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06:35     标题: 如果孩子可以不被教——我对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泡泡一直在一个类似瑟谷的不上课的学校里上学,这让我得以观察不被教的孩子是如何学习我们称之为“语文”和“数学”的这些课程的,也亲眼见证了她们是如何完全凭借自己而学会认字、拼音、加减乘除等等。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14:54

第一.语文篇

在上这个叫做水学苑的自由学校之前,泡泡曾上过半年的华德福小学。之后就来到水学苑。她的语文水平是大约认识十个字,数学水平是计算个位数加减法。

此前,因为对流行的各种教学方法都不认可,我也曾自己想过一些该如何给孩子引入语文数学之类的系统的教学方法。那时候我还是仍然认为,这些科目需要适当地引入。所以在进入水学苑半年之后的一天,我买了一些硬卡片,打算写一些泡泡喜欢的谜语在上面。因为那段泡泡跟我念叨过几次,说谁谁都认识多少字了,可以自己看书了,她要是认字就好了,于是那天我买的卡片收到以后,我就问她:“你想学认字了吗?我可以把你喜欢的谜语写在这些卡片上。。”没想到泡泡说:“呃。。好吧,可是别太难就行。。。”

我有点意外,觉得是不是之前的半年小学给了她压力呢,那就算了吧,我是个懒妈,乐得清闲。

于是泡泡继续过她的神仙生活,每天就是跟小伙伴们爬树,采松子,摘浆果,爬溪谷,抱着刚出生几周大的小猫玩一两个小时,找母鸡抱窝的秘密基地。。。。。。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大约是泡泡789个月,有几天读故事的时候,她总是指着问我:妈妈这个字是“远”是吗?妈妈这个字是什么?那一段我很累,心情也不好,懒言少语,所以对泡泡的提问有时敷衍一下,大部分无视,觉得我能给你们读个故事已经不错啦!别再老让我说话!可是,也就一两个月,泡泡已经认识很多字了,让我觉得很神奇。有一次在火车上,泡泡指着一个指示牌说“热水注意安全”,我才知道她认识这么多字了。除了认,她也喜欢用手指写,看到指示牌上的字,就用手去描一遍。很多时候跟我聊天的时候,就用手指在我大腿上划来划去,我每次都制止:“别别,我痒!”泡泡平时挺尊重别人说的“不”,可是这次却总是记不住,有一次又这样我很生气说“别!”泡泡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哈妈妈,让我写完这一个哈”,我才知道她是在我腿上写字,她说“我就老是忍不住就忘了。”让我感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碰上我这种懒妈何其不幸。。

之后就没什么悬念了,也没看到她学,也没怎么问过我,可是现在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多了,除了用手指在各种地方划,她也开始用笔写,有时自己写一大篇,有时在她的画或者卡片上写。我很喜欢她写的字,像她的画一样,带着童真又很舒展。我一直反对孩子一开始就写小字,因为那样非常难非常束缚,我觉得孩子最开始应该用粉笔、蜡笔或者毛笔写字,应该顺其自然地写大字,所以我一直想着怎么给她们弄一块黑板墙,或者怎么准备些毛笔蜡笔之类的,只是我的行动力实在太差,黑板贴纸买回来两年了还没贴到墙上,后来发现泡泡可以用手指在空中写字了,干脆。。。

现在我挺感谢这种懒,让我看到了孩子完全的靠自己学会是一种什么境界。记得今年暑假前,我在收拾书箱子的时候,泡泡念叨:“我好希望我认识所有的字了!那样我就可以自己读书啦!”当时我的心动了一下,心想泡泡这么渴望,我就帮她一下吧,因为我之前研究出一些体系方法,如果我想教,一个月之内让泡泡认识一两千字是完全能做到的。。。我正犹豫,听泡泡又说:“那样我就可以比乐乐认得多了,他有什么不会的字我就可以告诉他,他就该来崇拜我了。。。”我晕。。我想了想,对泡泡说:“如果你想,妈妈可以一个暑假完全教会你阅读。泡泡说:“好啊好啊妈妈,你教我吧。”我说:“不过,是这样的,学会很容易,但学会就忘不掉了。你一生里面,不认字的时间只有这几年,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到时候你看图画书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对那些图片这么感兴趣了,感觉就是完全不一样了。。”泡泡听我说这些,也犹豫了,想了想,说:“那。。还是算了吧,我还是自己慢慢学吧。”

目前,从泡泡最开始对认字感兴趣到现在,过去了一年,我感觉泡泡基本上可以认到常用字的一半。昨天,我给她们买了猫和老鼠的漫画书,本来是兜兜要的,买来后泡泡也很喜欢,会看里面的字。爸爸问她认识吗?她说,她主要还是看图画,看不懂的时候会去看字,大体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很好奇,说: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呢?好像你也没怎么问过我?泡泡说,她最近看贝贝熊的几本书,因为之前爸爸已经给她读过很多遍了,所以很多话都记住了,这样就知道哪个是哪个字了。。。

原来这样。
她们如果想学什么,总是会找到办法。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18:04

二、数学篇:

按照我以前的认为,语文相对简单些,因为能教的就是认字而已,其他的比如写作演讲都是教不了的,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而认字呢,本身又跟学说话的道理差不多,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自己学会也不奇怪,但是数学应该不会这么自然,所以之前对数学其实是研究过很多体系的,也思考过引入的方式程序这些问题。

最早让我注意到泡泡自发学会数学的是她自己计算零用钱,大约七岁半。因为此前她的数学水平限于在孙园学的个位数加减法,可是我发现她自己可以算出像26+18这种复杂的加法。我问她是怎么算的?因为没有人教过她竖式、进位,看她算过的纸上,全是各种外星球符号,让我觉得她能得到正确答案很神奇,所以有一天问她这个问题,泡泡跟我解释了半天,她的思路,她的解决办法,最后我明白了她就是划线,画26条线,再画18条线,然后数数一共有多少条线。

原来这样:)不过想想,数学确实就是这么回事,不就是数数吗?不需要学竖式和进位,也能够解决问题。不过泡泡也跟我说,这个工程太大了,让她有点头晕。她不想每次自己算了。

我之前一直比较推崇蒙氏的数学教学,此外也断断续续给泡泡做过阶梯数学,主要因为泡泡非常喜欢阶梯数学。但是后来到5岁阶6岁阶的时候,我发现里面花费大量精力给孩子灌输“十进制”这个概念,我就不太喜欢了。包括对蒙氏数学的质疑,也有部分是这个原因——我发现泡泡离开孙园后,之前会的一些数学,比如7+3等于几,她就需要自己重新想,而不是像之前的那样随口答出。这让我明白蒙氏的数学也是很大程度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而“没有水到渠成的记忆”,是数学学习的最大障碍,就像你玩一个游戏,比如魔方,先把公式都记住,再去玩,确实可以很快上手,但这时候这个玩具已经没有数学意义了。

十进制的概念也是一样。在数学中,十进制其实并不是一个涉及本质的概念,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用8进制、12进制、20进制,数学的本质并不会发生改变。在数学的非常根基本质的阶段,不断强化十进制,只能是对孩子数学思维的一种束缚,而兴师动众花费一两年的精力去灌输一个束缚,只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在进位退位等这些计算规则上减轻障碍,真的有点太因小失大了。

今年春天在姥姥家的时候,或许受环境影响,泡泡又对算术感兴趣,让我陪她做阶梯数学。于是我把里面的“按十个分成一组”这种都划掉了,只是让泡泡自己去数有多少个。我发现这样反而操作起来更简单,因为在一堆乱七八糟排列的五、六十朵花里面找到10个圈起来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经常数完发现不知道该把哪个圈进来了。让泡泡自己去数的时候,她开始也是很容易数晕掉,于是她就想办法,比如在上面点点,画叉,还有随便找几个临近的四五个,圈成一组,再找几个圈成一组,再一组组数。。。

这些做了几页她就没兴趣了,她自己找了一些算术题来算,不过她算的时候,跟我们的思路差别很大。

比如14+5,她不会把45加起来,然后再加10,她会先画14条线,然后画5条线,然后就从头开始数:12345、。。。14,。。1516171819,哦,是19
5+3+7,她也不会先把37加起来,而是按顺序加,53,呃。。是8, 8再加7,呃。。。。。12345.。。8,。。910.。。。1516,是16。。。
看她用这么笨的方法算的时候,有种想告诉她简便方法的冲动,但是因为我一直奉行不打扰的原则,所以只是心里动动,后来又转念一想,我既然不愿意她受十进制的束缚,那她这样算不是很正常吗?对所有数字一视同仁,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吧。

后来,我发现她也是会用简便方法的,比如先用45得到9,然后再加10,但是,这样经常容易弄错,也容易晕,所以她还是更喜欢从头开始数,那样她做起来简单顺手。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19:09

我从这里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到底在哪里?如果像泡泡这样划线然后数的话,其实数学没有任何难度,不需要任何理解。但是,在数学课本上,问题会复杂很多,比如简单的个位数加减法,就需要掌握各种方法:平十法,破十法,。。。
这些看起来更简便,但是孩子们理解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己的思路,是别人的思路,要按照别人的思路去做,就得去努力理解还要加记忆。于是,我就看到小朋友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说:“这个怎么做啊?用哪个法啊?”然后大人解释半天,这个不是平十法吗?“平十法是怎么用啊?”平十法,你上学期不是很熟练了吗?怎么又忘了。。。。于是,数学就变得很复杂了,有成百上千种方法需要去学习和理解和记忆。其实数学本身很简单,但是让孩子按照别人的思路去做数学,会很难。

再继续说泡泡做计算题。她这样兴致勃勃地算了几天,每次都是从1开始数,遇到大点的数经常数乱,可还是做得乐此不疲。几天后,她发现了简单方法,14+5的话,直接从14开始往后数。

又过了大约一个月,她对算术早就没兴趣了。但有一天,从姥姥家回来以后的一天,她跟爸爸说,算术她已经学会了,让爸爸给她出题。于是爸爸就出了几道个位数的加法,她很快就做完了,答案不是全对,但是也就10题里面错一两题,一般都是漏掉了10,或者多加减了1,不过她已经不需要划线了,直接看着题目想就可以写出答案。

另有一次,她又让爸爸给她出题,算完她对我说,妈妈,我刚才发现了一个简便算法,你看这个117吧,就是11吧,先让17吃掉,它就变胖了,就变成了8,然后再加上10,就是18了。妈妈,你看,这个办法简单吗!我想的这个办法好吧!看到她兴奋的样子,我有点晕,不知道她之前不划线到底是怎么算的。

还有一天,她说她加减乘除都会了,爸爸不信,就给她出了几道简单的乘法,3*65*8之类,她确实都做对了。后来,爸爸又给她出了一道除法:12除以3。当时已经很晚了,10点多了,她还是兴致勃勃地算,经过两次错误答案,第三次对了。

对于泡泡会除法,连我也很好奇,因为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除法的概念,我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

“贝贝熊不是有一本《学校的烦恼》吗?里面爷爷跟小熊哥哥对话,说:‘小熊哥哥,这里有10块饼干,分给5个人,每人几块?’小熊哥哥说2块。爷爷说:‘小伙子,你太棒了,已经会除法了。’我就知道,哦,除法就是这种啊。”

原来是这样。

我又问她怎么算出来的?

她说她的思路是这样的:“先画12条线,然后从两边往中间数,数到相遇的那里,划一道线,然后再把每一份这样数,数到中间遇到了,再划一道线,这样就分成四份了。”

这个办法很容易数乱,但是,她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好,她用这个办法实现了等分,我认真想了一下,觉得她对除法的理解是精准的。

这次小事产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就是泡泡爸爸也开始相信孩子天性的智慧了,因为他感到很惊奇,没有任何人教,加减乘除真的自己都会了。以前我跟他说我喜欢泡泡的画云云,他总觉得我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这次他终于有点相信我说的也许是真话:)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20:08

三、拼音篇

拼音就不赘述了,因为就是一个小工具,泡泡弄明白拼音是个什么东西之后,很快就都会拼了,现在已经非常熟练了,跟字母的对应还不太行,但是她喜欢的动画片已经都能自己从百度上搜出来了。。。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23:32

四、数学继续篇

泡泡算完上次那个12/3,就回水学苑继续上学了,语文数学这些也告一段落。期间我的印象是,认字方面她一直在扩展,数学上面似乎没有起色,或许还没到时候吧。不过最近她又谈起数学了,因为受到欺压了:)

泡泡前段在姥姥家跟两个小表弟玩了一段,他们上二年级,正在背乘法表,乘法已经比较熟练了,所以总是以此嘲笑泡泡比她们笨,比如他们说:“7*8等于几?”泡泡就开始想,他们就说:“这还用想啊!7856!笨!”

今天早上,泡泡又跟我说起她前段时间每天受到的不堪,我笑说:“那你就挑乘法表上没有的呗。”因为有次我听到小表弟被人问:2000除以2等于多少?小表弟怒吼:“都超过100了我怎么会啊!”

泡泡一听就乐了,说:“不会吧?等于1000啊,这也太简单了吧?原来他们这都不会啊!”

于是泡泡又来兴趣了,我也感觉她的数学好像又进步了,于是问她,上次爸爸给你出的12/3,你现在是不是觉得简单了?

泡说:“那当然,很容易了,等于。。。”想了一会儿,她说:“我用纸就会很容易,想的话有点乱,用纸的话就只是在脑子里刷一下就可以了,我去拿纸算一下。”我又给她出了另外一个题目:100/4。泡泡就去算了。

很快,大约三四分钟吧,她就把答案写在一个小纸条上给我了,说:“妈妈我算完了。”我看了一下,都对。

我问她100/4是怎么算的,泡泡说了她的思路,她说:

“我先试了一下,18是吗?20是吗?试了几次我就发现,其实很简单,5+5不是等于10吗?所以我就可以先分成两个50,然后50再分成两个就可以了。”

50怎么分成两个呢?”

50是单数,我最头疼单数了,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是往下一格,因为2+2等于4,所以我先知道20+20等于40,然后就剩下一个10了,10不是5+5吗,这样,5,加上之前的20,不就是25了吗?”

我想说我当时听完泡泡的阐述非常惊喜,把她抱了起来,我觉得她的思维其实就是数学家的思维,首先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时,做一个估值,把答案大体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然后,后面的50分成2份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使用的除法算式模型了,她自己把这个模型建立起来了,我们用除法算式就是这样的思路:50除以2,先商20,把40分掉,剩下10,然后再商5,把10分掉,于是答案就是20+5=25。我是在两年前看《九章算术》的时候,才真正理解这个除法算式模型的含义,之前只是机械地算而已。

之后,泡泡又跟我继续阐述了她的一些数学思想:“其实,数就是一格一格的,比如1,是第一格,10,就是上一格,100,就是再上一格,这样一格一格往上排,其实就是像台阶一样的,10往前,就是1100,往前,就是10。如果遇到单数没法分,那就往下一格,这样就可以了。”

我问:“5/2等于多少呢?”

泡泡说:“5除以2……在数上没有,但是在钱上可以有,因为钱不是有几毛几毛吗?”

我说“在数上也是可以有的,就是2.5。”然后我在厨房台面上用手指写了一下2.5,大体解释了一下。泡泡说:“我其实早就知道这个东西了,我只是不知道这个“点”而已,妈妈你相信吗?”

我当然相信。其实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我不应该此刻引入这个概念,应该让泡泡自己去发展出这个概念——也就是说,现有的数不够用了,这时候怎么去解决?

之后,我又给她出了一个题目:200/5。这个题目,她之前的方法又不能用了,我想看她怎么来算?

泡泡领了题目就去算,很快,23分钟,她告诉我答案:是40对吗。我说对,你怎么算的?这次的速度超出我预料。

她说:我把每20当成一个小球,然后我画10个小球,然后把它们分成5份,2行不行呢?我试了一下,刚好!于是两个小球就是40

我觉得真的很精彩。

泡泡又说:“我每次先用很轻的线划一下,看看是不是,如果是,那就用力划上实线,就分开了。

我说:“唉,妈妈真是不想让你去上课啊!!”

我感叹了两句,泡泡说:“你是不是觉得我自己的想法很好,觉得如果被老师教太可惜了,所以你就忍不住这么说了?”

我说:“是的,可是也不能让你总没有朋友,算了吧。。。”

后来泡泡又问了我一些问题,9*19吗?1*99吗?她说:“9*1就是一个91*9,就是91,也是9。我问她9*2呢?她说:“9*218。”我问怎么算的,她说:“两个9的话,9+1不是10吗?我很熟悉,所以我先让91吃掉,然后就只剩下了8,就是18。我总是习惯这么算的。”

这就是数学课本中的平十法吧,泡泡已经用得很熟练了。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24:34

我觉得泡泡的数学思路并不是多么高级,但是却非常灵活,对每一个不同的题目,她都能找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法,有种鸡刀宰牛的感觉,这个过程让她非常有成就感,也感到充满乐趣。而传统教学的思路,则是牛刀宰鸡。这种思维差异很像之前看过的那个小故事“鸡一屁股坐地上了”。我非常喜欢泡泡的数学思维。
                                    
泡泡又继续阐述了一会儿她的思想,说:“数学其实不用动脑筋,但是要想得深一些,就好像一本书,把它翻开,它就会有一块鼓起来然后中间的凹进去,那些凹进去的字就不容易看到,这时候就要用力去把书掰开一点,才能看到中间的字,我觉得数学就是这样,不需要用脑子想,但是你要进去得深一点,它就像书中间那些字一样,不容易被看到,但是你只要用力掰一下,就能看到了。。。。。。
然后语文呢,就是不用想,就只是看就可以了。。。”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25:56

五、

我越来越觉得,其实孩子并不只是在绘画上有天赋,她们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天赋,都是大师级别的水平,但是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做的都是教简笔画的工作,用成人的低级的、僵化的、笨重的系统理论去覆盖掉她们原本灵活的、本质的、来自本能的智慧。

泡泡的很多方法,尤其刚开始做算术、所有题目都从1开始数的那段,看起来都是用的很笨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却是很珍贵的阶段,我觉得她正是在那些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数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对数字真正的感觉,这些看起来低级愚蠢的练习,或许就像达芬奇最开始画的那无数个鸡蛋一样。

在描写催眠大师埃里克森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个细节:“16岁时的那个冬天,一天中午很冷,他待在地下室里用字典查一个字,突然间,仿佛一道白光照亮了整个地下室,埃里克森刹那间明白,原来字典是按照字母从az排序的。那一刻,他深深地感谢内在的自己,把这个讯息留这么久才让他发现,因为这让他对英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无数次的逐字查询的路上,学了更多。

我觉得我们成人很多时候学不会一样东西了,比如英文,比如乐器,比如认路看地图,就是因为我们很难接受自己最初那些愚蠢幼稚的阶段,不好意思问愚蠢的问题,不好意思用最笨的方法去尝试,不愿意在别人做一遍就搞定的时候,自己却满头大汗的做好几遍还是做不好。如果我们也能够像孩子一样热情高涨地去一遍遍做初级愚蠢的练习,其实没有任何东西是学不会的。

有一次在水学苑,一个孩子问我一道题目,是《可怕的数学》里一道魔鬼级别难度的题。我刚拿到,也觉得有些无从下手,是要推测出两个骰子上面被遮挡的数字。我做了一两个小时,有些眉目的时候,突然想何不撕纸做个骰子验证一下呢,结果发现只做了一个骰子,答案就已经非常清楚了。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也经常有这种题目,尤其是立体几何,老师不断强调空间想象力,但是,我现在明白空间想象力不是凭空练就的,如果对着一道道题目在纸上画来画去,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高深艰涩的,但是如果你动手做一个模型,问题立刻就变成小儿科了。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如果我们把时间留给孩子,去实际自由地做真实的事情,那么所有小学初中阶段高大上的科目,都变成孩子们每天实实在在不断遇到和不断解决的问题,他们会觉得:把这种问题庄严地写进教科书里是不是有点太搞笑了。但是,现在我们把孩子本来应该用来学习走路的时间,都花在把他们绑在课桌前,然后教给他们:首先迈左脚,怎样迈左脚呢?迈左脚有几种方法呢?大家觉得很难吗?没关系,我们先把方法记住,再慢慢强化练习。。。。。

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如果在水学苑,初中的课程怎么办呢?我说:你为什么不问小学阶段的课程怎么办呢?是不是因为你觉得小学阶段的很简单?为什么觉得小学阶段的很简单呢?是因为小学的老师教得更好吗?不是的,是因为小学的知识我们每天都会用到。所以,我们最终学会了多少东西,并不取决了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取决于我们实际用了多少。为什么到初中阶段的知识我们就用得很少了呢?因为我们的时间都被用来学习了,根本没有机会去做真实的事情,去独自探索世界,所以也根本没有机会去用到初中的知识。所以,我希望把时间留给孩子,因为她们自己探索、自己尝试、自己做的真实的事情越多,最终学到的东西才会越多。

但是当孩子在一遍遍用最笨的方法兴致勃勃地尝试的时候,作为成人总是忍不住去教给他们这样这样不就可以了。他们不知道,孩子那些最笨的一遍一遍的无数次练习才是他们对这个学科打下的真正扎实而本质的根基。

但我们却总是希望他们能用技巧、公式和记忆快速地搭建起一个空中楼阁,搭建起一个对这个真实世界的虚幻的认识。

拿数学来说,数学到底是什么呢?每一种体系都有自己的理解,蒙氏认为数学是一种秩序,一种可以实物化的秩序,比如一个矩形的面积就是乘法,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二项式,一个边长为a+b的立方体的体积就是三项式。阶梯数学呢,认为数学是归纳、分类、按照十进制来管理数字等等。。。有个数学天才发明了一套十以内数字加减法的数学教学卡片,他认为个位数加法就是几个点加上几个点,合并二者。我也曾听一位小学老师说:数学就是数数,加2,就是向前数两个数,减2,就是向后数两个数。我觉得这些都对,这些都是他们各自对数学的一种理解方式。它们作为一副作品、一个观点存在是很好的,但是她们作为一个教材存在并不是必要的。因为数学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孩子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生活已经是足够好的教材了。在真实的生活中,她们提炼出自己对数学的初步认识,并且在不断的尝试和练习中不断深化对数学的理解。我们没有必要让她们按照任何别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数学。那样做,一方面很难,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她们发展出真正的自己的数学思维的机会。所以,我总是说,上课对于孩子的伤害比电视更甚。

武志红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我觉得放在学习上也一样:学习的意义在于探索。

蒙氏的体系很好很精彩,那是她探索的成果;现行教材的数学思维也很好很精彩,那也是他们探索的成果。但是孩子学数学最大的乐趣是他们自己对数学去探索,而不是接受一个既定的不管多么精彩的别人的成果。

但是,因为水学苑现在停办了,所以泡泡也必须去上课了,所以我写此文,纪念一下泡泡这些即将逝去的智慧和自由探索乐趣无限的时光。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4-11-14 14:26:06

热贴占位,喜欢你,看到你的文字很激动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4-11-14 14:33:41

等着老朋友贴完了抢沙发呢,被京妈抢了。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4-11-14 14:40:48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4-11-14 14:33
等着老朋友贴完了抢沙发呢,被京妈抢了。

真不好意思,太激动了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43:43

福娃京京 发表于 2014-11-14 14:40
真不好意思,太激动了


重逢啦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4:44:34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4-11-14 14:33
等着老朋友贴完了抢沙发呢,被京妈抢了。

好幸福
作者: 烨子慢慢来    时间: 2014-11-14 14:59:29

很有意思很有启发性,推荐给烨子爸看去~
作者: mingming_mummy    时间: 2014-11-14 15:18:16

楼主是泡泡妈妈?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5:35:01

mingming_mummy 发表于 2014-11-14 15:18
楼主是泡泡妈妈??

是我:P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4-11-14 15:37:36

欢迎泡妈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5:39:53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14 18:30 编辑

谢谢老朋友
作者: 家属    时间: 2014-11-14 15:51:29

看到不少评论,想进来看讨论的。
但居然都没有关于本文的评论。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17:44:59

家属 发表于 2014-11-14 15:51
看到不少评论,想进来看讨论的。
但居然都没有关于本文的评论。

你评论吧,我也好想看评论呀:)
作者: tinaand    时间: 2014-11-14 20:05:57

好喜欢泡妈的思想和文字,很高兴又见到了,可否问一下,泡泡准备去哪儿上学呢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20:56:19

tinaand 发表于 2014-11-14 20:05
好喜欢泡妈的思想和文字,很高兴又见到了,可否问一下,泡泡准备去哪儿上学呢

我也不知道,还没想好呢。你有好学校推荐没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4 21:28:14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15 08:35 编辑

泡泡这两天对算术一直热情高涨,吃晚饭时总让我们给她出题。昨天泡爸给她出了几道两位数加法,43+36,27+58之类,感觉每次泡泡跑过去在纸上摸了一下就回来报答案了,我估计她会竖式了。今天又让泡爸出题,她就直接口算,我得以知道她的思路:

65+14

“嗯,5+4是9,60加10.。。。是79,对吗?”

79+17
“嗯。。9+7是16.。。。。是96对吗”

96+12

“6+2是8.。。。108对吗?”

计算速度突飞猛进

我说起小时候学加法,进位退位总是很晕,泡泡问我什么是进位退位?我解释了一下,泡泡说听不懂:“你说得太乱了。”于是我给她分别出了一个进位和不进位的做例子,她算完了还是不明白,说“我没觉得它们哪里不同啊?”

我说那你算40-13

泡泡说:“40-13.。。是27对吗?”

我问怎么算的呢?

“因为10-3等于7.。。。那个40已经去掉一个10了是30,30只要减掉1个就不是30了,就是二十几了,减掉了3就是27了”

呵呵,感觉她做算术好有感情色彩,我说这样这样就是退位,泡泡还是说不明白:“你说得太乱了我脑袋都糊涂了。”好吧,我没法跟你解释清楚什么是进位退位,你这样算就挺好的了
作者: tinaand    时间: 2014-11-14 22:33:21

我觉得你在北京办个水学苑吧,我参加
作者: tinaand    时间: 2014-11-14 22:38:08

我家孩子4岁半,在孙园上过一年多,现在在家玩。因为你的“一声平安”,我一直关注水学苑,还和老公商量要去呢
作者: tinaand    时间: 2014-11-14 22:39:49

不过,我们一直觉得,孩子每天和爸爸在一起也很重要,再加上我还在工作,所以如果在北京有水学苑,还是很希望去的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4-11-15 04:07:59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4 14:19
我从这里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到底在哪里?如果像泡泡这样划线然后数的话,其实数学没有 ...

泡泡妈妈,

你说的泡泡自己学会的数学思维,我是前几年,应该说也就是五六年前,在我开始做心理治疗以后,忽然间我开始自己把这些全部贯通了,数学计算题,包括物理我觉得我自己都通了。至少我觉得我去考本科不会再怕了,觉得复习一点时间,肯定能考个不错的大学的,哈哈!所以我觉得对于孩子上学接受这些别人的方法和探索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孩子长大了以后,也会有突然把这些全部自己领悟了的时候的,我想我领悟了的那个程度应该还是比泡泡的数学思维要厉害一点吧。因为之前那些年在学校里那些锻炼还是有用的。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4-11-15 04:14:22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4 21:28
泡泡这两天对算术一直热情高涨,吃晚饭时总让我们给她出题。昨天泡爸给她出了几道两位数加法,43+36,27+58之 ...

我女儿美言在学校里学这些,美国学校里教法和中国也差不多,不过花样更多一些,变换更多一些,我看着都头疼。比如有一大块估值,我不记得我上学时学过,所以考GRE里这块一开始就很头大。孩子对这些第一反应还是很累的,初次学口算,感觉到困难,就不愿意做作业。但我们没怎么管,这是她自己的事情的。她自己内在里需要在班里数学还是学好点的,所以这些困难,自己就都克服了。也就等于说孩子在考试和做作业时,会很灵光地调动出自己的能量来应对学业,考出她喜欢的分数。但真的没有显现出泡泡这样的探索的兴趣。不过我也很接受,我觉得有一天她也会象我一样忽然之间所有的这些她都能领悟出来感觉到头脑里那么清明的。让自己感觉清明就和让自己成功一样是一种本能的需要的。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4-11-15 04:22:28

泡泡妈妈在这里也有两个ID? 我是不是也可以去申请一个?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4-11-15 04:36:51

很喜欢泡妈写的,云淡风轻又自由探索,真的是好美啊!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07:41:28

tinaand 发表于 2014-11-14 22:39
不过,我们一直觉得,孩子每天和爸爸在一起也很重要,再加上我还在工作,所以如果在北京有水学苑,还是很希 ...

是这样啊,握手
我赞同你说的,有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我们回北京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不想总是一家人分开了。
做一个学校,我也确实有过这个念头,但是我是一个执行力特别差的人,让我去做个学校,光找校址就得找一年,再找老师又得找一年,加上最近我的身体不太好还要调理身体。。。。如果你的孩子4岁半,也许还能赶得上。。。。希望有一天可以把这件事做起来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07:54:29

爱无言 发表于 2014-11-15 04:07
泡泡妈妈,

你说的泡泡自己学会的数学思维,我是前几年,应该说也就是五六年前,在我开始做心理治疗以 ...

又见到了,你也在这啊
其实我也不是接受不了,就是觉得好可惜,就是觉得不想眼睁睁看着她那么美好的东西被破坏掉,就像当年梁思成看到别人拆城墙他受不了一样吧那种感觉,因为我本来就是个特别。。。惜物的人吧,像我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包括衣服,哪怕很久了都破烂了,还是觉得这个也有时间的味道,那个也有特殊的意义,都觉得挺好,都想留着。。。不过你说的还是给了我一些参考,我也明白孩子的感官只要是打开着的,她在每个环境里面都会吸收到那个环境里独特而丰富的东西,真正需要鼓起勇气去面对是我自己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08:30:11

我昨天又明白了一个事,泡泡说她没法懂进位退位,我认真想了一下,她的计算思路跟我们确实是差别很大的。

因为进退位,首先是要把数分开:个位和十位,比如40-13,40就是4和0,13就是1和3,然后呢,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减个位,0-3,可是不够减了怎么办呢?只能借位,然后个位再继续算,10-3=7,十位上被借掉一个就是3-1=2,所以27.

但是泡泡是没有分解数的,她用40作为一个整体去减,先减掉10得到30,然后30减掉3就是27.

也就是用大数的整体去先减小数的整十,再减小数的整“个”。

我尝试了一下,发现用她的方法计算进退位的加减法要简便很多,比如昨晚的92+16,我已经有点晕了是118还是108,但是她很容易就得到了:2+6是8,90+10是100,108.

退位的更明显一些:
52-27
52-20是32,32-7是25.

再用三位数试一下:
362-248

362-200是162,162减40是122,122-8是114

362+248
362+200是562,562+40是602,602+8是610

感觉我的口算能力瞬间高大了!我昨天发现减法对泡泡没有任何难度,她加法熟练了减法也自然跟着熟练了,按照她这个方法减法确实是没有额外的难度。

我还是好不想让泡泡去上课啊

记得有次跟容宝妈哭诉说,我真是很好奇泡泡会怎么去做两位数乘法、除法呢,会怎么理解我们平时那些数学概念呢?好吧,至少我已经有机会看到她怎么做两位数加法和减法了,先小幸福一下吧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4-11-15 08:38:00

泡泡是很幸运自己对数学的这些探索保持着跟进着,可是有很多孩子不进入学校是一辈子都不会掌握这些的。这在中国有太多的例子了。我的上一辈中的文盲很多。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4-11-15 08:39:40

我昨天看了就好遗憾,容容没机会经历泡泡这种数学上的学习乐趣了,好在我们上学前就开始对字敏感,认字的过程倒是和泡泡如出一辙,好吧,至少我也看到这么一点点了。

还有就是去年,容容在考虑7-8的时候,说出了零下一个的答案,让我惊讶了半天,感觉在孩子那里,什么都理解没障碍,不需要我们引入什么,我们引入的,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名称而已!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08:40:22

爱无言 发表于 2014-11-15 04:22
泡泡妈妈在这里也有两个ID? 我是不是也可以去申请一个?

我也是只有一个id,现在不能用泡泡妈妈了,兜兜抗议了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09:02:22

如果较真一下来说的话是这样的:我可以接受她进入学校数学学习被干扰和破坏,至于以后会不会有复建的那一天就看她的运气和她想做什么了。她的数学方面有所失,但是她会在其他方面有所得,会有新的不一样的乐趣。人的能力也是此消彼长的,会根据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自己。但是单从数学来讲的话,她一定会失去很多。上课是给不了孩子任何智慧的,只是给他们一个文凭。文盲所以成为文盲,绝不是因为他没有上课,而是因为他的感官被关闭了。
作者: 六木    时间: 2014-11-15 10:38:41

孩子对于数字的认知就是对生活认知的一种模型化提炼
所谓的借位法和十进制也是对生活认知的提炼方式
只是成人的理解和表达,无法从孩子角度进行解读而已
如果你再进一步和孩子探究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时候
也许从孩子角度能给出更让你惊奇的回答

但是,不好矫枉过正
不是所有的规律和认知都需要自我探索
我们之所以去学习,也是希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更进一步
让孩子自由探索非常珍贵
但是所有的常识都让孩子去逐一探索也许不是最优解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太多的刻意,也许本身就是误区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14:10:05

谢谢你分享的观点。
自由探索并不表明不站在前人肩膀上,只是怎么站的问题。

对于刻意。。。我是非常赞同你说的,太多的刻意,本身就是误区,但是,怎样算是刻意呢,你有一种喜好,我有一种喜好,是不是你的喜好比较大众,我的喜好比较小众,所以我的喜好就变成了刻意呢?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掉学校里学到的剩下的东西,克氏说,人只有因为爱才去学习,也只有因为爱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可能很多人觉得他们太刻意了,但是在我却觉得他们说的都是常识,学习本来就是自然发生的,现行兴师动众的做法才真的太刻意了,只有在学校忽略掉的领域里,孩子才有真正的学习的机会(乐观地讲,这样的领域还是很多的),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观点,其实是否刻意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

另一方面,确实,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每一种环境都是财富,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具体问题、某一个具体目标来说,各种方法又一定有高低优劣之分,否则,教育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各种对教育的探讨也失去意义,那样社会也不需要改变了吧。。。其实我帖子探讨的主题,是:用哪种方式学习语文和数学是最优的?我的观点是:成人留白,孩子自发学习,这种方式是最优的。至于孩子的人生是不是只有语文和数学,这种最优的方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这些其实我在文章中并没有涉及,欢迎探讨,但是不要扣帽子哈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4-11-15 15:27:37

六木 发表于 2014-11-15 10:38
孩子对于数字的认知就是对生活认知的一种模型化提炼
所谓的借位法和十进制也是对生活认知的提炼方式
只是 ...

六木大概能代表大多数人的观点,就像我们在隔壁帖里讨论过什么才是拿孩子当试验品一样,至少看到好几人表示,还是随着大众的步伐安全一点。:)

不过,我是很高兴看到泡妈的帖里终于有人发出质疑声的,六木带了头,终于也有人呼应了。泡妈在江湖上已是传奇,我生怕她一发声,一片祥和只有人表达高山仰止之情而没人来拍砖,那就太无趣了呀!

给六木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15:44:05

是的,我也声明我比较爱较真,比较爱争论,但只是对观点较真,希望在彼此碰撞中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真相,绝没有对任何朋友不尊重的想法,如果言辞有激烈之处,请。。。大家。。。不知该咋办。。。。我这人比较情绪化,尤其最近,看到吵架的机会常常喜不自禁,就忘记了别人的感受,多多包涵:)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4-11-15 15:47:12

我的观点是:成人留白,孩子自发学习,这种方式是最优的。至于孩子的人生是不是只有语文和数学,这种最优的方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这些其实我在文章中并没有涉及,欢迎探讨,


孩子自发学习,很多人会觉得那太慢了呀,太耽误时间了呀,你看泡泡,如果以普通学校3年级的程度来看,她的语文和数学只怕都还不合格呢!

包括新教育小学,不少家长也会在三四年级的时候转学走掉,这些新教育小学,还并不是给孩子彻底留白,只是稍微多留了一些,家长就等不了了呀!

我觉得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和目的是有关的,所以高低优劣没法儿讨论,大家目的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采取的,都是他们认为最优的方法!

泡妈这个方法很小众,很考验父母,即使是办了学校,也不会在短期内成为主流。我跑题了吗?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16:28:20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4-11-15 15:47
孩子自发学习,很多人会觉得那太慢了呀,太耽误时间了呀,你看泡泡,如果以普通学校3年级的程度来看,她 ...

没有,没跑题,我觉得你说的是挺关键的问题。

确实,只有在某一标准下,才会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过,我之所以在这里发帖,是因为我觉得这里的妈妈有大体上一致的标准,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能够活出独一无二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能够找到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禀赋并享受它所主导的人生。这也是目前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其实连标准也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是,高低和适合自己是两个概念。有一些做法我觉得很高级,比如国外的妈妈不管带几个孩子都能让自己过得很舒服,我觉得她们的处理方式比我更高级,我心向往之,但是我还做不到,所以也不会强求自己去那样做,但是做不到并不影响我认为她们做得是更高级的。但是在溺爱孩子的父母看来,会认为那些妈妈的做法很低级。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看到真相,这与那方式是否适合他们无关。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16:58:11

相比起国内的教学进度,泡泡的语文和数学是慢一些,可是在我已经觉得她太快了。兜兜的认知进度比泡泡更慢,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兜兜的认知比泡泡更高级些,还是因为我没有照顾好她使得她的认知要慢一些,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兜兜是老二,她的生存环境、每天遇到和解决的问题与泡泡完全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会一直有兴趣去关注。我觉得我之所以愿意让孩子独自探索自然发展,愿意让她们慢慢认知,并不是我的心态有多么超然,而只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些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这些细节让我明白我们的很多做法在南辕北辙,很多妈妈跟我有相同的目标却对孩子做着与自己目标相反的事情,这是我希望把我的想法分享出来的原因。就像《你的n岁孩子》系列,只是提供一些事实,就能让我们面对孩子的行为时有了不一样的心态。我希望的也是提供这样一些事实,希望在探讨中相互加深对孩子天性的了解。
作者: 六木    时间: 2014-11-15 17:13:31

本帖最后由 六木 于 2014-11-15 17:22 编辑

我再次审视了一遍自己的文字和观点
真心没有发现自己哪里有给人扣帽子了
更多是自己观点和感受的分享
而且我从来不下断语,也不用用最、最好、最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尤其是在教育角度上来看,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何谓合适,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而已
所以最后我说,顺气自然,随遇而安

所谓自然,就是生活本身
我身处帝都,不会刻意因为孩子的教育而跑到大理或者其他地方
并谓之给孩子最本真和自然
相信帝都的孩子和大理的孩子一样能成为真的自己。

我也想孩子去接触更多、更广阔的事物和自然界
但是不会花费我几个月的工资带着孩子出国游
并谓之带孩子开眼界,见世面
相信我们上班挣钱、下班回家的生活,和培养孩子并无抵触

所谓刻意,其实和度有关
而所谓度,是每一个自我的评判尺度
和自我的体验和感受有关
中午和同事吃饭时候调侃
同事说:我就喜欢趴着走路,你管得着么?
我说,我当然管不着,而且我会支持你,并且会号召更多人来围观你
当然,前提是你自己感觉真的好舒服···
(当然是断章取义哈,其他相关场景请大家自行脑补···)

在孩子两岁多(具体年龄不确认)的时候,
我们会在沙发上、门框上、电视机上、餐桌上贴上对应的文字
在沟通过程中,会告诉孩子说,这是沙发、这是门、这是电视机、这是饭桌····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刻意的教孩子认识字,是对孩子天性无情的绞杀和磨灭
我倒不认为孩子认识这些字对他的天性有多大的坏的影响
反而我们会感觉这些认知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效率
接下来,孩子会理解到,原来沙发也会有好多种,门也有好多种,等等
而不再局限于事物与文字的简单的一对一
当然,我无法确保这种方式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脑部神经系统等复杂运作
只是感觉这种方式,相对更加润物细无声一点
家长与孩子双方都没有压力,在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知识的转移和传递
而且我也相信一点,所谓有失有得
面对得失的时候,我更乐意看重我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得

其次,有关于语文和数学
我和儿子探讨过多次
所谓的语文和数学更多的是教学管理和大规模实施的方便
与真的教育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想真正的认知数学,语文是基础,要想真的理解语文,数学是整个科学之母
(可能有人又说了,哎呀,你让孩子这么早的就开始用脑,对孩子的天性真是太残忍了,不好意思,请参阅上段,因为我知道我儿子只能像我,我一个理工男非要培养一个大画家我才感觉更奇葩呢?哪怕有人告诉我,他是画界奇才。)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对周遭世界的认知是不分科的,也不会讲究知识的层次递进
孩子更喜欢专注于当下
达芬奇可以面对一幅画好久,然后就可以临摹出来(大意)
但是当他一顿饭吃三个小时,撒尿花一个钟头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从来没有指望我的孩子成为天才
哪怕我再坚定的认为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
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看不懂的朋友,我只能呵呵了。)

先说这么多吧。
我只是在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我的观点和你的观点有冲突的时候,
也不代表我一定认为自己的正确的,你的就是错误的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请自行脑补哈。)
我认为我是一个爱智求真的人
但是爱智求真的方式也不一定只有彼此激烈的争论、批判、对抗等等激烈方式
你说你的鹿
我说我的马
反而说不定我们都能从鹿马中受益呢?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17:46:25

六木 发表于 2014-11-15 17:13
我再次审视了一遍自己的文字和观点
真心没有发现自己哪里有给人扣帽子了
更多是自己观点和感受的分享

其实我是有点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回这个贴,因为你说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为什么你不相信我所做的选择就是对我最合适的呢
至于刻意,我还是觉得,这是很个人的感受,只有我自己知道哪种对我来讲是刻意。对我而言,去大理在那个当下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一个事情,也是最好和最合适的一个选择,一方面我对教育很感兴趣,希望带着孩子去尝试和体验,看看我理想中的教育变为现实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当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和家庭一个休息调整的机会。我想说这两年的经历给我的人生打开了很重要的几个关卡。

另外我认为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既有最好,也有最合适,二者有时不可兼得,有时可以兼得,虽然兼得在生活中比较难,但是并不表明我们没有选择最好的机会,我们没有选择最好的权力,如果选择了最好就是刻意。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了教育上,只要那是她自己的选择,就非常好。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4-11-15 19:54:59

我一大早就醒了,赶快打开机器,原来是为了来看六木被“修理”,哈哈!我能说都有好久了,一看到六木这种格式的话就来气吗? 这老兄永远没有感情没有情绪,那个大脑袋啊,永远说着最正确的话,最无可辩驳的理。哈哈!泡妈,你是不是被啥牵动着才情绪爆发的?

六木兄,别拍我。sorry直接说出我的感受,真的其实是我自己的事情的,和你没啥关系的,你要不舒服了,我立即删啊!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20:32:46

爱无言 发表于 2014-11-15 19:54
我一大早就醒了,赶快打开机器,原来是为了来看六木被“修理”,哈哈!我能说都有好久了,一看到六木这种格 ...

我觉得我感觉到的和你的不太一样,是我们俩都有情绪但是六木爸的情绪比我大吧?如果一个人又不想仔细看我写的文字又不想仔细听我解释,就想过来跟我说一句:你写的这些都是扯淡!那我说我写的这些不是扯淡,这也算有情绪吗?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4-11-15 20:45:30

我也觉得六木有情绪,尤其第二帖。不过这只是我的感觉,六木可以不认,话说我们每次都会扯上情绪。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4-11-15 20:56:02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5 20:32
我觉得我感觉到的和你的不太一样,是我们俩都有情绪但是六木爸的情绪比我大吧?如果一个人又不想仔细看我 ...

哈哈,六木一直是这样的,说话总好像带点儿不耐烦。比如有妈妈发帖子问大家会不会对孩子发火,发火完了会不会跟孩子道歉,他就回答说:“有什么好发火的,我从来不跟孩子发火。”

他应该不是觉得你写的是扯淡,只是觉得你太“刻意”的教育孩子,太“刻意”营造一个理想环境吧。我觉得这一点你也解释清楚了,“刻意”与否,在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旁观的人的感受不能算。

我这稀泥可能没和好,先把锅盖顶好。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5 21:14:18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4-11-15 20:56
哈哈,六木一直是这样的,说话总好像带点儿不耐烦。比如有妈妈发帖子问大家会不会对孩子发火,发火完了会 ...

没有,我就是就事儿说事儿,有回复看我就觉得挺好,可能我最近比较孤独吧:)))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6 00:27:41

关于刻意这件事,我体会了一下,觉得是这样的:我做过很多很刻意的事,也犯过很多很刻意的错误,但是总体上讲,我不是一个刻意的妈妈,其实可以这样说,因为我犯过这么多错误,所以我不会是一个刻意的妈妈,当然是相对而言。所谓刻意,就是你觉得这件事很好,很正确,很理想,但是你的能力还得不到它,可是你又非要去得到它,结果最终怎么拼还是没得到它,或者虽然得到了但是拼得太厉害,得不偿失。

以前带泡泡的时候,我会付出非常多,刻意去照顾她的感受,刻意去减少她的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当时也有很多朋友说,你这样不对,迷失了自己,正确的方法是首先照顾好自己,我想那可能是对的,但是我还做不到,所以从来没有刻意去首先照顾好自己。后来带兜兜的时候,我也知道我需要的是放弃,在身体不好又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应该像国外妈妈那样果断降低对孩子的照顾质量,可是我同样知道我还做不到,所以仍然刻意去给她一个尽量好的照顾。我想说在这不断的刻意中,我慢慢学会了不再刻意,享受生活,顺其自然。我迷失过,一直在迷失,但是如果回头来对新妈妈们说一句话,我想说:永远不要害怕没有教导,不按照标准,我们会迷失自己,只有在不断的迷失中,才会不断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一个从来没有迷失过的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一样,他其实从来都没有真正活过。探索过,迷茫过,刻意过,矫枉过正过,崩溃过,就会在不断的自我校正中找到越来越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你从没有尽情地心无旁骛地满足过孩子,只是为了不迷失自己,那么你以为给了孩子淡定,其实她们接收到的是你的恐惧和冷漠;如果你因为书上的某某话而让自己从未尽情地为孩子付出过,你以为给了孩子界限和独立,其实她们接收到的是你的僵化和不真实。

所以对于刻意,我也是一样,我从来不刻意让自己不刻意,但是我现在确实已经不怎么去刻意做一件什么事情了。对于泡泡能够在一个自由学校享有的自我探索机会,我想说我很喜欢,很珍惜,但是我绝不会认为离开了这样一个学校,她就不能做自我了,就不能自我探索了。能不能做自己,在孩子来说取决于他们的父母,在成人来说取决于自己。我想泡泡和兜兜在水学苑度过的两年,会是她们人生中一份宝贵的财富,但这财富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包括如果以后哪天我去做一个自由学校,也只是想为这个社会锦上添花而已,如果我非常喜欢和珍视这样一朵花,我就值得用上所有的生命激情去实现它,这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再说回刻意,其实刻意的前提是为之刻意的这个东西很好,很正确,很理想。可是现在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呢?我觉得我们都没有真正探讨过,而是一直在讨论要不要刻意去做它,没有它是不是需要担心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我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吗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6 10:18:06

另外我还想更正一点,我前面说刻意是一件很个人的感受,我又想了一下,可能不对,刻意是个形容词,我们可以用它来评价,这个人很刻意,那个人不刻意,只是这种评价可能客观,也可能不客观,客观的前提是真诚地去面对现实。

我想对六木解释一句:总体上说,我不是一个刻意的妈妈,至少达不到你说的那种程度,虽然我做过很多刻意的事,但是去大理这件应该不在其中。我相信你所看到的东西距离真相还差得很远,但是我从你急于扣帽子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一些恐惧,,并不是所有威胁到你的正确性的做法都有一个帽子可以扣上。很抱歉我说话的方式这么让你不舒服,为了表达歉意我可以同意你再给我这种方式扣一个准确的帽子,真诚的

客观上我挺感谢你让我有机会澄清这个问题。在我帖这篇文章之前,我没想过这个词,在贴上之后,我发现我必须面对这个词。我想对所有看帖的朋友解释一句:如果我坚定地认为一件事情非常美好,但是我又愿意鼓起勇气坦然放弃它,这时候我已经离刻意比较远了。在我去做这个放弃的过程的时候,我可以做得很轻松,那叫淡定;我也可以做得很抓狂,那叫不淡定,但是不淡定不等于刻意,我完全可以一边尽情痛哭流涕一边去放弃,我觉得后者更加珍贵

希望我说的这些可以为探讨论题扫清一些障碍。再大声喊几句,我在帖子里真正想探讨的是:

跟被动地被老师教相比,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公式和技巧相比,让孩子自由探索是不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呢?

跟被动地被父母灌输各种道理和人生观相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全然拥抱各种正向或负向的经验经历,去迷茫、迷失、拥有用各种低级的方式自由犯错误的权力而不被纠正,是不是一种更好的探索社会的方式呢?

当时选择用泡泡自发学会语文和数学的例子来表达我的观点,是因为我认为这种大家普遍关心的领域比较直观。虽然泡泡用在语文上的精力只有1%,用在数学上的精力只有1%,其他98%的精力都是做一些“无用”的但我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刚才在想,我把泡泡最弱势的科目拿出来显摆是不是一个论据选取失当。我真正想表达的论题是:

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呢?

如果我们让孩子花费50%的精力去学习本来花2%精力就能学会的东西,是不是会感到这事有些问题呢?

抛开功利性的考虑,更加本质的问题是:如果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不能自己做选择的被动的学习是不是真正的学习呢?这种被动除了强迫,还包括引导、鼓励、诱导、诱惑、评判、误导和欺骗、侵犯思维空间、过分干预使孩子对教产生依赖性。。。等等

再上一个层面,如果我们把这些无处不在的强迫也看做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又应该怎样去学会面对这些强迫呢?

对于在学习面对这些“强迫”中所得到的和失去的,应该怎样去权衡呢?

如果在孩子3岁以前自我建构阶段,应该给她提供一个适当保护的环境的话,那么在孩子初中以前对外部世界开始探索的初步认知阶段、在各个学科中建立感觉基础的阶段、形成自己一生的学习观和认知模式的阶段,是否也应该给她提供一个适当保护的环境呢?这种保护与成人的留白应该怎样去协调呢?我们暂时不讨论破坏了还是否可以复建的问题,我们先讨论最理想的方式是什么?就像孩子的性格在3岁以前如果破坏了当然可以修复,但是理想的方式仍然是三岁以前给予适当保护和充分安全感。那么现在在认知阶段,我们需要的更多是保护还是放手呢?如果是前者,一个自由学校就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是后者,自由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上述这些问题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当然这只是我的思考,你有权力脑洞无限伸展谈论你对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的自己的见解。如果我的文字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它就实现了存在的意义
作者: mingming_mummy    时间: 2014-11-16 11:58:04

不知道泡泡妈妈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泡爸,他的理论是“顺应孩子的天性”。
我个人的感觉是,不是只有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长,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也要顺应家长的天性。
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家里,有不同的环境,一定会长成不同的样子
同一对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必定也是不同的。

泡妈为了孩子的教育,来到云南,对泡妈来说,是心之所至,自然而然
对六木来说,让他那么做,我想是需要很大的刻意才能做到,因为不是他心里相信的。
对我来说,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

家长的能力越大,能和社会对抗的能量也就越大,可做的选择也越多,可以选择顺应公立教育,可以选择私立教育,可以选择国际教育,想的是找个喜欢的地方尽情绽放。普通的家长,能力小,选择面少,更多是适应环境,夹缝里面求生存,保留一颗渴求绽放的心,在未来让自己活得灿烂。
作者: mingming_mummy    时间: 2014-11-16 11:58:15

本帖最后由 mingming_mummy 于 2014-11-16 12:03 编辑

重复了,删掉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6 11:59:34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16 12:02 编辑

六木兄一上来论坛,惊恐地发现自己成了主角
作者: mingming_mummy    时间: 2014-11-16 12:04:57

如果没有学校,孩子的学习环境就主要依赖家庭了
那么对于家庭环境不良的孩子就不是好事情
作者: mingming_mummy    时间: 2014-11-16 12:06:36

所谓的自主学习,其实是孩子在日常生活里的感悟
孩子的日常生活,完全依靠家庭的营造
对整个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6 15:02:01

我今天想,其实自由教育下的孩子呢,我是指父母给了足够的安全感滋养又愿意让其自由发展的孩子,可能会长成一片热带雨林,看起来一无所用,但是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体制教育下的孩子,则是在父母老师的合力开发下拾掇成一片菜地,一块农田,整齐有序,每年结的黄瓜豆角、绿豆小米,成果一目了然,至少心里看着踏实。或许以后还能被拆迁,建成宏伟的高楼大厦。。到底哪一种好呢,确实也很难讲,都是个人喜好。所以,我想容宝妈说得对,带孩子的方式,没有高低优劣,适合自己的家庭就好。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不再讨论孰优孰劣,我想我们这个帖子,就争取变成一个票友贴吧,喜欢热带雨林小孩的小众家长们,进来我们探讨一下雨林护理的技术细节,在现代文明的入侵无处不在的现状下,怎么去护理这片雨林小苗,如果文明的推土机开过来,咱们能够做点什么。是建立一块保护区呢,还是像国外有些地方那样人与自然完美和谐共处,如果要达到这种共处,具体应当怎么去实施?如果对于这种小众方法感兴趣的任何朋友,也都欢迎一起加入探讨。对于雨林小孩的方式感到深恶痛绝的朋友,好吧我们也很宽容地允许发牢骚。。。我是不是好像说的都是废话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6 15:08:17

mingming_mummy 发表于 2014-11-16 11:58
不知道泡泡妈妈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泡爸,他的理论是“顺应孩子的天性”。
我个人的感觉是,不是只有孩子的天 ...

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命运,所以我很赞同教育顺应孩子同时还要顺应家长。

不过,我觉得每个人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喜好,跟能力关系不大,还有就是每个人愿意付出多少,我是把教育当成兴趣来做的,所以肯定会投入多一些。有的父母就是纯粹做父母,把孩子带大即可,我觉得也挺好,孩子不会受到那么多关注和拧巴,也是一种幸运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6 16:06:22

可是现在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呢?我觉得我们都没有真正探讨过,而是一直在讨论要不要刻意去做它,没有它是不是需要担心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我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吗


我觉得这里的妈妈多数不会认为它“不好”,正因为“好”,但是又很难做到,所以才需要讨论要不要刻意去做它,才会讨论没有它要不要担心。我这个逻辑正确吗?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6 16:08:03

我想对六木解释一句:总体上说,我不是一个刻意的妈妈,至少达不到你说的那种程度,虽然我做过很多刻意的事,但是去大理这件应该不在其中。我相信你所看到的东西距离真相还差得很远,但是我从你急于扣帽子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一些恐惧,,并不是所有威胁到你的正确性的做法都有一个帽子可以扣上。很抱歉我说话的方式这么让你不舒服,为了表达歉意我可以同意你再给我这种方式扣一个准确的帽子,真诚的

我给你扣一个吧,这叫“尖锐”。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6 19:05:16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6 16:08
我给你扣一个吧,这叫“尖锐”。

再精确些,叫做尖酸
作者: 六木    时间: 2014-11-16 21:36:21

今天琢磨了半天,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头
貌似楼主来头很大的说?~~···
是我随手捅了马蜂窝?

还有一个需要澄清一下,所谓的大理和出国游
只是我为了表达清晰而随手举得例子而已
没有想到楼主真的躺中了呢?
或者说是这个大理让楼主感觉我的针对与攻击?
这个我真的不知情哈,如果让你感觉到不舒服
无论如何我都需要道歉的说哈。

你的大部分观点我都同意
而且虽然我儿子是上的传统幼儿园,传统小学
但是我依然相信自主学习能力比大多数孩子更得心应手一点
我们从来不刻意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生活
因为奶奶说过,生活处处皆学问哈
其实很多的时候,只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克制住自己总是想指手画脚的冲动,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我也从来不认为传统与创新是截然对立的
非黑即白的说
我更乐意看到循序渐进,在适当的时候推一把

再一次表达我的观点,相对鲁迅来说,我更推崇胡适
当下需要的不是革命,而是改良
这里改一点点,哪里改一点点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起码不让他给社会增添负担
我认为就是对当下社会,当下教育最大的贡献。

在我看来
教育可以是事业,孩子却不是。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6 23:15:24

六木 发表于 2014-11-16 21:36
今天琢磨了半天,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头
貌似楼主来头很大的说?~~···
是我随手捅了马蜂窝?

你这些话看得我哭笑不得,我们的相遇是有缘分的:P。至少这次你认真看了我写的东西,谢谢你的认同。我们各自表达观点,我不需要你向我道歉:)

我也没想去摧毁什么,只是想探讨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这世界上大多数事物,表象与实质太容易混淆,我想就像爱有真爱假爱一样,学习也有真学习与伪学习。在我们父母那代,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去做控制孩子的事情,亲手扼杀孩子生命力的,不在少数,但是在我们这一代,经过不断的觉察与成长,至少有了很多愿意努力給孩子真爱的父母。对于学习,我觉得也是同理,现行的打着让孩子学习的旗号,做着控制孩子思维的事情,扼杀孩子学习能力的教育,叫做主流教育。我不能改变主流,但是至少可以通过觉察和思考,辨明真教育与伪教育,做一个愿意努力給孩子真教育的父母,而不是对学校的控制推波助澜,合力完成对孩子的摧残。当然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力,不是一摧就残,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7 09:19:09

mingming_mummy 发表于 2014-11-16 11:58
不知道泡泡妈妈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泡爸,他的理论是“顺应孩子的天性”。
我个人的感觉是,不是只有孩子的天 ...
家长的能力越大,能和社会对抗的能量也就越大,可做的选择也越多,可以选择顺应公立教育,可以选择私立教育,可以选择国际教育,想的是找个喜欢的地方尽情绽放。普通的家长,能力小,选择面少,更多是适应环境,夹缝里面求生存,保留一颗渴求绽放的心,在未来让自己活得灿烂。


我一直在想用一个什么样哦比喻来说清楚我的感觉,直到昨天看到一篇关于高晓松的文章,作者同样是一个清华学子,他大意是说,高晓松师兄才华过人,又出身名门,所以可以去追寻“诗与远方”的人生,但是大多数清华同门,不过是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人,可能考上清华已经是一生中最得意最成功的一个高峰,然后面临的是毕业之后的找工作,养家糊口成家立业各种“俗事”和难关,对他们来说,直接去追寻“诗与远方”是不现实的,所以他说:“高晓松师兄,你说的对,但是您别急”。

我想这个是不是最接近明明妈的意思了,就是普通人,先要走他必须走的路,然后才能去走他想走的路。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4-11-17 09:59:28

看了前面2页想说说前几天看的BBC的 the story of math,看到后面发现后面好像不是在谈数学了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4-11-17 10:15:58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6 23:15
你这些话看得我哭笑不得,我们的相遇是有缘分的:P。至少这次你认真看了我写的东西,谢谢你的认同。我们各 ...


真教育和楼主题目提到的“如果孩子不被教”貌似有点矛盾,呵呵。

孩子确实有天然的好奇心和领悟力,但是,如果一味的因为什么理论亦或是因为父母害怕什么,而蹉跎了岁月也不禁让人唏嘘感慨。我看楼主描述孩子的年龄貌似还没有上学,如果不想选择学校教育,那么学习西方选择HOME SCHOOL 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国外即使是选择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也不可能都是父母自己教的,也会形成不同的小团体由不同专业的父母互相教,这样才会让孩子不会缺失某一个方面的教育。

现代教育走到了今天,尽管有一些让人诟病的地方,但毕竟大部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学科体系,比如一些教学方法,也不一定选择了体制内的教育就肯定会磨灭了孩子的天性,否则中国的教育还有未来么?孩子的学习方法当然可以探讨哪种会更优,但不一定局限于哪种教育体制下。一点个人看法。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7 10:47:08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0:15
真教育和楼主题目提到的“如果孩子不被教”貌似有点矛盾,呵呵。

孩子确实有天然的好奇心和领悟力, ...

楼主是认为孩子自主学习效率最高。她反对的是成人在孩子还没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认知体系的时候,就强加给孩子别人的方法。

这一点其实也很容易明白吧,比如容小时候刚刚开始萌芽计算几加几,那就是一个个数,而且5+3和3+5,人家一定要都数一遍,反复好多次之后才恍然,这俩原来是一样的呀!

但是好多老师父母是等不及的,他们会首先,要求你把那些加减法的答案在反复练习中背下来,而不是耐心等你经过数数这个阶段的积累,然后很多速算方法,也是直接教给孩子,让孩子在反复操练中去熟练这个方法。

楼主的意思是,如果孩子是自己在探索中形成方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好像时间拉的很长,但是孩子其实省去了很多要理解别人思路的别扭经历以及反复练习别人的方法以达熟练的折磨。

我说的绕吗?

其实武侠小说的一个比喻很贴切,你拿个屠龙刀给三岁孩子,那不是利器,反而不小心刀砍到自己身上,就是这个意思吧?泡妈?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4-11-17 10:56:23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7 10:47
楼主是认为孩子自主学习效率最高。她反对的是成人在孩子还没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认知体系的时候,就强加给 ...

挺绕的,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如果孩子不能自悟,难道无限期地等下去?这个传统学校肯定做不到,所以肯定存在我说的教育方式的选择问题,即如果想采用这种方式肯定不能选择传统,甚至新教育可能也达不到,毕竟每个孩子自悟的时间不同吧,即使是新教育难道一个班的孩子可以进度不同?我表示怀疑。

其二,适当的帮助和启发就一定是不好的吗?我也表示点儿怀疑,可以吗?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1:05:00

容易吗 发表于 2014-11-17 09:19
我一直在想用一个什么样哦比喻来说清楚我的感觉,直到昨天看到一篇关于高晓松的文章,作者同样是一个 ...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一个人为孩子选择什么教育,取决于两点:第一,她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第二,她面对的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前者决定了“她认为哪种是好的教育”,后者决定了“她决定接受哪种教育。”我的文章里探讨的是前者,因为后者。。已经不是学术探讨范围,而是生活智慧了,是每个人自己要考虑的问题吧。。。可以专开一贴讨论“关于理想和现实之权衡,我的一些思考”。另外就是我觉得,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首先是想明白我想要什么,然后才是考虑我能得到什么。我表达的是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我认为哪种教育是好的,为了阐明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我就要说它有哪些其他教育没有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他教育产生的哪些弊端。。但是其他人也可以说她觉得哪种教育是好的,为什么是好的,你的这种理想教育有什么缺陷什么问题。。。还是那句,我是希望先把理念探讨清楚。可是为什么大家会避开理念转谈其他,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吧,挺微妙

作者: 六木    时间: 2014-11-17 11:17:37

我的理念就是
没有理念,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哦,这不是我的理念是卢梭说的。

貌似爸爸更强调社会性一点?
作者: mingming_mummy    时间: 2014-11-17 11:18:21

本帖最后由 mingming_mummy 于 2014-11-17 11:20 编辑

等孩子悟---〉有的孩子悟得出,有的孩子悟不出
家长等不等得起---〉有的家长等得起,有的家长等不起
家长能不能引领孩子---〉有的家长能引领,有的家长不能引领

这三种因素,孩子不被教而能够得到好结果的需要“孩子悟得出+家长等得起”或者“孩子悟不出+家长能引领”吧。那么主要还是要取决家长的情况了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1:20:12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0:15
真教育和楼主题目提到的“如果孩子不被教”貌似有点矛盾,呵呵。

孩子确实有天然的好奇心和领悟力, ...

欢迎学术贴

不矛盾,我认为真教育就是提供一个自然的社会生活小环境,然后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自然地生活,简言之就是类似瑟谷学校那种吧,但是瑟谷也把数学公式打入孩子的血液了,这是我不认可她的一点。

我的理想教育是那种,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会让泡泡去上学,因为学校不只是上课,还提供了一个社会小环境,而且在里面仍然有丰富的被学校的“教”忽略掉的无限空间,比如如何去认识和评价一个老师,如果去认识和评价周围的每个人,如何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何认识和对待不公平,如何认识和对待伪权威,如何利用现有规则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利用潜规则去沾便宜,如何钻老师和学校的空子来谋求自己的自由发展。。。。乐观地讲,还是非常大的一个领域非常丰富多彩的空间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1:34:13

咱们终于开始谈学术啦,欢迎
昨天在网上找瑟谷学校的一些资料,看到一篇文章,虽然名字起得庸俗些,但是还挺适合贴过来,我找找。。。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1:35:33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83633/380781

学生整日玩耍却有90%的升学率:这所学校是如何做到的?


译者: Shawn8981 原作者:June Lin
发表时间:2013-10-03浏览量:3796评论数:2挑错数:0
一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的成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毕业生为您解答背后的故事。
让孩子自主学习,你如何看?
假如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成绩要求,没有课程安排,没有考试。孩子们自己掌控学业的进展,每天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而学费只需8200刀。

位于马萨诸撒州的弗兰明汉(Framingham)的瑟谷学校(Sudbury Valley School),自1968年来就开始实践这种教育方法。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0所学校采用了这种模式,并且有超过200所学校选取了与此相似的“民主学校”模式。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天生就具有求知欲,如果孩子能够自发学习,他们将会做得最好。

为什么家长要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
瑟谷学校只接受4至18岁的学生入学。许多家长把很小的孩子送入这里入读,都认为:在孩子想学、能学的时候去学习将会取得最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学生来这则是因为传统学校教育模式让他们产生诸多问题,比如叛逆,学习困难,情感问题。

学校到底是如何运营的?
瑟谷学校的管理是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进行的,每个学生和工作人员都持有完全相同的一票。但实际上,学生与教工的比例是20比1。在这里,没有年龄的隔阂,即使只有四岁,你也同样可以可以混迹在青少年孩子中间。许多教工都是兼职的,他们的职业分布非常广泛,有历史学家,有商人,有心理学家,还有艺术家。

在这里,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它通常以这些途径进行的:思想交流,启动项目,出于兴趣的阅读,和游戏。如果学生对于某些特别的课题很感兴趣,那么他们可以和教工们或者其他同学合作,去组织相关的课程,或者查阅资料。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唯一要求则是提交一篇论文,论文的主题是“你为你的成年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学校的毕业率是95%。


毕业之后的故事
你或许认为这些毕业生不太可能被大学录取。毕竟,他们没有成绩单,没有为大学录取考试准备过,并且这些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他们在普通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但是,这儿每年竟有90%的毕业生成功地入读大学,这个比例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66%(数据来自于同一收入阶梯的家庭)。更加有趣的是,42%的毕业生后来都成为了企业家。

许多毕业生都谈到了他们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下受益良多,因为他们比同龄人更加具有学习动力,而且也没有对权威的恐惧,并且培养了在自己感兴趣领域中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在他们所钟爱的领域中往往更加努力。.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4-11-17 11:37:08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6 15:02
我今天想,其实自由教育下的孩子呢,我是指父母给了足够的安全感滋养又愿意让其自由发展的孩子,可能会长成 ...

我的看法是,父母如果给孩子真正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滋养又愿意让其自由发展,这个孩子无论是不上学的学习,还是在学校学习,都会是热带雨林。关键点是父母能否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又愿意让其自由发展,这点100%的达到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是程度的多少而已,所以孩子其实都是趋近于热带雨林,但有的在某个阶段更趋近于小菜园子(因为父母的原因或者遇到的学校的原因),不过是趋同哪边而已。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离开父母成长以后,之前还是小菜园子,后来也有可能趋近于热带雨林呢。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1:38:46

还有一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a46f910100tfmr.html

分享:美国瑟谷学校——毕业生回顾(2011-06-25 00:43:28)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夏山、瑟谷专栏】  
摘自《21世纪学习的革命》附录2



& 下面是一个从四岁起就待在瑟谷学校一直到毕业的人的回忆,其中尤为生动地描绘了学校的氛围以及学生把学校目标内化的方式:


  我们都很忙。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拣困难的事情做。在瑟谷,总有些年龄大的孩子做过年龄小的孩子正在尝试做的事情。很自然,你想成为能做这事儿的一员,于是你就不停地尝试,直到自己会做。每件事都要你“往下再走一步”。我不知道这是为何。有种东西很自然地推着你想试一试。这种状态从来没有停止过。每件事情都是一个挑战。

    而且,这种氛围永远不会让人觉得厌倦和无聊。我在生活中从没觉得无聊过。我在瑟谷忙极了!人们常常感到纳闷,是不是毕业后返校的那些年龄大些的孩子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回答很简单,“不是”。我们就在生活之中。我们不把生活视为“将会是什么样的”。

 人们谈论自己的童年,而我度过了一个极棒的童年。我十一岁时,想永远就停留在十一岁。我开心极了。人们总说起永远没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做了十八年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从未采取过挑衅的态度,说我从来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认识的许多人都有过这种挑衅的态度。


    多年来,我一直听说瑟谷能教会你什么是责任。我可以用一些漂亮的辞藻谈谈这一点,让你相信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瑟谷给予你为自己负责的自由,设定像社会法规那样的标准让你必须遵守,由此教会你责任。”有一天,那时我一定有九岁或十岁了,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亮光,我明白了责任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我一直就像对待我的名字一样对待责任。责任是你用来描绘这个学校时所用的称谓。我终于明白了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这对我而言是值得庆贺的。“噢,上帝!他们说的责任就是这个意思啊!”我一直在承担责任,但我没有意识到这个词语指的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我想我一定是在思索责任的定义以及责任的实际作用时,才明白了它是什么意思。有一天,我明白了!



这就是你在学校学到的真正的东西。我们过去常常承担责任,因为你不能把责任推给他人。这是学校里最难的事情。在你很小的时候,这一点都不难,因为孩子就是这样。小孩子想为自己负责。六岁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想要理解这个世界,你想忙碌起来,你想做事情。你不想跳过昨天跳过的那条小河沟。



然而,到了青少年时期,这一点就难了。这时,你对自己不满意,你努力寻求一种身份。你想把对自己的不满的地方怪罪在别人身上。你并不清楚的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因此承担做出选择的责任令你非常懊恼,引起你的焦虑。



  我总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在每个年龄段,我觉得自己不是在长大,而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不是一个小孩子或大孩子,而是“我”。我六岁时,也不比十五岁的孩子或者成人的力量弱小,我认为这一点很正常。



&下面摘选了对三位校友的访谈,也许可以让人一窥他们的集体生活:



我非常满意。我的哲学是:如果你不满意,那你就做得不合适。因此,我要是对什么事情不满意的话,我就改变它。这是转变道路的方向,确保你正在做的事情给你带来你会喜欢的选择。过去曾让你陷入麻烦的事情,你就不要再去做。你在向前走的过程中学到了东西,你开过去发现的不甚喜欢的局面和东西。



我觉得,决定要做什么事情时,我就去做,但事情的结果从来不会跟你想象的完全一样。我在孩提时代想过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现在39岁了,如今的状况跟那时的幻想完全不一样。你到了生活的某一点,意识到生活不会完全是你计划的那样,这没关系。你对你的生活不能完全控制,这也是一种乐趣。我只是不停的向前走,看看生活究竟能把我带向何方,而且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感到心满意足。



你是唯一一位能够真正影响你的生活之路以及你的教育的人。责任全在你自己的肩上,这当然使我得到了回报。你必须为那些发生在你身上、不是某种不可预测的外力所造成的一切事情承担责任。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4-11-17 11:41:30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5 08:30
我昨天又明白了一个事,泡泡说她没法懂进位退位,我认真想了一下,她的计算思路跟我们确实是差别很大的。
...

362-248

362-200是162,162减40是122,122-8是114

362+248
362+200是562,562+40是602,602+8是610


我家娃也是这么算的,现在小一,一道要琢磨很长时间,我没有教过,但是有可能姥爷教过。
我也没考究姥爷是否真的教了,和泡妈不同的是,我并不是很关心是否有人引导。小孩子一生多多少少会受人引导的,不可能营造一个真空环境。但是他也不可能事事都受人引导,我相信他还是有很多机会自己去琢磨的。

我知道他这么算是前段时间听一个英文童谣:一个男人七个wife,一个wife七个袋子,一个袋子七只猫,一只猫七个猫仔,总共多少个? 我俩一起算出来了,在算的时候,我发现他在两位数加的时候就是这么拆着算的。

这个过程其实挺复杂的,我是说除了加法以外,还有个整体理解的过程。刚开始他有点迷糊,算得比较着急,但是又不愿意放弃。所以我提议他一种一种的算,帮助他列了个表,一行是女人,一行是袋子,一行是猫,一行是猫仔,然后再一起加起来。中间有他迷糊的时候,也有我犯迷糊他纠正的时候:
女人:7
袋子:7+7+7+7+7+7+7=49
猫: 这里我真的给列了49个7相加,但是我使了一招,是一行7个列的,算到第二行时,他说,这里其实是7个49(我最惊讶的是他想到这个),49+49+49+49+49+49+49=343
然后到猫仔的时候,他有点迷糊,是不是该7个343. 我看他算得挺累的,直接回复,是的。

然后花了半小时算出一个结果,结果对不对其实并不重要了。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4-11-17 11:59:46

我家妞儿的数学自悟能力不能随便说,一说肯定焦虑一片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有相对的短板,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学校教育会相对比较均衡,家庭教育可以有所侧重,那么就会有两种选择,你是选择让他的长更长呢?还是补短。

我的选择是短的地方要跟上大部队,然后让长更长。因为“那个长”必定是他既有兴趣有比较擅长的点,也许就是以后有可能有突出成就的点,那么保护和引领同样可贵。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2:13:32

抱歉哈,我刚才一搜搜到了好多瑟谷的资料,觉得怎么跟我的想法太吻合了,所以按捺不住先分享下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d33470100n8fh.html

文章写得有点啰嗦,我摘录一下:


传统观念灌输我们,孩子必须得有人教才会读书。专家们做了数不胜数的实验,试图找出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全世界所有重点大学的图书馆里,你都能看到一列列和教育有关的书籍,更有许多专门探讨如何教导孩子读书的学术期刊。教育界几十年如一日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外界称这场混战为“ 阅读的战争”。这边厢声称声音基础教学(译注)最重要;那边厢坚持整体语言教学法才是阅读的根本。两方将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学生当做小白鼠,各自用有组织有预谋的实验互相攻讦。声音基础教学派宣布实验成功,语言教学派则反讥这场实验不过是一个骗局。(译注:phonics 基础语音教学法,先教单个字母的发音,再教字母组合在一起如何发音的教学方法。。。。。。


。。。。。。。。

二十一年前,我有两名学生就瑟谷学校的学生如何学会阅读展开了一项调查,在瑟谷,孩子们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调查发现十六名入学后才学会阅读的孩子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阅读指导,他们采访了这些孩子、孩子的父母以及学校工作人员,试图理清孩子何时、为何、如何学会阅读。他们的发现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这些孩子学会阅读的年龄段相差极大,从四岁到十四岁不等。有些人学得很快,从完全没有阅读基础进步到几星期内就能够流畅阅读;有些人则学得慢些。还有些人有意识地学习,系统地学习发音、不断地请教别人。其他人是“水到渠成自然来”,突然有一天他们就发现自己会读书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当时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开始学习阅读的时间,与他们的阅读水平并没有系统关联。有些读书如饥似渴的孩子学得快,其他则学得慢。我的儿子在瑟谷学校工作,他说这项调查结果已经过时。他认为现在瑟谷学校的学生更小就开始学习阅读,甚至比当时更加无意识地开始学习,因为他们现在浸淫的文化是一个人们频繁用文字交流的文化,如电脑游戏、电子邮件、Facebook、手机短信等。对他们来说,书面文字(written word)与口语(spoken word)本质上并无不同,因此口语学习这一人类共有的生理机制便多多少少应用到阅读、写作(或打字)的学习中。我倒想深入研究这方面,不过截止目前还没想好如何着手才不会让受访者觉得突兀。几周前,我请经历非学校教育(unschooling)或自主教育(Sudbury model schooling 参见前译注)的家长写写孩子在没有正统教育的帮助下学会读书的故事。十八位家长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孩子大多接受非学校教育。每个故事都独一无二。正如我的学生在瑟谷学校所做的调查一样,非学校教育的孩子到底如何学会阅读并无规律可循。通过列出、总结每个故事的要点,试着提炼出我心目中的七大准则,也许这七大准则能够使人们大致同意毋须正统教育也能学会阅读。我还将相关主题的其他准则一并整理出来,每一项都会以我收到的故事为例证。其中有些家长要求我只使用他们的名字,而不要发表孩子的名字,本文将遵循此例。正统之外自学成才的七大准则
1.学习没有最佳时机
对于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来说,严格遵守学校指定的课程表、按部就班学习阅读非常重要。一旦落后,你就没法跟上剩余的课程,将被贴上“失败”标签,不是留级重读,就是被当作有某种心理障碍的人。在正统学校,学会阅读对今后的学习非常关键。首先是学会读书(learnto read),然后是读书学习(read to learn)。没学会读书就没法接着学习剩下的课程,因为大多课程都以文字形式呈现。甚至有证据表明如果正统学校的孩子没有按计划学好阅读,他今后将极有可能不断调皮捣蛋。芬兰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发现,学前班和幼儿园期间阅读能力差
的孩子,其今后在小学阅读能力也会很差,还会出现“有问题的行为举止”,即“过激行为”(acting out)。接受非学校教育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他们随时都可以学会阅读,无任何负作用。在读者寄来的故事中有21 个独立个案,提到了孩子第一次真正学会阅读的年龄(会读,并且能读懂理解小说的段落大意),2 个孩子在4 岁时学会阅读,7 个在5、6 岁学会阅读,6 个在7、8岁学会阅读,5 个是9、10 岁,还有一个是11 岁。即使是同一个家庭,不同的孩子学会阅读的时间也有差异。Diane 写道,她的大女儿5 岁学会阅读,小女儿是9 岁。Lisa·W 说她一个儿子4 岁就学会了,而另一个7 岁才学会。Beatrice的一个女儿在5 岁前学会了阅读,另一个是8 岁。现所有这些孩子都很没有阅读障碍。Beatrice 说她8 岁才学会阅读的那个女儿今年14 岁,“每年读几百本书”,“已经写了一本小说”,“荣获许多诗歌大奖”。显然,阅读时间晚和其随后展露的非凡的文学天赋相行不悖。不过这个小姑娘在学会阅读前确实有些“天才”的迹象。据Beatrice 所说,女儿15 个月大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theComplete Mother Goose Book一书的所有诗歌。(见证非凡少女的非凡天赋,请点击,请翻墙)这些故事重复最多的一个情况是,由于孩子不用被威逼利诱、违背自己的意愿学习阅读,他们对待阅读的态度便非常积极,对待学习也是一样。对此,Jenny 的故事最说明问题。她写道,她的女儿(今年15 岁)直到11 岁才学会读书,“她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出于自己的意愿读书所带来的一个正面作用是她经历了这个过程,这种经验让她意识到如果她学会阅读,那么任何东西她也都能学会。我们从来没有逼她学什么,从来没有。正是这样,她的学习能力才会完好无损。她对周围的世界始终保持积极、好问、热爱的心。”
2.目标明确,一蹴而就
对观察者来说,有时候自主学习的孩子从不懂阅读进步到懂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Lisa·W说,“小儿子习惯视觉思考,一直到7 岁他才学会阅读。多年来他都习惯根据图片学习,如果脑子实在想不到合适的图像,他就会让哥哥读给他听。我还记得他开始自己阅读的那天,他叫哥哥帮他读点电脑上的东西,他哥哥回答‘比起每天帮你读这读那,我还有更好玩的事要做’,然后就掉头走人。不出几天,他就可以读得很好了。”Diane 写道,“大女儿五月满5 岁时还不会读书,但到了年底她已经可以读得很顺畅,声音洪亮,丝毫没有停顿或迟疑。”还有Kate, 她说儿子在9 岁时,“自学读书”,不过短短一个月就学会了。那段时间他忘我地学习,完全靠自己,从犹豫不决的蹩脚新手一下子进步到流利的朗读,比正统学校按年纪划分的年级水平还高。这种飞跃式的进步也许早有端倪,因为更早之前的学习积累,不但观察者没有注意到,就连当事人自己也可能浑然不觉。Karen 提供了“阅读大跃进”的例子,她发现儿子突然之间自信满满,“今年夏天,儿子(今年7 岁)从深藏不露什么都不肯读到朗读整篇文章。才一个夏天!现在,6 个月后,他对自己已经很有信心,我已经习惯早上起床就听到他在给妹妹大声朗读。他甚至说要读给我和他爸爸听。这在一年前是不可能的事,当时他在我们面前读得不好,又害羞、不自信。我很高兴我们没有逼过他。”

。。。。。。。。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2:16:58

还有这个,瑟谷豆瓣小组,里面的信息很全,好像还有《瑟谷传奇》的全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593931/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4-11-17 12:17:27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4-11-17 12:19 编辑

这楼里大家的关注点不太一样,很多讨论都在该不该启发上了,我对这个问题不敏感。我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去琢磨,我也相信他会自己去琢磨。但是我并不担心他“被启发”后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所以这个贴子我关注的是,孩子的思维是如何的。 有人和我一样么?

前段看的the story of math,讲的是数学起源,其实会发现,从最初的没有数学,原始人分食,到埃及塔,到古巴伦,到希腊数学思想,到数学在东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到现在的数学成为科学之王,这个发展过程挺有趣的。
看完后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孩子从出生后,他的最初的数学思维形成过程其实和最早数学的来源应该是有相似之处的。只是现在我们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人类发展出来计数用了那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后没多久就开始唱数,这完全是站在两个不同的起点了。我们不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所有一切都由他自己推导出来的这么一个理想的学习过程。这是我的观点一。
二是,孩子确实需要去自主探索,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主去发现规律所得到的收获不止是规律本身,而是那个思考的过程。他需要一些自己去理解为什么的机会,而不仅仅知道了结果然后去实践和训练。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7 12:44:46

小宇妈妈  不过我现在也不想究哪个好与不好了,还是看孩子凭感觉孩子觉得最舒坦的最好。我太实用主义了。  发表于 1 小时前
小宇妈妈  我觉得容妈的意思不是适当启发不好,而是不启发更好。容妈我理解错了没?


那得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启发,小宇妈妈。我觉得孩子碰到问题,自己去思考、去环境中找启发,然后找到他自己的解决办法,这种最好,而不是由成人来告诉他,我有个办法可以解决你这个问题。

但是成人告诉了好像结果也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会觉得,你这个办法我搞不定,或者,你这什么呀,我听不懂,那你就别再推销你的利器了。如果孩子一听,哇,你这个办法我觉得很好,我觉得这样也可以的。

哎,我这好像跟你一个观点啊!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7 12:55:36

二是,孩子确实需要去自主探索,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主去发现规律所得到的收获不止是规律本身,而是那个思考的过程。他需要一些自己去理解为什么的机会,而不仅仅知道了结果然后去实践和训练。


我其实很遗憾,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学科,给孩子留下的空间还是太少,因为我假期前趁着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机会去容容的学校听了他们的上课,我的一个感受就是,老师搞的花样太多,完全是取悦于家长的做法,孩子们被迫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跟着老师转悠,我能说很多孩子其实都被转的找不着北了么?

然后最后只留了一点点时间给孩子,容容回家还跟我发脾气,因为最后自由做东西的时间太短,她说,为什么老师前面不能少问几个问题,多留点时间给我们自己做?

我觉得容容的感觉很敏锐很精准,小孩子其实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是看大人能不能理解并尊重他们了。

学校在这方面是比较令我失望的!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3:19:11

本帖最后由 汐岩 于 2014-11-18 00:22 编辑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7 12:17
这楼里大家的关注点不太一样,很多讨论都在该不该启发上了,我对这个问题不敏感。我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去琢磨 ...


我的想法是:比如数学方面,孩子会自发地在几年或十几年内走完人类几千年的历程,这就是巨人肩膀的价值,本身周围的环境就是肩膀了,各种经典数目教材也是,但是孩子会自己选择他们需要哪些肩膀。

关于启发,我是这样认为的:不需要启发。

瑟谷的理念是:人天生好奇,我觉得我的理念我还会自己再加上几个:
人天性善良,希望与别人维护亲密和谐的关系
人天性脆弱,需要爱与关注
内在动力是最好的指引(即人天生好奇)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让孩子成为自己

人天性脆弱,每个人面对陌生的和未知的东西都有些缺乏信心甚至恐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有依赖性。但是孩子又是天生好奇的,如果她对某个东西感兴趣想去探索,内在动力会推动它克服各种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不断的成就感中,他就会慢慢把重心真正放在自己身上,知道我有能力解决我遇到的问题,我知道我需要什么并怎样去得到它。。。等等,如此孩子成为自己。

启发会帮孩子得到比他自己更多的东西,本来他自己想三天可以想明白,但是妈妈启发之后半个小时就明白了,他不知道自己可以三天想明白,只是觉得妈妈好厉害,会让我更聪明,会让我得到更多。这时候他的重心会偏向妈妈的帮助。这种帮助又增加了她与妈妈的认同和亲密,等等,现实中肯定还有更多,因为孩子天性善良而产生的结果。。。
启发的另一个结果是会转移孩子当下的注意力,比如孩子思考明白了这个问题,充满成就感,这时候成人说我们还可以走得更远些。。。但是成人认为的比如关联未必是孩子的思路,孩子可能表现得比较吃力于是接受成人的引导,于是认为我在这方面是不够的,或者只有妈妈引导启发,我才会得到这么好的水平。同样的,孩子的重心还是偏向妈妈的帮助。。。

所以,我觉得启发是不必要的。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看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4-11-17 13:30:36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7 13:19
我的想法是:比如数学方面,孩子会自发地在几年或十几年内走完人类几千年的历程,这就是巨人肩膀的价值, ...

泡妈,说点不同意见。
我觉得孩子没有那么敏感和复杂,可能是我的思想也相对简单吧。
还有就是我觉得他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破坏的,即使破坏了他也有机会再重组自己的。
作者: 六木    时间: 2014-11-17 13:50:19

所谓启发和不启发
这个主动权应该交给孩子
除非孩子主动求助,否则就任由孩子自己去自主探索

这是我们家的原则······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4:08:21

我想起去水学苑探班的时候的一件事情,跟这个话题有些类似。
大理有很多品味很高的手作品店,有一家店里有种扇子,类似团扇但是是竹批做骨架麻布做扇面,扇面上用彩色毛线寥寥几笔秀出素雅的图案,效果非常好,看过了回来,我跟邱邱说:山上这么多竹子,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些那种扇面,然后孩子们随意在上面秀一下,作品的效果肯定很好。邱邱说了自己的想法,她说:那种可能比较适合大孩子,而对小孩子,会让她们觉得必须要做出一个什么东西才是正常的(也就是类似孩子画画必须画一个什么东西一样),而且帮孩子做出超出她实际能力的成果,也是一种诱惑。

这段话是让我坚定地做出去水学苑决定的一个对话。我感受到这个学校给予孩子的信任和空间。后来几个小时发生的也戏剧性得证明了邱邱的观点。当时手工教室里面只有一些布料和一大篮碎毛线,兜兜就专心致志玩了一上午那篮毛线,把各种颜色的毛线加在一起做成装饰,粘在她的纯白色公主裙上,那个效果确实比我那扇子更惊艳。。。第二天兜兜又说要做风筝,我克制着没说出做不了,结果发现兜兜的风筝就是拿着两段长毛线在风里跑来跑去随风飘扬,兜兜忘我地跑了 一上午

水学苑里就是成人和孩子各自忙各自的事,留给孩子的空间非常大,除非孩子要求,成人才会提供帮助。有一个孩子9岁,喜欢做饭,经常在周四大孩子留宿的时候为大家做饭,每次就是他一个人在厨房,据一个老师说:如果你想吃,最好别看到他做的过程,因为你会不断地担心:这种能吃吗?但是每次我们一尝:哇!真好吃。有一次他和了一大块面,然后就放进油锅里炸,过了半天他发现炸不熟,就把那面又弄出来,重新切开了炸

我觉得成人的这种放手带来的就是孩子的一种状态,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就是“沉静”,不管原来的家庭氛围怎么样,每个孩子在水学苑都是那种沉静的状态,或者自己探索,或者一起角色扮演,或者集众人智慧做个宏伟工程,都是他们自己完全独立地去进行,老师有的做木工,有的看书,有的躺着晒太阳,很少去需要去维护孩子的秩序纠纷,感觉她们就是很自然地一群人在一起生活。这种氛围当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不管在孙园还是华德福园,我从来没见到所有孩子都达到沉静状态的情况,也从没想过做教师其实可以这么轻松。有一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状态说:我从来不会想象到我的孩子也会有这么宁静的状态,因为平时在家里是比较闹的。这种场景给了我非常直观的呈现:孩子在“做自己”的时候内心的那种安定。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7 14:11:36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4-11-17 13:30
泡妈,说点不同意见。
我觉得孩子没有那么敏感和复杂,可能是我的思想也相对简单吧。
还有就是我觉得他 ...

小宇妈,你说的对。但是泡妈也说了,我们都知道孩子3岁以前没得到的东西以后也会修复,但最佳做法仍然是在3岁前给他足够好的关心照料。

回到这个问题也一样的,就是最佳做法是不是成人不给孩子启发?

其实关键是“臣妾做不到啊“!看到孩子笨拙的探索的时候,甚至是求助的时候,能忍住的父母有几个?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4-11-17 14:28:06

但凡孩子问我的问题,如果我知道确切答案的,我会非常认真仔细地告诉她。如果我不清楚或者说模糊的,我会立刻百度最专业的答复她。
我是不是把孩子摧残得很严重

比如孩子曾问我为什么要少用塑料袋?大家都打算怎么回答呀?

按照“不帮”的模式,难道让孩子埋个塑料袋,每年挖出来看看降解了么?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7 15:20:49

我觉得泡妈这些关于自主学习的分享的价值在于,让父母更信任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容容现在认识了一些字,经常就费劲扒拉的在那里吭哧吭哧读书,每次我叫她上床睡觉都得催半天,有时还得威胁一下。有次她吭吭巴巴读完一段问我,妈妈,这什么意思?

因为她读的太不连贯了,而且估计注意力都在认字上,所以她自己读完都没懂,,我说,要妈妈帮你念一下这一段吗?容容马上说:“不要,我要自己看。”


作者: 容易吗    时间: 2014-11-17 15:27:42

老大说的“推妈”之争我想起来了,我在想,是不是也是妈妈这种不同,造成了孩子学习方式的不一样呢?容容就是很明显不喜欢我帮助的那种。

我记得她前段时间考试分数发下来之后有一次她不高兴的说,比她分高的人太多了,她都不想上学了。我当时也有点焦虑,心想也许我一直的不帮原则是错的,害得她都厌学了。于是我问她,那妈妈帮帮你,咱们每天放学都学习一会儿,保证你很快就能得前几名好不好。

没想到容容拒绝了,她说那样太累了,好吧,那我也乐得清闲。

当然后来容容也没有厌学,她的学习热情依然很高。所以我看泡妈文字,总觉得心有戚戚焉。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4-11-17 15:46:10

孩子二年级了,对于课内的学习已经完全可以自主了,尤其是老师提的各种要求基本都是自己搞定,有感于同学群里至今还有很多妈妈在问一些孩子本应孩子上课听了就应该知道的问题或者说是事项,比如明天有什么活动,具体有什么要求等等,这些我都不需要操心了,只需要按娃的指示办即可。

课内的学习只需要给她讲讲她没搞懂的一些题目的意思,据我观察大多数属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语文居多,数英罕有。说实话,我没想到小二就能达到这个水平,这可能就是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专注力和求知欲的结合体吧。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4-11-17 15:56:32

对于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楼主和容妈怎么看?这真的是一门很难通过孩子自悟掌握的学科。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国内,没有那个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哈。

对于娃的英语学习,她小的时候主要以听说为主,小二后确实是我主动给她引入了安妈推荐的机灵狗和幼儿园妈妈推荐的牛津阅读树,两套孩子都蛮喜欢,英语的认字量确实大增。

应该没有跑题吧?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8:18:47

汐岩 发表于 2014-11-17 14:08
我想起去水学苑探班的时候的一件事情,跟这个话题有些类似。
大理有很多品味很高的手作品店,有一家店里有 ...

@容易吗
觉得美的就真是享受,觉得丑的也会受不了,有家长就因为水学苑孩子太野蛮尺度太大觉得自己孩子总被虐所以转走了。。。
作者: 容宝爸爸    时间: 2014-11-17 19:10:58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5:56
对于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楼主和容妈怎么看?这真的是一门很难通过孩子自悟掌握的学科。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国 ...

自告奋勇来说些体会。抱歉,可能答非所问。

1. 兴趣很重要,孩子和成人学习皆此。
语言是沟通工具,也是文化载体;原版资料与翻译作品,差别非常大。
直接读懂听懂第二语言描述的故事和人物,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向学习者开启一扇通向崭新世界大门同时,也带给他们强烈的个人成就感。如果与外国朋友有外语口头和书面互动,单向的信息通道升级为双向,语言学习者获得的正向回馈绝非仅仅乘二。

举例来说,CCTV电影频道大量的廉价译制片,足以坚定大家苦练外语的决心;而某些人在回首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吃惊的发现语言学习竟然是多个拐点上的决定因子,比如外语不好可能过不了四级拿不到毕业证,考不上研究生,进不了外企,出不了国,。。。等等。

2. 信心更重要,孩子和成人也皆此。
每个人都可能学好语言,年龄,性别,天赋和环境等都是客观限制,但勤奋和坚持真的可以变沧海为桑田。
(习惯性的澄清一下:简单横比意义不很大,每个人的变化过程和最终能够到达的高度都很难可比,但就纵比来看,总有巨大的自我超越。)

还是举个例子,是我熟悉的某个在北京生活了一些年的外地人的真实经历,可能比较庸俗,大家表笑。
有个男生,直到考上了大学(也不在北京)之后,才猛然明白其实他的普通话并非想象中那么标准。于是,他用了很多(笨)办法苦哈哈的学普通话:听广播练耳朵,背字典记拼音,念政治书练舌头,还跑到校园附近一所全国性大学里去找人没事问路练普通话对话,直到有天他夸张的卷舌音让他最好哥们在公共场合与他割袍断交。。。可是,尼玛他就是还敢坚持说!逐渐的,他发现其实有些音节,比如“国”字,他也能朗读得很饱满,很有范,很有广播效果;又后来,其他不够饱满的音节越来越少,终于某天在临近那所大学校园里零星一两个路人甲乙,对他说“哦,您是北方人吧?普通话挺标准的。”
这些经历对于没有方言缺陷或者不缺乏普通话语言环境的朋友,可能非常难以理解。您看甚至他的某些高中同学在东北念大学假期回来,听说他通过了“国家普通话水平考试(一级乙等)考试”,他们还吃惊的说,“普通话还有考试啊?我们怎么在外面读那么久书就没听过呢?对了,您在老家这个环境再怎么说也是“椒盐”普通话啊!”面对他们善意的呵呵,当时他很无力也无心辩驳,直到多年后他才体会到:如果没有那段在老家念大学傻练普通话的日子,可能他现在并不在北京,而即便在北京也仍然熟练的说着他那口“椒盐”普通话,关键还因为他在首都赖这么些年而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普通话水平真的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

3. 澄清。
不计成本的学习态度和不讲效率的学习方法,对现代人(包括我)来说几乎是不现实的,很难有人能(我也不能)如此淡定接受种种未知可能。但过度强调结果,会让本身可能充满乐趣的过程,瞬间变得索然无味,形同胁迫;而一味强调语言能力提升带来的成就感,却忽略语言表层背后的文化现象的内在吸引,难免可能就只见树木了。
“背哪种本词汇参考书背起来最快?”“找哪家辅导机构可三个月托福上100?”一旦再过度强化评价和竞争机制,如果再忽略个体差异,那将会加速本末倒置的态势。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9:14:34

敬听 发表于 2014-11-17 15:56
对于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楼主和容妈怎么看?这真的是一门很难通过孩子自悟掌握的学科。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国 ...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里对英语是啥态度,高考不是取消了?我自己对英语的看法是,首先不用担心学不会,就是一个工具而已,汤唯演完《色戒》被封杀的时候,去英国待了几个月,回来那个英语不就已经很流利了吗?李娜那英语不是也挺好了吗?如果孩子需要用到这个工具,她总有各种办法学会。第二个是,我也确实觉得孩子几岁大的时候是学语言的很好的时期,因为她们遇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成几十遍地反复看。泡泡在国外幼儿园待过几个月,当时英语基本可以交流,都是看《charlie lola》学会的,回国了还是会继续看以前的动画片,所以听力也还可以,但是说已经说不出了。兜兜的英语没有刻意做什么,基本听不懂,但是并不影响她也喜欢看英文的动画片,我是真心觉得英国的动画片拍得很好,遇到特别喜欢的她们会反复看好多遍,台词全都能背出来。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从小学英语是为了拥有双语思维,我也曾经觉得这很理想,但是后来慢慢想法变了,因为我觉得人似乎并不是学得越多越好,有得会有失,得到的能看到失去的却看不到。我是觉得现有的感官都已经太多了,双语思维的话相当于又多出一个感官,到底是好是坏呢?我不确定,所以我就是无为了。

看英文片的时候我有一个发现,就是如果英文比较快我听不懂,我就也看不懂,但是泡泡兜兜即使听不懂也会看懂情节,我估计是因为她们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等类似的这些东西,更敏感,所以才会很容易看懂吧,经常是,泡泡看几遍,就能够猜出她听不懂的那些词是什么意思了。。。。类似的事情特别多,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兜兜看着桌上的调料瓶说说妈妈这个是盐这个是酱油这个i醋吗。。。我发现她说得都对,但是我自己觉得那个酱油和醋的颜色是一模一样的啊?还有以前在山上,一些特别相似的植物,我很难区分出来,需要摘下来闻一下才能确定,但是她们不经意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什么,从没错过。。。借这些可以表达为什么我不愿意刻意让她们早认字,我觉得她们现在是潜意识特别发达的阶段,而现在我们也越来越清楚潜意识其实比意识要智慧得多,所以。。。我属于比较谨慎型的,如果不确定一件事好不好我就选择顺其自然,这算个人喜好问题吧。。。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9:49:42

说到对孩子的摧残,我觉得。。。我更倾向认为带孩子是个艺术活,有遗憾是正常的,没遗憾是不正常的。记得泡泡两岁半的时候,我觉得我带孩子90分,接近完美,到三岁的时候,发现犯了点小错,到了五岁时,发现犯了严重错误,到了7岁,没事了,我那方式已经千疮百孔了,我觉得察觉到错误说明我又进步了,可以把她们带得更好了,如果我去面对真相不回避,从我觉察到错误的那一刻起,改变就自然发生了,我发现我跟孩子相处变得更轻松了。虽然因为我一路的错误给她们留下了痕迹,可是并不影响泡泡和兜兜是两个有趣而正常的小孩。没有缺点的人才可怕吧,估计一个朋友都没有

其实做个完美的家长才是孩子的灾难,正因为我们不完美,经常误解她们,所以她们才会明白,就算我妈妈也不是全靠谱的,不能全信她,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

以前,如果我表现恶劣,总是有个充分的理由:妈妈累了,妈妈这会儿需要休息。。。前段泡泡对兜兜有情绪,总拿兜兜撒气,我说你有情绪来找我好吗?可是泡泡还是对兜兜撒气,有次跟她说起来,泡泡说:“妈妈对我这么好了,我怎么能冲你撒气呢?”我突然觉察到我做了一个完美妈妈,让孩子找不到对你有情绪的理由。所以后来我就不再强调什么理由了,我觉得我其实不需要那么好,我可以虐她们。。。所以后来我就更随性了,有时候她们太吵了我就喊“都滚!”她们就故意吵,于是只好我自己滚了。。。这种不完美让我和孩子都觉得更放松
作者: 汐岩    时间: 2014-11-17 19:59:29

我发现水学苑的魅力很大啊,之前口干舌燥地说半天都没人理我,一说水学苑为什么就这么热闹了,让我的饥渴终于得到一点满足了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