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沈乾若关于中西方教育的看法[转][选摘] [打印本页]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5:07     标题: 沈乾若关于中西方教育的看法[转][选摘]

沈乾若介绍:
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会长 沈乾若 博士
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
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5:30

沈乾若曾经发表过一些文章,评析中西方教育。

《六十年亲历之中西教育》,
《评对PISA 结果的质疑—兼论东西方教育应互相取长补短》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5:44

他反驳了“中国教育僵化思维”的说法。
他也没有回避中国教育的固有问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
他也指出了西方教育中的问题。
大家可能也都知道。
西方教育是专注精英教育,普通人就用快乐教育糊弄过去了。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5:57

我认为,他的看法比较中肯。
部分选摘如下。
选摘内容出自于他的上述两篇文章。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6:17

如何既‘严格’又‘灵活’,也是摆在中国教育面前的课题。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6:29

  第三. 理科乃中国教育强项。掌握理科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不但要严格,且须系统、完整;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全力以赴。零敲碎打、东拼西凑、潜移默化的做法对文科可能奏效,尤其是语言学科;但对理科而言,全无效果。故从小学数学开始,中国理科教学的一整套做法:大纲与教材,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以及复习考核,对其他国家均有借鉴价值。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6:47

  中国理科教育亦有缺陷。第一,课堂教学灌输多,启发不够,因而探索性、批判性思维的开发训练较少。第二,教学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尤其欠缺西方广泛采用的学生自主课题研究的模式。第三,重理论,对实际应用重视不够,实验动手太少。这种种弊端造成中国学生‘创新能力差’的短板。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7:03

  但一般人们对中国教育的诟病,‘死记硬背’、‘考试能力强,思维能力弱’等等均带有偏见,不符合实际情况,贬低了中国理科教育。实际上,通过系统严格的学习,中国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总体来看,其他国家的学生无法相比。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和PISA等国际评估中,中国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所依赖和展示的正是这种能力和素养。‘死记硬背’是万万做不到的。‘死记硬背’是素质较差的教师和学生的通病,而不是中国教育的特征。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7:19

  五. 西方基础教育弊端分析
  长期的实践与思考告诉我,西方公立教育的弊端在于从体制到教学的过度松散,自由度过大。具体而言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7:33

  第一. 教学方式及教师责任心,对教学结果的影响最为直接。和中国大陆一样,国外也有些教师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可惜不占主流,多数教师授课比较随意,总的来说有以下四‘不’:讲得不够,有的甚至不讲,让学生看笔记,做题,有问题再问;不记公式;不改作业;不发考卷,只能课堂上看一看,为的是一套考题可以长期使用。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7:45

  相应的,相当多的学生概念搞不清,公式不理解,套公式做题凑答数。考完就忘,还以为理所当然。我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本地学生往往在发呆,等老师给答案;只有中国大陆来的学生在思考,而且有思路。说中国学生死记硬背,西方学生思维能力强?我多年看到的恰恰相反。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7:59

  上述教学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行不通。中、上等学生疲于应付,勉强过关;资质差或无心向学的则完全放弃。不过,教师灌得少,造成了压力,也提供了空间,使少数资质优异,好学上进的孩子培养起自学习惯和能力,进入大学后更有竞争力。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8:10

  西方所秉持的鼓励独立与创新的理念,和从小学即开始的学生自主课题研究等教学方式,非常宝贵。如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以达致最佳效果,是中国与西方共同的课题。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8:27

  第二,教师资格与教学管理。教师授课随意的原因是校方和教育当局对教学缺乏监管,更没有中国教研室的设置。基本上教师各自为政,负责与否全靠自觉。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8:44

  教育当局和校方对任课教师也没有严格的专业要求,体育教师也可以教数学。小学则通常实行大包干,英语、数学、科学、美术、手工等,皆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这样的分工,教师负担重,效果却很差;事倍功半。文明进化到现在,不知西方基础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为何如此之低?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8:54

  其实,有些教师自己对所教内容也不甚了了,如何给学生提供清楚透彻的解释?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9:05

  故加强教师培养和教师资格认证,强化对教学的监管,同时改变教师分工模式,对西方来说十分紧迫。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9:17

  第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考核。西方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优势是种类多,除必修课外,亦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而且同一门课分为多个档次,如数学有升学类、应用类, 还有基础类;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9:31

  问题出在理科的教学内容与深度。以卑诗省数学为例,九十年代的数学大纲还过得去;然而之后中学数学内容一减再减,深度一降再降。几何、统计、二次曲线等很多内容统统被砍掉,以至高中毕业生连‘相似三角形’都未曾听说!而小学采用脱离实际、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所谓‘发现式数学’,基本四则运算都未能掌握,更不知如何运用。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9:43

  西方自六十年代起废止了初中阶段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分科设置而采用综合理科。由于极少合格师资,综合理科非但达不到为理工科奠定基础的目的,即使作为科学普及也十分勉强。西方学生大多视理工科为畏途,高中选修数理课程及大学进入相应专业的人数日益减少,已形成相当的危机。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09:59:57

  课程考核方面,卑诗省实行百年且十分有效的全省中学毕业统一考试,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被取消,只留下英文一科。如此一来,面临毕业的学生和教师都泄了气,不再抓紧,不再用功;学习效果一落千丈。小学四年级和七年级的‘基本技能测评’,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三项,是卑诗省所剩不多的全省统一考试;教师工会也不放过,几年来一直在鼓动取消。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0:18

  第四,学分制问题。美国中学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实行学分制,至今已一百多年。中国学习美国,也搞过学分制,十年后却在一片反对声中收场。经过百年试验,现在结论摆在眼前。学分制固然给了学生主动权,尤其是给了精英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但由于无法组织固定班级,造成学生管理的极端松散。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0:35

  与偏重智育的中国小学相比,西方小学的班级更人性化。班主任照顾孩子的全面成长,体魄与健康,生活自理,情绪控制,礼貌与人际关系,等等;教室也更像一个温暖的家。然而一入中学,班集体、班主任和固定教室一下子都没有了。对于尚未成熟,无甚自律能力的十三、四岁孩子,其结果可想而知。学校里为什麽流行反智倾向?中学生吸毒怎会成为严重问题?高中毕业时,加拿大四分之一的孩子已经辍学;美国比例更超过三分之一。这一切均与学分制下‘放养式’的学生管理直接相关。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0:47

  十几岁的青少年同样需要集体生活,需要一个归属和亲密的伙伴。中国人都深有体会,步入社会之后最为怀念的,往往是中学时代的班级生活与同窗好友。将班级制延伸至中学,至少初中,是西方扭转其教育颓势的必要举措,选修课可以逐步引入。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1:17

  第五,综合中学的建制。美国和加拿大中等教育不分流,不设或很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专门的职业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学生不论职业取向如何,均须读完普通中学,才能接受职业教育,或加入劳动大军。故美加中学称为‘综合中学’。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1:28

  综合中学任务繁重。除学业教育外,还须承担部分职业教育功能。各类学生捆绑在一起,不可避免地顾此失彼。不但升学类为就业类陪绑,就业类的需求亦未能得到满足。在升学类学生忙于报考大学的时候,这些学生却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甚至沾染上吸烟、吸毒、校园欺凌等不良习气。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1:43

  为了多数学生能够拿到毕业证书,所谓高中毕业,除英文外,其它科目大多只要求初中水平。而且近年来还一再降低标准。可见,高中阶段学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的双轨制较为合理。不分流不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不分流无法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1:51

  欧洲国家如德国,设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只有北美,多年来一直坚持综合中学的单轨制,需要改变。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2:06

  第六,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与中国截然不同,加拿大和美国的基础教育由省或州一级管理,联邦不设教育部,只设一个委员会起协调和对外的作用。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2:36

  集权或分权是教育领域反复争论的焦点之一,两种体制当然各有利弊。每一种体制长期实行后其弊端逐渐积累,出现向相反方向转变的呼声与趋势是必然的。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2:47

  美加教育中的许多弊端,是分权的结果,是权力滥用的结果。如卑诗全省中学统一毕业考试,几位政府大员一拍脑袋就取消掉了。实行了一百年的一项制度,包含多少前人经验的结晶呵。资历不够的人手握重权,可以任意做出改变,教育已经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3:01

  至于美国,权力不止下放到州一级,教育经费竞由下面的各学区自行筹款拨款,使贫者愈贫,富者益富;公立教育无法发挥促进阶层流动,保障社会平等的功能;使社会加速两极分化。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3:17

  但以2010年美国颁布‘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为标志,美国开始尝试实行国家课程,联邦与各州之间的权力界限亦得到松动。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3:46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5-11-20 10:04 编辑

  (此处所指仅限于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功能不同,不在此列)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西方基础教育的衰落,乃从体制到教学以及社会文化风气造成的,是全方位的;是教育不作为、过度自由化的结果。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7:55

  六. 形势与愿景
  中国与西方教育是从理念到实践都截然相反的两个体系,现在已走到各自的极端。四九年后中国带有强制性的严格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的知识文化水准,却未能造就相应的顶级领军人才。美国和西方教育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精英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但大多数民众未能获得像样的教育,几代人被荒废了。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8:11

  二十世纪至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得天独厚。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世界老大的国际地位,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其他国家的人才来到北美大陆,为美国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的科技人才被美国挖走。印度的知识阶层很早开始移民北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解体之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科技力量大都转移到了美国,其教育从此失去竞争力。改革开放后中国培养的人才也大量涌入美国。据统计,至2011年,在美国的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移民为二百多万,25岁以上人口中,45.4%拥有学士学位,26.1%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而本土人口这两类的比例分别为28.5%和10.3%。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08:34

  美国之所以敢于放松本国的基础教育,在于源源不断的高层次移民能够支撑起它的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然而,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能够一直延续麽?一旦失去眼前的优势,哪怕只是部分地,都会对美国带来沉重的打击。在美国已从世界权力巅峰跌落的今天,这不能不引起高层和民间有识之士的极度担忧。他们欲借助中国提供的坐标,探寻问题所在,找出解决良方,以挽救基础教育。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和某些州已经迈出了步伐,而且成效初显。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0:33

  但从西方普通民众的意识来看,要让整个社会警醒,路还很长很长。特别是教师工会代表的左倾思潮和势力,从自身利益出发,拼命维护现有体制,抵制学习中国与东方教育。在加拿大卑诗省,两年前英文媒体曾经开了一个口子,讨论东、西方教育的利弊得失;现在这样的话题一律封杀。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0:45

  事实上,世纪之交基础教育的加速衰落,正是拜左倾思潮所赐。这一思潮将原本正面的观念,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培养独立意识与创新能力,等等,推向了极端。结果适得其反,过犹不及。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1:16

  近年来流行的所谓‘21世纪教育’口号,更将‘个性化教学’强调到不适当的高度,抹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规律与共性,对班级整体授课釜底抽薪。这些做法是对传统教育轻率而粗暴的否定与颠覆,是在改革进步名义下的倒退。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1:51

  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亦然。中国课程标准与教材总是在原有基础之上改进,所以越改越好。而西方新标准和新教材的引入,却另起炉灶,标新立异,推倒重来。时下流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已是疮痍处处,面目全非,没有了根。当‘创新’概念本身也被推到荒谬的极端,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数以千万计的孩子可以任意被当作试验品时,这样的‘创新’是很可怕的。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2:28

  再者,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适当的社会土壤。西方社会弥漫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不思进取之风,正是这样的土壤。在卑诗省,以增加工资为目的,不计社会损失的教师罢工接二连三,乃是这一社会风气的突出表现。为此,西方付出了几代人的惨痛代价。难怪有些上了年纪的知识分子谈及此忧心如焚,甚至痛哭失声。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2:46

  回过头来再看中国。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文化积淀,而且未曾断代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经济文化在世界历史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只是最近两、三百年落后了。延续一千多年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固然由于重文轻理而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在中国造就了尊师重教、勤奋向上的文化传统,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中国教育正是得益于这一文化传统。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3:07

  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与政权更迭,然而教育没有垮。在历史上数次教育危机面前,中国人对教育的高度期望发挥了关键作用。三十年代初由学分制回归班级制,文革过后教育的快速重建,国内中学对综合理科的抵制,近年来对教育资源贫富不均的抨击,等等,以及当前海外华裔对所在地某些教育政策的批评与抗争,均为明证。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3:40

  中国的基础学业教育在世界上确实遥遥领先,对此应当实事求是。与此同时,学习西方仍然十分必要。西方世界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包括与教育相关的理念与做法,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好的是社会对此较有共识,有动力。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4:00

  国内对西方教育的研究之系统、全面以及信息之快速,令西方教育界叹服。遗憾的是信息来源多为二手资料,最重要的实践检验和亲身体验仍显欠缺。作为在西方生活的华人,最不愿看到因缺乏切实了解,国内教育界将国外的弊端与问题当作经验来学习。有如此众多的留学生和移民在海外,其亲身经历和体验当为宝贵的资源;希望能对国内教育有所帮助;学习西方时去除盲目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4:26

  2014年中国开启了教育的综合改革: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将设置自选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和一次性统考一道作为大学录取的依据;职业教育的全面规划,将为广大青年成功成才开辟多种途径;体育方面,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态势; ……。这种种举措,一方面建立在中国多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很多成功经验。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4:45

  本文开头所引‘美国教育学习中国是自寻死路’的奇谈怪论,完全站不住脚。分别走向极端的东西方教育需要互相学习,向中间靠拢。成功的关键在于扬长弃短,找到两极之间的平衡点,片面与极端终归要失败。任何一方都切忌‘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滑向另一个极端。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5:02

  当今世界东西方教育的相遇、撞击乃至渗透互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尽管道路还很漫长,东西方教育互相融合的时代毕竟已经打开了大门。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在这样的撞击与融合中诞生。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5:34

评对PISA 结果的质疑
—兼论东西方教育应互相取长补短


?  2009年,中国有十二省市参加了PISA试测。成绩虽未公布,但PISA总负责人施莱克尔博士透露:“即使在(中国)偏远地区或者环境不好的地方,学生的表现也很出色”;
?  与中国教育体制及文化传统类似的东亚,成绩均远低于上海但高于其他国家与地区;
?  在中国大陆接受了早期教育的学生在海外大都有优异表现;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5:51

其四,“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他们考试得高分,但缺少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是人们听到最多的对中国学生的评价。然而用于讨论PISA,却牛头不对马嘴。PISA不是学科内容的考试,而是学业素养的评估。PISA测试的正是分析思维能力,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生存能力。上海学生对测评过程的反应是:简单而贴近生活,有趣、愉快、轻松。死记硬背的教条在PISA测试中派不上用场,死记硬背的学生更考不出好成绩。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6:10

2009年上海夺冠后,施莱克尔博士如此评价:“……这些结果驳倒了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说法。很大比例的学生展示出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并将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问题。”PISA结果与世俗舆论竟如此南辕北辙,令人深思。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6:24

笔者在国内读完硕士,曾在大学、中学执教;在加拿大拿到博士学位后,又在卑诗省教授数学、物理近二十年。两种不同教育体系下既读书又教书的经历,给了笔者切切实实的第一手资料,尤其对东、西方理科教学水平之差距更有着切肤的了解。本人授课经常提问,不同背景学生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来的学生动脑筋,有思路;而本地学生却在等,等老师自问自答,并视为天经地义。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6:41

可见,“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说法是不客观,不公允的。受部分教师与学生的资质所限,任何一种体制下死记硬背的现象都难以避免。在中国的学校里,教师们对学科知识详尽的讲解,公式原理的推导分析,学生自己课内课外的努力;使他/她们得以切实掌握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分析与思维能力正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8:12

当然,展示出较高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同时,PISA结果也暴露出中国学生其它方面的欠缺。中国教育偏重书本知识,忽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课堂讲解之外,其他环节如信息搜集、实验动手、课题研究及设计等等,有相当的差距。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8:30

PISA测试为中国教育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与改进提高的参照标准,国内教育界有识之士也正在这样做。

作者: Elf    时间: 2015-11-20 10:18:48

说的大部分我都同意

过度的自由主义盛行,使西方在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做出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决策。

不过,在任何事情的度的掌握上,恐怕都是很难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点的,达到也只是短暂的瞬间,然后又倾斜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8:48

怀疑论者最常问的是:如果教育先进,为什麽中国拿不到诺贝尔奖?这既取决于基础教育,亦取决于高等教育,而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差距很大。同时,既取决于教育本身,又取决于制度与社会大环境。总的来说,教育制度的模式化与过度强制性;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教学方式上的启发不足,灌输有余,等等;加之中国数十年来钳制自由,压抑个性的体制;令学生不得不循规蹈矩,很难标新立异;偏才、怪才更没有施展空间。因此,尽管培养出了大量初、中、高级人才,却难以产生尖端人才和大师级人物。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0 10:19:07

反观西方,则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教育的自由与多样化,给精英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与空间;使得西方创造发明层出不穷,几乎包揽诺贝尔各个奖项。然而同时,社会中、下阶层的培养教育却发生了危机,美国社会更日趋两极分化。精英成才可以靠自身与家庭,多数普通人的成才却必须倚赖学校,倚赖公立教育。 故施莱克尔说:“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出培养精英的教育系统,然而真正的挑战是让整个群体都走向进步。”这正是中国与东亚教育成功的核心价值。

作者: 伏地的小草儿    时间: 2015-11-25 10:53:40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6 14:32:12

以下内容选摘自《考察札记之三:芬兰教育的独特模式》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6 14:32:43

  2000年以前,没有人认为芬兰教育是世界上最出色的。2000—2009年间,在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价(PISA)”(从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三个方面,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中,芬兰学生总体成绩连续四次名列世界前茅,这才引起全球关注和一致赞赏。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6 14:34:20

芬兰的教育模式是不是一成不变呢?不是的,他们不仅在实际教学层面注重研究性的教学和学习,在国家层面同样在不断研究和反思,不断完善教育模式。2012年的PISA评估,芬兰学生成绩由名列前茅下滑至第12名,在芬兰国内引发热议。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6 14:34:38

当然,这也要辩证地看,PISA成绩榜重排,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加入。2012年排行榜前7名是:上海、新加坡、香港、台北、韩国、澳门、日本。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6 14:34:54

唐校长说,东亚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测试中,肯定占优势,关键在于我们教育看重的是什么,是关注现在的学业成绩,还是将来的创新能力。
作者: 学父五迁    时间: 2015-11-26 14:35:14

芬兰人不这么看,觉得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落后。他们反思之余,于2014年2月推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分别从“社会中的能力与学习”和“学习动机、学校满意度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两方面着手改进基础教育。芬兰教育部还安排了网络问卷调查及区域研讨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对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讨论,提出见解,以完善这一改革方案。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