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散落在手记版里的那些珍珠 [打印本页]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2 09:52:45     标题: 散落在手记版里的那些珍珠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2 09:56 编辑

最近有空在手记版开始一家家的补课,发现散落在手记版里的珍珠还真不少,有许多关于书的推荐和感受,育儿、心理学、励志的,大家相互推荐、交流、讨论,启迪心灵,让人反思。。

    我总想着尽力来拾落这些珍珠,一起分享。

    可能触及您的版权,如果不合适,请您告诉我,我马上删除。

    可能是个大坑,我尽力的汇总,开始想着全部关于书和感想,后来发现许多关于人性、电影的讨论都很精彩,那就全部收进来。

    可能会有所遗漏,只是一已之见,欢迎补充。

    感谢原创者。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2 09:53:47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2 09:59 编辑

桃园结义家的珍珠
http://www.namez.cn/thread-1561-1-2.html

夏雨荷  2010-8-26  发表于母女同行P6页
最近看过《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其中关于阅读这一章讲到:孩子阅读的书本如果70%是他能理解的,30%是超过他能力的,这样的书籍是最合适他的,能让他有所提高又有成就感,能激发他持续的求知欲望。但如果反过来,70%的内容是超过她能力范围的,她会严重受挫,会放弃。


楚朦  2010-8-26发表于母女同行P7页
每个IB学校的阅读书单不一样,给你个链接http://www.thestudentroom.co.uk/showthread.php?t=587270
上面都是学IB的高中生把他们学校IB学习的书目罗列出来了,可参考。
这些书都是经典名著,所以很容易购买,当地外文书店,或者当当、卓越及淘宝网上均可购到


夏雨荷  2010-8-26  发表于母女同行P7页
有一个不错的网站跟乐天和楼主分享
http://www.ted.com
TED is a small nonprofit devoted to Ideas Worth Spreading。
可以看到视频和演讲的英文原稿,演讲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对于同一个主题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很有意思

桃园结义  2010-8-27  发表于母女同行P10页
百合推荐的一本日本人写的书,这一年我一直坚信这本书的力量,<妈妈是大海,孩子是小船>

桃园结义 2010-8-31发表于母女同行P11页
昨天晚上,看了女儿推荐的电影《死亡诗社》,很好看,推荐给大家。
下面是李开复对这个电影的评述:
  我很喜欢一部叫做《春风化雨》(也称《死亡诗社》)的电影。每一次我看完这部电影,都有一股强烈的震颤在心中回荡,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更多内容详见:http://www.namez.cn/thread-1561-11-2.html

夏雨荷  2010-8-31  发表于母女同行P12页
这确实是我喜欢的孩子的状态,是未被破坏的儿童的学习状态。他想做的是内力驱动的,放松的全身心投入感兴趣的事物中,而不是被外界力量所逼迫做的。我的孩子还未入学,不到六岁,刚刚进入文化敏感期,那种学习的劲头太让人吃惊了。
但我是一个焦虑并要求完美的妈妈,我真的很担心自己对孩子过分要求,会无法控制地介入他与学习这种二元关系中,会破坏他学习的原动力。
这两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正在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孩子是如何失败的》,《P.E.T》,悟到了一些东西。

桃园结义 2010-9-1发表于母女同行P14页
开始孩子曾经有两个月的挣扎,被传统学校松绑,她心里不安,不知道做什么,无聊。过后,开始看电影打发时间的,然后发现有关法律和犯罪的电影是她自己最喜欢的,就开始翻复看《boston legal》,决定将来学习法律,定位在如何预防犯罪,发现犯罪和心理学相关性很大,这个假期,买来法国人写的《群体心理学》美国人写的FBI是如何读懂人的心理等等。

桃园结义 2010-9-1发表于母女同行P15页
谢谢绿袖推荐的《圣经里的故事》,准备每天睡觉前给孩子读一段。让心安静下来。

在给孩子选书的事情上,我一直抵触给孩子读中国作者的作品,有一种感觉,中国作品里说“术”的东西太多,教给人们如何在人群中“周旋”的东西太多。为一例外,我极力推荐给孩子的是金庸作品。觉得金庸是我唯一喜欢的对人性悟透的中国作家。

回忆一下给孩子选的书,99%以上是西方作品,一直觉得西方作品大多是在讲人性,讲人的本性。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圣经》吧,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吗?

桃园结义 2010-9-1发表于母女同行P16页
给老师送礼
看着那么多小豆包们跨入校门,突然想乐天刚上学的时候一件事儿。
应该是新年,也就是孩子入学半年左右的时候,孩子说新年要给老师礼物。我就斗争,送什么?
我就想起买了很久的一本书《艺术的故事》,这是一本很经典的艺术方面熏陶的书,我征求乐天意见,问这本书如何,乐天说她喜欢,老师也会喜欢。我就又买来一本跟乐天一起写上新年祝福的话,给乐天讲送书不算是送礼,是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激。
送书,一方面满足孩子的心愿,另一方面是想给老师留下印象,我想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收到孩子亲手交给她这样一份礼物,她一定会有些想法,对孩子对家长。

桃园结义 2010-9-10发表于母女同行P32页
想起一本书《狼图腾》,我们的教育,知识分子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有“狼”吗?

桃园结义 2010-9-13发表于母女同行P40页
耶鲁大学公开课,不错推荐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7jhrj7PHZ8/
聆听音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zNjUyNTgw.html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动力可以概括为4类:1、外部动力,即金钱物质等外部的驱动;2、社会动力,即因亲朋好友,尤其父母的好感高兴而为之;3、成就感动力,即取得优异成效而为之;4、内部动力,纯粹是为了兴趣或者得到智慧的满足。越往后的动力应该越强,也就是说,3、4动力是机动车,1、2的动力是马车和牛车,前两者来自外界,后两者来自内在。

桃园结义 2010-9-13发表于母女同行P41页
转载----------原文如下:父母工作营课堂笔记 ------------
更多内容详见:http://www.namez.cn/thread-1561-41-2.html

首先声明,课堂记录,随性而记,回忆的不是很全面,或还有些错误,请大家帮忙更正的……
重要的是请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啊,讨论才有进步嘛,哈!

这次李岩老师共有五讲: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当孩子情绪不良时、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当孩子不听话时、整合——日常的储蓄

桃园结义 2010-9-14发表于母女同行P42页
从盲目的爱到觉醒的爱 ——知名家族系统排列师郑立峰专访
更多内容详见:http://www.namez.cn/thread-1561-42-2.html

桃园结义 2010-9-15发表于母女同行P43页
这几天又看了《情绪的力量》《爱之语》《六A的力量》,孩子长大后我和乐天的关系没有出问题,出问题的是我对孩子的情绪处理得不好、关注的不够。其实,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情绪处理的不好,关注的不够。

桃园结义 2010-9-15发表于母女同行P43页
所以呀,养育如何养育,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爱无言 2010-9-15发表于母女同行P43页
呵呵,很多解梦的不会象马龙那样解的那么深入,最深入的才会帮助到你的。这是荣格治疗的神奇之处的。大多数解梦虽然来访者也会感觉好像很对,但梦本身是非常有益的,看不到深入的那点,甚至会让来访者有防御和更糟糕的。

自从和马龙学解梦后,我就再不给别人解梦了。给我自己解的梦,我常觉得肯定不会有问题,但是我一般还是再找马龙解,最后总会发觉我的解释到沟里了。

比如,最近我做了个梦。在客厅里我看到地板上脸盆大小的一块湿的沙子,我就特别害怕,我老公和孩子不害怕,其他地板上也露出点点滴滴的臭液体,那块沙子就露出底下一个尸体,我害怕的不敢看,但是我还是看到一小点头和头发,他们就叫来了警察,把尸体从水泥地板下抽出来包裹好带走了。我一直背对着不敢看这个场景。

我自己感觉的是,这个尸体是我,是被压抑的我的一部分,这部分和我完全隔离着,很深,我从来感觉不到,但是这个我却是最深的影响我的生活,就象虽然被掩埋着,但是腐烂的液体还是会渗漏出来的。

马龙告诉我,没错,那个尸体是我,但是这个梦其实是在告诉我,我对我的身体是完全疏忽和没有链接的,我很害怕去感受到自己的身体,不过好在幸运的是,那沙子是湿的,有点水,没有水是不能有生命的,沙子是不能有生命的,所以我还是幸运的,我得去感受自己的身体。警察带走是象征着,我对自己这样子对待自己的身体是很内疚的..

http://www.miemiey.com/thread-918-13-1.html

这次治疗我写在了这里,对我震动和帮助非常大。

马龙对我这个梦的解释让我一下子不再那么自怨自艾了,我一下子开始每天都练躯体的功法了

桃园结义 2010-9-15发表于母女同行P46页
昨刚买一本书《女儿背后的爸爸》,推荐给女孩子的妈妈、爸爸。


阿猪 2010-9-16 发表于母女同行P51页

《父母效能训练》提到:谁该为问题负责,即问题归属原则是P.E.T的核心理念。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有众多的父母都落入一个陷阱:即为本应归属于孩子的问题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P.E.T建议分清哪些是孩子的问题、哪些是家长的问题。当一位家长能够接受自己无需为孩子的问题负责这个事实时,她就处在了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可以作为一个促进者、催化剂或帮助媒介,帮助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作者: 红楼情深    时间: 2010-11-2 10:06:28

抗议,严重抗议!

这篇应该发在日记版,你咋这么快就从里到外的叛变了呢?不要忘了,你可是日记版的版主啊:curse::curse::qianbian
作者: 红楼情深    时间: 2010-11-2 10:07:56

不过我在心里说,这个果儿太有才了,这样的主意,这样一点点捡珍珠的勤劳,让我佩服不已!:muzhi:muzhi:kiss::kiss::F::F:

但是,我要毫不留情地移回日记版,哼哼:curse: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2 10:23:51

不过我在心里说,这个果儿太有才了,这样的主意,这样一点点捡珍珠的勤劳,让我佩服不已!:muzhi:muzhi:kiss::kiss::F::F:

但是,我要毫不留情地移回日记版,哼哼:curse:
红楼情深 发表于 2010-11-2 10:07


本来是整理关于书的相关内容,所以就放到读书会了。

我错了,我回归。。:victory:
作者: 红楼情深    时间: 2010-11-2 10:57:11

本来是整理关于书的相关内容,所以就放到读书会了。

我错了,我回归。。:victory:
珊瑚果儿 发表于 2010-11-2 10:23


:kiss: 回归就好哈。

不过有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日记版,分了分版之后,总版没人进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作者: 想了又想_泉妈    时间: 2010-11-2 11:57:03

:kiss: 回归就好哈。

不过有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日记版,分了分版之后,总版没人进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红楼情深 发表于 2010-11-2 10:57


我倒觉得放在读书会合适呢,因为果儿摘得都是书籍推荐。这样有不去日记版的用户也

可以从读书会里链到日记版。如果放在日记版,那还是常去日记版的人看。

PS,果儿辛苦了:F:
作者: 红楼情深    时间: 2010-11-2 12:24:11

好,采纳合理化建议;P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2 13:18:38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3 11:25 编辑

《想留下些甜蜜回忆》中的珍珠
http://www.namez.cn/thread-1679-1-1.html




楚朦sinopeak2010-9-7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4

和兰海一起探讨历史
上濒是tony小学三年级左右闯入的一个教育机构,自从孩子参加了它的第一次活动后,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下来,上濒给了孩子太多的东西,上濒的创始人兰海也成了tony最信服,最知心的老师。用tony的话:兰海教给我怎样思考。
   
前几天tony找兰海去探讨历史,之前做足了功课。下面是转自兰海博客的一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lanhaiwingworld
更多内容详见:http://www.namez.cn/thread-1679-4-1.html

楚朦sinopeak2010-9-27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37

    现在他看的电影太多了, 倒是说不出一二三来了, 但有的电影他永远看不腻。比如前两天有两个同学来家,他们一起看碟,我一看,又是特洛伊,真不知道他看了多少遍了。

    我把他以前给一个朋友推荐的电影列一下:
Gladiator  
角斗士(推荐)
Troy
特洛伊(推荐)
Alexander
亚历山大
Good will hunting
心灵捕手
I am Sam
我是山姆
Heat
导火线(推荐)
Pearl Habour
珍珠港
The Rock
石破天惊
City Of Angles
天使多情
Sleepers
沉睡者
The Godfather 1.2.3
教父 1.2.3
Batman
The Dark Night 黑骑士6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赎

Leon The Proffesional
这个杀手不太冷
Marley & Me
马力和我
Brave Heart
勇敢的心
The Truman Show
楚门的世界
Life is beautiful
美丽人生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当幸福来敲门
The Negotiator
王牌对王牌(推荐)

楚朦sinopeak2010-10-10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48

    “与神对话里说:
    没有什么绝对的或者。那不过是你个人的想法和看法。
只有你知道自己是否快乐,只有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发言权。
遵从你的本心。

    如果你觉得不快乐了,那就是你该重新审视你自己的时候。倾听你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我现在真正最想做的,是什么?怎么做才最能体现真实的本我?怎么做才能体现我最高远的境界?

   遵从你的本心,然后修正你的作为。你不必受任何外在的限制,不必听命于任何人。你只需要听你自己内心最本真的引导。

   而且,任何一种人生环境,都只是一时性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是恒久不变的。而这事情的变迁方向,是由你自己掌握的。你想它怎么改变,它就怎么改变。

   咱们和孩子一样在螺旋式上升和成长,其实很清楚什么"道理"是对的,是真正爱孩子
的。但经常会反复。

    我愿意遵从我的本心,如果我现在真正最想做的并不是和那些道理

    很吻合,那就是我只是知道、了解、赞同或共鸣而已,不是内化成我自己的,变成了我的思维和行动了。。。

    这个时候我要做的不是别扭着自己,而是在实践中吸收、调整、成长,真正提高自己,把那些我想要的融入自己的血液,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然的行动。。。

    当我们满心喜悦地去面对以前的恐惧时,是否就从成长到成熟了。。。

    我们都在成长的路上。。。

达达2010-10-10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49

    毛遂自荐一下我博客里"识真理得自由"和"云彩围绕""与主同行"三个分类是关于信仰的。还有一个博客"那光是真光"非常好,强推:http://blog.sina.com.cn/u/1687563475


爱无言 2010-10-11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0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00547托妈,这是我正在看的一本书,看着就觉得托尼也许会喜欢看呢,可惜没有英文版,因为作者是日本人,原文是日语写的。从托尼对电影的看法和感受,觉得荣格的很多观点肯定是非常对他的路的。这个作者是荣格派的治疗师,也许托尼会被触动。

    也推荐给各位妈妈,非常好看。http://www.miemiey.com/forum-redirect-tid-87572-goto-lastpost.html#lastpost


楚朦sinopeak2010-10-11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1

学习、感悟与共鸣

  来自许宜铭:没有任何一样存在的事物有对错,它会涉及到对错的唯一的原因是: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使用它到对的方面,或者你没有智慧,经常把它变成错的方面,用出来的结果才有对错。

    “:勾还是叉? 是勾?爱本身有对错吗,在于使用爱的人;刀子本身有对错吗?医生手上拿的手术刀跟一个屠夫手上拿的一把刀;钱有没有对错?有的人有了钱为富不仁,用来欺压别人,有的人有了钱用来帮助别人;包括情绪:愤怒、悲伤、恐惧、喜悦,人的人性的种种相貌,哪一种生命质量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那个都是愚蠢的,活在那个世界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来使用世上一切的人,用愤怒的能量来守护自己的尊严,守护你所爱的人;用恐惧的能量来让自己及早避开伤害;用悲伤的能量去终结一个事件,或者让悲伤这股深刻的能量转化为慈悲。

    如何正确使你生命中所有一切的面相,这个才是潜能。

   许宜铭一段视频,记录下里面的话语。



楚朦sinopeak2010-10-14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3

记录下最近托尼看的部分书籍名称:
三本是我的朋友介绍的:
信仰之旅 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   作者:林语堂
圣地家书 Gems Along the Way            作者:Wayne cordeiro(美)
返璞归真 Mere Christianity                  作者:C. S. Lewis (美)
其他的是他在图书馆自己借的,回头书名补上。

楚朦sinopeak2010-10-14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3

    该自由的自由,该抓的抓,关键是心灵的自由关系的和谐。我觉得只要有这两条,我所做的就是对的,就算是的,也没多大关系。
   
    有的时候,现在的会给孩子将来的自由,这个度和节奏是妈妈和孩儿共同探索的。

    大男孩妈妈摸爬滚打的体会哈


    爱无言 2010-10-14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3

    华德福里有一个观念。孩子听故事或读书都要重复多遍,当然前提是孩子自己喜欢的自愿重复的。有的青春期的孩子还会特别喜欢一个故事,每晚都要重复读。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孩子喜欢着迷的这个故事里一定是能让孩子内化一些他生命里的疑惑或者是生而带来的问题。托尼这样的孩子痴迷追星之类的内在原因和所起的作用也是相同的。但是确实追星或者其他兴趣太散了,不如一本书让孩子能专注于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但是孩子这样子的遵循着他内在的声音地追逐,一定还是能给与他很多东西的。

    而且托尼的这个年龄正是identity(自我同一化危机)的时间,托尼的深层意识里是有一些矛盾和东西在折腾他的。个人的身份怎样在世界社会集体和他人面前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

    爱无言 2010-10-15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4

   给你一段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资料。中文翻译的复杂了一点,如果你能找到英文的,可能理解起来更容易点。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12——19岁左右。艾里克森正是因为对这一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艾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

    关于内容详见:http://www.namez.cn/thread-1679-54-1.html


楚朦sinopeak2010-10-28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7

    玉冰,林语堂的那本书(信仰之旅)不知你开始看没有,我是看的中文版。没想到我看进去了,而且有很多感受,真是很美好,有些地方反复看好几遍,比较有意思。

    虽然是托尼对基督教的兴趣促使我找到这本书,但我发现对这方面的探索其实比较早就开始了,但就是一直都是懵懵懂懂地,比较好奇而已,现在是一步一步地在进步。

    我跟几个朋友探讨过这些方面,她们有的有信仰,有的无信仰,但我找着聊的,在我眼里都是高手。她们有的建议我多看一些东西:佛教、基督教、儒道各派都看看;有的建议我不要看的那么杂,会把自己弄糊涂。兰海建议我让托尼各个方面的都看些书。
   
    我看了林语堂的书,觉得很对胃口,虽然他最终又成为基督徒,但他那些对儒家、道家的探索给了我一种神秘和向往的感觉,以前朋友给我推荐过这方面的书,我都没有兴趣,竟然从这里找到了切入口,多神奇啊。

    年轻的时候学得太少,现在才起步哈。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不能直达山峰,但能看到很多沿途的迷人风景,那也是很享受的。

拂晓  2010-10-28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58

    这几天看了一些国外教育的例子,发现那里也没有那么理想化,有很多孩子的驱动力是停留在前三级的。很多孩子选专业的时候也是为了将来多金。

    因此有所疑惑,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向内看还是向外看,答案本能的是向内看。但向内看必然要做好他可能很平凡的准备,而且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对一个男孩子的母亲来说,挺挑战的。

    我现在不担心孩子的性格、爱好,担心他的运动和协调能力,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走下去,他靠第四级动力成长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要彻底做到顺其自然,在传统学校很难,国际学校是一条上选之路。

楚朦sinopeak)2010-10-30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63

    按国内的教育评价标准,兰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她从不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她独立、有主见、敢于向权威挑战,她的作文常常因此而不及格。她上课说话,谈意甲、聊足球,被老师派来看住她的同学最后都被她拖下水,也喜欢上了体育赛事。表面看来,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中考和高考,都因自己的不在意而十分不理想,但是当她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和兴趣点后,却能疯狂地投入进去。
  
    成功的孩子背后总能找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兰海的父母并非想象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看似很随意,但处处显露出智慧。兰海说,父母虽然并不是读书很多的人,但他们却给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自由、信任、坚持。父母让兰海很小就打开了眼界,知道这世界除了书本以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他们从不强求孩子拿高分,但他们要求孩子言必行、行必果。在人生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他们敢于让孩子自己作决定。这些决定,即使有时是错误的,但因为是自己的选择,孩子终究会自己弥补错误,并因此学到更多东西。

  很多父母在看了兰海的书后找到兰海,而最初见到她时,往往会因为她的年轻而犹豫。但是,兰海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向他们展示了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兰海发现,许多父母因为不知道教育的科学性,而错过了教育孩子的一些重要阶段,孩子因此而丢掉了许多机会。因此,兰海如今尽管很繁忙,仍然坚持每月看12本经过严格分类的新书,其中有不少是原版的教育专业书籍。兰海说,孩子们在长大,成人需要和他们拥有共建的对话空间,要读懂他们,要给他们支招,就要加强学习。

  兰海很有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很大程度源于她的理想主义,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孩子的教育状况,让中国孩子可以更自信地与外国孩子站在一起。兰海又是现实的,她很少抨击中国的教育,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帮助家庭积极地面对现在的教育挑战上。她觉得,在中国的现阶段,应试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公平的,并且学习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能力。但是她强调学习方法,她希望老师能用更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不是用简单的重复、死记硬背和更多的学习时间来提高成绩。她相信,基础教育都是基础性的知识,没有孩子学不会的。如果孩子出现了学习问题,一定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玉冰2010-11-1 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64

   与神对话中专门有一章写钱。

   他(指书中的神)认为,人类一直对钱抱有非常矛盾的心态,即觉得挣钱是让自己内心快乐的事情,又觉得挣钱是让自己显得铜臭的坏事情。于是几乎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为社会做更有价值的贡献的人都更穷。比如,教书先生比脱衣舞娘穷无数倍,研究艾滋病治疗的科学家比推广性爱100新招的讲演家穷无数倍。

   他认为这种现象反映的人类的价值观值得反思。

   他更认为,又做好事又挣钱,实在是一件对自己对社会都非常正面的好事,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做好事挣了钱而羞愧。

    以此推论,托尼即帮助了别人,又挣了钱,实在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楚朦sinopeak2010-11-1发表于想留下些甜蜜回忆P65

    今天我和一个好久不联系的往日挚友电话交流了很久,她给我推荐一本书秘密,我们俩越聊越欢。一开始是她介绍秘密这本书,以及她读后的感受,后来是我说我最近读的书和我的很多很多感悟。

    突然,她冒出一句话:你是被你儿子养大的。

    我一开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她说:你知道大学期间及刚毕业的时候,你是什么样吗?

我说:你是说我那时候傻了吧唧吧。
她说:说好听点是单纯,一眼能望到底的一池清水。
我说:我现在形容,我那时候的心里是一片沙漠。。。
她说:你是老同学里面,比起原来,变化最大的。。。所以我说你是被你儿子养大的。
我说:你的意思是,我学习不是为了我儿子,是为了我自己长大?
她说:你儿子现在怎样,我不知道,我知道你比起原来的你,进步太惊人了,判若两人。。。
我说:难道我儿子是上帝派来让我长大的人?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2 14:26:34

颀之家里的珍珠

http://www.namez.cn/thread-799-1-2.html

容宝妈妈   2010-7-7 发表于颀之家
P24

以前的培训笔记 copy一段给你。

第一个例子,对孩子情绪的接纳
一个巴园的孩子毕业了,该上小学了,在学校门口他很害怕,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妈妈说,孩子,当我这么大第一次进学校门前,我也感到很害怕,那时候我的妈妈就把她身体里的勇敢送给了我。说着,妈妈就从自己的身体里抓了一把,啪,拍给孩子的胸脯上,说妈妈现在就把这个勇敢送给你,去吧。孩子转身进校门了,走了几步,回头说妈妈,我还是害怕。妈妈说:没关系,虽然你现在还怕,可是妈妈的勇敢已经在你的身体里了!

大李讲这个例子,意在告诉我们,妈妈的状态很重要,我们要允许自己的孩子有害怕这样的情绪,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并保证:孩子,你永远有坚强的后盾,如果此时你很烦躁,说,有什么好哭的,老师还能吃了你啊!这就让孩子不仅不能体察到自己此时的情绪,也慢慢不知道怎样表达情绪。

这是讲在培训内容开始前的一个例子,尽管是老生常谈,但是,做到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的伤痕,会使得我们不敢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可能就会压制和逃避,比如我们经常听不得孩子哭,想方设法要哄好,或者不耐烦起来,直接训斥。
我们的接纳,会帮助孩子体察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



小颀妈妈 2010-7-27 发表于颀之家
P41

今天在复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有些觉得正好用得上,摘抄整理一下放在这里吧。
场景:我家厨房
我刚刚把小婴儿哄睡着。伊万兴奋地从托儿所回来,他要去查德家玩。
伊万:嗨,妈妈,走,我们现在去查德家玩!
妈妈:妮娜(小婴儿)刚睡着,我们待会儿去。
伊万:(有些失望)我现在就想去。你说过我们要去的。
妈妈:要不我陪你骑车过去?
伊万:不!我要你陪着我。(开始歇斯底里地哭)我现在就要去!(他拿起刚从学校带回来的画,揉烂了,扔进垃圾箱。)
妈妈:(我用技巧的时候到了)好孩子,这么生气啊!把画都扔了。盼着和查德玩,可是妮娜在睡觉。真让你失望。
伊万:是啊。我真的想去查德家玩。(停止了哭泣)妈妈,我能看电视吗?
妈妈:当然可以。
场景:爸爸准备去钓鱼。4岁的丹尼尔也要跟着去。
爸爸:好了,宝贝。你可以跟着去,但是我们今天会在外面待很长时间,今儿早上还特凉。
丹尼尔:(脸上慢慢变得有些困惑,有点犹豫地回答)我改主意了……我想待在家里。
爸爸离开两分钟以后,丹尼尔开始哭了。
丹尼尔:爸爸把我留在家里,他明明知道我想去!
妈妈:(手上正干着活,心情不在状态)丹尼尔,是你决定待在家里的。你真烦人。我不想再听你哭了。要哭回你自己屋里哭去。
他跑回自己屋里哭去了。
几分钟过去,妈妈决定用新的方法试试。
妈妈:(走进丹尼尔的房间,坐在他床上)你真的想和爸爸一起去,是吗?
丹尼尔不哭了,点点头。
妈妈:爸爸说外面很冷的时候,你觉得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又点点头,擦干眼泪。从眼神里能看出他已经得到了一些安慰。
妈妈:你觉得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决定。
丹尼尔:是的。
这时候,我搂了搂她。她从床上跳下来,跑出去玩去了。

    有些父母在掌握了针对孩子的沮丧、失望情绪的技巧后,就会感到特别欣慰。他们知道不必去承担孩子的不快,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不快。一位母亲说:我现在开始意识到了,我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是否高兴的压力转嫁到自己身上。有一次,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哭闹,我用胶带把碎了的饼干粘起来,这样做确实太不好了。同时,我知道了,这样做也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想一想:原有的问题已经让他们够难过了,看到我也在忍受他们的痛苦,会更加重他们的痛苦。我的妈妈以前就常常对我这样做,让我很内疚——好像如果我不是整天都高兴,就有问题似的。我想让我的孩子知道,他们有权利伤心难过,妈妈不会因此崩溃的。

颀儿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同时,颀爸、外公什么的对他的限制也比较多,所以,他经常需要面对沮丧、失望这一类的情绪,加之三岁半小人(或者说处于执拗敏感期的小人)的特点,结果就是,家里经常有一个发脾气的小人。所以,看了上面这段,觉得对孩子的沮丧、失望情绪的共情很有借鉴,非常有可操作性。

更多关于此案例的讨论请见:http://www.namez.cn/thread-799-41-2.html

小颀妈妈 2010-7-27 发表于颀之家
P42


顺便来说说对《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印象,说实话我原本对这本书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当然,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本书不好,而是,我这个人的问题。
我自己的特点决定了我更喜欢传达(比如《夏山学校》这样的)而不是传达的书,怎么着也得是道术并重(比如《倾听孩子》《PET》这类的)才能入得了我的法眼吧 ,而这本书的定位是,所以,这本书虽然全文看过,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没有给这本书以很高的地位。
但是因为之前仿佛在哪里看到过,说这本书的作者、《倾听孩子》的作者、以及《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都是《PET》的作者戈登的弟子,所以,自上次看过《PET》后,我就想要复习这本书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了(《倾听孩子》在我心中的地位很高的,我早就复习过两三遍了),当然,其实《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心中的地位高过这本书,只不过今天早上拿书的时候先拿到这本了,那就先这本开始复习起吧。
但是,今天来公司的路上看了一章不到(42页)后,我提高了对这本书的评价,究其原因,一个大概是,我已经知道这本书是讲的,不像第一次看时心里有不恰当的期待,而且我认真看了作者的英文版序言,其中讲述了这本书的写作由来,从中了解了这本书就是定位于工具书的,我就进一步接受了这本书的这种定位。
第二点是,因为我的孩子也大起来了,而且现在正好处于三岁半时期或者说执拗敏感期这样的阶段,而我自己再实践中确实也碰到不少难题,因此,这个时间点看,我的心态就不一样了。而第一次看的时候,像看到我摘录的第一个例子时,我就有和牛妈一样的质疑,觉得这样就行了吗,非常地怀疑。
第三个原因是,虽然还只复习了42页,但是,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一些新价值了。刚才容妈提到了积极倾听,我其实也非常喜欢《PET》,所以也对书中的积极倾听”“信息没有输家印象深刻,但今天复习了《How to……》这本的前42页后,我确认,《PET》中的积极倾听固然也很好,但是,《PET》的真正精髓恐怕更在于信息没有输家,或者说,也许,对于更大的孩子或者成人而言,处理他们的负面情绪时也许只要用积极倾听就够了,但是,对于小孩子,像颀这么大的,光积极倾听这一招,其实还不够用。而《How to……》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或者说,在如何处理孩子负面情绪这一点上,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是有所发挥或者说有所发展的。

差不多就这么多了。对了,今天早上特地看了下,发现两位作者的导师其实是海姆·吉诺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者应该就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另外确认了海姆·吉诺特是儿童心理学家,这让我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复习更为期待了



阿猪  2010-7-27 发表于颀之家
P43

这几本书中,我最先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但没看多少,就有《倾听孩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走了,那本一直未看完,心里也莫名就觉得它没有后者好。

PET
,后来者居上,更高一层;它是有技巧也有理论总结。我很欣赏它的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清楚实用。
有时间再看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次小雨点从事早期教育的姑姑来我家看了这本书,很称赞。


小颀妈妈 2010-10-7 发表于颀之家
P63


好办法往往见效慢,坏办法也不是不能用
今天是我节后第一天上班,早上,颀儿很舍不得我的离开,要求妈妈今天不上班,要求妈妈喂我吃粥,开始哭闹,吵得婆婆失去了耐心(因为婆婆还要洗衣服,被他浪费时间估计感觉很烦吧),婆婆要我对他凶一点,说这样他才会听话,甚至用明天放学不去接他来吓唬他,但是我还是温和耐心地倾听着颀儿的哭闹、但同时告诉他妈妈还是得上班的。后来,我用一块巧克力成功地让他接受了妈妈需要去上班、由奶奶喂粥这件事。而后,就一帆风顺了。
然后就在想转移注意力、甚至极不提倡的以物质来转移注意力这种做法的用处。
前阵子又在读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老先生在儿病本气篇中用药的谨慎令我感慨良多。我渐渐领悟到一个道理:
好的方法、没有副作用的方法,往往见效比较慢;
而见效快的方法,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副作用;
见效最快的,则往往是副作用最大的。
不管是育儿,还是治病,我想,甚至可以推而广之。
当然,以上论点只针对业已严重的问题,而不适用于问题初起之时。
而今天早上的事件,又让我对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尤其是早上上班的路上正好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柴静的文章《不要快,要稳》http://blog.caing.com/article/6357/
我终于渐渐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有些方法,那些有副作用(有时甚至副作用还挺大)的方法,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用,或者说,也是有它们的用武之地,甚至可以说,有需要用上它们的时候的。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我们只能用它们,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如同柴静文章里的DDT;在某些客观条件(比如说,时间)的制约下,我们需要用上那些方法。
只不过,用上它们的时候,需要理解其副作用,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来处理它们的副作用;
同时,只能在不得已的时候(在合适的时候)用上它们,而不是将它们作为常规的方法、甚至最好的方法来用。
我终于在这个问题上找到了辩证统一,终于能够看清楚这个问题,很高兴。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2 14:27:48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2 14:30 编辑

颀之家 续  《倾听孩子》里的片段。

小颀妈妈 2010-10-19 发表于颀之家  P69页
http://www.namez.cn/thread-799-69-2.html

    这本书上有“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和“孩子愤怒的时候”两章,其实我以前一直有点晕,因为我不知道这两者究竟该如何区分——这不都差不多嘛,一般愤怒的时候不就表现为大发脾气嘛。

    今天我终于兴奋地发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那一章主要针对的就是孩子的沮丧情绪,孩子往往会因为沮丧而发脾气,这种负面情绪是即时产生的,是在事情的当下产生的——我以前对孩子内心积压的恐惧有比较多的理解,但对这种即时产生的沮丧情绪而演变成的大发脾气却依然没有清晰的认识,今天,我终于搞明白了。



    第五章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一、 一些全新的假设

    我们大多数做父母的常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判断自己为人父母的能力。当孩子显得愉快、听话、可爱、又有礼貌时,我们就为自己,也为孩子感到自豪;当孩子情绪低落、不讲道理时,我们或是责备自己,或是抱怨孩子。我们处理事情时往往受一种广为接受的观点所左右,即孩子有了麻烦是件“坏事”。我们会通过尽力劝说或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重新成为“好孩子”,因为我们不愿意觉得自己是“坏”孩子的“坏”父母。

    建议父母不必勉为其难地强使孩子们变“好”,而是尝试另一种方法。即倾听孩子的情绪宣泄。它是依据以下这些并非凭空的假定:

1、 儿童天生是可爱的,他们容易与人相处和合作,有很强的求知欲。

2、 儿童良好的天性会被不良情绪掩盖。当他感到悲伤、惊恐、害羞、孤独或不被赞赏时,其良好天性可能被掩盖。不安情绪会使孩子的行为“出轨”,不再对人抱有信任、合作、热情的态度。

3、 受伤害的感受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变得可恶、可怕或僵化。这类行为表明孩子在寻求帮助。

4、 如果孩子正处于上述状况,情绪很糟又很倔,只要有位成年人来到他身边关怀地倾听他诉说烦恼,他就会从受伤害的感觉中解脱出来。

    特别要注意的一种情绪是沮丧,它是任何一个热切求知的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孩子们带着“我当然能做”和一定会成功的期待去学习。他们对于自己想干什么有自己的主意,这是件好事。然而他们的能力只有通过坎坷的、有失误的尝试过程才能得到增强。沮丧是学习过程中每天都有会发生的突然故障,是孩子所期望的与他们所能做到的二者之间的矛盾的自然产物。



      二、 沮丧会阻滞学习过程

    对于任何年龄的学习者来说,沮丧都是难以对付的敌人。我们都知道沮丧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孩子无法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愿望进展,然而为了自己的荣誉,他又不能放弃努力。最终他失去了采取新方法进行尝试的能力。他想成功,但不知如何做,他感到惶恐。此时,善意的成年人的建议对他不起作用,因为他的那种感觉或情绪已经压倒了他思考的能力。此时如果禁止他发脾气,他一定会放弃要学习的愿望。以后每当遇到相似的情况或相似的学习任务时,沮丧就会像豪猪毛一样竖起来挡住他的路。

   三、 孩子怎样才能摆脱沮丧

    当一个灰心丧气的孩子感到安全时,他会开始发脾气,即开始一个自然的康复过程。孩子大吵大闹时,会全身发热,也可能会哭泣和冒汗。这样的发脾气通常并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他们不是坏脾气,也不是有恶意。这种情绪爆发会大量释放出致使他们一触即发的紧张情绪。

    大多数父母从来没有机会观察发脾气如何使孩子们恢复了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因为当孩子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时,周围的人都会对孩子发火或吓唬他。尽管每一个健康的孩子都曾一再地尝试用发脾气来驱除沮丧的感觉,我们却一直认为孩子不该发脾气。

    孩子发脾气并不一定意昧着你作为父母有什么过错,或事情有什么不对头,或孩子有什么过错。当然,如果孩子在类似的情况下重复发脾气,也许说明你对孩子的行为的期望或限制是不恰当的。例如,在商店买东西时不许小孩子触摸任何东西,肯定会让他感到沮丧。儿童不会抑制自己与生俱来的学习愿望,他们常通过触摸来学习。他们自己的希望和想法常超出自己的能力所限。发脾气是感到沮丧的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途径。

    四、 倾听孩子发脾气

    一旦你能把握孩子发脾气的规律,倾听他发脾气并不比听他哭泣更困难(参阅“孩子哭泣的时候”一章)。发脾气就像是孩子情绪系统中的雷霆闪电。下面是关于倾听的几条一般性准则。

1、 要靠近孩子,但别试图安慰他

    大发脾气意味着大量噪音和运动。这有助于他摆脱由于自己未能达到目的而感受到的羞辱!让他去撒泼吧。发脾气的过程大多不会很长。你也许得坚持听5至15分钟。一旦得到倾听,发脾气会很快过去。随后孩子可能会咯咯笑,与倾听人热烈地亲昵一番。孩子从几乎要崩溃的状态又恢复了平静和理智,这样一个奇妙的转变过程正是倾听的结果。你会在随后的几小时或几天里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耐性有了很大的增长。

2、 如果你和孩子刚好处在一个公开的场合,你可以小心谨慎地把孩子带到比较隐蔽的地方,以便安然度过“风暴” 。

    孩子们看来经常选择公开场合开始发脾气。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周围有很多人时,发脾气对自己有利,也可能是由于置身在成年人的环境中,对他们造成的压力最终超过了他们的承受力。比较恰当的处理是设法把正在撒泼的孩子带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以便你能控制局面。大多数旁观者会很乐意看到你处理问题很在行的样子。实际上他们大多也有过一两次同样的经历。所以不必太顾忌旁观者。

    我认识一位父亲遇到这样一个情况,他的商业街的一个拥挤的玩具店里大发脾气。他没什么地方好去,就抱着大吵大闹的孩子沿街走了十分钟之久。感觉尴尬的妻子则跟在后面,保持一定距离。事情过后,他们以为两岁的孩子会像每天中午过后那样疲乏无力。他们壮着胆子走进一家咖啡店吃午饭,没想到儿子在那里自始自终都表现得又乖又伶俐,让女服务员着了迷。

      五、 这种倾听会导致纵容孩子吗

    “如果我倾听孩子发脾气,孩子就会恢复正常举止吗?”这是人们常有的问题。人们觉得孩子那些令人头疼的吵闹太频繁了。如果我们每次都得听下去,生活不就变成了一片吵闹声了吗?我们不是更无法对孩子加以控制了吗?我们怎么能容忍他们的任性呢?

    允许孩子顺其自然的发脾气,开始的那几次对父母们确实很难忍受。一个好办法是在父母们(不一定得是夫妇)之间建立起相互倾听的伙伴关系,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担当倾听者这个困难的角色。具体的办法是,两个有子女的人约定好时间,避开孩子们,专注于有关为人父母的话题。每人轮流谈一谈作为父母亲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困难。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探究一下由于有个沮丧的、爱发脾气的孩子而产生的种种感觉。例如,有机会能着重谈谈那些磨蚀我们的耐心的种种情景,我们就能够以较为冷静的头脑,目的明确的行为,振作精神地去倾听孩子。

    孩子们不会挑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脾气,所以,不要指望你的耐心倾听会造成一个完美的有礼貌的孩子。幼小的孩子只要需要就会发脾气。有父母倾听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不容易受挫折而信心崩溃。在儿童时期他们已得益于宣泄,从中增强了自己的韧性和自信心。

    运用倾听的办法,你可以期望孩子将逐渐增长应付重要挑战的能力。他遇到困难仍会坚持学习,面对不合理的事物,他会维护自己的正直。与严格的循规蹈矩相比,以上那些品质会使他更成功地接受人生的挑战。消除了紧张情绪,他经常能够与人愉快地相处。烦躁时他能得到倾听,他就学会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他人,因为你正是这样对待他的。



    刚刚在容妈家,看到容妈和京妈关于完美敏感期的探讨,非常想参与,因为这两天正好对此有感觉,不过因为我说话向来罗嗦,所以想想还是发在自己家吧。
除了以上《倾听孩子》的观点,我另外想起的一个是大李在《牵手两代》中的观点。
下面的文字摘自《牵手两代》的第一册。



    执拗敏感期
    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他开始将这种认识扩大,从物质扩大到非物质领域,如:对人的权利界限的探索,对事物空间、时间、体积、永恒性和归属性的探索。这是一个更深层的领域,当儿童把对物质领域探索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用于非物质领域时,就会遭到巨大的失败。这使儿童不能理解,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

    晶晶三岁多了,有一次在教具室工作,爸爸来接她,她要求爸爸帮她将两个小姆指大的珠子摞起来。爸爸是接受了一点新的教育理念的家长,没有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这不可能摞一起”,而是真的拿起珠子开始摞。他以为女儿发现这无法摞起来后就会认识到光滑而圆润的珠子是无法垂直摞在一起的。没想到几次失败之后,女儿开始大哭,并将手中的珠子砸到地上,并用她的小拳头锤打爸爸。爸爸苦笑地跟老师说:“看这孩子脾气就是犟。”老师告诉他这不是脾气犟,是她不能理解珠子为什么不能按她的要求像积木那样一个一个叠放起来,因为这种需求太强大了,她受不了,才发脾气。这就是执拗敏感期。

    还有一次晶晶拿了一张纸,让爸爸在纸中间写一个“5”,爸爸写好了,她要求爸爸再写一个,爸爸就在前一个“5”的旁边又写了一个。晶晶说:“不行,没有写在中间。”爸爸就只好写了一个“5”,和先前那个完全重叠起来。她还说:“不行,要两个‘5’,这样只能看见一个!”爸爸就在紧挨着中间那个“5”的前面再写了一个。她开始着急,并哭起来,说:“所有的‘5’都要写在中间。”可是爸爸无论怎么试都无法在一张纸上将所有的“5”都写在中间,又能看到每一个“5”。她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将纸撕了,躺在地上,大哭不止。爸爸实在气不过,就揍了她两下,觉得晶晶这种犟脾气该治一治了,否则以后怎么办。

    从上面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两次发脾气的原因都是因为不理解物体的空间和体积法则,不理解物体的这些法则为什么不能听从她的指挥。这是一个人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必然过程,儿童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试误过程。在经历了多次发脾气和哭闹之后,发现事物的法则仍然无法按照她的要求改变时,孩子就会开始改变自己,顺应于这一法则。这时孩子就成长了。

    还有一次,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管自己叫“狐狸王”),他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来找老师,要求老师给他画一只锅,锅里有三颗豆子,一个跳出来,一个蹦出来,一个在锅里。老师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就两眼发直,知道自己无法过关了,于是硬着头皮画了一只锅,问孩子:“可以吗?”狐狸王点点头。老师小心翼翼地在锅口画了颗豆子,说:“这是在锅里那颗。”孩子点点头,说:“是。”老师又用笔从锅里往外画,同时嘴里发出“吱”的响声,拉出了一道弧线,在弧线头处画了一个点,说:“这是跳出来的那一颗豆子。”孩子两眼发直,不置可否。老师接着画了一条直线,在直线头上画了一个点,说:“这是蹦出来那颗。”这时孩子像醒了一样,抓住老师的手,说:“不行,是蹦出来的”,同时使劲的点着头。老师说:“好,好!我们再来试一下。”就又画了条略弯一点的线,同时嘴里“蹦”地一声,说:“看,蹦出来的。”孩子急了,说:“不是那样蹦的,是蹦的。”

    我想他想要的是真实的豆子从锅里蹦出来的那个过程,可这怎么能画得出来?他急得哭起来。老师又画了一个,他还是大哭,并在地上打滚,看上去痛苦不堪。老师只好平静地坐在他身边,等他发完脾气,告诉他:“狐狸王,老师真的没有办法,那个蹦的豆子老师真的没有办法画出来。”孩子坐在老师怀里伤心地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是三个豆子”。老师眼睛一亮,赶紧说:“那老师擦掉几个行吗?”孩子点点头,老师开始用橡皮擦。刚开始擦孩子又大哭起来,说:“不行,要刚才那样。”老师说:“那重拿一张纸再重画一次可以吗?”孩子说:“不行,就要这张纸,要刚才那样。”我想孩子意思是说,要回到刚才只画了三颗豆子的时候,这是无论无如都无法达到她要求的,因为时间无法逆转,而这一自然法则又不被孩子所理解,成人又无法用语言使孩子明白这样的道理。唯一能做的只有倾听,安静地坐下来,倾听孩子的哭诉和发脾气。使孩子逐渐发现他要求的事是无法达到的。

    完美敏感期

    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了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

    包包早上要吃饼,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圆形的烤饼。包包得意地拿着那个饼看来看去,临进幼儿园的时候,妈妈说:“你一个人吃不了一个饼,妈妈吃一块。”说着妈妈便从饼上掰下来一块。包包立刻将手中的饼砸到地上,躺在地上大哭。妈妈是接受过培训的,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赶快跑到对面的饼摊上重买了一个,递给包包。包包脸上挂着眼泪,两只手郑重地拿着饼,递到妈妈嘴边,说:“妈妈咬一口。”妈妈从饼边咬了一口。包包举着饼微笑着对妈妈说:“看!月亮。”原来包包不是不愿意和妈妈分享饼,而是因为妈妈破坏了饼的完美形状而感到痛苦。他要拿着这个圆形的饼从边上一口一口地将饼子吃完,这样在他的心目中,这个圆形就被完整地吃到了肚子里。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小文章,说:要加强对独生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由于人们对独生子女照顾太周到了,儿女变得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篇文章的理由是:记者看到一位家长在炎热的周末带着他三岁多的女儿到外面玩,一上午玩得很尽兴,可是回家时钱也花完了。在车站等车时,妈妈发现包里还有一只完整的黄瓜,便把黄瓜拿出来递给女儿,但妈妈也口渴难忍,这个时候咬一口黄瓜是很令人想往的事情,就从女儿的黄瓜上掰下来一小块,说:“给妈妈吃一点。”不想女儿却大哭不止,等车的人们都看着这一对母女,妈妈觉得非常委屈,自己一上午陪着孩子,又累又渴,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孩子,剩了最后的一根黄瓜,孩子都不让妈妈吃一点。

    如果这样想,的确会让所有的母亲都伤心。但如果懂得了孩子,就会换一种方式去理解。在炎热的夏天,包里掏出来的最后一根小黄瓜,该是多么珍贵,多么可爱,孩子一定很珍惜它,所以才不愿意把它一掰两段。也许孩子希望妈妈从一头咬一口,自己再一口一口地这样吃,就能保持黄瓜的完整和美好。

    小鱼儿一直秩序感就很强,自从今年春节过后,又开始了完美敏感期。

     小鱼儿属于比较好带的孩子,可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小鱼儿对穿衣服非常的在意。穿外套时,不小心把内衣的袖口卷到上边了,小鱼儿会很烦躁地嚷嚷“不得劲”;穿裤子时不小心把秋裤卷到上边,也会很烦躁地嚷嚷“不得劲”;穿袜子时,肯定也会遭遇“不得劲”;洗脸洗手时,稍有水滴弄到身上,弄到袜子上,也会大叫“衣服湿了,袜子湿了”;吃东西,喜欢要完整的。有一次铺床单,小鱼儿让妈妈无数次地一次一次整理,直到特别平整为止;每天早上扎头发,必须要自己亲自挑选头花;……..

    小鱼儿这是怎么了?怎么开始跟妈妈较上劝了!直到有天听老师讲,小鱼儿进入了完美敏感期,妈妈才恍然大悟。在没明白小鱼儿这是处于完美敏感期之前,妈妈的一些做法是错误的。在知道了小鱼儿正处于完美敏感期后,妈妈开始注意,小心地不破坏孩子对完美的需求。如果不小心破坏了,再尽力帮孩子恢复。完美是人类美好的需求,保护了这一需求,也就是保护了人类提升自己的需求。
作者: 小颀妈妈    时间: 2010-11-2 14:34:49

亲爱的,你真是行动派!:F:
作者: 小小橙子    时间: 2010-11-2 15:27:39

:F:果儿你太勤劳了。:F: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0-11-2 15:59:15

亲爱的,你真是行动派!:F:
小颀妈妈 发表于 2010-11-2 14:34


排!:F: 排队给果儿献花。

我也动过这个念头,可是一直没有行动。:$ :L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0-11-2 15:59:34

:F:果儿你太勤劳了。:F:
小小橙子 发表于 2010-11-2 15:27


:F: :handshake
作者: qiqi788078    时间: 2010-11-2 17:29:43

感谢勤劳的果儿!发现我还有很多书要买!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0-11-2 17:32:47

勤快好学的果儿:kiss::kiss::F::F: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3 10:10:02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3 11:12 编辑

《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中的那些珍珠(一)
http://www.namez.cn/thread-200-1-1.html

阿猪  2010-4-28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2

   我那天正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我同事看,路上又翻了下,看到上面提到一例:家长在孩子告诉说老师撕了自己的作业本时的倾听和处理。两种情境很相似,都是孩子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



阿猪  2010-4-28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3

    我以前在李网经常去你家看羊羊和祥祥的故事,学习很多你的育儿心得。昨天,我还送了朋友一本《正面管教》,希望更多的妈妈能理解孩子。我曾经也是不懂得如何理解孩子的妈妈,是在大家的帮助和学习中不断成长。


阿猪  2010-4-28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4

    实践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PET》,美:托马斯戈登

    这是拂晓推荐给我的书,果然对我有帮助。有两方面对我很有用:一是信息;二是没有输家

    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是用带指责的你信息,我信息的三段论是:你有……行为,我感到……情绪,因为它对我造成了……影响。这样的表述,既表达了父母的情绪,又让孩子不感到被指责,会认真对待问题本身。

    运用我信息,我就不怕对小雨点表达情绪甚至比较强烈的情绪了。实践也证明,这种方式对孩子伤害或影响小,她没有或很少不满和委屈的情绪。比如跟她谈英语复习:你回家不复习英语,我感到很担忧,因为不会的单词积累多了,学起来会越来越吃力的。比如那天因为她没有喊出差回来的爸爸,我发火,当然还是用我信息:你只顾看电脑不喊爸爸,我感到很愤怒,因为父母也需要孩子的情感回报。之后,小雨点很快就找我说话,没生气。

    没有输家是指孩子出现问题时,不采用父母强令或放弃的做法,那种父母赢或孩子赢的做法,本质上是没有赢家。第三种方式是:倾听孩子;共情;表达我信息;请孩子想解决问题的方案。

    孩子得到了理解,表达了情绪,同时也清楚父母对她的行为的感受(不是指责),最后的方案是孩子自己主动想出的,长久问题的执行力大大提高,甚至小问题就马上解决了,不必大家斗争一场,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双输。

    这几天,运用没有输家,解决小雨点的两件事。一是每天到唐家做作业,我有点担心她的安全问题,希望她回家做作业;二是她最近想看电视(每晚8点,一集魔兵传奇),有点影响复习英语,也打破了我们以前关于看电脑游戏的约定,多了在电脑电视前的时间。

    结果小雨点自己设计的方案都很能让人接受。她现在一般都回家做作业了,周三去唐家,做作业速度更快了。请爸爸下载了魔兵传奇,周末用玩电脑游戏的时间来看;如果平时作业完成了、英语复习了,时间有多的话,可以看一集。小雨点现在也是这样执行的,很自律。

    书上有个提醒让我印象很深:父母不要去提醒孩子执行承诺,这样降低她的自律感;如果孩子没有遵守承诺,只需要运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这点我尤其要注意!!我以前经常提醒小雨点玩游戏的时间到了没有,而且经常质疑她设置的时间,这是不信任孩子、破坏她的自律。


阿猪  2010-5-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6

    今天,我重看《少有人走的路》,其中说到孩子的自律和延迟满足。提到:父母管教严厉,并不能带来自律甚至效果相反;父母本身不自律,难以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的爱心至关重要,即便家庭生活混乱,倘若有爱,照样可以培养懂得自律的孩子;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感受到的重视程度就越强烈;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
    我被触动了:原来小雨点的自律,是和我们给她的爱相联系的!我心中完全释然,且自豪。而且,书还是要经常看的


阿猪  2010-5-3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8

    今天看《少有人走的路》,上面提到:孩子的自律,有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当父母帮助孩子面对他痛苦,他会觉得: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我现在帮小雨点的念头更坚定了,而且,开始直接的介入,训练听力、做题、记单词。当然,绘本和视频也看。


阿猪    2010-5-12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6

    我在jerryma家请教小颀妈妈:我为什么很挑剔我妈?是不是也说明我不接纳自己?

    亲爱的在颀妈妈给我分享她的智慧心得,我搬回家,再好好看看,学习。非常感谢小颀妈妈帮助我的成长!


    如果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很和谐的话,你就完全接纳了自我。

   你的情形,恐怕是已经比较接纳内在小孩,但是又因为对内在小孩的过分接纳、正处于对内在父母比较反感的阶段,或者说加剧了对内在父母的不接纳。

    我个人理解,本我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生俱来的那些东西,尤其是,我个人偏向于将人的需求(有些人用“欲望”这个词)、尤其是追求爱与自由(弗洛伊德用的是“性与攻击”)的需求归入本我的范畴。

    超我则主要指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文化,就是无数的“应该”。一般来说,我们小的时候,是没有道德心伦理心的,是父母家人老师社会教会我们这些的,当然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所以我个人的概念里有时就把“内在父母”约等于“超我”了。

    这种暂时性(虽然这个暂时可能持续的时间会很久)的对内在父母的不接纳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当你正处于拼命接纳内在小孩的时候,难免会矫枉过正、振荡到另一极。

    我个人就是这样——所以,上面讲的情况其实是我自己。

   最近我刚刚对内在父母有了一点点的理解(理解其实就接近于接纳),终于明白了一直以来我所以为的自我接纳其实仅仅是对内在小孩、对本我的接纳。

  相比较对内在父母、超我的接纳而言,对内在小孩、对本我的接纳的确是更重要的,因为,束缚我们、阻碍我们接纳自己的往往正是伦理道德,对那些好的(超我),一般来说是没什么心理障碍、没什么不可接纳的,只有对那些不符合伦理道德、所谓坏的恶的(也就是本我),才会难以接纳。

  但我的问题是,过头了一点,变成了对超我(殃及池鱼地连累到了内在父母)、对权威的过度反感,这一样是有问题的。这是另一种对“恶”的不能容忍,另一种挑剔——这次不再是挑剔自己、而是挑剔父母。

  这个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的成长才能解决的。这是我这几天的感悟.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3 10:24:59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3 10:27 编辑

《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中的那些珍珠(二)
http://www.namez.cn/thread-200-1-1.html



阿猪  2010-5-1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24

    转贴:原李网马可的教育心得--感谢马可,感谢禾苗苗转贴,我要珍藏学习。

    (一)自信心比知识更重要

    中国的教育特点是,孩子学得多,悟得少;英美的教育特点是,孩子学得少,悟得多。
美国、英国那些学生,别看他们少年时学得不深,但一个个信心十足,到20岁以后就像猛虎出山,扑向世界。

    与之相比,我国的孩子童年课程学得深,承受那么大的学习重量,结果却是后劲不足。我是中学老师,我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学以后,孩子厌学的现象日渐严重。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罗素也说过,“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求知是人的本能之一,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孩子们为什么厌学?

    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需要的是“加油”,而我们在“加压”。

    (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任务,不需教师的帮助即可达到的水平)与学生的第二个发展水平(即在现有发展水平之上,学生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须经过教师的启发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水平上,也就是说,教师应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课题和内容,它的水平应稍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以激发学生内部矛盾的发展,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这样不断发展,推动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或要求,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造成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或要求,远离了“最近发展区”。这种远离“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是“可怕的”,因为它们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学习活动本身转向了他们自身欠缺的能力。孩子们认为表现较差是因为缺乏能力,而且他们觉得失败会一次次的发生。因此,学生在遇到失败后就不愿再学习了.

    每个孩子经历的一次次学习受挫和失败,都是很痛苦的。这些痛苦甚至会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阴影,影响到成年的生活。


    一个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被理解,总是遭到嘲笑和批评,那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挫折,对自信心、对学习兴趣都是打击。一次次打击,就必然造成厌学,必然没有自信,就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这就是下降的状态,就会产生失败的学生。

    反之,一次次强化成功感,一次次成功又强化了自信心,这样,这个学生就进入了一个学习的“正螺旋状态”,这就是上升的状态,就步入了成功的轨道。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在宽松的快乐的教学中,专心致志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这是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

   
(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动力可以概括为4类:1、外部动力,即金钱物质等外部的驱动;2、社会动力,即因亲朋好友,尤其父母的好感高兴而为之;3、成就感动力,即取得优异成效而为之;4、内部动力,纯粹是为了兴趣或者得到智慧的满足。越往后的动力应该越强,也就是说,3、4动力是机动车,1、2的动力是马车和牛车,前两者来自外界,后两者来自内在。

    因此,我的家庭教育,慎用前两点,多从后两点着手,特别重视给予儿子成功的满足,尤其重视从第4条入手,保护儿子的学习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四)造成孩子厌学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教育有“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材”的差异性。学生在社会活动风格,后天适应性或适应能力,智力,兴趣、需要、动机等非智力性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每个人生来就不同,每个人在各个方面的潜力及能达到的成就也会大不相同。


    (五)我们家的第一大教育原则是:只罚懒惰,不罚失败,相反,失败需要的是安慰、鼓励和帮助。自信心比知识更重要。无论儿子考试拿了多少分,全家都会高高兴兴。甚至,我们刻意让孩子忽略“分数”,只尊重孩子目前的学力,尊重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儿子不用跟上老师和同学,只用跟上自己。教育是提炼孩子本身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外在强加的东西。在"提炼"过程中,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被开发的时候坚定地尊敬孩子的自然发展倾向! 如果我们把学习的缰绳放给分数去把握,那就只能失去对学习价值的选择权。

    (六)避免比较和竞争

    考试的意义不在比较和竞争,考试唯一的意义在于学习“反馈”,它帮助我们查漏补缺。我会刻意让孩子忽略“分数”,也会刻意让孩子忽略“比较”。当孩子们想通过同别的孩子比较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不应通过分数,可以通过别的游戏来发现出来,而且这种游戏的竞争不会使他们紧张。真正的竞赛不是同别人的竞赛,而是同自己的竞赛!使用数字符号体制来评价孩子价值的方法,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或羞辱。这样的评价体系只能产生一个自私利己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的人会尽其所能来使自己凌驾于同伴之上。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教育的目标应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而考试、竞争、野心,培育的是焦灼、嫉妒、恐惧,它破坏着人心中对同伴的爱,对真理的爱,破坏着深思和对他人的体恤之情。教育如果被缩小成考试,是教育的堕落。因此,我反对比较,反对过早在儿童的成长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儿童心灵的健康,同时也利于创设知识取向的学习环境,令儿童专注于学习本身的乐趣,享受观察,享受思考,享受创造,享受努力。

  (七)警惕说,“孩子,你真棒!
   

    假如孩子做数学作业, 父母只关心结果对错,只顾要求“对”,孩子就会“知难而退”。只要孩子错了一点就不再做下去了, 因为他害怕别人用这些错误来看待他的数学能力。我乐于看到的是,在做题中遇到困难时, 他想看看自己能否解答这些问题,他会问自己 “我怎样才能解答它呢? ” 他不在乎别人指出他的错误, 他总是积极的给出自己的解答方法,他喜欢其他人对此做出的反馈。

    要达到我乐于看到的结果,就得警惕说,“孩子,你真棒!

    无论儿子是否顺利完成任务,我都会表扬他的努力。无论儿子的想法是对还是错,我会让儿子认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重要到他有兴趣、有能力、有信心,非要再接再厉不可。成功了,我会说: “这个方法真好” “这个想法太妙了” 失败了,我会说 “我们来想想,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来想想,看看有什么办法”我会与孩子共同反思是哪里出错以及为什么会出错。这就是创设的知识取向的学习环境。知识取向能使这学习者在做出部分答案或是找出错误时产生成就感。


    研究证明,具有知识取向的学生要比具有自我取向的学生学到的多。真正重视学习活动的学生不依赖于鼓励、刺激和奖励,这就是“奖惩无用论”。

    年幼的孩子有其单一的努力原则:他们认为自己如果确实很想得到什么的话,就会尽全力去做来得到它。他们心中“努力”的概念即是对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最好说明。这也是让他们一直练习的强大动因。
然而,随着从父母和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他们的成长也会随之改变。孩子们到了九岁的时候似乎已经对努力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同努力相比,自身的能力是取得成功和失败的重要因素。渐渐地,他们越来越关注自我价值,越来越关注其他学生的情况,到四年级时,害怕孤立,回避失败的自我取向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为了创设知识取向的学习环境,就得避免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学习活动本身转向他们自身的能力。警惕说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聪明!”的意义便在于此。表扬孩子,应当针对孩子努力的过程。当表扬的取向指向个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和才能,孩子可能会只愿选择低难度的任务,从而失去挑战难度的勇气和发展自己的机会,这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0-11-3 10:58:44

我倒觉得放在读书会合适呢,因为果儿摘得都是书籍推荐。这样有不去日记版的用户也

可以从读书会里链到日记版。如果放在日记版,那还是常去日记版的人看。

PS,果儿辛苦了:F:
想了又想_泉妈 发表于 2010-11-2 11:57


顶!总算有人说公道话了。:lol :kiss: :F: :handshake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3 10:59:26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3 11:40 编辑

《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中的那些珍珠(三)
http://www.namez.cn/thread-200-1-1.html




小颀妈妈    2010-6-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26


    雨点妈,再给你篇文章看看。这个家长的经验是每天让孩子跟着原版的英文电影朗读一个小时,你看看他的孩子现在的英文水平有多棒。
http://bbs.hlgnet.com/info/u19416901/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的总结是:朗读+原版+电影,效果就是这么得棒!


拂晓    2010-6-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29

    阿猪妈妈信教啊?我最近在池草群被熏陶,对佛开始有兴趣了,推荐《和谐拯救危机》,籍贯安徽的一位高僧净空法师的访谈录,不知你看过没?

    我看了一部分,感觉吸收了很多正面能量,老法师真是心怀天下啊。 拯救世界,从我们自己做起。好像是一个系列,几集我就不清楚了,第一集的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NjE2NjU2.html

    我也是别人推荐了很多次后才去看的,有缘的朋友去看看吧。


阿猪    2010-6-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30

    谢谢拂晓推荐! 我妈受我婆婆影响,我公婆受他们在美的大女儿影响,都信基督了。我还远远没有你的境界,因为很少接触和了解。看过《心灵神医》-藏传佛教,觉得有疗伤效果。再看缘分。


阿猪 2010-6-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30

    我觉得小雨点是拿难受和急躁吸引我的特别关注这些天,小雨点说心里难受和急的次数很多,开始我都是充分倾听、共情、引导;后来次数多了,我也有些急了和烦了,过度指导就来了,如建议去上华德福学校等等。

    过度指导一词是以前山那边描述我的,当时小雨点修复。在小雨点表现怕考试之后,医院的医生给孩子轻轻松松就贴了个很严重的标签,我非常紧张(我本来是个紧张、焦虑的人),一下子就把小雨点的问题想得很严重,对她说的话、她的情绪过分的在意和小心,一再过度指导,结果小雨点也将自己的问题、学习的问题放大,慢慢请假越来越多到不肯去上学、一步步缩在家里。我们走了一段痛苦的弯路!

    后来在北京参加李子勋的工作坊,我请教他小雨点的头晕和急躁问题,他说当孩子说时父母不要表现生气和烦,要不着痕迹地离开。逐渐让孩子感受到:当她说这个会让父母离开的。当然,李老师也说孩子万一是真的不舒服,这样就不好了。大李也有类似的意思。但我从小雨点的举动中觉得她是真的难受,所以我不太能放下她走开。虽然我有时也觉得小雨点说难受时眼睛在偷偷瞄我,观察我。

    小雨点这学期一直很好,现在快期末了,老师在班上强调要复习、考试,作业也会多些;再加上现在学校空气里到处飘荡着六年级学生小升初考试相关的消息。总之,小雨点切实感受到压力,她有些烦躁。当然很正常,我也这样,每次开会,听说科研怎么要求,怎么考核,也很烦的。

    开始我有充分的耐心去倾听、共情、安慰,后来小雨点说多了,我也急了烦了:才小学四年级,就对学习压力这么大,那以后还有多年的学习怎么办?我的情绪也糟糕起来。

    上周日下午,小雨点在家跟她的芭比娃娃痛痛快快地玩了很久,很开心的。我上网乱转,看武志红的博客,又由此看到一个博客的链接,是他那一个咨询师的,就跟过去看了一些文章。原来这个咨询师-年轻女孩,因为妈妈的感情障碍伤害很重,令人唏嘘难过。其中一篇文章大概是《我要感谢》,感谢她妈妈在她找绳子自杀时无动于衷、没有一点着急和关切,否则她会爱上自杀;感谢她妈妈在她割腕流血时无动于衷、没有劝她去医院,否则她会爱上割腕……   有这样的妈妈,这样可怜的孩子,我的背后直发冷,同时很受震撼。

    我自然联想到小雨点的难受,同时李子勋老师的话也猛然浮现出来,小雨点是不是也因为我的特别关注而喜欢上难受的呢?!我有这个疑问了。也因此对小雨点的行为感到不舒服了。所以,在小雨点开开心心玩好芭比,之后走到我房间说妈妈我好急时,我真烦,心里想:你怎么有那么多的急啊?当时没怎么搭理了。

    第二天电话跟我的好朋友交流,她一针见血,结合自己的孩子的情况,给我分析建议如下:

    第一,孩子确实因为学习或其他问题有压力,但很多压力和痛苦是孩子必须承受的,这是成长的烦恼;父母的小心呵护、时时注意消除孩子的痛苦,有时是在阻碍孩子的成长。

    第二,让我降低关注,不要给小雨点带进情绪。但在小雨点诉说时要倾听,注意不要乱出主意指导,简单重复她的话就可以了;也可以转移下话题,有效果。

    这个我信:那个周日早上一起床,小雨点就来说急,我在厨房喊她做早餐,她很有干劲地就干着我分配的活了,还创作了一道艺术菜,兴奋地很。

    好朋友的话让我放松了好多。我也在反思自己,平时除了上课,大都宅在家;除了家人,都没什么社交圈子,身边的朋友很少,交流谈心的更少(见紫幽兰她们的次数非常少)。大部分的时间在家,心思很多在孩子身上。周末活动的安排也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否则自己不知道干什么,就在电脑前呆着了。这样也许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呢。我痛定思痛,开始行动:停了的车再去学;去有点距离的悠记瑜伽办了张年卡,增多自己的活动,减少在家呆的时间。

    两天的实践,有些新的感觉。环境极好的瑜伽馆成了我的一个日常去处,对身体好,还有一帮女人可以认识88。对小雨点的难受,我表现淡然了,简单共情一下。小雨点对我的怠慢有些不满,例如撒娇地说妈妈爱瑜伽不爱我了;或者控诉我这么难受,你还…… 甚至昨晚说:明天我要逃学。我只哦了一声,再没有其他,今早小雨点很正常地去上学了。感觉小雨点说难受的声音小些了,次数少些了。再继续观察。

    只是,这时候,我也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觉得小雨点在控制我,在寻求特别关注,内心不由地也有些不满,以致在小雨点说难受时,有时甚至不怎么搭理她了。这也许又过了,带着情绪,总会让孩子不舒服,她那敏感的心,什么都会感受到的。我要提醒自己的是:孩子现在不论有什么行为,是我过去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不应该不满,而是平和地去帮她。


长江一号 2010-6-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30

    我看过不少父母太想成为完美的父母,想让每件事都正好适合自己的孩子,以致于失去了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过分操劳,在潜意识里有些愤慨,因而很难真心欣赏自己孩子令人惊喜的表现。……

        我对所有这些家长的建议是:要能容忍度过一些低质量的时间,对自己和子女减少几分过高的期望。别做任何规划,就让你的平凡无奇和家里的普通平常给孩子带去几分失望。放心跟孩子闲混并耐心等待后续的发展。努力成为够好的父母,而不是卓越的父母。这可以让家中所有人轻松下来,而且还会意想不到地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是《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序中的一段话。阿猪,支持你有自己的生活,适当降低对小雨点儿的关注度,放松



小皮皮妈  2010-6-7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34


     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让孩子的童年和少年不怕犯错,让他们去犯这个年龄应该犯的错。

    好象是我摘自李网玉米家的一段话,看了阿猪的手记,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一个爱妈妈和孩子的爸爸;让孩子的童年和少年不怕犯错,让他们去犯这个年龄应该犯的错。



阿猪  2010-6-7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34

玉冰:雨点快11岁了,估计进入抱怨期了。你要做好准备哦,下一步,她很可能该责怪你这不好那不好啦。宽容、接纳、共情、理解、疏导,是最好的药剂。这段日子,很考验我们的耐心。玉冰 发表于 2010-6-7 11:53

阿猪的回复:谢谢玉冰姐的提醒和好处方!这个提醒让我放松些了。
小雨点有点这个味道呢,虽然现在还没开始抱怨我,要做好准备接受考验。这两天在看《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是苏联的教育三部曲之一,讲10-15岁这个少年阶段的。


阿猪    2010-6-1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40

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

    今天中午在单位,上论坛逛,看到小颀妈妈介绍武志红的《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博文很长,写得好,我一口气看完了,很有些触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032c.html

    原来满足自己的内在的感觉对一个人的状态多重要;而绝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都是跟着外界的评价在走,忽略了或抑制了自己的需要,离自己的感觉已远,这样的状况,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满足自己的感觉,其实也简单,不难实现,可以先从一些小事着手;满足自己感觉、做自己会给人带来非常好的状态。

    我呢,我在怎样的程度受外界评价的影响,我又在多大程度去听取过自己的内心,我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照自己的感觉去行动吗?
我开始思考
……

    关于小雨点,我更放松一点,我希望她能够尽量是顺应自己的感觉、去做她自己,而不受太多外界标准的束缚。



阿猪    2010-6-1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41

    谢谢拂晓的介绍,我去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把孩子送去夏山学校的帖子,心潮澎湃呀。
先转来收藏:http://www.love-freedom.com/bbs/ ... &extra=page%3D1

http://www.love-freedom.com/bbs/ ... 4%C9%BD%D1%A7%D0%A3




拂晓    2010-6-17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44、45

蔡敏丽的一段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wNTMyMjg0.html


刚又发现了许宜铭的视频,这一集讲到了我信息分享感受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4284219o1p1.html




玉冰    2010-6-20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46-47

    阿猪,你自己谈过钢琴吗?

    我弹。不是为了给孩子陪练,是我自己喜欢音乐,喜欢钢琴。但是,自从我3年前终于买了一台钢琴,而且每天自己练习钢琴之后,我就明白,我仅仅是喜欢,而不是痴迷。

    据说有一次,卡门的作者比才在另一个钢琴名家家里遇到李斯特。李刚创作完毕一个新的钢琴曲。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点钢琴音乐,你就一定立即知道他的曲子是难度极其高的。比才拿过李斯特的新作品,坐到钢琴前,行云流水演奏出来。

    这,就叫天才。从来没有看过李斯特新作的比才,任何练习就不需要,却行云流水演奏出难度极其高的曲子。而咱们谁听说过比才是钢琴天才了?在天才堆里,比才不过是个小小的小钢琴天才而已。

    而我们这些没有任何钢琴天才的人,要学一首曲子,比如水边的阿狄丽娜,不经过上百个小时的练习,是根本达不到音乐的境界的。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你可以想象让雨点做上百个小时的作业吗?而且是重复了又重复的作业?那是一种何等的枯燥和磨砺!

   所以,我知道,我一定不会要求我的孩子跟我学习钢琴。如果他喜欢,他自己会去琢磨,他自己会有心去反复练习。如果他觉得要达到某种水平而付出他不能付出的努力而不愿意学,我会深深地认同和理解。

   关于十岁娃的特质:我知道雨点10岁。但是建议你去看看11岁娃的特质。也许能帮助你理解孩子,做出最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我昨天刚看到一句话:我爱你我就给予你我的爱,这不叫真爱。我爱你我就给予你我的爱,而这正是你所渴望的爱,这才叫真爱。

    (我昨天也正好看完亦舒的一篇小说,作为旁注。爸爸是大牌律师,拥有最出色的律师行。他希望孩子继承他的事业。不消说,做律师,收入地位等都是很高的,爸爸一定是因为爱孩子,才会提供最好的条件送孩子学法律,哪怕送到太平洋对面的最优秀的学府。可是,这是孩子需要的爱吗?不是。孩子对法律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感到的是从小他爸爸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命令他逼迫他走一条他根本不喜欢的路。因此,他以彻底的自暴自弃来反抗。)

    你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是你的鼓励?你的鞭策?你的支持?你的同情?你的认同?你的推动?

    到底是什么呢?你是她的妈妈,你只要细心地思考,一定会得到答案。

    关于:"每个孩子是有不同,但学习态度应该相同"我反对这句话。对学习的心态,的确会因人而异。

    以我自己为例,自己琢磨音乐,我乐在其中;学习英语,我胸有成竹;学习古汉语,我兴趣盎然;学习算数,我勉力为之;学习化学,我恨不能天天逃学。

    我当然知道,乐在其中、胸有成竹、兴趣盎然是正面的心态。但是,我怎么可能做得到面对让我满头大汗、满头雾水的数理化,滋生出胸有成竹或者兴趣盎然的心态呢?

     “境由心生,当我对数理化感到无能为力、感到自卑、感到抗拒、甚至恐惧时,我怎么可能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3 11:40:05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3 11:47 编辑

《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中的那些珍珠(四)
http://www.namez.cn/thread-200-1-1.html



玉冰  2010-6-2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48

    我爱人的经历和你一模一样。他和你一样幸运,至少在你们不想学习的时候,你们有条件放任自己不想学习。

    我比较惨,从小被逼到大,想不想都没可能,倒也一路顺风过来。我觉得,这个不想,还是和孩子的心智成熟有关。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她就会生出自发的动力来,去追求一个她自己设定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你还有我爱人在高中时猛醒,然后奋起直追的心理依据。

      
我看过夏山学校。按照那本书的逻辑,孩子大约15岁左右开始有这种内在的动力滋生出来。作者还认为,幸运的是,只要孩子这时滋生出了自我前进的动力,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好应付高考。那点儿东西,只要孩子用心,没有学不下来的。(跟你的想法一样是吧?)

    所以,我想,如果我家娃1112岁时都还不想学习,我不会焦灼不会着急的。至少,我得给他们我爱人享受过的待遇,能够不想学习,而不要像我自己,被从小逼到大。



小颀妈妈  2010-6-2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51

    昨天在杂志上看到一篇詹姆斯 卡梅隆的文章,搜索过来送给阿猪和有缘的姐妹们。
  

       拍了《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影片,我有两点体会与大家分享:第一,好奇心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强大的能力,想象力则是实现它的途径;第二,获得整个团队的尊重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荣誉。

   
我常常对一些年轻的导演:不要画地为牢,自我设限。也许有人会为你设限,但就你自己千万不能这样做,你必须冒险一搏。

    M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喜欢说:failure is not an option(失败不是我们的选项)。在艺术或科学探索领域却不是这样,因为成功往往就藏在失败之后。任何重大的创新都需要冒险。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我的忠告都是:失败是一个选项,畏惧却不是。


小颀妈妈 2010-6-23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53

    焦虑是因为看得不够清楚,看得不够清楚是因为心不够静,于是内心的疑惧就占了上风。

    其实我上面加的这一条也是PET里的观点——我很爱作者戈登,我要说,他是大师,并非只有术(尽管书中的术也不少)没有道的匠人。

    我真的认同卡梅隆的观点,失败是一个选项,但是畏惧不是,失败仅仅是成功的开始,那句老生常谈的教导怎么说的来着,“失败乃成功之母”,既然失败是成功的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地纠正孩子、让孩子避免失败呢?说穿了,还是因为我们内心惧怕失败,我们只欢迎那个光鲜亮丽的儿子,而不喜欢那个苦苦摸索的母亲。
我的帖子里,针对“犯错”,wahaha写过精彩绝伦的一段话,你还记得吗?让我把这段精彩绝伦的话拷贝过来:

    我以前是一个喜欢自责的人。一犯错误,马上在心理骂自己,怎么这么苯,或者开开始后悔。喜欢自责,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后来,我看了《宽恕就是爱》,里面提到,犯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人不犯错误,他永远都长不大。小时候是肉体的,长大后是心灵的。人只有经由犯错误才能成长。后来,我在21cake的帖子看到:犯错误要趁早。这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早犯错早成长,早成熟。所以,我知道了:犯错误是人生的常态,不犯错误才是人生的非常态。这样想过之后,渐渐的,当我犯错误的时候,就不再自责。我知道,我只有那一条路可走,如果不犯错误我永远不能明白世事的微妙,即使读多少书,不实践还是不行的。
  

    犯错误其实都是无心的,没有人愿意故意去犯错误。如果我犯了错误,伤害了别人,别人不原谅我,在以前我是要狠狠自责的。现在,我就能选择放下。因为,

    1、如果自责就表示,你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而在当时,犯了错误就证明,你对这个领域没有经验或者经验不丰富,你现在的水平只能做到这样。而你要求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还达不到的高度,这和对一个小孩子要求苛刻有什么区别?

    2、别人有权利不原谅我。

    3、我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管不了别人的事情。所以,对方不原谅我的话,我也没有办法。

    4、一个人怎么对待别人反应着他的内心,你怎么对待别人反应着你的内心。(这是投射的通俗解释)所以,我能做到的是尽量去弥补错误,别人如果选择不原谅,那就证明,他还有自己的心路要走。因为看起来是我们在宽恕别人,实际上,我们在宽恕别人的时候,也宽恕了自己。

    有这么多理由让我不再自责,我渐渐就接纳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犯错误才能成长。

    是的,只有通过犯错误才能成长,你我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的,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允许孩子犯错呢?我们的确是好意,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吸取我们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想法是美好的,但是,我们真的只能提供建议、提供忠告,我们无法代替别人去成长,我们也无权责备别人的犯错,因为犯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小和和妈  2010-6-28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60

    上周末听孙瑞雪讲座,《完整的成长》就说,孩子成长不是大人的,是内在精神胚胎在指引孩子一步步完成对身体的唤醒,在精神、心理、情绪、头脑等各方面成长,达到自我的完整成长。

    结合大李的说法,在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指引和陪伴。我们做妈妈的真实幸运啊,有宝宝做天使来帮我们完成自己的成长。

    讲座中还说了,情绪是身体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润滑和调节。情绪来了,自我可以把情绪捧着静静地看。自我可以让情绪停下来。我们越经常地处理情绪,越会对这一过程熟练操作。情绪处理的速度就会越快,快到只需一次呼吸之间,情绪就溜走了。
这也是以前看过的,一瞬间悲喜转换的,除了佛就是婴儿。



阿猪  2010-6-29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63

小雨点与《波丽安娜》

    《波丽安娜》这本书是在李网 温柔地坚持 帖子里介绍的,看着说这本书的效果那么好,我赶紧买来看。确实感触很深,小姑娘波丽安娜的快乐法则,不仅让她在遭遇不幸、艰难和失望的日子里保持快乐的心境,还像阳光照进镇子里那些病态的成年人的心里,带领他们走出封闭、敌视、病态……

    我看完后就推荐小雨点看,但她当时跟我有些微妙的对抗,转嫁在书上。我没有勉强,很快将书推荐给我的学生看,她们就一个个传着看,前不久才还给我。这本书回来后,给小雨点发现了,很惊喜,说终于回来了。看来她心里也期盼着呢。


    小雨点花了周末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小说,感叹地告诉我:这实在是一本好书啊! 我问好在哪里呀,小雨点就说到这个快乐法则,说到小波丽安娜对小男孩的同情,说到小波丽安娜对别人的影响……是啊,这些也确实打动人心。我建议:你也可以试试快乐法则。小雨点点头。


小颀妈妈    2010-7-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67-68

    今天来上班的路上,重新在看海灵格的《谁在我家》,看到海灵格原创的一个寓言故事,终于决定要来回你的这个帖。
先和你分享这个故事。

    天堂
   
       一个有钱人死了,跪在天国之门。圣. 彼得(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打开门问他有什么愿望。那有钱人说道:我想要一个可以看到全世界美景的头等套房,每天有我最喜欢的食物,还有当天的报纸。
       .彼得犹豫了一下,但有钱人要求很强烈。圣.彼得耸耸肩膀给了他可以看到全世界亮丽分风景的头等套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报纸。他说:好了,这就是你想要的,一千年后我们再见。然后他所们离开了。
      一千年过去了,圣.彼得回来了,通过房门窥视孔往里边看,你终于回来了!那富人嚷着,天堂太惨了
      .彼得悲伤的摇了摇头。你搞错了,你选择的是地狱。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万千,我在想,有的时候,不,应该说是很多时候,我们真的知道什么在是正确的选择吗?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在做对自己、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可是,我们所认为的最好的选择真的就是最好的吗?

    就像那些孩子生病了焦急地立马把孩子送到医院去挂水(有时候碰上好医生不给孩子挂水、有的父母甚至还会拼命恳求医生这样做)的父母;

    就像那些在孩子一丁点大的时候就教孩子认字背诗、孩子稍大些就送孩子进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孩子说了一句谎话就惶恐地打他骂他想把他的不良习性扼杀在摇篮阶段的父母;

    就像我的婆婆,会为她的儿子(我的先生)倒好每一杯水、削好每一个水果、盛好每一碗饭、决定他每天应该穿多少衣服、提醒他每一次吃药的时间……

    他们认为:
孩子病了,当然得赶快让他好起来,用最快的办法——挂水,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当然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而如果不这样做,当然是在危害孩子的健康;

    孩子还小,为了让他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教他知识、多教他些知识,当然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而如果不这样做,当然是在毁掉孩子的前程,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颀爸的自理能力差,帮他做掉那些事情,提醒他他容易忘记的事情,当然是对他最好的选择,而像我这样不愿意服务颀爸服务到这个地步的,当然是因为我不够关心关爱颀爸。

    可是,这些,他们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他们的这些选择,真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吗?就像故事里的那个富人,他真的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吗?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欲速,则不达。当然,不完全是速不速的问题,而是,什么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选择,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的问题。

    我们都是李网上的妈妈,李网的最初、大李老师的最初是从蒙特梭利开始的,蒙特梭利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叫做奖惩无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从内心真正理解、

    真正接受奖惩无用这个观点的。前几天我看到皮皮妈在育儿专栏贴了个关于奖惩无用的一个帖子,我没有点进去看,心里还想:皮皮妈怎么还在贴这么基础的东西?

    可是,现在有些理解了,即便是我,我自认为是完全理解了奖惩无用、奖惩为什么会无用、以及奖惩的危害的一个人,但是,即便是这样的一个我,难道在生活中、在对孩子的言行中,真的彻底摈弃了一切形式的奖惩吗?

    写到这儿,又想起了前阵子我自己刚刚悟到的一个道理:有些东西,即便是理解了、领悟了、真正的明白了,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纳了,也仍然不会立即做到的。从知识到真正的领悟是有距离的,而从真正的领悟到行动依然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续:
    什么是懒惰?怎样去判断一个孩子的行为结果是不是懒惰所致?有部分失败是懒惰导致的,还要不要接纳甚至安慰?孩子有懒惰,要不要纠正,怎样去纠正?要罚吗?
我在百度搜索里输入懒惰两个字,点进搜到的第一个网页,看到的是这样一句话: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

    说真的,我很意外会看到这么一句话,我原本以为,我需要找很多个网页,才能找到这一类的话,这一类不着眼于懒惰的现象、而是直指懒惰根源的话。

    看了这句话,不知道阿猪还会不会问要罚吗?

    是的,对于任何一个症状,我们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针对症状来处理;二是针对引起症状的疾病本身来处理。当然,还有第三条路是:完全不加处理,任其自然痊愈或者进一步的发展。

    懒惰的根源是什么?不是人类的劣根性(因为我只看了一个网页,所以我的确不确定是否有这样的、将懒惰的根源归结到人类的劣根性上去的论调,但是,我个人,是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的),而是,心理上的厌倦情绪。

    那么,学习上的懒惰的根源是什么?是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马可,的确是写了那句只罚懒惰,不罚失败,但是,当我回头重新去看马可的帖子的时候,我并没有找到任何具体的有关罚懒惰的描述——不过我得承认,我找得并不够仔细,因为在找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马可的下面这些言论所吸引: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罗素也说过,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求知是人的本能之一,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孩子们为什么厌学?

    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需要的是加油,而我们在加压

    ……

    造成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或要求,远离了最近发展区。这种远离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是可怕的,因为它们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学习活动本身转向了他们自身欠缺的能力。孩子们认为表现较差是因为缺乏能力,而且他们觉得失败会一次次的发生。因此,学生在遇到失败后就不愿再学习了.

    一个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被理解,总是遭到嘲笑和批评,那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挫折,对自信心、对学习兴趣都是打击。一次次打击,就必然造成厌学,必然没有自信,就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这就是下降的状态,就会产生失败的学生。
每个孩子经历的一次次学习受挫和失败,都是很痛苦的。这些痛苦甚至会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阴影,影响到成年的生活。
    ……

    造成孩子厌学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教育有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的差异性。学生在社会活动风格,后天适应性或适应能力,智力,兴趣、需要、动机等非智力性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每个人生来就不同,每个人在各个方面的潜力及能达到的成就也会大不相同。

    除了那句只罚懒惰之外,马可并没有对罚懒惰有任何具体的叙述,相反,对于孩子厌学的原因,马可用了如此之多的笔墨来详细分析,我想,从中,也许我们可以悟到些什么。

更多讨论详见:http://www.namez.cn/thread-200-68-1.html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0-11-3 11:51:15

《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中的那些珍珠(三)
http://www.namez.cn/thread-200-1-1.html



小颀妈妈    2010-6-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26

    雨点妈,再给你篇文章看看。这个家长的经验是每 ...
珊瑚果儿 发表于 2010-11-3 10:59

所以,我知道,我一定不会要求我的孩子跟我学习钢琴。如果他喜欢,他自己会去琢磨,他自己会有心去反复练习。如果他觉得要达到某种水平而付出他不能付出的努力而不愿意学,我会深深地认同和理解。
珊瑚果儿 发表于 2010-11-3 10:59


这段话正对我有用呢,玉冰姐的感悟我需要在去看看。
真要感谢果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F: :muzhi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3 13:24:54

本帖最后由 珊瑚果儿 于 2010-11-3 13:33 编辑

《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中的那些珍珠(五)
http://www.namez.cn/thread-200-1-1.html



玉冰  2010-7-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69

    大李刚说了,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

    我很认同这句话。孩子固然有他天生的主见,固然会潜移默化地以父母和老师为榜样,自己建立他自己的道德构架。但是,孩子的观察、分析、智慧、升华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的确应该自觉做孩子的引领者,而不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长大。
大李说,接纳,不是放手不管。我们需要在孩子不感觉压力的情况下,恰当地加以引领。

    另外,在你的N岁孩子那一套书里,作者指出,孩子在大约10岁以前的人生观或者价值观或者是非观,来自父母的教诲。哪怕长到6岁了,他都100%彻底认为,爸爸妈妈同意的事情,叫好的正确的;爸爸妈妈不允许的事情,叫错误的。要到8岁左右,他才开始学习在自己的是非观中加入自己对事务的判断。

    因此,面对幼小的孩子,假如爸爸妈妈彻底不对孩子用任何身体语言、眼色、或者干脆口语,来表达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是认可还是不允许,(让他听话),那么他怎么凭天性根据父母的是非观来建立自己的是非观呢?他需要父母的认同或者限制,他需要父母的引领。


阿猪    2010-7-29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80

A也好  A 也好

    我以前在武志红的博客上看过文章:《最痛苦的分裂:你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hqxz.html
,对我震动很大,因为我经常是个爱小纠结的人。这两天我因为自己的经历,重又产生感触,于是想发表些感想。现摘部分内容: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或许也是知名度最高的重型精神疾病。    分裂,也是种种心理疾病产生的源头。 什么是分裂呢? 黑与白,对与错,好与坏等等一切概念上的对立,就是分裂。事情本来是无好无坏,但我们的心制造了分裂,将其中一部分视为可以接受的,而将另一部分视为不可以接受的,于是制造了分裂。 对此,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没有动时,是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的,但心一动,也即意念一动,分裂就产生了。

    用我的话来说则是,对你来说,A是可以接受的,-A是不可以接受的,这时分裂就产生了,而将A-A制造出来的,正是我们的心的工作。当然,很多时候,这是别人的心强加给我们的东西。 不过,A是可以接受的,-A是不可接受的,这句话尚不足以描绘最痛苦的分裂。最痛苦的分裂是,你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你简直无处可去,最后你的心破碎成两半,一半只能接触A,而接触不到-A,另一半只能接触-A,而不能接触到A,这就是精神分裂症了。 百分百的你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会导致彻底的精神分裂症,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处在这个维度上,而它所带来的痛苦也随处可见。  

   
分裂最初产生时,常是因为有条件的爱。譬如,父母会传递出一个信号,你只有做到A时,我们才关注你接受你,于是,你会无形中形成一种意识,我做A是可以的,但我做-A是不可以的。 这种程度的分裂,是多数父母都会有的,而这种程度的分裂,所导致的也常是一般程度的问题。 但假若父母自身问题很大,心理矛盾很多,就会对孩子传递出一个很糟糕的信号:你做A我们不接受你,你做-A我们也不接受你。这终于导致了孩子的严重分裂。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去觉察自己的心理,并多对自己说,我既可以A,也可以-A,这会引发很多很好的变化。 对于从不愤怒的人,允许自己愤怒,会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对于从不肯委屈自己的人,允许自己有些委屈,也会是很好的尝试。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灵活,而通向灵活的一个也许最有效的办法,是常对自己说你既可以A,也可以-A”,并将这一原则在生活中活出来。 并且,就算在很多时候活不出来也没有关系,这也是一种灵活。

    我为什么突然再次想到这篇文章呢?是因为这几天我有些小事在纠葛,心里常常有矛盾。举个例子说:我住的宾馆,是预订的7天,后来去发现离自己当初希望的地点不一致,但也不远。就这样住了几天,心里常想着换家7天,这里的服务还好,但是自己住腻了,而且不是非常方便。马上雨点爸要来了,小雨点夏令营也要结束了,换个出行游玩吃小吃更方便的才好。 但换酒店,又得收拾行李,重新订,有点怕折腾。在矛盾中拖着。

    今天上午,我仍然为此伤脑筋,后来想:我换也行,不换也行,都是小事。最后还是订房、收拾行李、结账、打车、到新店安顿下。而且,那个的士师傅很好,有很好的能量场,我们交谈起来,最后居然谈妥二天后让他一早来接我们去机场。我心里比较高兴。但如果我决定不换酒店的话,我也不会感觉差,也好,没啥。

    很多事,本无对错好坏,全在自己的心念。今后,我要多用这样的思维:A也好,-A也好。尤其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她这样也好,那样也好。难道不是吗,我们今天的一切、孩子的一切,已经很好了,我已经知足和感谢上天。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事只是小事,这样也行,那样也没什么。 放下对自己的评判,也放松面对所选择的后果,这时候,往往选择就变得简单点了,没有那么纠结了。

    昨天,我在乐山大佛、峨眉山金顶、万能寺许愿,希望佛和菩萨赐予我人生的智慧。现在,我对生活有了一点新的感悟,心里很感恩呢。哦弥陀佛,感谢佛,感谢菩萨! 感谢武志红


阿猪    2010-7-3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83

    我昨夜里睡不着的时候,突然想到去年暑假参加李子勋老师的工作坊,他提到的混沌理论,这是现代宇宙物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大概是说宇宙是一个混沌的、没有边界的空间。他认为科学其实也是模糊的,很多过去以为真理的,后来证明是谬误;而涉及人的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那就更灵活而模糊了,很多东西是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答案的。

    他说的这些话境界很高,我当时也大多混沌不清的。李老师的课很特别,他看得书多,记性好,悟性高,语言表达水平一流,所以课上天马行空,挥洒随意。当时,我这个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只是外行听热闹而已。但随着时间,他的一些我没有特意去记的话,有时会清晰浮上心头。这次也是,我突然觉得这个感悟(其实是在武志红文章上产生的小感悟),其实也符合模糊理论的。

    突然又觉得难得糊涂,佛里说的放下我执等都是与此有相通之妙的。


阿猪  2010-8-8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84

华德福夏令营总结

    夏令营闭营那天上午,家长去参加活动并接孩子。那个上午,我真的太激动了:看到了一个星期没见面的小雨点――成长得更恬静大方了;听到小雨点说很喜欢夏令营;欣赏孩子们的表演;品尝孩子们做的蛋糕和饼干;听小雨点叽里呱啦地说着夏令营的点点滴滴;看着小雨点自然地和朋友们交流;中午丰盛的聚餐;亲切的老师们……

    随着时间,这份激动慢慢沉淀下来,感觉也平静了些。现在,我试着记录一些话语、镜头和感受。但正如闭营表演时远斌老师所说:表演只是展示孩子们夏令营生活的一小部分,学习的主题内容记录在孩子们的学习本上,但那更多的故事和感受,是存在于孩子的内心,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这点我相信,几天过去了,小雨点还是经常兴奋地说起夏令营的故事所以,我的记录,也只能展示其中的小小部分,更多的东西是留在孩子们的内心。应该说,参加华德福夏令营的孩子们,是幸运的。


    更多关于华德福夏令营的讨论和总结    详见p80-87
http://www.namez.cn/thread-200-84-1.html



阿猪    2010-8-18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902010-8-14

蔡老师的相关指导:关于我对女儿造成的伤害
更多详见:http://www.namez.cn/thread-200-90-1.html


    蔡老师的相关指导:

      1.  
做父母,做到合情合理就可以了,要原谅自己。只有两种父母是不好的:完全的不管孩子;完美的父母。
她还举了她自己和女儿之间的事来说明,在别人的个案中也反复提到这个观点。我之前强烈的情绪就是不能原谅自己的过错,多希望自己当初没有犯错、一直是给孩子充分的爱和支持的。蔡老师的话令我放松多了。

      2.  
关于小雨点现在抱怨我给她的爱、给她的表扬没有小表妹的多等等,蔡老师建议我去请孩子教我怎么做。

    说实话,小雨点的抱怨有点让我意外。我以为:自我走上成长之路,我就给了小雨点很多爱和支持,她应该感受得到。但小雨点不是这样看。例如我怕过度和夸张的表扬给她压力,就按书上说的表扬具体的行为,也不用太棒了之类的话。没想到小雨点觉得我不表扬她了,不鼓励她了,对我比较高调表扬小表妹很有意见。

    后来,我问小雨点:你需要妈妈怎样做,你感觉会好些呢?小雨点:不要骂我,不要打我。当然近两年我没有打骂小雨点了,但有时候还是有批评指责的。我说我保证不打你了,但我不能保证一直不批评你的某些行为。小雨点:你尽量吧。

    看来,心中有爱和让孩子感受到这份爱真不是一回事。有时我太盲目自信了!蔡老师的建议很好,将孩子作为主体,在小雨点跟我说不舒服的时候,请教她,让她教我怎样做她会感觉好些。既是倾听,也是教我、教她怎样解决问题。这几天里我就运用了这个方法,感觉不错。

      3. 关于父母对孩子已经造成的伤痛,蔡老师在指导我及他人亲子问题中大概说了以下几点:

    A  
跟孩子道歉,说妈妈过去不懂怎样爱你,现在请你教我怎样爱你好吗?

    B  
孩子在15岁以前吃些苦也是好的,一直顺风顺水长大的,在成年时期吃苦,影响更大。如出水痘,小时候出了,一生免疫;等成人才出,可能送命。

    C  
你运气不好,有这样一个妈妈。(这点,我对小雨点改为:上天不会让你运气全是好的,比如妈妈曾经打你。)

    D
这个世界是会自己平衡的,不要太过担心孩子的苦。

   我觉得关于小雨点的问题,蔡老师的指导已经很多了,我也不好意思地再将孩子接来做个案处理。按照蔡老师的指导,而且我心中对小雨点深深的爱,我觉得是有能力给予孩子爱、减轻她的伤痛的;如果小雨点依旧有伤痕,等她长大了再处理吧。

    于是,下午一上课,老师问谁要分享?我就讲了跟我妈妈的关系问题,没讲两句话,蔡老师很干脆的让我在同学中找个妈妈,开始了对我与妈妈个案的处理。因为小雨点的缘由,又拉开了我原生家庭的伤痕,在这个下午,得到温暖治疗。



阿猪  2010-8-19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91

怎样才算爱自己?
红蝈蝈 发表于 2010-8-19 15:48

    阿猪的回复:亲爱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本来想在后面总结下的,忍不住现在说点。

    怎样爱自己,每个人的需求和方式不尽相同,所以爱自己的具体方式有不同,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去找朋友聊聊天、去旅游一次,去做次面膜、逛次街、买件喜欢的衣服……

    但是有一点对每个人来说是共同需要的:关注自己的身体。


    用蔡老师的话:每天花两分钟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身体如同baby,你不关注baby,他就会弄出些动静来引起你的关注;你关注他,获得满足了,就自己玩去了。关注身体,身体就会平静,好好呆着。

    我个人练瑜伽的经验,关注呼吸、关注身体,是有很大好处,对身体,对情绪。



阿猪   2010-9-7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14

夫妻个性部分舞蹈晚会

    我想起上次蔡老师工作坊,她处理一对夫妻的个案,游戏方式,叫夫妻个性部分舞蹈晚会。

    让双方各写出自己最典型的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各请6个同学代表自己的优缺点,给每个优缺点设计一个动作和一句话。

    然后每方的6个人分开两边,手拉手组成2个圆圈,中间隔一块布,看不见对方,然后两个圈转动起来,助手喊停就停下,放下中间的布,让正中面对面的那两个人各自上前一步,说自己代表的那句话和那个动作。效果夸张,笑死人。

    例如当女方的娇滴滴的敏感遇到男方的没耐心,双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如果敏感遇到责任,那还好,比较和谐。

    这个游戏是说夫妻双方都有多面性,而且这些个性在不停流转,有时候双方会合拍,有时候不会,但不是说对方对你不好。

    其实亲子之间也是。有天晚上,我参加同学聚会,回家很晚。小雨点要去睡觉,要爸爸送她、且关灯。爸爸当时忙着,让她先去上床,他待会再去关灯。小雨点不干,她希望有人陪她去;爸爸也有点不高兴,觉得小雨点太娇气。结果小雨点冲到书房飘泪,最后还是爸爸哄着去了。

    我回家后,爸爸就来告状。第二天晚上,小雨点也对我告状,说爸爸昨晚好奇怪,平时经常送她去睡觉,但昨晚就不愿意。说着说着又伤心了。我拿蔡老师的这个说法跟她解释,爸爸是爱你的,但当时他处于另一个状态,不能给你足够的耐心。我还干脆拿上课笔记给她看,因为有图,小雨点很快明白了,也接受这个说法,破涕为笑。


阿猪2010-9-20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28

小雨点的诗
《被遗忘的蝴蝶》

在你记忆的深处,

有一只斑斓的蝴蝶,

那是你曾经美好的童年,

随着岁月流逝,

被淡淡地忘却……

当有一天你想留下她时,

可梦幻般的她,

早已消失在天边。



阿猪    2010-10-12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36

小雨点有套《从小学理财》的书(四本,儿童漫画式),有段时间很喜欢看的,确实对她的金钱观、理财观有影响。



阿猪  2010-10-14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37

    近期买书的脚步放慢了。试着说点小雨点喜欢的,供参考哈:

    《什么是什么》系列(五星级推荐 );牧铃、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萝铃的幻想小说;国际大奖小说系列

    另外 I SPY-视觉大发现  系列有吗?小雨点很喜欢的。



阿猪    2010-10-19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37

    现在我正在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的》,真的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很多老师、家长就是一步步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作者还有一本《孩子是如何失败的》,真的很映衬中国的教育现状啊。


阿猪    2010-10-29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57
  

小雨点:《米尔顿的秘密》太无聊了

    买了托利写给孩子的心理绘本《米尔顿的秘密》。我和小雨点都看了,各自看的。我看完,没有太大感觉,也许是看了《当下的力量》吧。我问小雨点的感觉,她扁扁嘴:这本书太无聊了。我意外且不甘心,因为我是想通过这本书给她活在当下的指引的,难道落空了?


    我继续:你为什么觉得它无聊呢?小雨点:因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过的。我明白了:她是指自己就是活在当下的,所以觉得书里讲的是多余的。

    意外啊意外。


阿猪    2010-11-1 发表于阿猪和小雨点的新篇章P1602010-11-1  

       为小雨点念祈祷文

    我今天念了《给青少年的祈祷》《宝贝,有你真好!》,禁不住泪水长流。在我念的中间,小雨点进来我房间,我告诉她在为她念祈祷文,为她祝福。她点点头。我说我总是被祈祷文感动,我忍不住流泪。

    那是因为它触碰了我心底深处的爱,也触碰了内心深处的伤痕,也因为被祈祷文的美好而打动……我流泪了,我疗伤了,我的爱更多的涌现出来……

    女儿也感受到我的爱,后来还靠在我身上,跟我亲亲腻腻了一会儿,这对10的孩子,不容易啊 。这个半大的孩子,快要进入少年时期,跟我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已经比小时候少多了。平时大多是我主动,她主动拥抱我比较少的。此刻,我们心里都充满爱和幸福。


    由于小雨点有时候还有急躁的感觉,我又给她念身体健康的祈祷文。我相信,祈祷和祝福会给于小雨点正面的能量。感谢沈妙瑜老师!
作者: 小女遥遥    时间: 2010-11-3 17:48:52

给果献花!:F::kiss:
作者: 乐乐妈_棒棒糖2    时间: 2010-11-5 16:28:29

先献花,再细看. :F::F::F:;P;P
作者: 黑米    时间: 2010-11-6 16:24:02

给勤劳的果儿献花!:F:
作者: 爱元一生    时间: 2010-11-6 18:50:03

亲爱的,你太勤劳了吧。:heart

以后我忙得没时间到各家看的时候,来你这儿看就行了。:victory:
作者: 阿猪    时间: 2010-11-6 20:16:53

首先对果儿的勤劳、努力和才华深表感动和敬佩!:F::victory:

再对果儿的厚爱表示感谢,告诉自己要加油,争取再出产点小珍珠贝壳什么的,为幸福大观园增加点小风景。:F: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0-11-8 23:47:37

首先对果儿的勤劳、努力和才华深表感动和敬佩!:F::victory:

再对果儿的厚爱表示感谢,告诉自己要加油,争取再出产点小珍珠贝壳什么的,为幸福大观园增加点小风景。:F:
阿猪 发表于 2010-11-6 20:16


阿猪 ,你太谦虚了,你的可是大珍珠,我整理的过程中,全是佩服之情啊。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6-28 15:19:54

桃园结义家的珍珠


夏雨荷  2010-8-26  发表于母女同行P6页
最近看过《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其中关于 ...
珊瑚果儿 发表于 2010-11-2 09:53


看见了一段我自己的梦的一部分,这块我竟然完全忘记了,现在看真是很惊讶的感觉,也想起了一些对那个梦的记忆。谢谢珊瑚果儿。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1-7-14 10:17:53

真是满地珍珠啊。今儿才发现!谢谢楼主!!!
作者: 雨后春笋    时间: 2011-7-14 13:10:17

看看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