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改变从心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1:47:08     标题: 改变从心开始

工作的三个层次
  
  野兽爱智慧
  
  按照整合心理学的观点,工作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辛勤地工作
  
  关键词汇:专心致志 竞争 集中焦点 目标导向 竞争式快乐
  
  这个层次的意识显化是辛勤工作和消耗能量。我们会经常面临对目标所产生的抗拒,我们会发现一天可用的时间是那么的有限。如果我们是个企图心很强的人,势必会很成功。类似安东尼•罗宾斯(Anthony Robbins)(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过他的《激发无限的潜力》和《唤起心中的巨人》),莱斯•布朗(Les Brown)和齐格•齐格勒(Zig Ziglar)等人所带领的激励课程,对我们在这个层次的运作非常有益,因为这些领导者会用他们本身的能量和渴望,为我们加压充电。但我们必须重复听到相同或类似的信息,以便维持在激励状态,充实自己的能量。这类成功激励法的重大缺点是:正向思考的刺激也有可能导致我们压抑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正处在这个显化的层次,你或许会很成功,但往往付出了不合理的代价。绝大多数处在第一个层次的人们,都牺牲了与家人相处以及运动的时间和身体健康,只为了达成他们的目标。他们成了工作狂,因为他们的快乐直接来自于他们的表现。这些人是众所周知的典型A型人格(与A型血型无关),倾向于患心脏病、过敏症、压力过大以及高度紧张。如果你正处在第一个层次,你会下意识地寻求安全感,物质的展现对你而言是至高无上的目标。近两年内地流行的职场小说,比如《胜算》、《丁约翰打拼记》、《圈子圈套》和《杜拉拉升职记》描述的就是处于第一个层次的人们的生活。
  
  这个层次的人的快乐是竞争式的快乐。在意识中,从竞争得来的快乐是最低的层次。他们输的时候往往变得怏怏不乐且具有破坏性。这些人完全由竞争来界定自己和个人的价值,并且把“输”这件事看成是个人最终的失败。如果他们输了,他们会很痛苦。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1:48:00

第二个层次:聪明地工作
  
  关键词汇:直觉 有条件的快乐 倾听内在的声音 过程导向进入潜意识 与生俱来的身体智慧 有条件的快乐
  
  我们有许多人辛勤工作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终于觉知到这种尝试是无用的,而达到了第二个显化的层次。此乃我们的时代潮流。举例来说,近年来电讯通信业的长足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家中工作,并迁居到郊外社区里。随着这种文化趋势的发展,我们逐渐觉察到,如果我们聪明地工作,其实有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的。
  
  处在第二个层次,我们开始倾听自己的感觉,并遵从内心的直觉。如果我们越来越擅长于依照直觉做出选择,就可以成功地创造出和谐的人生。处在这个层次,我们倾向于跟随斯蒂芬•科维(Stepten 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丹尼斯•维特利(Dennis waitley),琼•博里森科(Joan Borysenko)和路易斯•海等领导者。他们的启发课程会帮助我们检视自己的真实面貌,以及我们是由什么力量驱使的。我们会更加信任自己的本能,可以以正向感觉取代正向思考,选择不再压抑情绪,而这确实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如果你正处在这个显化的层次,而你仍然想要成功,那么就意味着你受到了本身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认为家庭和幸福比事业更重要。借着聪明工作并塑造出双赢的策略,你会发现自己仍然能实现美好的未来。此层次的错误倾向通常是设定的目标比真正的需求要少,并可能在财富与成功的议题上出现一些困惑。在这个阶段,如果压抑了直觉和感受,就会容易得免疫功能失调、癌症以及慢性的致命疾病。平衡与和谐是必要的基础。如果你正处在第二层次,那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直保持良好的感觉,你想要被爱,想得到注意、尊重、信任、崇敬,并受到关怀——不是为了你的钱,而是为了你这个人。你为其他人做些好事,是因为这会让你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东西,此乃有条件的爱。潜意识里,你渴望被爱而不希望被拒绝。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1:48:32

第三个层次:不工作/行若无事
  
  关键词汇:念力 无条件的快乐(至乐) 更高的意识 宇宙指引 神奇魔力 沟通 活在当下 服务 无条件的快乐
  
  处在第三层次,我们开始跟宇宙调成同步,工作不再耗费我们的能量,反而带给我们激励与向上的力量。我们遵从最少阻力之道,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浪费能量。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在正确的时间吸引正确的人,而且立即塑造(其他人也许会认为这是巧合或是好运)。我们已经完全调整好自我,转向更高层次的意识,而且觉得受到指引。我们知道要对生命中所有的事件负起责任;我们快乐不为了任何理由,并且跟宇宙合而为一。
  
  许多工作坊的领导者以及很受欢迎的精神导师,如迪帕克•乔普拉、玛丽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尼尔•唐纳德•瓦尔施(Neale Donald Wslsh)以及韦恩•戴尔,都是这个途径的典范。处在这个层次,我们将觉察到本身是不受制约的存在,整个宇宙就在那儿支持着我们,这是拥有最大同步性的层次,通过臣服的精神,我们让自己的意向经由宇宙来显现。
  
  如果你已经处在显化的这个层次,成功将不费吹灰之力,你对宇宙传送来的所有信息一清二楚,并且能够和你的指导灵交流沟通。心灵的成长是你的优先选择,凡是让你分心的事情,你都会放手不管。你的种种人际关系是基于心灵层面的价值,而不是基于条件式的爱。你成为跟宇宙同步的大师,轻松自如地展现出富足的精神境界,你完全信任跟宇宙间的联结。这个层次是真正的痊愈与自发的宽恕。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1:48:56

我们多数人无法成功地将自己经常地维持在这个层次,自然就会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间来来回回(在意识的不同状态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副层次)。比如《杜拉拉升职记2》描述的人物就处于这个区间,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层次来来回回。而《不抱怨的世界》提供的则是从第二层次走向第三层次的途径,但显然能完全达到“无意识的有能”阶段的人不会太多。如果你是处在第三个层次,你真正渴望的就是和整个宇宙合而为一,服务并臣服于最高的生命源头。你勇于做自己,你放下了恐惧,你做决定时总依据有益身心灵成长且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原则,因而获得了喜悦。你寻求的是灵性的合一境界。
  
  当你看完这三个层次的工作,是否会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进入第三层次呢?而你如果还是在第一层次辛苦地工作,该如何走向第二和第三层次呢?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善于去找到内心的指引并信任它。当我们借着学习觉知和倾听内在的指引,并且信任那份觉知,就可以达到第二个层次;而通往第三个层次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经由第二个层次,这便是捷径。没有人靠着辛勤努力进入第三个层次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律而达到这个目的,但自律和努力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孩童学习走路,然后学跑步,因为他们渴望如此去做,没有任何事能挡得住他们;同样的,有些人把手中的事情做得很好,只因为他们乐在其中。这种发自情感的自律毫不费力。当自律是发自情感而非理智时,它的力量最为强大。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1:49:49

转自豆瓣的书评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1:50:44

还有武老的博客里——胡因梦谈《改变从心开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17vkd.html
原文太长,转不过来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1:53:49

书我买了,刚看了一点,感觉很好,就是那些感悟我写不来,在这里做个广告好了
作者: 阿比    时间: 2011-7-2 12:54:59

谢谢推荐,已经当下了呵呵
因为觉得跟自己太像了,我以前只在前两步来回来回,很辛苦,而且有时盲目,还有就是不想做事会觉得很空虚不安
现在第三步已经能感觉到一点只是不强烈
对于我成长这本书应该是及时雨
作者: 神秘眼神    时间: 2011-7-2 13:51:57

我刚看第一遍,还没看完
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最适合我的心灵成长的书籍,有一半是如何从身体下去去改善,对于我来说很对症
不过身体操作部分,还没有实施,等全看完再来试试看
作者: 拂晓    时间: 2011-7-2 13:59: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4:05:51

我正好收到短信通知:作者的讲座7月8号在北京,9号在深圳。
7月10日在广州凯旋华美达酒店凯旋听,180元,报 ...
拂晓 发表于 2011-7-2 13:59


7.10那天你没空吗?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4:08:05

我刚看第一遍,还没看完
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最适合我的心灵成长的书籍,有一半是如何从身体下去去改 ...
神秘眼神 发表于 2011-7-2 13:51

{:1_152:},我也感觉这本书挺适合自己的,看到卓越56折,立马就下单了{:1_114:}
作者: 拂晓    时间: 2011-7-2 16:3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神秘眼神    时间: 2011-7-2 16:38:05

有身体操?我也去买来看看。
拂晓 发表于 2011-7-2 16:30


就是敲打穴位
作者: 拂晓    时间: 2011-7-2 16:42: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6:48:05

是啊,没空。
拂晓 发表于 2011-7-2 16:42

那也可惜了点,180元也不贵,这个讲座我看到有一段时间了,只是现阶段我对讲座不怎么动心{:1_114:}
作者: 神秘眼神    时间: 2011-7-2 16:51:01

那也可惜了点,180元也不贵,这个讲座我看到有一段时间了,只是现阶段我对讲座不怎么动心
minpig 发表于 2011-7-2 16:48

我觉得看了这本书, 再去听讲座就没必要吧
理论方面书上说得挺全的了
如果有人能手把手来教穴位敲打就好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2 16:59:56

我觉得看了这本书, 再去听讲座就没必要吧
理论方面书上说得挺全的了
如果有人能手把手来教穴位敲打就好 ...
神秘眼神 发表于 2011-7-2 16:51

其实我也是抱那样的心态的,我想那个讲座是让大家去感受,加深理解吧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2 18:35:38

我最近一直抱着这本书,粗看又细看,觉得非常好。正在练习后面的情绪疗愈公式。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6 17:29:59

呃,情绪处理,我的短板...谢谢推荐,打算周末去听听。

找到这个电子书,看了一部分,不错,决定买回来。
http://book.nlp.cn/show/gbcxks/index.html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7 11:11:23

呃,情绪处理,我的短板...谢谢推荐,打算周末去听听。

找到这个电子书,看了一部分,不错,决定买回来。 ...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6 17:29

噢,这位童鞋也是广东的?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7 14:15:26

回复 21# minpig


是啊,深圳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7 14:20:02

回复  minpig


是啊,深圳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7 14:15


欢迎你到时来谈谈心得哦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7 14:27:28

回复 23# minpig


好阿,顿时觉得有少少鸭梨{:1_129:}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7 16:29:00

回复  minpig


好阿,顿时觉得有少少鸭梨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7 14:27



不用鸭梨,你想说啥就说啥好了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8 22:54:53

呵呵,好的

今天从书上看到这段,忍不住贴来和大家分享:
  和病人打交道20年之后,我的结论是:所有内在的乱流或情绪压力,都源于自我排拒。自我排拒究竟来自何处呢?

  每个人都有被父母训练后的情绪渣滓。这些残余物就是表意识以及潜意识的记忆,那些令我们觉得恶劣或遭到拒斥的所作所为。父母教导我们哪些行为是错的、危险的、惹人厌的、可爱的、为人接纳的、好的,这些都是为了设定条件来训练我们求生。不幸的是,如果果我们无法达成父母的期待,,将会接受某种惩罚;更糟的是,身为孩童的我们,几乎无法看清行为本身的对错(behavior)和人格的好坏(identity)是无关的。因此,我们受到惩戒或进行修正时,通常只会认为自己有瑕疵,无可救药,而且坏透了。

  我们都有所谓的"内在裁判"(inner judge),它们通常以脑海里的话语的形式出现。此内在裁判是父母将我们社会化的结果,而社会化包括了不计其数无可避免的微细精神创伤,它们对于我们的自我评价产生了巨大且持续的冲击。我们以内在裁判取代了父母的角色,不断地吸纳不愉快的感觉。这些不愉快的感觉与我们的某些认同或我们并不认为是对的行为模式有关。这些都是由事件诱发出来的潜意识程式。

  一旦某人不同意你的看法,生你的气,不喜欢你,或是当你犯了错以及没有完成任务时,内在裁判便介入、附和与确认你对自己所抱持的某些负面想法。内在裁判将同时批评你这个人以及你的行为,它告诉你说,你是一无是处而且总是以失败收场的人。就某个层面而言,你的某个面向仍然想要你相信自己是个坏人。

  以下六种主要因素决定了你将会多么强烈地排拒自己:

  一、你的父母无法区分你本身的价值与你的行为。多数人都不晓得,我们的所作所为(行为)与我们这个人(身份)的存在价值是两回事。若要避免这个问题发生,父母在表达他们不赞同子女的某个行为时,应该强调并展现出对子女的爱。最好能通过三阶段的"三明治回馈"(sandwich feedback)来处理:

  ● 第一是告诉孩子他做对了哪些部分。

  ● 第二是告诉孩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才能改进。

  ● 第三是感谢孩子愿意倾听及合作,同时要告诉他,父母是多么骄傲能拥有他这个孩子。

  二、父母将攸关个人需求与安全的问题与道德混为一谈。譬如孩子偏好某类衣着,因为他所有的朋友都有一件件,但父母却谆谆说教,数落那些朋友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或是谈到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时,做父亲的总说儿子令他丢脸,他牺牲了这么多才把儿子送进学校,儿子却不知感激云云。每当子女表现不佳、判断错误或是有不同的喜好时,做父母的就让孩子觉得犯了道德上的错误。这种道德化的评断往往导致低落的自我价值感。

  三、父母传达负面信息的频率。16岁的孩子通常已经听过18万次什么做得不好、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不值得获得某样东西或行为有多糟,以及其他的负面评断,譬如"你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你就不能做一件对的事吗?""你是个笨蛋是不是?"这些信息迟早会沉人孩子的内心,成为未来自我批判的武器。

  四、父母管教的一贯性。孩子会持续挑战父母,以查证他们对规则的态度是否一贯。如果规则是随机的或前后不一致,譬如筋疲力尽的父母不再坚持自己立下的家规,那么孩子就会遽下结论:他被惩罚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对,而是因为父母不喜欢他这个人。当规则不能持续一致时,罪恶感就会伴随着行动出现。

  五、来自父母的排拒。如果父母退缩到自我之中而忽视了子女,或是为了某件事变得非常生气而排拒孩子,就有可能对孩子的自尊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如此心怀憎恨与疏离,将会证实孩子的想法:自己没有价值或不值得爱。

  六、言语上的虐待与排拒。父母一再告诉子女,他们没有价值又不可爱,并以言语来虐待子女,这是除了身体虐待与性虐待之外,一个人所能想象的最糟糕的伤害。言语上的虐待会留下深刻的情感创伤,极大地影响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

  这是我们排拒自己的六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有可能因此而成为自己最糟糕的敌人与批判者。这也是许多人根深蒂固地停留在第一个意识层次的原因,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地证明自己并得到成功,内心深处仍然有这些恶魔,从而制造出巨大的破坏性,防止他们得到内心的平静。
作者: 无形的风    时间: 2011-7-9 07:11:21

我觉得看了这本书, 再去听讲座就没必要吧
理论方面书上说得挺全的了
如果有人能手把手来教穴位敲打就好 ...
神秘眼神 发表于 2011-7-2 16:51


理论上挺全的,我们读了并不表示我们已经懂了,并不是表示我们已经作到了
这个在实践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
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去参加现场哦,西西
作者: 神秘眼神    时间: 2011-7-9 11:15:19

理论上挺全的,我们读了并不表示我们已经懂了,并不是表示我们已经作到了
这个在实践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差 ...
无形的风 发表于 2011-7-9 07:11

我没参加过半天讲座
估计是证粗略讲一下理论的吧
真正要学到东西,应该是要参加几天工作坊之类吧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0 21:23:06

本帖最后由 微风习习 于 2011-7-10 21:26 编辑

昨天听了回来,哈哈,连粗略的理论都没讲。

ROY就像在聊天一样,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感受等等。但,仍然有收获。

1)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人生是一场游戏的解读:
你在进入你的身体以前,在四维空间里存在,在那里时间是永恒,每天都很HAPPY,很HIGH,就这样很久之后,有一天你在看电视,永远的HAPPY ENDING,突然,插入一个广告,你愿意去地球旅行吗?在那里你会有个身体,你就上网去查了什么叫“身体”,在那里会有生老病死,会遭受痛苦,你又去查了这些,所有这些都让你兴奋,哇,身体,遭受痛苦......一切听起来都新鲜有意思,于是打了几个电话给老友。我们一起去吧~

于是你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中国,然后,你们来了。
......

永远要记得真实的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并不害怕任何事,处在一种平衡之中。除此之外,那都不是你,我们是光之存在。我们在这里只是在玩一个游戏,It's a game to go back,各种各样的人只是打游戏水平不同的玩家。
死的时候(回去的时候)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Q1. what did you learn?
Q2. did you enjoy it?
如果没有答案,你可能下辈子还要回来地球寻找答案。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0 21:29:11

2)和吸引力法则类似
每一次你想到你不喜欢的东西,你不想要的东西,就是在告诉宇宙你要什么。所以,不经意间看到或想到那些的时候,一定要马上提醒自己并坚定地告诉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0 21:40:31

3)情绪里愤怒、嫉妒和负罪感对人的伤害最大。但有愤怒一定要有出口,压回去或憋着不发就像给自己打了一针毒药一样。
嫉妒:看到别人有什么好的,就想象自己也有,祝福他也祝福自己。
可惜如何处理情绪几乎没讲,遗憾,大概会放在四天工作坊来传授吧。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1 08:21:41

当我听到那个故事的时候,脑子就冒出来一句话,I like the story!
看看周围那些不认识的人,可能都是和我一起来旅游的朋友呢,真是个不错的想法。

讲座最后有人提问说道自己小时候父母怎样怎样,ROY说他们都是你来地球之前和你签好了合约的人,他们按照你的合约扮演了一个这样或那样的父母。想想可能夫妻,孩子,亲人,朋友可能都是这样哦。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1 08:24:43

零星的记了一点笔记,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差不多就这些{:1_122:},想到再来补充吧。

还是要去参加4天的工作坊才能体会到更多,这次没办法参加,以后应该有机会。
作者: 思涵妈    时间: 2011-7-11 09:21:11

感谢
作者: 酒窝    时间: 2011-7-11 10:48:29

ROY说他和他的前妻结过9次婚姻了,如果这一世再不修行的话,
没准还有第十次婚姻,于是他花了4年的时间去修复他在这段关系中体现出来的
需要修行的地方。好像他这个修复也是在离婚之后发生的。
很有意思吧。
大家回家问问另外一半:是否下辈子还要在一起生活。
如果这辈子不修行,下辈子还要继续的哟。{:1_114:}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11 10:53:57

昨天听了回来,哈哈,连粗略的理论都没讲。

ROY就像在聊天一样,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感受等等。但,仍然 ...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10 21:23


这个游戏的解读挺有意思的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11 10:56:47

2)和吸引力法则类似
每一次你想到你不喜欢的东西,你不想要的东西,就是在告诉宇宙你要什么。所以,不经意 ...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10 21:29


还是这个吸引力法则啊,我想起我以前看过的一本小书,里面开篇就说:人生是一场游戏,接下来就是讲如何应用吸引力法则的事儿,当时我还不能理解,只觉得太玄了,或许某天我再重新去翻,还真会发现那些失落的经典呢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1 11:51:36

ROY说他和他的前妻结过9次婚姻了,如果这一世再不修行的话,
没准还有第十次婚姻,于是他花了4年的时间去修 ...
酒窝 发表于 2011-7-11 10:48


修行好了就不用继续了?那还想继续怎么办呢?{:1_128:}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1 11:52:32

谢谢微风习习的分享。对一个最近一直捧着这本书读的人,看着特别有体会。{:1_143:}
作者: 酒窝    时间: 2011-7-11 12:13:38

修行好了就不用继续了?那还想继续怎么办呢?
采薇 发表于 2011-7-11 11:51


婚姻中的问题如果在这一世不解决,那么就会持续到下一世去继续解决。
解决后,对方可能根本不需要在下一世再相遇了,除非两个人还有要
解决的课题。

婚姻中另一半说到底只是自己修行路上的指路灯而已。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7-11 14:43:05

你在进入你的身体以前,在四维空间里存在,在那里时间是永恒,每天都很HAPPY,很HIGH,就这样很久之后,有一天你在看电视,永远的HAPPY ENDING,突然,插入一个广告,你愿意去地球旅行吗?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10 21:23


呵呵,我有一次回忆起,我在一个很美的地方,每天都很快乐,永远快乐。然后就觉得很无聊。就来了。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1 15:28:42

回复 40# 酒窝

{:1_143:}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1 15:30:25

呵呵,我有一次回忆起,我在一个很美的地方,每天都很快乐,永远快乐。然后就觉得很无聊。就来了。
明月出天山 发表于 2011-7-11 14:43


你肯定是有宿慧的。能记起这样的感觉和状态。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7-11 15:41:45

回复 43# 采薇

我还没有说,其实我来了就后悔了。

我只想要点好玩的,刺激的、有趣的,找点乐子和游戏。没想要这么多。。。生老病死,苦痛烦恼。。。。
作者: 宝贝可爱    时间: 2011-7-11 18:12:14

其实我来了就后悔了。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3 11:07:43

回复 44# 明月出天山

{:1_149:}{:1_143:}
已经很精彩了。过程的波折坎坷更显得波澜壮阔,不虚此行。
作者: 明月出天山    时间: 2011-7-13 11:11:13

回复 46# 采薇


    {:1_139:}

借你的肩膀靠靠。谢谢!
作者: Elf    时间: 2011-7-13 11:32:35

感谢楼主和微风的分享。
我在第二个层次,刚刚涌出想回到第一个层次的念头,看到此贴打住了。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1-7-13 11:49:55

这本书,我买过。不知放哪里了?{:1_140:}

我记得原来买这本书,是听说这本书可以改变人的心灵层面,是给高级管理层培训的书。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13 12:31:40

这本书,我买过。不知放哪里了?

我记得原来买这本书,是听说这本书可以改变人的心灵层面,是给 ...
书香 发表于 2011-7-13 11:49



    {:1_114:}看来书香是高管哦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1-7-13 12:39:37

{:1_114:}嗯,我自己管自己。怎么管都可以。
其实是我一个客户很有眼光,给她们单位高层培训就订的这本书。我顺便也搞了一本。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5 07:25:20

本帖最后由 微风习习 于 2011-7-15 07:28 编辑

回复 34# 思涵妈
回复 39# 采薇



不客气,能和大家分享我也很高兴。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5 07:26:44

ROY说他和他的前妻结过9次婚姻了,如果这一世再不修行的话,
没准还有第十次婚姻,于是他花了4年的时间去修 ...
酒窝 发表于 2011-7-11 10:48



{:1_143:}是啊,我居然把这个给忘了,呵呵
作者: 微风习习    时间: 2011-7-15 07:36:26

本帖最后由 微风习习 于 2011-7-15 07:37 编辑
回复  采薇

我还没有说,其实我来了就后悔了。

我只想要点好玩的,刺激的、有趣的,找点乐子和游戏。 ...
明月出天山 发表于 2011-7-11 15:41


哈哈,我也想说:已经很精彩了,至少能经历和感受到各种不同体验。
其实我怀疑我们来这之前很没意思,不见得那么happy,既然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吧,可能象块石头(非版主)一样度过了永恒的岁月。实在太无聊了,对于这样看不到尽头和变化的石头,来点别的,那怕是痛苦听起来也很有吸引力吧{:1_114:}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15 10:33:47

哈哈,我也想说:已经很精彩了,至少能经历和感受到各种不同体验。
其实我怀疑我们来这之前很没意思, ...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15 07:36

石头,让我想起《西游记》,或许这还真是有寓意的
作者: 明月照我心    时间: 2011-7-15 10:41:58

哈哈,我也想说:已经很精彩了,至少能经历和感受到各种不同体验。
其实我怀疑我们来这之前很没意思, ...
微风习习 发表于 2011-7-15 07:36



有像石头的。我一个朋友就发现自己是块矿石。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8 11:16:00

石头,让我想起《西游记》,或许这还真是有寓意的
minpig 发表于 2011-7-15 10:33



    石头,让我想起石头记。宝玉不就是块石头要来人间历经繁华的么{:1_129:}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8 11:16:45

有像石头的。我一个朋友就发现自己是块矿石。
明月照我心 发表于 2011-7-15 10:41


想起最近看的回溯文,就有人本来是一颗佛祖跟前的小石头,来尘世修炼那颗心的。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7-18 11:34:40

石头,让我想起石头记。宝玉不就是块石头要来人间历经繁华的么
采薇 发表于 2011-7-18 11:16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