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北京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教育培训大纲——根据场地大小主题顺序已经调整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1 23:50:49     标题: 北京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教育培训大纲——根据场地大小主题顺序已经调整

很高兴在小宇妈妈的热情邀请下,终于排除万难前来北京和家长们交流,这次培训大部分是来自巴学园的家长,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可能与以往你们接受的培训都不同,思维模式上可能有很大差异,我相信碰撞之下,会给你我都带来很大收获。

以下是本次为期2天的培训提纲,具体内容有可能会做小调整,结构不变。
由于教室问题,第一天较大,第二天较小,而数理逻辑实践需要分小组,还要有积木进行操作练习的,所以第八主题和第四,第五主题对调


Day1:

上午:第一主题、第二主题
下午:第三主题、第八主题

第一主题:见树又见林——大陆的理论系统和培训思路
1、系统中的视野
•        儿童的视野
•        教师的视野
•        家庭的视野
•        社会的视野
2、奔往星星与大海的征途
•        愿望、信念、使命与价值
•        “道”与“术”之平衡(一道五术)

第二主题:在探究、对话与多元中成长——第一要“术”
1、从杜威到加德纳
2、如何创造一个“探究”的氛围
•        探究的工具
•        探究的环境
•        探究的对象
•        探究的人
3、为儿童提供具有“意义”的世界
•        建立意义的重要性与误区
•        如何与孩子对话
4、认识多维度的智能
•        加德纳理论及应用
•        解构童年汇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三主题:家庭一对一探究实践方案
1、放学后方案
2、日常家庭方案
3、双休日方案
4、户外方案
5、阶段性方案
6、度假方案

第八主题:数学与数理逻辑————第四要“术”
1、童年汇数理逻辑课程理念
2、适合家庭的数理逻辑启蒙技巧
•        积木操作
•        小组材料实践
•        头脑风暴式训练
3、反省智能: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Day2:

上午:第六主题、第四主题、第五主题
下午:第七主题、第九主题

第六主题:世界的秩序
1、再谈哲学思想
世界图景:结构与破除结构
“智力晶体”
遇见不同的导师
2、尊重知识
3、命运是一种组合

第四主题:科学素养教育的内容
1、培养什么?
2、包含哪些领域?
3、不同年龄阶段需要什么?
4、理智与情感的统合

第五主题:秘密宇宙的呈现————第二要“术”
1、向儿童呈现科学的方式
2、从蒙特梭利、华德福到瑞吉欧:方法之演变
3、种子、竞争与接力棒:冷静理智下的收获
•        学校的科学启蒙
•        生活的科学启蒙
•        家庭的科学启蒙

第七主题:创造力源于何处————第三要“术”
1、逻辑推理
2、经验世界
3、时间还是方法?
4、批判性思维工具

第九主题:终极武器:协同成长——第五要“术”
1、协同成长的源起
2、BFB是什么?
3、如何组建BFB小组开展活动?
4、BFB小组年度实践参考方案
•        项目介绍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补充内容 (2012-7-19 19:52):
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教育培训
作者: 无形的风    时间: 2012-7-12 05:42:38

大陆,非常想去听你上课,很可惜时间上有冲突,
祝福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2 06:22:06

谢谢大陆!
订的培训教室第一天的更适宜实践操作,第二天教室拼小组进行实践操作会略微有点挤。农干院暑期培训教室紧张,希望大家见谅!

关于内容,
1. 大陆可否在此帖多讲述你关于理性感性左脑右脑的专业认识?相信大家对儿童创造力都很感兴趣。
2. 可否有推荐阅读的书籍?听讲座前如果大家可以有针对性的看些书最好。
3. 前段芭园邀请到罗丽妮博士来做讲座,有幸去听,罗博士是<儿童一百种语言>的作者之一的学生,幼教教援,她说瑞吉欧幼儿园在美国也不多。大陆认为实践瑞吉欧最大挑战是什么?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2 14:24:11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7-12 14:28 编辑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特别的欢迎爸爸们来参与! 大陆多次提出希望能有爸爸参与进来。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2 14:52:41

我还有一个问题,第六主题,具体会讲什么内容?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2 20:32:02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7-12 06:22
谢谢大陆!
订的培训教室第一天的更适宜实践操作,第二天教室拼小组进行实践操作会略微有点挤。农干院暑期 ...

问题好多啊,呵呵,我争取这段时间多过来和大家聊聊~

关于左脑右脑的说法,确实存在很多误解和炒作成分,许多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或者是误传。
就我所认识的大脑科学来说,大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是割裂的,绝对不是某个时期应该学习某样东西以便于促进某半边大脑的功能,这是很荒唐的。对于说某人左脑比较发达,或右脑比较发达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过分强调左右大脑的特异定位性,就会误导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大多数任务都是左右大脑共同参与的。而关于艺术之脑在右脑也是错误的说法:对于一个技艺娴熟的音乐家而言,左半球是他们的音乐加工区,而初学者则反应出右半球活跃加工。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关于逻辑推理分析决策的任务都是左半球的功能,高水平的数学家,问题决策者以及棋手,则更多地使用右半球,初学者则表现出更多使用左半球。

左半球绝对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分辨积极情绪敏感的大脑,而负面情绪往往是右半球更快识别。对于大运动来说是,右半球控制,但是精细动作则是左半球。而一些复杂的任务和心理活动,都是需要两个半球共同参与的。比如阅读,数学能力,记忆储存和提取。

左右脑不应该成为教学策略的依据,大脑功能的发展则是启示性的。因为我研究的是脑高级功能,而这个区域就是人的额叶皮层,通俗来讲,就是人前额那块区域,所以民间有说,额头高的人特别聪明,呵呵。当然这个区域并不是看大不大。判断、创造、问题解决、计划、执行、控制冲动就是这块区域负责的。大多数高级思维都和这个区域有关,而这个区域也是相对成熟最晚的,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2 20:34:59

简单来说,我认为实践瑞吉欧最大的挑战是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这个非常讲求关系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是很难获得支持,生存空间会很小。我也只是从瑞吉欧获得了启示,从这种教育取向出发,通过自己对中国教育环境的理解,来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如果要照搬,是会必然失败的。美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瑞吉欧小镇也有很大区别,所以推行起来,遇到过很多疑点难点。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2 20:44:47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7-12 14:52
我还有一个问题,第六主题,具体会讲什么内容?

第六主题是支撑这个理论体系的关键性哲学思想,我觉得大凡不同的教育流派背后,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能不能理解并运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具有同样的哲学观,虽然自己未必会察觉,但这就是“道”的本质。

在这里我会讲到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中的现象,讲到早期教育的各种理论,以及在这样一个跨文化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世界教育格局中,中国人的思想和位置。会讲到关于“智能”这个概念的演变发展,对我们当今教育起到深远影响的理论。知识本身,我们应该如何传授给孩子,是他们自己获取,还是别的方法,什么是知识。

这个主题将直接指向教育的目标、本质和驱动力,抱有什么样的观点将直接影响我们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如何看待其他的教育,如何从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进行判断。或许,这是打开了通往一个新的格局的窗户,是可以让人们有机会重新来审视当前的局面,自己改如何找寻一条出路。或者说,面对这个信息超载的世界,对面孩子,面对自己时,该如何把控。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2 20:45:13

如果第一天教室大一点的话,我调整下顺序吧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2 20:54:47

由于教室问题,第一天较大,第二天较小,而数理逻辑实践需要分小组,还要有积木进行操作练习的,所以第八主题和第四,第五主题对调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3:26:34

这次培训里面会讲很多实践操作的方案,不同类型的。
我在童年汇遇到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中,比较凸现的是:不知道如何把握度,没有标准
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疑问呢?大家来说说吧~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3 14:00:53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7-13 14:07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3:26
这次培训里面会讲很多实践操作的方案,不同类型的。
我在童年汇遇到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中,比较凸现的是:不 ...


我把原来在那个报名贴里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转过来吧:

1. 有层出不穷的玩具,比如各种积木、乐高拼插、磁力棒、LAQ等等,但其实哪一种我们都没有深入探索,都没有充分利用,都没有在这上面获得更多的进展,总是在不停地换介质重复同样难度的事情。急需这方面的指导”;-by  泉妈

2. 大人的引领和孩子的自发工作如何平衡,或者说,在游戏中,大人何时退出?这个度如何把握?- by 多多益善

3. 我也关注如何陪伴孩子玩,这次海南之行,因为是我的同学聚会,吃饭时间巨长,大家都是喝酒聊天,结果米花在这个假期里玩了n多游戏,看了n多peppa pig。现在回来后还是每天都要看小猪,然后就是看书,如何引领孩子玩耍呢?-by 小米花儿

4. 关于数理逻辑这部分,我最近发现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和孩子玩儿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很难意识到哪些元素是数理概念,另一方面是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多大的孩子可以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基本没法适时地引入给孩子。我想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我的那些数理逻辑都是书本的,没有实际的经验做依托,所以也就很难运用。希望大陆给予指导。-by 泉妈

5. 想知道大陆以及她的童年会对LEGO的看法及LEGO和数理逻辑的关系  - by 毛毛妈

作者: 想了又想_泉妈    时间: 2012-7-13 14:09:30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3:26
这次培训里面会讲很多实践操作的方案,不同类型的。
我在童年汇遇到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中,比较凸现的是:不 ...

我没明白大陆说的这个度的含义,是指什么跟什么之间平衡的度呢?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4:11:28

1. 有层出不穷的玩具,比如各种积木、乐高拼插、磁力棒、LAQ等等,但其实哪一种我们都没有深入探索,都没有充分利用,都没有在这上面获得更多的进展,总是在不停地换介质重复同样难度的事情。急需这方面的指导”;-by  泉妈

孩子都非常喜欢拼插玩具,没有引导的时候,大多孩子都重复类似的事,拼插成某样东西,玩情景游戏,有时候我觉得确实挺好玩的,我也会和孩子们疯玩一阵。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不去强调“拼插”出某样东西,而强调数理关系,我和孩子玩过这样一个游戏,他们很喜欢,你们不妨也试试看:

磁力棒,磁性黑板(或者冰箱上)
用10-15跟磁力棒构成一个三角形,每个角上加一颗珠子
然后变化成四边形(也可以要求长方形,正方形等),需要加几个珠子呢?
变成五边形呢?
变成六边形呢?
最多能变成几边形,多少颗珠子?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4:19:03

2. 大人的引领和孩子的自发工作如何平衡,或者说,在游戏中,大人何时退出?这个度如何把握?- by 多多益善

呵呵,度如何把握可能是这次培训非常重要的核心。
如果讲案例,如何控制分寸,掌握度,家长们自己回去操作时,还是会遇到问题,我在上海就遇到过,教了方法后,回去和孩子互动,发现还是不行,一旦孩子变化了,家长也就无所适从了。我说这里面不完全是对儿童还不是很了解(我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喜好应该是最了解的),但是母亲可能观察的出发点、目标、态度等等偏差了,所以,不仅找不到孩子,也找不到自己。
这个问题一定是涉及到哲学观的,或者通俗说,每个人自己有一套看待世界的方式。

或许,我们应该首先问一问,当我们要开始一件事的时候,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是能够让孩子自发工作?
是让孩子能自我发挥?
是希望孩子体现出创造性举动?
是希望孩子能领悟明白做出反应?
退出的目的是因为害怕阻碍了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还是因为觉得家长必须退出?
人们对于家长这个角色是如何看待的?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
如果孩子的表现并不是家长预期的,家长认为是正常的、错误的、为难的、害怕的等等怎样的心理?

有许多问题,当家长无法回答自己的时候
不知道何为“度”,这样的情况就会反复出现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4:21:00

3. 我也关注如何陪伴孩子玩,这次海南之行,因为是我的同学聚会,吃饭时间巨长,大家都是喝酒聊天,结果米花在这个假期里玩了n多游戏,看了n多peppa pig。现在回来后还是每天都要看小猪,然后就是看书,如何引领孩子玩耍呢?-by 小米花儿

培训中,有一个篇章是关于一对一探究方案的,其中有度假方案
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如何能让自己和孩子都玩得尽兴?
有时候是技巧,有时候是选择,有时候是平衡

作者: 想了又想_泉妈    时间: 2012-7-13 14:30:10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4:11
1. 有层出不穷的玩具,比如各种积木、乐高拼插、磁力棒、LAQ等等,但其实哪一种我们都没有深入探索,都没有 ...


关于积木,我家通常都是场景游戏,有次我看了毛球家的积木照片,回来照着模仿了下,泉很快就跟着模仿,但之后还是回到情景游戏上了。比如:

[attach]33642[/attach]

[attach]33641[/attach]

我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这样的场景里对于4岁的孩子我可以引入些什么样的东西?到什么程度为止?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4:32:24

4. 关于数理逻辑这部分,我最近发现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和孩子玩儿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很难意识到哪些元素是数理概念,另一方面是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多大的孩子可以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基本没法适时地引入给孩子。我想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我的那些数理逻辑都是书本的,没有实际的经验做依托,所以也就很难运用。希望大陆给予指导。-by 泉妈

数理逻辑,重点培训内容,呵呵,现在关于数学有很多理论,中国还是国外对数学或者不如说儿童认知发展中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我看过很多理论,但是这些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时候,对父母来说:还缺少一层中介物,那就是父母不知道什么样的理论是以什么样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理论是从众多现象中归纳分析抽象出来的概念。这不是操作本身。所以,我会和大家讲讲,从儿童的视角和从成人的视角看数学是如何地不同。

很多时候父母根本的问题是,不能感受儿童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里大部分父母都认同“感官教育”这个概念,蒙氏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但是当人们了解了“感官教育”,觉得让孩子去操作,去体验,去感受,真的就是实现了理论了么?
对于理论的理解,往往建立在理论建立的因果关系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不了解,那么理论的理解会是片面的

儿童理解数学也可以从“感官教育”这点出发
最简单的也是童年汇反复教家长的,回去你们尝试:
不要尽情给孩子材料、工具、积木,请孩子自己解决一个问题,他需要多少块积木?
相信很多人都很费解,为什么这和感官教育有关?

这里,我们必须了解一件事:感官摆在这里,并不代表,感官接受的信息一定被大脑感知和保存。
所以,我们所有的目的是使得感官被动用,并为大脑所用。
理解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反思,当孩子在操作无限多的材料和取之不尽的积木时,他感官接受到了什么?
“看到不一定知道”,这是我一直强调的,
儿童即便手摸过了什么,也不代表信息接受了,或者变成有用的经验了。
这是对理论最大的直白式的误解。
所以,当我们限制了积木数量时,对于“不够”以及“数量”本身,儿童有了一定的知觉层面的感知。
这种模式一旦成为习惯,感知“量”成为儿童的思维习惯,他们才算是刚刚踏入数理逻辑的大门。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3 14:34:01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7-16 13:38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4:19
2. 大人的引领和孩子的自发工作如何平衡,或者说,在游戏中,大人何时退出?这个度如何把握?- by 多多益善 ...


感谢大陆提的这些问题,大陆总是能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去找问题根源。我试着根据以往经历上来回答这些问题。

我相信不同的孩子,这些答案应该不一样。

孩子开始一件事的时候,我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乐趣,工作会给孩子带来满足感,解决问题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孩子都喜欢沉浸在工作中,他们不喜欢闲着,可以是很安静的工作,也可以是很有趣的游戏,或者家务劳动。

在和孩子互动中从最初到现在心理也有些变化。

最早的时候,当我发现一个有趣的活动回家和小宇玩时,我的想法是,呀这个真好玩呀,他们怎么可以想到这样玩呢,我回家也和孩子一起玩吧。 这个初衷很直接,但是我发现并不适合小宇。 在我看来很有趣的活动或者很漂亮的手工,可能和当前小宇感兴趣的东西并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我玩得高兴,小宇成为旁观。 这个过程是我是很高兴的,我感觉自己象个孩子在玩。 但是我忽略了小宇。 玩到最后就会有些失落,呀,怎么是我自己在玩呢~~

到现在,我喜欢观察小宇的工作,我发现他总是创造出一些我想象不出来的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是他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找到了新的兴趣点,他发自内心的自主要求去做的。
比如去年夏天一个宅家的下午,他一个人玩了近3个小时:
1. 首先是搭路和桥;
2. 开车,他说,搅拌车要有水才能搅拌水泥,接了桶水浇到积木上,要求他擦干净后,他又开始玩起来车的轱辘,把轱辘圈拧歪一点观察轱辘“歪歪扭扭”走路,这也是他看见的一辆公交车是这样回家后来模仿的;
3. 继续铺路,块状积木用完了,接着发现圆形积木可以躺在地上当平的积木一样;这个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做法却让小宇很兴奋,因为他原来没有想到过要这么玩,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4. 铺完后开公交车,突然想起来要把两辆车连在一起; 这个过程更有趣了,他想都没想就把绳子拿出来,想都没想把绳子两头分别放进车里,他以为两辆车连起来了~ 这个大大出乎我意料,他不知道要打结的。行不通后,他又想另外的办法,用透明胶把两辆车完整的包了起来,我看到他可以一个人在嘴巴的协助下完成找透明胶头剪透明胶粘透明胶。。。。
整个过程期间我叫小宇吃了点加餐,然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又要开始工作。。

这次活动我纪录在博客里了,当时自己还做了总结,其中的第一点是最让我有体会的:
1. 让孩子自发去发现新玩法,他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水泥车灌水,圆柱可铺路,用绳子连接两车厢,透明胶裹车)
2. 下次可以继续玩轱辘轴不正转弯的视觉效果。
3. 下次可玩绳子相关的游戏

这件事的后续是:因为一直也没找到如何去模拟让轱辘轴不正转弯,没玩歪轱辘,但是绳子相关的游戏我们是玩了的。

这次活动对比后来集体活动上出现的一些偏差,让我对成人的角色有一些思考。

1. 我想大陆的每一节课程应该也都是有主题有目标的,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需要设计非常自然的引入活动的过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去体验课程希望他们体验到的。我们组织过几次活动,发现很容易会出现偏离,而且各种孩子形态各异,实在是难以把握。最最重要的是,很难达到活动系列化,也就是从浅入深进行一系列主题活动,每次活动都感觉比较孤立,不会太有深度。
(希望在这次讲座中习得一些具体的集体活动的操作方法,集体活动时,成人的角色如何把握,这个我们一点经验都没有)

2. 但是,如果是在家里一对一,目标偏差以及差异化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在家里的活动时间随意,形式随意,材料随意,通过观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随时开展活动。家长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平常脑子里存储一些活动方案,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出对某个感兴趣,而恰好某个方案有可能是孩子兴趣点的延伸时,可以和孩子交流引导一下孩子。 就好比,有很多扇门,小朋友们可能想进某个门时,你把这个门悄悄打开一条缝,让他自己推门进来。 这比直接把大门打开对着他喊,来吧,来这里玩吧,更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因此,在我看来家庭活动时成人的角色是什么呢?不作声色的观察者和适时的引领者,具体如何操作根据自己对孩子的观察理解以及和孩子相互沟通的结果,没有具体的框框。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4:37:12

5. 想知道大陆以及她的童年会对LEGO的看法及LEGO和数理逻辑的关系  - by 毛毛妈

我很明确表示,反对学龄前儿童玩乐高。
乐高对于学龄后儿童,中小学生,在动力机械,网络镶嵌式结构对于空间建构方面都是出色的。
但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妨碍了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是很重要的方面。
乐高让儿童对于原本正常的物理世界现象的理解产生了错觉,
他们不能感知物体重力相关的平衡、对称、力的相互对峙抗衡、惯性以及积木与积木之间相互关系统统被消解在它的拼插结构中了。
而且,乐高对于儿童精细动作发展不利,我看到很多从小使用乐高积木的孩子,到了将近5岁,搭普通积木手都还是抖,无法搭整齐的。

作者: 想了又想_泉妈    时间: 2012-7-13 14:40:59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4:37
5. 想知道大陆以及她的童年会对LEGO的看法及LEGO和数理逻辑的关系  - by 毛毛妈

我很明确表示,反对学龄 ...

啊,感谢毛妈的问题,感谢大陆的回答,这个观点还真是很震撼呢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4:46:12

想了又想_泉妈 发表于 2012-7-13 14:30
关于积木,我家通常都是场景游戏,有次我看了毛球家的积木照片,回来照着模仿了下,泉很快就跟着模仿 ...

情景游戏实际上是最高阶段,如果能应用概念,功能,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是儿童表征的最高境界。
当然,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儿童通常沉浸在某种情景中,反复,看上去没有提升。

数理逻辑有一些基本概念,可以应用到情景中,也就增加了情景的丰富多样性。
比如“一一对应”这一最简单的概念的应用,就可以用到上述场景中,
不管是2岁,还是3岁,4岁,乃至5岁,6岁的儿童,都可以理解一一对应,并以不同的难度呈现出来。
(这个解释需要实地演示)

所以,这里可能家长会遇到的问题是:我了解理论,但我无法应用。
这里我会在培训时提供一些训练方法,使你们头脑中的经验知识变得活起来,可以运用。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3 14:47:21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7-16 13:37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4:37
5. 想知道大陆以及她的童年会对LEGO的看法及LEGO和数理逻辑的关系  - by 毛毛妈

我很明确表示,反对学龄 ...


原来听大陆说过这个观点,在群里也和大家讨论过,木头积木比乐高要好。

所以在家,从来不参与小宇的乐高活动,用行动表示不鼓励。
但是小宇是真心喜欢,我理解他喜欢的原因是乐高比原木积木更容易塑形,更容易搭出他想搭的东西来。
有段时间我会把乐高收到小房间去,不过小宇还是拿出来玩。
没有直接阻止小宇玩。我也发现他虽然每次都是搭公交车,但是总是有变化。
有一段时间他对公交车的后视镜很感兴趣,他会用肢体来给我表演,把双手胳膊伸直手掌垂直向下,跟僵尸一样,他说是681的后视镜,然后把一只手长一点一只手短一点,他说是441,最后再把胸一挺说,441是这样的~~ 我实在是被逗笑了,挺胸代表着这个车的前窗是再有一定的向前倾的弧度的,441的后视镜确实也是一长一短。
他的这个表达非常的精彩,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感觉出很大的成就感。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独自玩乐高时,突然跳了起来告诉我,妈妈,“你看~我搭出来了后视镜!”是的,他是跳起来冲向我的,很兴奋。 我觉得孩子在做事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他自我效能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现在小宇仍然搭乐高,我还是不参与不鼓励。 但是他玩木头积木,我会参与。
作者: 想了又想_泉妈    时间: 2012-7-13 14:50:02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4:37
5. 想知道大陆以及她的童年会对LEGO的看法及LEGO和数理逻辑的关系  - by 毛毛妈

我很明确表示,反对学龄 ...

他们不能感知物体重力相关的平衡、对称、力的相互对峙抗衡、惯性以及积木与积木之间相互关系统统被消解在它的拼插结构中了。
而且,乐高对于儿童精细动作发展不利,我看到很多从小使用乐高积木的孩子,到了将近5岁,搭普通积木手都还是抖,无法搭整齐的。


看到大陆说的这些,我才意识到值得关注的还有很多,也意识到我有很多的认识误区,我一直觉得积木这样的搭建工作跟精细动作无关,只有那些小手工类的东西才是精细动作。

其实,回想起来,泉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会搭歪,到了上面就容易倒,这个时候我关注的都是如何处理情绪,让他面对失败,而从未想过如何让他认识到这里面的平衡、对称,关于这些东西如何引入也是培训课程的一部分么?
作者: 春天的畅想    时间: 2012-7-13 14:58:41

大陆能否告诉几点开始上课?几点结束吗?我看到大家的讨论真的想全程参加,无奈1人带孩子,可否等到八月再交费呢?我好看老公周末的情况,谢谢了。
作者: 春天的畅想    时间: 2012-7-13 15:01:26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4:37
5. 想知道大陆以及她的童年会对LEGO的看法及LEGO和数理逻辑的关系  - by 毛毛妈

我很明确表示,反对学龄 ...

大陆的回答给了一个不同的方向。我想任何一种玩具只要好好利用还是比较有可取性吧,呵呵
作者: 豆乐妈    时间: 2012-7-13 15:36:32

非常感谢大陆准备这么详尽丰富的课程提纲!尽管一下子觉得信息量好大,还要好好消化消化。
从去年在小宇妈介绍下了解到童年汇、BFB后,一直对大陆的课程非常感兴趣,我个人的出发点来自于这几个方面:
大陆的课程中关注的是以孩子整体思维发展为目标的、全体系的,其中又特别强调科学素养、数理逻辑、科学探究等等这些方面,引入的“术”又是瑞吉欧这样强调家校互动、成人与儿童互动,不断扩展的体系。(我的理解和解读还是很片面的啊,只是表达我对大陆课程的一点理解)恰是这样思路体系,和当下我们稍微熟悉一点的华、蒙都有很大的区别。我对华、蒙都没有很多研究,但大陆的课程和出发点我感觉很新鲜、很新鲜!
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包括:
1、在大陆的课程中,是不是会强调活动的封闭性、圆满性——这个词不太准确。在我们多次活动中,时常会观察到:在预定的活动步骤和孩子真实操作的状态反馈中间,会有一些新的间隙、新的方向,这时我们会犹疑,是继续按照预定的课程步骤继续,还是按照孩子的实际兴趣继续。这一点,在多个孩子共同操作的课堂,和单个孩子在家的工作又有区别。当单独对待豆豆的时候,我经常是选择她自己按照新的兴趣点和发现不断进行下去。而在班里多个孩子共同进行的时候,我们会无法同时把握所有孩子的兴趣点。这一点,也就是说课程设置的预见性、共性,还是不够。所以感兴趣大陆在这方面的建议。
2、对积木课程以及延续的数理逻辑课程感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在家里系统地玩积木。

作者: 豆乐妈    时间: 2012-7-13 15:41:21

另外,昨天看到培训大纲的时候,和小宇妈交流了一下,我的感觉是这么大信息量的课程放在两天,还真是很紧张啊!其实愿意更放松一点去吸收,要是能再多点时间更好了。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在课程内容设置比例上,可否将我们当下比较紧迫的实操性的内容加大一些,理论部分的阐述稍微少一点,因为理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交流,但面对面和大陆学习的机会毕竟还是不多啊!
个人的一点建议。多谢大陆的悉心准备!
作者: 豆乐妈    时间: 2012-7-13 15:47:01

感觉调整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课程内容分界更清晰了。
请问第二天的第六、七主题,大概会讲些什么内容呢?
增加一个问题:对家长在不同体制的成长环境中如何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据说大陆也是有意把小璐送进公立学校的哈,上海还有童年汇,北京可还没有哦!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6:06:02

想了又想_泉妈 发表于 2012-7-13 14:50
他们不能感知物体重力相关的平衡、对称、力的相互对峙抗衡、惯性以及积木与积木之间相互关系统统被消解在 ...

其实,回想起来,泉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会搭歪,到了上面就容易倒,这个时候我关注的都是如何处理情绪,让他面对失败,而从未想过如何让他认识到这里面的平衡、对称,关于这些东西如何引入也是培训课程的一部分么?


是的,这部分培训有实际操作部分,动作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成人的引导也很重要。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6:09:04

春天的畅想 发表于 2012-7-13 14:58
大陆能否告诉几点开始上课?几点结束吗?我看到大家的讨论真的想全程参加,无奈1人带孩子,可否等到八月再交 ...

时间安排是这样:
9:00-12:30
13:30-18:00

人数我们要统计,小宇妈说场地有限,可能人数会超标,只能按照缴费顺序来了,所以你可以先缴费报名,有特殊情况,回头退给你费用~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6:10:34

春天的畅想 发表于 2012-7-13 15:01
大陆的回答给了一个不同的方向。我想任何一种玩具只要好好利用还是比较有可取性吧,呵呵

世界很丰富,我们都想尝试,呵呵,孩子的时间却有限,我的观点是,不浪费时间在看起来信价比并不高的事情上。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6:11:49

豆乐妈 发表于 2012-7-13 15:36
非常感谢大陆准备这么详尽丰富的课程提纲!尽管一下子觉得信息量好大,还要好好消化消化。
从去年在小宇妈 ...

活动的生成性和引导,我会放到协同成长最后一个单元重点讲方案和项目的时候说。
不过在前面五种“术”中,都会讲到如何引导的问题,侧重点不同。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6:17:32

豆乐妈 发表于 2012-7-13 15:41
另外,昨天看到培训大纲的时候,和小宇妈交流了一下,我的感觉是这么大信息量的课程放在两天,还真是很紧张 ...

实际上这一次培训无法将全部的内容都细化,所以有些是点到为止,但不说又不行,这样会让“术”走偏。
毕竟每个家长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案例里的someone,很多时候大家遇到的问题是因为原先接受的信息和理论在指引着你们而引起的,所以,我会花一部分时间讲讲“大前提”,不过不要害怕,不是枯燥的理论,呵呵,也会结合实践来分析。我的PPT预计会超300页,其中大部分是图片和案例,我不习惯ppt上大段文字,呵呵,所以,放松,放松,再放松。:)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6:22:23

豆乐妈 发表于 2012-7-13 15:47
感觉调整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课程内容分界更清晰了。
请问第二天的第六、七主题,大概会讲些什 ...

第六主题,是最哲学的部分,呵呵,其实是核心思想,很重要,不过不是讲哲学抽象概念,不学术,只是呈现给大家一些现象,也会很有趣。这个主题里会涉及到教育流派的问题。

第七主题,是关于“创造力”培养的,要拨乱反正,呵呵,不要踏雷区哦。关于高级认知部分的从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到教育。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引导孩子创新性思维模式。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3 18:39:17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7-13 18:41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7-13 14:32
4. 关于数理逻辑这部分,我最近发现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和孩子玩儿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很难意识到哪些元素 ...


原谅我,这段话我没太理解

不过,我看懂最后一句话,感知“量”成为儿童的思维习惯,他们才算是刚刚踏入数理逻辑的大门。
孩子帮着发筷子时,数有多少人,然后去取多少筷子;
嘴里唱着,DD 5岁时,我4岁;DD 6岁时,我5岁;DD 7岁时,我6岁;
--这算是在理解数学和逻辑么?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3 18:45:59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7-13 18:39
原谅我,这段话我没太理解

不过,我看懂最后一句话,感知“量”成为儿童的思维习惯, ...

我知道不理解的是关于感官教育的部分
这是要重点讲的

是因为,父母看到某个理论,甚至只是某句话,比如“打开孩子的感官,就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于是父母照着自己对感官的理解,应该让孩子闻闻气味,触摸一下,尝一尝,看一看,听一听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先回家吃饭,回头再说哈~

作者: 贞贞妈    时间: 2012-7-17 14:33:27

想问问支付宝付款可以不?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7 18:04:26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7-19 10:18 编辑
贞贞妈 发表于 2012-7-17 14:33
想问问支付宝付款可以不?


刚问大陆了,童年汇原来一直都没用过支付宝。
贞贞妈,你转帐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么?如果有网银,即使是异地跨行也挺方便的。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7 22:28:26

推荐大家翻翻下面这些书,对探究、科学或者建构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我们再谈谈如果是一对一探究如何引导,一对多的活动又如何引导:

《儿童象科学家一样——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
《建构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
《奇妙的心灵——儿童认知研究的新发现》
《母爱的力量——母爱如何塑造和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
《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这本较深和枯燥)


作者: 贞贞妈    时间: 2012-7-18 09:57:43

本帖最后由 贞贞妈 于 2012-7-18 09:59 编辑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7-17 18:04
刚问大陆了,他们原来一直都没用过支付宝。
贞贞妈,你转帐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么?如果有网银,即使是异地 ...


主要是没有开通网银,我看看让别人帮着转一下吧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19 06:24:05

大陆 发表于 2012-7-17 22:28
推荐大家翻翻下面这些书,对探究、科学或者建构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我们再谈谈如果是一对一探究如何引 ...

谢谢大陆,书看名字好专业啊!看过光有爱还不够,其它找找去!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9 10:31:42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7-19 06:24
谢谢大陆,书看名字好专业啊!看过光有爱还不够,其它找找去!

其实那两本科学探究的书,内容还是很容易读的,加上有很多实例,上面也标明了适合什么样的年龄,所以我觉得非常适合你们看。如果有时间可以细读的话,还可以收获一些关于探究类活动应该如何展开的方法,还能解答一些关于“度”的问题。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7-19 19:52:21

书看看淘宝上有没有

作者: 朵朵云    时间: 2012-7-22 19:10:17

早已报了名,也已汇款,但突然有事不能参加,非常遗憾。强烈希望童年汇能落户北京。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7-30 14:05:20

想和大陆还有各位妈妈一起探讨一个问题,也许和这次培训的主题无关,或者说关联很大。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观察周围的孩子,有些孩子对大肢体活动要更感兴趣一些,有些孩子天生愿意思考,关注细节;有些孩子喜欢和人互动,更关注情感和关系,有些孩子喜欢和物互动,喜欢观察思考推理分析。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是应该取长呢?还是补短呢?

对了天生喜欢和物互动,喜欢思考推理分析的孩子,如果在活动中更多的加入数理方面的引导,是不是更推波助澜了呢?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求全之计呢?

我是个贪心的妈,希望孩子能更加平衡全面的发展,想知道在大陆熟悉的欧吉瑞体系中,对于这两类不同类型的孩子,是如何侧重的呢?
作者: 茁壮成长    时间: 2012-7-31 13:00:39

l楼上亲爱的,我也对此问题正困惑呢,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专注点,还是需要平衡些呢,希望大陆能给出分析.
像我家孩,偏爱数量逻辑,什么东东都用数字来表达,比如他自己经常说气温30度就热, 29度就不热; 白天12点是中午,11点59分就是上午; 有时说,车上人好多呀,有22个呢等等,总之很多生活中的事情他都想用数字表达,可我想告诉他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界限是很模糊的,不是这样完全割裂开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数字表达,可这如何跟他传递这样的信息呢;
再者,关注数字的事情多,其他方面,如大肢体运动,人际关系等就弱,那应该重点平衡这些弱的方面呢?还是让孩子尽情地去探索他喜欢的事情?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7-31 15:11:54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 10:20 编辑

楼上两位亲爱的,多多,壮壮,小宇应该属于一个型号的。

小宇回家除了搭还是搭,每天我到家时总能见他搭的一堆东西;
小宇也喜欢用数字来描述,对于上午,中午,下午经常把我问晕;
还经常的冠李戴量词,比如帮我捶腰,我说再重一点,人家说,好的,妈妈我捶100公里那么重,刚才是90公里重。
有时连辣的程度都要用数量来表达
我俩睡前的自编故事,也经常会变成推理故事;
特别喜欢总结,记得原来睡前聊天第一句话总是,妈妈,我今天都去哪了? 然后开始1,2,3,4。。。

也许是我自恋些,我没感觉出来小宇在其它方面太弱,运动协调性挺好,除了身高体重低常;也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有时方式会不太好,我感觉原因在于我和小宇爸都太理性不善言辞,在家里没有搭一个暖暖的软软的环境。

如果太偏了,倒致其它方面有障碍了,应该需要干预。 但是若不影响孩子生活交友啥的,我选择尊重孩子个性。

另外,“喜欢逻辑思考就不关注情感”,或者“思考的时候就没有情感”,这也许只是人为看到的表象, 两个并不一定非此即彼;一方强另一方弱,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孩子偏理,除了遗传,估计和家长自身也有关系,家长自己先柔软起来,孩子应该会跟着变化。
家庭氛围也是一个因素,我反思我家就是这样的,家里个个都不善表达情感,都属于理工思维,凡事追个究竟那种。
所以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这和小宇继续探索他所爱的不矛盾。

前段小宇特别喜欢听我给编睡前故事,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每天都讲,这其实是一个挺好的机会,编一些情感元素多些的故事,不过还是我的原因,我实在是编不出来这些故事。所以和小宇提出来,暂停一段落,等我想好了更多的故事再继续。上周开始我们又恢复读书了。而我可以抓紧提高编故事的能力。

最近也经常和小宇在家玩游戏,饭后不再是积木时间,改为游戏时间,一家人全部参与的,小宇愿意自己想游戏办法和规则,在游戏的时候也有沟通交流以及情感的流动,小宇很喜欢。原来小宇要求和我们玩游戏时我们会觉得太小儿有时不愿意陪或敷衍,现在发现对我家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全家参与的情感交流机会。

看你俩同时提到这个问题,于是说了一大通

期待大陆来回复~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09:56:38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2-7-30 14:05
想和大陆还有各位妈妈一起探讨一个问题,也许和这次培训的主题无关,或者说关联很大。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 ...

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一向有“偏科”一说,到了中学尤其明显,究其原因,孩子在早年没有获得合理的引导,家长和老师或许都很无奈。

但是孩子在早年智力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内有极大的发展,只是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和丰富的环境提供给他们,因此渐渐的,也就开始分化了,没有受到引导的领域个人兴趣也不大的,渐渐就变成弱项了,而那些孩子感兴趣,或者是大人感兴趣的部分,渐渐就被强化了。

多元智能其实给到人们一个宽阔的视野,去重新看待人的智能。但是,却被不少教育者做成了误区,觉得就是用来测试孩子的,甚至各项智能割裂地去开设课程。但是智能是一个整合体。

所以,我是赞成取长补短的,但是光其字面意思,我却是反对的——并不是哪里短了补哪里。而是要从长的地方入手。喜欢与人互动的孩子,就从与他们对话入手,聊天可能成为一种推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一种途径(我在本次北京培训里会讲到如何用语言推动逻辑思维发展),喜欢摆弄物体搞探究的孩子,就从他喜欢的东西入手,与他一同做一同玩,和他聊些他擅长的东西。

我反对那种,我的孩子语言能力很弱很胆小,所以我要送孩子去上演讲课。我的孩子不喜欢运动,我要让他多运动运动。比如有的孩子就是慢热的,上课的时候,父母就是不断地催促他要跟老师这样那样,回头也很担忧孩子怎么跟不上。。。不同性格和气质的孩子,行事自然不同,就按照他们的节奏来,启蒙性引导是最好的。

当然以上不代表说整个儿童期应该如此,孩子每个阶段都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他们。不同性格的孩子更是如此。当孩子的性格是比较躁动的,早年可能各种原因,导致比较浮躁,那么就需要一些方法能让孩子的心沉静下来,而不是依着他们的性子。特别喜欢与人互动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引导,或许就变成注意力难以集中了。要他们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中,有不同的要求。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10:13:32

茁壮成长 发表于 2012-7-31 13:00
l楼上亲爱的,我也对此问题正困惑呢,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专注点,还是需要平衡些呢,希望大陆能给出分析.
像我家 ...

两位妈妈都提到了特别喜欢数理逻辑的孩子,是不是如果依照他们的兴趣走,会走入极端的问题。

喜欢数理逻辑的孩子其实是有优势的,可以推动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但是如果孩子因着数理逻辑而忽略了与人互动,我们就要动动脑筋了。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好引导的,数理逻辑不是单纯在做题目,也不是刻板的。我比较鼓励家长和孩子去“聊”数学,看看是怎样做出来的,如果在一个小集体中,就会要求孩子们相互帮助,相互解释,相互辩论。在一个team里,是很容易将气氛带动起来的。在家庭里,家长就需要角色转换了,以便引起儿童与你互动的兴趣。可以说,这是一个“两全之计”。

至于数字的精确与生活的模糊性,两者也并无矛盾,家长可能纠结在我如何让孩子既了解这又能了解那,呵呵,从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上来讲,他们开始不可能进行二维甚至多维度多层级的思考,所以有时候显得是“一根筋”,这个时候,如果急于先将不同层级的事情同时呈现给孩子,告诉他这个时候应该这样那个时候应该那样,孩子一下子是掌握不了的。但是这种多维度思维的模式确实非常重要的,我们不需要从数理逻辑开始,也可以引导孩子多层级思考的习惯,并最终将儿童引导向网络式思维的模式(这些也会在北京培训中以例子的方式解释给大家听)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10:23:07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7-31 15:11
楼上两位亲爱的,多多,壮壮,小宇应该属于一个型号的。

小宇回家除了搭还是搭,每天我到家时总能见他搭 ...

“家长自己先柔软起来,孩子应该会跟着变化”

——小宇妈这句话说得极好。

柔软这个词大家会比较能想象和理解,弹性这个词虽然更为准确,不过很多家长都说很难做到这点。
我会在培训里尤其说说“弹性”这个特质怎么培养和引导。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10:27:51

瑞吉欧体系中,其实并没有刻意去关注不同类型孩子应该如何教育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弹性集合,包含了孩子的兴趣,老师的兴趣,生发的兴趣,有教育的计划和结构,也有引导和观察,所以在这样一个集合体中,遵循的一种教育哲学依然也是: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同时加以引导,因为瑞吉欧相信在“集体智慧”中,孩子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从而获得发展。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迫切地希望家长们组建起BFB小组的原因,因为确实很多方面都是家庭单一力量无法完成的,在家庭中必然是有局限性的。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 10:39:07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 10:40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8-1 10:27
瑞吉欧体系中,其实并没有刻意去关注不同类型孩子应该如何教育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弹性集合,包含了孩子 ...


组织小集体活动急需一些实际的指导,太阳班曾经组织过一些活动,不过中断了。对于集体活动的效果我不是特别的满意,我希望能了解在活动中:
1.  组织者的角色
2.  适合集体活动的活动形式

太阳班曾经组织过几次,但是因为很多妈妈都是非全职的,我觉得在活动策划时费的精力太多,并且对于活动达到怎样的效果定义不准,感觉很是费力。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11:10:01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 10:39
组织小集体活动急需一些实际的指导,太阳班曾经组织过一些活动,不过中断了。对于集体活动的效果我不是 ...

好的,这个我会在最后一部分详细说的,选题很重要,态度更关键。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 11:15:11

我感觉这个贴子可以再深入些下去,关于 理性-感性, 智能-情感。

前段大观园有贴子后来发散到这个问题:http://www.xingfudgy.com/thread-24301-15-1.html

有时感性和理性被对立起来了。

我不了解华德福,但是参加培训的家长有很多对华德福是很感兴趣的。
我理解华德福是反对早期的逻辑思维的。 大陆可对华德福这个观点如何看?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11:44:47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 11:15
我感觉这个贴子可以再深入些下去,关于 理性-感性, 智能-情感。

前段大观园有贴子后来发散到这个问题 ...


好长,我要慢慢看。

很多人都问我对华德福怎么看,呵呵,你今天问起,让我想起就上周末发生的一件事情

我带女儿去一家甜品店,挺有名的,都是水果捞,香港那边的,特色是芒果为主的水果拼盘加了椰汁等等的杂烩。我点了某个,服务员说,这个没有了,我很遗憾,说:哎呀,我就是想吃芒果黑糯米的。店员很无奈地说:今天黑糯米都卖完了。我当时有点想放弃了,因为我就是冲着黑糯米去的。小璐在旁边等不及了,她说:妈妈你不是喜欢吃芒果么,这么多都是芒果唉。。。服务员在旁边趁机给我推荐这个那个,但是她推荐的里面都有我不喜欢的那样东西,比如芥末了,小丸子了。。。最终凹不过女儿,还是点了一样,比较符合大家的需求:有芒果,有西米(我女儿喜欢),有椰汁(我也能接受),有其他水果我不讨厌的口味。

我猜想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有很多,不管是吃的,还是其他商品,还是某项服务,恐怕都不是让人完全喜欢的,最后,人们权衡利弊,选择了某一种东西。老百姓是这样子的,对于美食家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的,他们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可以述说优劣,但是这并不影响老百姓的选择。口味是个人的,喜好也是个人的。

回到华德福,我只能说,华德福里有我不喜欢的“小丸子”和“芥末”,当然也有我喜欢的“芒果”,只不过我发现了另外一种食物,里面既没有我讨厌的,也有华德福有的“芒果”,所以我选择了瑞吉欧。

不过在此要声明一下,瑞吉欧并不是一条通往真理的路,它只是满足了我的某方面的需求,并启发了我,真正的路是自己寻找和开辟的,你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12:16:37

大概看了第一页,有点明白讨论焦点了。

我认为有一个观点是毋庸置疑的,“感性与理性同样重要”,这个在我看来无需讨论,重点不是在分出理性与感性之高低。

问题在于,既然同样重要,如何使得感性与理性都共同发挥作用,在合适的时候用到合适的“认知”(延用原文中的说法,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或者不如说,如何让儿童学会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我将之称为系统多元化思维或者说网络式思维。

创造力这章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并且给出具体的例子,以便让大家重新来看待创造力这个词。或者如文中提到的“突破性的观点”。

另一方面,我觉得父母都可以问一问自己,究竟希望孩子获得什么?能做出什么来?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有与世界相比的“突破性观点”,每个人需要的或许只是“突破自我的观点”。
这个问题讨论的范畴就不再是感性认知还是理性认知的问题了。

而灵性这个词,则更不易拿来讨论。何为灵性,有何标准?说人家没灵性,说不定只是人没有看到灵性所在。直觉这个词不错,直觉也往往何顿悟联系在一起,很多科学家所描述的也是这样一种状态。然而我们是否可以说顿悟就是感性的灵性的呢?但我知道,不管是直觉还是顿悟,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关系”。一旦人将世界万物的种种特征也好感受也好名词概念也好,关联起来,从中就会生出无限可能。但是一旦脱离了“关系”,一切都是死的。

而关于那个孩子、鸟和父亲的例子,一笑而过吧,不必当真。
生活不是这样预设的场景,其中有太多可变的因素和细节,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最简单的,说了名词的同时,再饶有兴致地和孩子讨论,则完全没有什么后遗症。
所谓的精神世界里“砰”的一声什么东西结束了——这句话,最好当作文学艺术来看待。真实绝不是这样的。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 12:51:39

另外有一个误区啊,逻辑推理不代表时间上要很久,
不代表直觉感受就比逻辑思维要快。
逻辑推理也可以在一秒不到的时间内做出。


我们通常说的边缘皮层,情感地带,因为回路较短,可以在危机时刻最快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是毫秒级的,但如果是前额叶高级皮层的判断即便慢一点,也不需要几分钟。
只不过我们会说,生与死可能就是一秒之差。

唉,这个培训时要重点说的~不说,我发现真的很多家长在用名词,套例子时很混乱,这样就没法交流下去了。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2-8-1 13:24:54

我们这里的妈妈都好有研究精神啊,看的我就感觉我怎么就这么懒呢?只是对哲学话题感兴趣,想听听大陆说。看到里面研究孩子玩的东西都这么细,一下子就觉得头大想逃走呢...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 13:43:46

爱无言 发表于 2012-8-1 13:24
我们这里的妈妈都好有研究精神啊,看的我就感觉我怎么就这么懒呢?只是对哲学话题感兴趣,想听听大陆说。看 ...

原来也有爱同学想逃的时候啊{:1_114:}
作者: 美滋滋妈妈    时间: 2012-8-1 15:53:59

刚跟小宇妈聊了聊,先过来踩一脚,晚上回去仔细看看再提问:)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 18:09:10

在一个网站上看到的,觉得写得很好,不知道转到哪,就放这贴子里吧:

Making art, and in turn creative thinking, is rooted in discovery, experimentation, and the free exploration of materials. Projects that foster independent thinking focus on the processes of cre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rather than  the final product.
If you spend any time on Pinterest, you know that the internet is full of ideas for creating beautiful kids’ crafts, but I caution you that while these projects may deliver a tidy product, they may not have your child’s best interests in mind. Your best bet for fostering creative growth is to set up open-ended art-making invitations. Not only will your child’s imagination thrive, but you’ll have less to stress over and prepare for.

To get started, choose a few related materials, lay them out on your table, and see what your child (and maybe you!) can come up with.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2 19:06:12

本帖最后由 大陆 于 2012-8-2 19:09 编辑

创造力和什么相关?

智力前提是需要的,除此以外,很少被人提及但千真万确是事实的是:

目标感
动机
领域专业度
基本技能
自信与承担风险的意愿
自我竞争
信念
选择与发现机会

我们在培训时,来详细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发展这些的机会:)
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些什么样的游戏来提高他们这些能力呢?
我们可以一同来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经历,而这些或许就是启示~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2 19:15:03

想了又想_泉妈 发表于 2012-7-13 14:09
我没明白大陆说的这个度的含义,是指什么跟什么之间平衡的度呢?

是指引导的“度”,父母觉得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介入,什么时候该观察,介入的话该如何做才既不影响控制孩子又能够进行引导。

作者: 美滋滋妈妈    时间: 2012-8-13 10:46:51

整个培训内容非常丰富,自我感觉收获很大
在一切没有形成习惯前,做为懒散惯了的我会有些累,但我一直在努力
感谢大陆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3 12:01:22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3 12:04 编辑
美滋滋妈妈 发表于 2012-8-13 10:46
整个培训内容非常丰富,自我感觉收获很大
在一切没有形成习惯前,做为懒散惯了的我会有些累,但我一直在努 ...


期待美妈系列的培训感受!

看到美妈的努力,共勉~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3 12:31:51

培训内容很棒,同时信息量也很大,需要继续学习,巩固。听完感觉不飘,很踏实。感谢大陆!
如果哪位家长有录音,恳请分享一下,需要再多听几遍啊!
盼着能收到小宇妈妈发出大陆PPT转PDF的文稿,谢谢!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3 12:37:50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4 10:06 编辑
璐璐 发表于 2012-8-13 12:31
培训内容很棒,同时信息量也很大,需要继续学习,巩固。听完感觉不飘,很踏实。感谢大陆!
如果哪位家长有 ...


谢谢璐妈~

录音大家因为电池问题,录得有些支离破碎,这个已经受到爸爸的多次批评,如果可以,我们尽量整理一份完整的,清晰的给大家。

PDF文稿毛爸已经copy了,毛爸去送大陆了,还在去机场的路上,回来后就分享给大家。谢谢你们的等待~
作者: 贞贞妈    时间: 2012-8-13 12:38:31

收获很大,谢谢大陆,谢谢小宇妈,后续继续学习,消化去!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3 12:43:58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3 13:21 编辑
贞贞妈 发表于 2012-8-13 12:38
收获很大,谢谢大陆,谢谢小宇妈,后续继续学习,消化去!


贞贞爸第二天也来了,非常赞赏,夫妻同来的,你们是第一对!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3 13:08:27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3 12:37
谢谢璐妈~

录音大家因为电池问题,录得有些支离破碎,这个已经受到爸爸的多次批评,如果可以,我们 ...

多谢多谢!感谢你们的付出为我们带来的思想盛宴!
作者: 硕硕妈    时间: 2012-8-13 15:00:19

我也觉得收获很大,信息量大,需要消化,希望大家能持续的就这个主题进行交流。
刚下了书单,昨天提到的书买了一通。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3 19:58:33

这次时间非常紧张,好在我们还有网络,可以继续交流
我建议我们另外开一个帖子就培训的内容做深度沟通,你们觉得怎么样?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3 23:35:56

好啊好啊,“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传了,业授了,该解惑了,必须的……
作者: 又丹妈    时间: 2012-8-14 16:22:12

大陆 发表于 2012-8-13 19:58
这次时间非常紧张,好在我们还有网络,可以继续交流
我建议我们另外开一个帖子就培训的内容做深度沟通,你 ...

太好了,乘热打铁,不然比如我这种NC的妈妈过不几天就忘光光了 {:1_122:}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