心······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2-23 09:51:06

3# 六木
{:1_152:}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1-2-23 10:14:59

基本上都排{:1_153:}
作者: 麦麦    时间: 2011-2-23 13:02:39

{:1_143:}
我也随着孩子成长,越来越淡定了。有个基本的理念,不要过于教条。
作者: 卓卓妈    时间: 2011-2-23 16:05:02

睿智的贝妈。{:1_143:}
作者: qiqi788078    时间: 2011-2-23 16:50:59

睿智的贝妈。{:1_143:}
卓卓妈 发表于 2011-2-23 16:05

写得真好!很赞同楼主的观点!
作者: 秋叶千菊    时间: 2011-2-23 17:10:16

嗯,看了这个。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有时的确是这样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2-23 18:45:39

{:1_143:}
作者: 小米2001    时间: 2011-2-23 19:35:20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育儿感悟如楼主所言。一切的理念一定要立足生活,立足于自家孩子啊。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这是放四海皆通的真理啊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1-2-25 13:24: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草亭    时间: 2011-2-25 14:58:18

孩子的成长如同学飞的雏鹰,关键时刻必须推一把、踹一脚,让他坠落,尔后飞翔。
------看了这句话,我好一会儿回不了神。感谢这么睿智的妈妈,说的太好了,先送{:1_143:}
对我而言非常及时。这几天我正为送他上不上亲子班半天课而纠结不已。总是舍不得他哭。
作者: 丁丁姑娘    时间: 2011-2-25 16:29:05

赞!果然是实践出真知,句句发自肺腑!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1-2-25 18:47:03

楼主的观点大部分赞同,以下两点想和楼主深入探讨下:

第二点的中心思想很赞同,即“教育的关键是亲子关系”但我个人认为“打骂宠惯”过渡可能会对“关系”产生反作用力。比如打得过狠次数过多肯定伤感情,再比如宠得过渡终究有你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会因为惯性而停不下来,那么孩子是否会对未能满足的需求心生怨恨呢?包括第四点里提到的“惩罚和棒喝”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风险呢?当然如果楼主的本意是在亲密关系的基础上偶尔为之,那绝对的无伤大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终究还是一个“度”字。对于那些没有信心把握好这个度的家长,我觉得还是要尽量少打少骂些比较安全{:1_129:} 。

第六点想请楼主谈谈“正视生活中的黑暗”如何具体操作?灌输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所以有此一问。我个人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要多接近美好的东西,当然不是为了掩盖什么,也不是为了帮他过滤掉黑暗,而是想让他/她从小对父母对自己以及对社会建立应有的信心。等他大到一定的时候(具体什么时候我现在孩子小也说不太清楚,但我想到那时候我一定知道)会发现,哦原来社会的本来面目是这个样子滴,但是因为建立了足够的信心,那么他一定可以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面对黑暗,而不仅仅是消极的接受亦或是沉沦。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1-2-25 18:51:02

育儿确实是需要实践和时间来检验的,一些观点也会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而不断的修正,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呵呵。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2-25 23:26:12

第二点的中心思想很赞同,即“教育的关键是亲子关系”但我个人认为“打骂宠惯”过渡可能会对“关系”产生反作用力。比如打得过狠次数过多肯定伤感情,再比如宠得过渡终究有你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会因为惯性而停不下来,那么孩子是否会对未能满足的需求心生怨恨呢?包括第四点里提到的“惩罚和棒喝”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风险呢?当然如果楼主的本意是在亲密关系的基础上偶尔为之,那绝对的无伤大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终究还是一个“度”字。对于那些没有信心把握好这个度的家长,我觉得还是要尽量少打少骂些比较安全{:1_129:} 。
敬听 发表于 2011-2-25 18:47

“度”不可能把握得‘好’,正如第5点所说,我不是个完美的人,我的孩子也绝不会是个完美的人,他必然会打上家庭的烙印,无论这个“度”我怎样把握都不会恰好在正中间,我只能按照我的能力尽力而为,但真的不能不为!(只怕有的家长变成了管教怕伤害孩子,放任又怕惯坏了孩子,几乎什么都不敢做了,每一次行动都心里打鼓,失去了本能。)
     “虎妈”严的过头吗?郑正妈妈惯的过头吗?其实没有对错。他们背后都有极好的亲子关系。‘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2-25 23:56:28

本帖最后由 贝贝他妈 于 2011-2-25 23:59 编辑
第六点想请楼主谈谈“正视生活中的黑暗”如何具体操作?……
敬听 发表于 2011-2-25 18:47


这一点我的意思是说孩子是在生活中的,而不是在生活之外的,
比如送孩子上学的电动车半年丢了两辆、
我挂在车把上的手机转眼就没、
伤心的地震图片幼儿园订的报纸上就有、
刚买回来的罐头打开已经发霉、
奶奶家农村市场上充斥的假货、
饭店里满是洗洁精的盘子、杯子……

还有很多的灰色地带,
躲着城管卖麻团的叔叔、
早市上捡菜叶的阿姨、
山上庙里追着我们算卦的假和尚、
和爸爸半夜打的黑车、
路边的乞丐、在火车站人群里要钱的侏儒

等等等等,
这都是我儿子亲历过的生活,并且都问过我为什么,这些不善、不美、不真的东西我需要真诚地、而不是敷衍地,解释给他听,让他知道这就是生活。
经过这些观察与思考,当然孩子仍然倾向美好、倾向光明,但他会对美好有更深刻的理解,想起那句名言“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
作者: 杨颜    时间: 2011-2-26 21:45:53

这一点我的意思是说孩子是在生活中的,而不是在生活之外的,
比如送孩子上学的电动车半年丢了两辆、
我挂在车把上的手机转眼就没、
伤心的地震图片幼儿园订的报纸上就有、
刚买回来的罐头打开已经发霉、
奶 ...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5 23:56
赞!{:1_157:}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1-2-27 13:20:07

理解贝妈的意思了,诚如你所言,牢固的亲子关系下,教儿细节真的是法无定法,完全和父母的三观与自身休养密切相关,什么样风格的父母自会培养出什么样风格的孩子,而这种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又会带给他们的下一代,确实如此。

我妈妈从没打过我,所以我不打孩子跟本就不用忍,是很自然的事。我的父母生活得很真实但又常常与人为善,我亦如此,很庆幸的是运气一直不错,倒霉时总有贵人相助,所以很认同你说的黑暗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给孩子用阳光的心态去解释,是个技术活儿,解释的深度也要适合孩子的年龄,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还是不要说太多比较好。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2-27 13:26:23

这都是我儿子亲历过的生活,并且都问过我为什么,这些不善、不美、不真的东西我需要真诚地、而不是敷衍地,解释给他听,让他知道这就是生活。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5 23:56


你儿子真强,这么小就有这么清醒的意识。

有这样的儿子,就有这样的妈妈。{:1_143:}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2-27 13:32:33

第二点的中心思想很赞同,即“教育的关键是亲子关系”但我个人认为“打骂宠惯”过渡可能会对“关系”产生反作用力。比如打得过狠次数过多肯定伤感情,再比如宠得过渡终究有你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会因为惯性而停不下来,敬听 发表于 2011-2-25 18:47




亲密关系的建立,更多时候是在父母清醒的意识之上的。而惯性则意味着缺少清醒的意识。在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下,“打骂宠惯”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方法而已,不会变为亲子教育的主流,也不可能逾越关系之上---宠惯和打骂一样,并不能够带来亲密的关系。所以,有这个“亲密关系”作基础,这就是一种度,就不会有过度而言。
作者: 水下掠艳    时间: 2011-2-27 19:39:29

“度”不可能把握得‘好’,正如第5点所说,我不是个完美的人,我的孩子也绝不会是个完美的人,他必然会打上家庭的烙印,无论这个“度”我怎样把握都不会恰好在正中间,我只能按照我的能力尽力而为,但真的不能不为 ...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5 23:26


蔡美尔的做法严厉过头了吗?

我认为,是的。

她和女儿的亲子关系极好吗?

不错,大女儿为她辩护了,但她自己也承认,大女儿比较温顺,小女儿呢?

“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露尝一粒鱼子酱,她不同意。面对我的坚持,她发疯似的说我令人恐怖,要她做的这一切实际上是为我自己!她讨厌小提琴,憎恨这个家,并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发誓称如果我不放过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2-27 21:13:04

蔡美尔的做法严厉过头了吗?

我认为,是的。

她和女儿的亲子关系极好吗?

不错,大女儿为她辩护了,但她自己也承认,大女儿比较温顺,小女儿呢?

“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 ...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1-2-27 19:39


{:1_152:} 我也不觉得虎妈那样的做法会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一定说有的话,那只能说那两个女儿,已经被她养得找不到自己了。
作者: 静静流淌    时间: 2011-2-28 02:11:33

那个、“‘善、美、真’的顺序”,这个顺序有什么说法吗?我一直以为是“真、善、美”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2-28 09:18:47

本帖最后由 贝贝他妈 于 2011-2-28 11:26 编辑
那个、“‘善、美、真’的顺序”,这个顺序有什么说法吗?我一直以为是“真、善、美”
静静流淌 发表于 2011-2-28 02:11

这是华德福的说法,0-6岁、7-14岁和14+分别对应善、美、真的教育。
作者: 静静流淌    时间: 2011-2-28 09:36:45

这是华德福所谓说法,0-6岁、7-14岁和14+分别对应善、美、真的教育。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8 09:18


哦,谢谢。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2-28 09:40:29

本帖最后由 贝贝他妈 于 2011-2-28 10:31 编辑
蔡美尔的做法严厉过头了吗?

我认为,是的。

她和女儿的亲子关系极好吗?

不错,大女儿为她辩护了,但她自己也承认,大女儿比较温顺,小女儿呢?

“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 ...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1-2-27 19:39


每个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和孩子有冲突并不代表她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蔡美儿的书本来是一部家庭生活回忆录,只是被书商炒成了‘育儿指导’。
这是《华尔街日报》对虎妈的采访:
Erin Patrice O’Brie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你认为严格的“东方式”家庭教育最终能帮助孩子成人后获得幸福生活吗?


     运用得当的话,绝对可以!我说的运用得当指的是高期望值与爱、理解和家长参与相结合。这是我父母赠予我的礼物,我也希望将它们给予了我的女儿们。我在法学院教过17年书,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背景,我见过无数在“严厉的移民”方式教育下长大的学生,他们的家长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韩国、牙买加、海地、伊朗和爱尔兰等国家,这些学生坚强、大胆、有创造力、有趣,而且,至少在我眼里,和别人一样快乐。但我也知道在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不快乐的人,他们甚至憎恨父母。教育子女没有简单的公式,也没有正确的方法(顺便说一下,我不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好,那个标题太过招摇,不是我选的)。我能想到的最佳的实用方法是,爱、理解和懂得你的孩子应该是首要的,无论你来自什么文化背景。节选部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点,我的书其实并不是一本父母指南,而是一本回忆录,是我的家庭在两种文化中经历的故事,是我如何最终作为一名母亲。书中相当一部分讲的都是我的小女儿13岁开始叛逆后,我做出的放弃严格的“中国式”教育方式的决定。

孩子处于幼儿时期你是怎么教育的?
      我们的女儿在蹒跚学步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多么不同的做法,也许跟你做的一样:跟她们一起看图画书,带她们出去散步、去游乐场,跟她们猜谜语,唱ABC字母歌和数字歌,最重要的是要依偎和拥抱!我所做的唯一不同的事可能是我总是保证有一个每天对着她们讲中文普通话的保姆或学生,每天至少四到五个小时,周末也不例外,因为我想让我的女儿能懂两种语言。(我想让女儿从母语是普通话的人那里学习,因为我自己的中文方言是福建话,我的普通话有很重的口音。)

你的方法也许适于用天生高智商的孩子,但要求智商没那么高的孩子也达到这种优秀程度似乎很不公平,也很徒劳。我们能做到的最佳选择是要求孩子努力进取,是不是这样?你怎么看?
     撇开优等分和金牌的玩笑不谈,(我的书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半开玩笑半挖苦自己的),我不认为分数或成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至少以我的实践经验来看)的真正本质。我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通常都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好!中国式教育是比任何人都相信你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有信心。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孩子,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我最小的妹妹辛迪(Cindy)患有唐氏综合症,我记得母亲陪着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教她自己系鞋带,跟她练习乘法表,每天和她一起练钢琴。没人期待辛迪能拿博士学位!但我母亲想让她在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到最好。如今,我妹妹在沃尔玛工作,有男朋友,仍在练钢琴,她最喜欢做的事是为朋友们表演弹钢琴。她和我母亲关系很好,我们都爱她。

蔡女士,你是一个快乐的成年人吗?你觉得你的童年快乐吗?还记得你和父母一起哈哈大笑吗?你希望自己当时能学芭蕾舞或参加高中音乐剧表演吗?

      我是被极其严格同时也十分慈爱的中国移民父母抚养长大的,我有着最美好的童年!我记得我经常和父母一起大笑,我父亲是个好玩的人,有很强的幽默感。我当然希望他们当时允许我做更多事情!记得我经常会想,“我去参加个学校舞会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为什么我不能参加学校的滑雪旅行?”。但另一方面,我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即使到今天,和父母以及妹妹们一起度假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像我在书里写的,“当朋友们听说了我儿时的故事,他们经常会想象我的童年很痛苦。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在这个奇特的家庭里我找到了力量和信心。我们共同以外来者的身份开始奋斗,我们一起发现了美国,慢慢成为美国人。我记得,父亲每晚都工作到凌晨三点,他太投入了,甚至都没注意到我们进房间。但我也记得,他向我们幸福地介绍墨西哥煎玉米粉卷、sloppy joes牛肉汉堡、冰雪皇后(Dairy Queen)和让人吃到饱的自助餐,更不用说乘雪橇、滑雪、捉螃蟹和宿营了。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男生斜眼瞟我,边模仿我英文单词restaurant的发音边哈哈大笑。当时我就发誓要改掉我的中国口音。但我也记得女童子军和呼啦圈,诗歌比赛和公共图书馆,在美国革命女儿会(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的写作比赛中获奖,以及我父母入美国籍的日子,那是荣耀的、历史性的一天。”
      是的,我是一个快乐的成年人。我绝对是典型的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总是风风火火,想做的太多,不习惯乖乖地躺在沙滩上。但我对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非常支持我的父母和姐妹,世上最好的丈夫,让我乐于讲课和课后交往的优秀学生,还有最重要的,两个很棒的女儿。

现在你和女儿们的关系如何?
      我和女儿们的关系很好,即使拿全世界来换我都不愿意。当然,我犯过错,也后悔过,我的书是一个母亲的成长故事,开头的那个人,也就是《华尔街日报》节选部分中的那个人,和这本书结尾的那个人不完全一样。简言之,我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书中相当部分讲的是我决定放弃(但并不是完全放弃)那种严格的移民教育模式。话虽如此,但要让我重来一遍的话,我基本还是会那样做,稍做些调整。我并不是说这对所有人都适用,我也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更好。但我为我的女儿感到骄傲。并不仅仅因为她们在学校的表现很好;而是因为她们俩都善良、宽容、独立而且个性很强。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和她们都很亲密。我希望永远都能这样。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1-2-28 09:58:20

本帖最后由 福娃京京 于 2011-2-28 10:03 编辑
这一点我的意思是说孩子是在生活中的,而不是在生活之外的,
比如送孩子上学的电动车半年丢了两辆、
我挂在车把上的手机转眼就没、
伤心的地震图片幼儿园订的报纸上就有、
刚买回来的罐头打开已经发霉、
奶 ...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5 23:56

不知道贝贝妈这些是如何实施的,比如什么年龄呢?还是只要遇上就告诉?你是告诉他背后的原因,还是告诉他一个事实就止了呢?比如,罐头坏了,你告诉他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 eee    时间: 2011-2-28 10:25:46

孩子的成长如同学飞的雏鹰,关键时刻必须推一把、踹一脚,让他坠落,尔后飞翔。
------看了这句话,我好一会儿回不了神。感谢这么睿智的妈妈,说的太好了,先送{:1_143:}
对我而言非常及时。这几天我正为送 ...
草亭 发表于 2011-2-25 14:58
上亲子班不是关键时刻,舍不得他哭也许是对的。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2-28 10:28:09

29# 福娃京京
当然是有问才答。
孩子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说明他已经具备了思考这些问题的能力。(在他的年龄层次上)
比如罐头坏了,他会问:为什么坏了他们还拿来卖?
我会告诉他是密封或保存的方式不当,他们没注意。
但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父母怎样解决问题,我们会到超市去退掉或换一件新的。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2-28 12:27:28

比如罐头坏了,他会问:为什么坏了他们还拿来卖?
我会告诉他是密封或保存的方式不当,他们没注意。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8 10:28


赞一个{:1_143:}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也会注意到这样的问题。但没有人给我合适的回答。于是我自己得出结论:他们是故意的,他们坏。

MS我的想法很悲观啊!{:1_122:}
作者: 宁林妈妈    时间: 2011-2-28 13:41:22

{:1_143:}学习
作者: 水下掠艳    时间: 2011-2-28 18:52:13

这是华德福的说法,0-6岁、7-14岁和14+分别对应善、美、真的教育。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8 09:18


我怎么记得是美、善、真。
作者: 水下掠艳    时间: 2011-2-28 18:54:45

每个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和孩子有冲突并不代表她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蔡美儿的书本来是一部家庭生活回忆录,只是被书商炒成了‘育儿指导’。
这是《华尔街日报》对虎妈的采访:
Erin Patrice O ...
贝贝他妈 发表于 2011-2-28 09:40


蔡的问题是很根本性的。

每个妈妈都有发脾气的时候,都有失控的时候,很正常,但蔡的控制、发脾气、辱骂等等,都是成系统的。这是很可怕的。
作者: 贝贝他妈    时间: 2011-3-1 10:08:40

蔡的问题是很根本性的。

每个妈妈都有发脾气的时候,都有失控的时候,很正常,但蔡的控制、发脾气、辱骂等等,都是成系统的。这是很可怕的。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1-2-28 18:54

她的‘系统’就是她家庭的烙印、家庭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是成长于这种‘不完美’的,或偏左或偏右,或者说无论你怎样做,你的孩子都会因你的不完美而有某种缺憾或某种伤痕,这是一定的。
接受这一点就不会看虎妈这么纠结了。{:1_129:}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3-1 10:14:16

本帖最后由 明月出天山 于 2011-3-1 10:17 编辑
蔡的问题是很根本性的。

每个妈妈都有发脾气的时候,都有失控的时候,很正常,但蔡的控制、发脾气、辱骂等等,都是成系统的。这是很可怕的。
水下掠艳 发表于 2011-2-28 18:54


{:1_152:} 都是无意识的习惯。无意识的习惯很可怕。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